-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29: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29: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 、选择题 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 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 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 种群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 种群接近其载荷能力 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物种代替了另一个物种 C.群落演替的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D.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构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 7 页 共 7 页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①共生 ②竞争 ③寄生 ④种内斗争 ⑤种内互助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C.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出生率下降 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 ) A.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 B。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C.两物种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 D。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数值是1 250 J/(cm2·a) 第 7 页 共 7 页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 N= 39×34÷15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 产者或消费者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 一 、填空题 Ⅰ.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及30 μ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第 7 页 共 7 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 环节 Ⅰ Ⅱ Ⅲ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 _________ 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_ 的影响。 第 7 页 共 7 页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 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 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第 7 页 共 7 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29: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D A 解析: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互利共生;鲸骨架、细菌、蠕虫不是捕食食物链;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蠕虫、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相同,为异养厌氧型。 B 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种间关系以及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等。 从题干中“三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可知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联系水螈数量变化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水螈更喜欢以锄足蟾蝌蚪为食;根据图中三种蝌蚪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水螈的出现及数量的不同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而生物若要呈J型增长需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 答案:A B D C C C D B 二 、填空题 Ⅰ.(1)竞争 (2)优势(地位) (3)①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②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③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答其中两条即可) 第 7 页 共 7 页 Ⅱ.(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 (3)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1)分布 (2)垂直分层温度 (3)水平 地形 阳光 水分(湿度) 植物 第 7 页 共 7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