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生物试题(理)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生物试题(理)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揭阳市2020年高三线上教学在线摸底测试 生 物 学 科 试 题 ‎1.己亥末,庚子春,发生了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灭菌后的培养基直接培养2019新型冠状病毒 B. 2019新型冠状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 C. 在收治患者的医院调查新冠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D. 以单链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冠状病毒易发生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不能直接在灭菌的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 B、2019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壁,B错误;‎ C、调查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而不能在收治患者的医院调查,C错误;‎ D、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故以单链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冠状病毒易发生突变,D正确。‎ 故选D。‎ ‎2.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B. 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C. 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 D. 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 15 -‎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叶绿素b在滤纸条的最下面,说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A正确;‎ B、用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和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B错误;‎ C、加入SiO2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C错误;‎ D、加入无水乙醇过多,溶液浓度减小,故提取液的绿色越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3.2019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过火面积大,对人类和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B. 过火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C. 森林能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群落,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 - 15 -‎ B、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结果,B正确;‎ C、森林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火灾后的森林因为保留土壤条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是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4.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脑干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咳嗽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刺激引发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 咳嗽反射过程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需要消耗ATP D. 长期咳嗽伴发的咽喉肿痛的痛觉中枢位于脑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咳嗽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刺激引发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B正确;‎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处通过扩散的方式移动到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5.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5 -‎ ‎   ‎ A. 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 浓度不同 B. 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 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 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为CO2 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 浓度不同,A正确;曲线Ⅰ和Ⅱ的自变量为温度不同,所以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B正确;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Ⅲ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错误;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正确。‎ ‎【点睛】图中涉及自变量较多,可依题意分别明辨曲线Ⅰ和Ⅱ的自变量为温度、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为CO2浓度等。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围绕“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6.甲氧西林是一种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但由于早期抗生素的滥用,在某些患者体内发现了能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超级细菌”)。科研人员从另一种细菌中提取出能破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的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成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 “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 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无关 - 15 -‎ D. 该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可用于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详解】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一定发生了进化,A正确;‎ B、抗生素对细菌起到选择作用,不诱发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 C、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错误;‎ D、该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可破坏细胞膜,而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膜,故该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不可用于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菌抗药性形成的原因,要求学生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来解释相关考点。‎ ‎7.下图①、②、③表示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糖尿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Y1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B. Y2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升高 C. 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②、③‎ D. ③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可能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 ‎【答案】D - 15 -‎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2、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 ‎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Y1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A错误;‎ B、通过图示可知,Y2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使其分泌量减少,B错误;‎ CD、图中③的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可能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③,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使用抗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B. PD-L1蛋白和PD-1蛋白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 抗PD-1抗体作用于T细胞而不是作用于癌细胞 D. 癌症患者体内的PD-1蛋白表达不足会降低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 15 -‎ ‎【详解】A、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正确;‎ B、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B正确;‎ C、抗PD-1抗体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C正确;‎ D、癌症患者体内的PD-1蛋白表达不足,使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减少,减缓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会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D错误。‎ 故选D。‎ ‎9.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独施用NAA或KT均能使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增加 B. 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 C. 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D. 一定浓度的NAA对KT促进侧根数增加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答案】B ‎【解析】‎ - 15 -‎ ‎【分析】‎ 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能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详解】A、对比甲、乙、丙柱形图可知,NAA和KT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效应不同,其中NAA促进侧根的生长,抑制主根的生长,而KT则相反,A错误;‎ B、对比甲和乙柱形图可知,NAA促进侧根的生长,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忧势,对比甲和丙柱形图可知,KT促进主根的生长,抑制侧根生长,说明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B正确;‎ C、本实验没有不同浓度的KT和NAA作对比,不能证明KT和NAA浓度变化对主根生长的影响,C错误;‎ D、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α-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10.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步骤 A组 B组 C组 ‎1‎ 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相同株数的小麦幼苗若干 ‎2‎ 施用适量的保水剂 施用适量的氮肥 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氮肥 ‎3‎ 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4‎ 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的测定 (单位: umol.m-2.s-1)‎ 实验结果 ‎10.66‎ ‎13.04‎ ‎15.91‎ - 15 -‎ A. 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 B. 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 C.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 D. 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有酶数量、酶活性、色素量等,外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A、叶片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A正确;‎ B、实验的自变量的是是否施保水剂和氮肥,ABC为实验组,还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B正确;‎ 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故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C错误;‎ 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11.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进行下表的实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的颜色后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 分钟 ‎2mL ‎2mL 无色 C ‎2mL ‎2mL 无色 - 15 -‎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 分钟 A. 加入酚类底物的量均为2mL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B. 试管B实验后溶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呈现紫色 C. 试管A、B对照,不能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试管B、C实验后的颜色均为无色的原因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加入酚类底物的量均为2mL的目的是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A错误;‎ B、试管B中的蛋白酶把酚氧化酶水解了,所以溶液呈无色,但是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存在于B试管中,故实验后的溶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呈现紫色,B正确;‎ C、试管A、B对照,能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 D、试管B、C实验后的颜色均为无色的原因不相同的,B试管是因为酚氧化酶被水解成氨基酸或者小分子肽,而C试管三氯乙酸使酚氧化酶变性失活,D错误。‎ 故选B。‎ ‎1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实线方框内所示,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虚线方框内所示)。科学家向酵母菌导入相关基因培育产青蒿素酵母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5 -‎ A. 过程①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B. 培育产青蒿素酵母菌,必须导入FPP合成酶基因和ADS酶基因 C. 由于ERG9酶等的影响,培育的产青蒿素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可能很少 D. 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和ADS酶等。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 ‎【详解】A、过程①是FPP合成酶基因转录形成mRNA,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 B、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B错误;‎ C、图示可知,FPP转化成固醇需要ERG9酶催化,故由于ERG9酶等的影响,培育的产青蒿素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可能很少,C正确;‎ D、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3.在狐狸的群体中,控制狐狸皮毛颜色的基因包括BA(猩红色)、B(蓝色)、b(白色),它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显隐性关系为BA>B>b。研究还发现,皮毛为猩红色的杂合体中,有的具有白色斑点,有的具有蓝色斑点,且猩红色带斑点这一特点仅表现在雌性个体中,其他颜色雌雄个体都有,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控制狐狸皮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B. 控制皮毛颜色的表现型有5种 - 15 -‎ C. 控制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 D. 选白雌狐和蓝雄狐验证上述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猩红色带斑点这一性状仅表现在雌性杂合个体中,雌性个体含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个体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相关颜色基因在雌性个体中成对存在,在雄性个体中成单存在,在雌性个体中才可能含有两个不同的基因,由此推知,相关颜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控制狐狸皮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A正确;‎ BC、控制皮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AX-(3种基因型,且表现型根据题意有3种)、XBX-(2种基因型,且表现为蓝色)、XbXb(表现为白色)共6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AY(猩红色)、XBY(蓝色)和XbY(白色)3种,共9种基因型,表现型为5种,B正确,C错误;‎ D、通过隐雌显雄组合,故选白雌狐和蓝雄狐验证上述基因位于性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4.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细胞持续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氧气供应正常时,HIF-1α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α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α可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 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的合成量会增加 C. 氧气供应充足时,HIF-1α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 - 15 -‎ D. HIF-1α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缺氧条件下,HIF-1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 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A、正常条件下,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错误;‎ B、脯氨酰羟化酶基因被敲除,细胞中缺少脯氨酸酰羟化酶,则HIF-1α不能被降解,其积累后,可进入细胞核与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表达,故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的合成量会增加,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α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C错误;‎ D、HIF-1α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15.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下图表示水体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会发生变化 B. 挺水植物能遮光,从而影响藻类生长 C. 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7.6%‎ D. 除了已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甲的能量去向还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C - 15 -‎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详解】A. 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会发生变化,A正确;‎ B、挺水植物能遮光,使藻类获得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藻类生长,B正确;‎ C、水草、藻类流向甲的能量有1900÷25000×100%=7.6%,而第二营养级还包括其他鱼类,因此图中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C错误;‎ D、除了已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甲的能量去向还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 故选C。‎ ‎ ‎ - 15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