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理)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理)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高二下学期(理)开学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2.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效应B)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3.某同学绘制了几幅图并由图得出了相应结论或说明,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器无膜 B.该细胞器能固定CO2‎ C.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5.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相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的实验中,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均为解离 C.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和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的生成实验均涉及颜色反应 D.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的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 ‎6.下列生物学实例或现象与所对应的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实例或现象 解释或描述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的贫血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是缺铁引起的 B 农作物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体现了植物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癌变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染色质收缩,细胞周期变短 D 人被毒蛇咬后局部丧失知觉 毒素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 A.A B.B C.C D.D ‎7.如图表示同一个体的5种细胞中5种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此图能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 B.基因B可能控制RNA聚合酶的合成 C.细胞中mRNA差异最大的是细胞2和4‎ D.一般来说,这5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 ‎8.受精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 B.保持了前后代体细胞质的相等 C.保证了细胞核大小的稳定 D.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9.若“P→Q”表示P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完全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①P表示某细胞产生CO2,Q表示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②P表示遗传病,Q表示该个体含有致病基因 ‎③P表示某人的一个细胞含44+XX染色体,Q表示该个体为女性 ‎④P表示甲乙两个物种,Q表示甲乙间有生殖隔离 ‎⑤P表示群落演替,Q表示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 ‎⑥P表示人体长期营养不良,Q表示血浆渗透压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在双链DNA分子中,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其中一条α链中C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n%。则另一条β链中C占β链碱基的百分比是(  )‎ A.n% B.[(m-n)/2] C.1-(m+n)% D.[(m-n)/2]%‎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B.DNA分子中只要出现了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有rRNA参与合成蛋白质 D.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酶的催化 ‎12.下图1中m、n、l表明某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1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n、l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B.图2中甲处为DNA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 C.若丙中(A+U)占36%,则丙对应的乙片段中G占32%‎ D.图1中a、b、m、n、l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3.13.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的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受温度影响 B.必须由线粒体供能 C.必须有酶参与 D.只发生在核糖体上 ‎14.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5.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 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 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 D.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1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17.人的X和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在同源区段可以找到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非同源区段包括X特有区段和Y特有区段,分别有各自特有的基因。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遗传病如果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系谱中男性患者较多,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18.周期性共济失调症是一种由于编码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而导致的遗传病。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C.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19.如图为某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DNA片段中含有3个起始密码子 B.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2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 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21.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密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密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22.某昆虫刚毛和截毛分别由基因B、b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基因型为BB、XBY等均视为纯合子)。现用一对刚毛雌性个体和截毛雄性个体杂交,F1中刚毛雌:截毛雌:截毛雄=1:1:1,则F1中B的基因频率是 A.1/2 B.1/3 C.1/5 D.1/6‎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24.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25.某城市青少年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方法不包括 A.对正常个体与患病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B.对该城市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C.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D.对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26.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以下关于遗传病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白化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引起的遗传病 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整条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27.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28.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B.该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不同的成熟配子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在该哺乳动物的睾丸中能观察到此细胞 ‎29.关于人类“白化病”、“猫叫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病 C.都是遗传病,患者的后代都会患病 D.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0.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着 A.细胞膜向内凹陷 B.着丝点一分为二 C.中心体移向两极 D.DNA正在进行复制 ‎3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32.人体细胞内第2l号染色体上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做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他的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患儿父亲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患儿母亲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患儿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B.母亲卵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父亲精子中第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该患儿 D.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l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50%‎ ‎3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 B.环境条件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34.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 ‎35.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6.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 浓度 ‎37.有三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是( )‎ A.1个RNA、2个DNA B.1个DNA、2个RNA C.3个DNA D.3个RNA ‎38.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B.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C.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D.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39.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①‎ 能生长 能生长 ‎②‎ 能生长 不能生长 ‎③‎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4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酒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据图回答:‎ ‎(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另一物镜,此时视野亮度变暗,可使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来改变视野亮度,并用__________进行调焦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形态时,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和③,此时放大倍数为 _______________倍。‎ ‎(3)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物体的__________。‎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____________上。‎ ‎4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ATP的中文名称是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神经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 ‎(2)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 ‎①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靶细胞膜_______(能或不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 ‎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X物质浓度(ng mL-1)‎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1)‎ 细胞死亡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抑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如图为人体内反射弧示意图及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A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图乙中的④除作用于神经细胞外,通常还可以作用的两类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的,但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的;刺激B处时,该处膜电位变为________。‎ ‎(3)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 ‎(4)成人不但能够憋尿,还能在没有尿意的时候排尿,但是当人因受伤丧失意识后就会像婴儿一样尿床。该现象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糖原贮积症为遗传因素(基因)所引起的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大量沉积,主要累及肝、心、肾及肌组织,有低血糖、酮尿及发育迟缓等表现。经检测发现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体内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糖原的分解过程如图所示:‎ 糖原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 (1)分析图,Ⅰ型糖原贮积症是由缺乏____造成的,题中体现出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为某家族有关Ⅰ型糖原贮积症患病情况的遗传系谱图,其中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以下问题(相关基因用A、a表示):‎ ‎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6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8号不患色盲,9号为色盲基因携带者,若8号和9号婚配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③若人群中Ⅰ型糖原贮积症的发病率为1/10 000,则10号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后代患Ⅰ型糖原贮积症的概率为___,若要确认后代是否患病可以对后代进行______。‎ ‎45.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红眼和白眼)是三对相对性状,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上面信息回答:‎ ‎(1)现有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亲本 子代 组合一 翻翅×正常翅 翻翅∶正常翅=1∶1‎ 组合二 翻翅×翻翅 翻翅∶正常翅=2∶1‎ ‎①据表可知,正常翅为________性性状。‎ ‎②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①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的比例为________。‎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高二下学期(理)开学考试 生物 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考查对细胞统一性的理解。明确病毒、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①错误;细胞都有基本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说明生物具有同一性,②正确;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③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多样性,不是细胞统一性的表现,④错误。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和选项的对应,③分别表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符合题干要求;④本身叙述没有错误,但和题干不对应。‎ ‎2.D ‎【解析】‎ ‎【分析】‎ 理清脉络,弄清相关知识点: 1、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且其不会与病毒结合,其作用是促进B细胞分裂和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A错误;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B错误;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C错误;CAV-16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有氧呼吸的场所与过程,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 A中只能判断图中温度中30℃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但是不能判断该温度为最适温度,A错误;M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该点不是消灭害虫的最佳点,B错误;葡萄糖分解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C错误;据图示染色体结构可知,上方染色体少了a基因片段,下方染色体多了a基因片段,故发生了染色体部分缺失和增加现象,D正确.‎ ‎4.C ‎【解析】细胞器中同时含有T和U,说明既有DNA也有RNA,该细胞在根尖细胞中为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水,选C。‎ ‎【考点定位】细胞器 ‎【名师点睛】①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核糖体中是RNA,叶绿体和线粒体同时含有DNA和RNA,‎ ‎②根据“根尖细胞”得出细胞器是线粒体,‎ ‎5.B ‎【解析】‎ ‎【分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实验的知识.解答时结合题意从实验设计等方面切入.注意对比不同实验的所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试剂、颜色变化等方面的异同点.‎ ‎【详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的实验中,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里,加入盐酸的作用是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两实验中二者作用不同,B错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的生成的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需要细胞始终保持存活状态;只有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才能被健那绿染色,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需要细胞始终保持存活状态;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细胞必须保持生活状态,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中相关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D ‎【解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的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A错误;农作物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主要原因是细胞过度失水导致,体现细胞膜的功能,B错误;细胞癌变引起糖蛋白减少,染色质收缩,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C错误;人被毒蛇咬后局部丧失知觉,毒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阻碍兴奋的传递;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癌变的特征、基因突变的特征 ‎【名师点睛】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7.C ‎【解析】‎ 图示表示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即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控制RNA聚合酶合成,因此基因B可能是控制RNA聚合酶的合成,B正确;2和5中mRNA的差异大于2和4,C错误;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这5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题思路点拨:图示表示同一个体的5种细胞中5种基因的表达情况,由于这5种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因此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细胞所含的蛋白质和mRNA存在差异。‎ ‎8.D ‎【解析】‎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考点定位】 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名师点睛】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3、意义:‎ ‎(1)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9.D ‎【解析】P表示某细胞产生CO2,植物的无氧呼吸也产生CO2,①错误;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具有致病基因,可能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可能是44+XX,该个体可能为女性,③错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④正确;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⑤正确;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从而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⑥正确。‎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人类遗传病类型、群落的结构、内环境成分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人体某器官中一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该细胞可能是女性的体细胞,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2、对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10.C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 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所以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1-m%,α链中C和G之和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1-m%,α链中G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1-m%-n%,另一条β链中C占β链碱基的百分比=α链中G占α链碱基的比例=1-m%-n%,C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3、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A错误;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置是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DNA酶是催化DNA分解的酶,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等;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1中,m、n、l表示三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即为无效序列.图2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其中乙表示转录的模板链,丙表示转录形成的mRN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一个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 ‎【详解】‎ 不同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Ⅲ、Ⅱ、Ⅰ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A正确;图2表示转录过程,甲为RNA聚合酶,丙为转录的产物mRNA,mRNA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B错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若丙所示的mRNA中(A+U)占36%,则丙所对应的乙(模板链)片段中(T+A)占36%,但不能确定G占32%,C错误;图1中的基因m、n、l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不具有遗传效应,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的定义,明确图中的间隔序列为无效片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2表示转录过程,从而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 ‎13.C ‎【解析】试题分析:ATP的水解需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ATP可以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B错误;图示必须有酶的参与,C正确;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D错误。‎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4.C ‎【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夫妇均是杂合子,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有两个,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15.D ‎【解析】‎ ‎【分析】‎ 柱形图中第三组杂交组合为本题突破口,根据后代比例为1:2:1可知,该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够确定紫花肯定为杂合子,但是根据比例不能确定谁是显性纯合子.‎ ‎【详解】‎ 紫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2∶1∶1,说明紫花为杂合子,红花与白花均为纯合子,因此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A、B 正确;红花和白花都是纯合子,它们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即表现为紫花,C正确;由分析可知,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判断紫花的基因型,白花和红花为纯合子,考查了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熟练运用以及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知识.‎ ‎16.D ‎【解析】‎ 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或位于XY同源区的隐性遗传病,A错误;若是伴X隐性遗传病,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B错误;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因为他们都有患病的后代,C正确;由于存在女性患者,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 考点:人类遗传病 ‎18.D ‎【解析】‎ ‎【分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分析题文:“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说明翻译的肽链缩短是由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可知,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B错误;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其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可知,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识记遗传信息转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9.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有三个基因,含有3个启动子,而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出现多种基因型,B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具多害多少利性,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D错误.‎ ‎21.B ‎【解析】食物来源有别,可以很好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题干信息告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 B、可遗传变异的产生根本上来自于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可遗传变异,蜂鸟采蜜只属于环境因素,B错误;‎ 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现存的生物之间的适应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 ‎22.C ‎【解析】依题意可知:一对刚毛雌性个体和截毛雄性个体杂交,F1中刚毛雌:截毛雌:截毛雄=1:1:1,即F1中没有刚毛雄性个体,说明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XBY纯合致死,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进而推知F1中刚毛雌性、截毛雌性、截毛雄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Xb、XbY,所以F1中B的基因频率是1÷(2+2+1)=1/5。综上分析,A、B、D三项均错误, C项正确。‎ ‎23.A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3=8种,A正确;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C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和时间,掌握遗传定律的相关计算,能够利用逐对分析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4.D ‎【解析】导致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差异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正确;据图分析,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因为②、③‎ 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行而来的,故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②③,B正确;种群X分布区域的扩大,可能导致⑥、⑦的生活环境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C正确;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种群,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由于生活的特定环境的选择不同,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D错误。‎ ‎2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青少年型糖尿病必然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如基因的数量和种类、染色体结构与数量等正常个体有明显差别。由此可知与遗传物质改变无关的调查对研究无法得出该病的遗传是否有遗传因素引起,所以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的调查,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6.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红绿色盲、白化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苯丙酮尿症的病因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转变成了苯丙酮酸,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7.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学会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解题,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详解】‎ 根据题意和杂交结果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 故选:A.‎ ‎28.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内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且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图中的B、b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 甲图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A项错误;因该细胞的细胞膜从偏向一极的地方向内凹陷,据此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成熟配子,即卵细胞,B项错误;与该细胞有关的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不含有b基因,而图示的细胞中却出现了b基因,说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项正确;该细胞属于雌性动物减数分裂的过程,不会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 ‎29.B ‎【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猫叫综合症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分别是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只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白化病的父母不一定是白化病,三种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是遗传病,但其后代不一定患病。‎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说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或中期,属于这两个时期特点的是中心体移向两极,故C正确;细胞膜向内凹陷发生在末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DNA分子进行复制是在间期,故ABD均错。‎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B ‎【解析】‎ ‎【分析】‎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1)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 ‎【详解】‎ 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B正确;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32.C ‎【解析】‎ 患儿也有可能会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A错误;患儿遗传标记基因型为++-,患儿父亲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患儿母亲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可见该患儿是含有++的精子和含有-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说明父亲精子中第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该患儿,而不是母亲卵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C正确;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很小,D错误.‎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33.B ‎【解析】‎ ‎【分析】‎ 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详解】‎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是不变的,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而发生改变,B正确;在理想状态下,即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无K值,种群数量将连续、不断增长,此时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故,C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主要由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夏季食物资源丰富,植食动物环境容纳量一般在夏季达到最大值,故D项错误。.‎ ‎34.C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草属于多个种群,故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5.C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内环境中,血浆中的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与稳态 ‎36.B ‎【解析】‎ 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所以B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37.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核酸知识的要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2种, DNA一般为双链结构,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有A、C、G、T四种;RNA分子一般为单链结构,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含氮碱基有A、C、G、U四种。‎ ‎【详解】‎ 三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表明既有DNA,又有RNA。DNA通常为双链,RNA通常为单链,3个核酸分子, 4条多核苷酸链,表明应为1个DNA分子,2个RNA分子。B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 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38.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丙为生长素.‎ ‎【详解】‎ 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均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激素甲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而激素乙能抑制种子休眠和促进生长,说明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的作用,生长素具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来培育无子果实。分析图示可知: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D正确.‎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9.A ‎【解析】‎ 第①组中细胞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细菌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说明了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是c;第②组中细胞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细菌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说明了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是b;③细胞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被破坏;细菌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说明了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是a,故A正确。‎ ‎40.C ‎【解析】‎ 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因为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即使高温条件下酶失活了,但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比低温下也会加快,会干扰实验者作出错误的结论,A错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为实物照片,不属于概念模型,B错误;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导致色素浓度较低,则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C正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而检测酒精可选用试剂橙色重铬酸钾溶液,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酶的活性、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41.④ 光圈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600 长度或宽度 目镜 ‎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①②是目镜,①放大的倍数小,②放大的倍数大;③④是物镜,③放大的倍数大,④放大的倍数小.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详解】‎ ‎(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④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物镜③,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对视野亮度进行调节,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该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组合,即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3)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会出现在玻片和物镜上.既然不在玻片和物镜上,就只有在目镜上了.‎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观察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显微镜的构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镜头的名称及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掌握显微镜的原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42.三磷酸腺苷 A-P~P~P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能 受体 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TP合成减少,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或ATP合成减少,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的吸收) ‎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中合成ATP的生理活动是细胞呼吸,合成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于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中含有能量,因此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下的结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X物质的浓度不同,因变量是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据表可知,X物质能使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少,而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需要ATP,因此加入X物质对小肠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详解】‎ ‎(1)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是. A-P~P~P,动物细胞中ATP来源于细胞呼吸,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要想知道ATP是否能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应先排除典型神经递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3)①本题是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根据表格可知因变量是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小肠消化时需要分泌消化酶,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物质X能够抑制ATP的产生,因此饲料中添加X后,ATP减少,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小肠的蠕动,影响消化;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即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抑制。‎ ‎【点睛】‎ 本题以ATP为素材,结合信号分子作用机理图和探究实验,考查ATP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难题。‎ ‎43.传出神经 肌肉细胞 腺体细胞 双向 单向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低级神经中枢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分析题图: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其中B是传入神经,A是传出神经;图乙是突触的放大,其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后膜上递质的受体,④是神经递质.据此答题 ‎【详解】‎ ‎(1)由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来看,甲中A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其产生神经递质通常可以作用的两类细胞是腺体细胞和肌肉细胞.‎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 传导,但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单向 的;刺激B处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的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 ‎(3)突触在传递信号时,信号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促进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4.酶3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5/24 1/303 基因诊断 ‎ ‎【解析】‎ ‎【分析】‎ ‎1、分析系谱图:图中表现正常的6和7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由此可见,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详解】‎ ‎(1)分析题意可知,“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体内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是由于缺乏酶3造成的,体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①由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6号的基因型为Aa.‎ ‎②由于5号为aa,则双亲均为Aa,所生4号的基因型为AA、Aa,而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8号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9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则8号和9号婚配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1﹣)×=.‎ ‎③若人群中Ⅰ型糖原贮积症的发病率为,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则人群中AA的频率为()2,Aa的频率为2×,则10号(AA、Aa)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AA:Aa=99:2)婚配,后代患Ⅰ型糖原贮积症的概率==,若要确认后代是否患病可以对后代进行基因诊断.‎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人类遗传病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45.(每空2分 共14分)‎ ‎(1)①隐 ②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 ‎(2)①AaBB和aabb ②6∶2∶3∶1 ‎ ‎(3)0.3‎ ‎(4)母本 二 ‎【解析】‎ 试题分析:(1)组合二中翻翅后代出现正常翅,所以正常翅是隐性性状。组合二亲本为Aa、Aa,后代1AA:2Aa:1aa,但是确实2:1,所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 ‎(2)①灰体和黑檀体杂交后代全部是灰体,所以灰体是显性,且亲本是BB和bb。综合翅形和体色基因型为AaBB和aabb。‎ ‎②F1中翻翅灰体果蝇基因型是AaBb,Aa相互交配后代是2Aa(翻翅):1aa(正常翅);Bb相互交配后代是3B_(灰体):1bb(黑檀体)。乘法原理组合起来,2×3翻翅灰体: 2×1翻翅黑檀体: 1×3正常翅灰体: 1×1正常翅黑檀体=6:2:3:1。‎ ‎(3)依据题意,有45只XRY、5只XrY、20只XRXR、20只XRXr、10只XrXr,所以r的基因频率=(5+20+10×2)/150=0.3。‎ ‎(4)亲本为XRXr和XRY,XrXrY中的Y来自父本、XrXr来自母本,是母本复制的Xr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导致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频率的计算和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