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三次质量调查(三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三次质量调查(三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种群数量,获得的是活菌数目 B. 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细胞始终是活的 C. 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砖红色 D.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2、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溶液颜色由浅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变为砖红色。‎ ‎【详解】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种群数量时,获得的数量既有活菌也有死的菌体,A错误;‎ B、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由于经过了解离作用,故装片中的细胞是死的,B错误;‎ C、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颜色由浅蓝色变为砖红色,C错误;‎ 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过程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B. 相关发酵过程均需要密封发酵 C. 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 发酵过程中所有的相关反应都是在微生物的细胞内进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5-18℃,一定湿度。‎ ‎【详解】A、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腐乳制作需要的主要是毛霉,毛霉是真菌,A错误;‎ B、醋酸菌属于需氧菌,应通气处理,B错误;‎ C、不同微生物生存的适宜环境不同,因此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C正确;‎ D、腐乳制作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反应发生在微生物的细胞外,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为某植物表层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力与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之间的关系(正常状态下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为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的原生质体体积小于B点时的原生质体体积 B. B点之后,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逐渐下降 C. 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可能会由0.5自动恢复到1.0‎ D. 若该植物为洋葱,则该细胞一定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文分析,当细胞相对体积高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多,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吸水导致的结果;当细胞相对体积低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少,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失水导致的结果。‎ ‎【详解】A、正常状态下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为1.0,由图可知,A点时的原生质体体积小于B点时的原生质体体积,A正确;‎ B、B 点之后,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加,说明细胞在吸水,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逐渐下降,B正确;‎ C、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可能会先发生质壁分离随后自动复原(随着细胞对K+、NO3-的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所以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可能会由0.5自动恢复到1.0,C正确;‎ D、只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所以上述实验的细胞不一定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错误。‎ 故选D。‎ ‎4.从唾液腺细胞中提取全部mRNA,以此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单链DNA(T-cDNA),利用该T-cDNA与来自同一个体的浆细胞中的全部mRNA(J-mRNA)进行分子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缺乏编码抗体相关基因 B. 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 C. T-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 唾液腺细胞中的RNA与T-cDNA都能进行分子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唾液腺细胞和浆细胞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来自同一个人的两种类型细胞中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是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如唾液腺细胞中会表达唾液淀粉酶基因,而浆细胞中会表达抗体基因。‎ ‎【详解】A、来自同一个人的唾液腺细胞和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唾液腺细胞中也具有编码抗体有关的基因,只是没有表达,A错误;‎ B、呼吸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均会表达,因此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T-cDNA分子是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没有必然的关系,C错误;‎ D、因为合成T-cDNA的模板是唾液腺细胞中提取的全部mRNA,因此唾液腺细胞中的tRNA、rRNA等可能不能与T-cDNA进行分子杂交,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不同细胞中管家基因均会发生表达,但是会选择性表达奢侈基因。‎ ‎5.科学家在人和小鼠体内都发现了一种与肥胖相关的基因ob,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被称为瘦素。它能与存在于下丘脑等部位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减少食物摄入、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等参与调节机体的能量平衡。下列关于瘦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动物瘦素功能时,对照组和实验组需分别饲喂等量蒸馏水和瘦素 B. 瘦素被分泌到内环境后,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相结合并发挥作用 C. 如果向ob基因突变(该基因无法表达)的肥胖小鼠注射瘦素,则小鼠食量减少、体重下降 D. 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被分泌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使体重减轻,如基因ob发生基因突变,则不能形成瘦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摄食增加,体重增大。‎ ‎【详解】A、瘦素是一种蛋白质,饲喂后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A错误;‎ B、瘦素被分泌到内环境后,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相结合并发挥作用,可参与调节机体的能量平衡,B正确;‎ C、若ob基因突变,则机体不能形成瘦素,若为其注射瘦素,则瘦素能与存在于下丘脑等部位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减少食物摄入,并抑制脂肪细胞合成,使机体体重下降,C正确;‎ D、瘦素的本质为蛋白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D正确。‎ 故选A。‎ ‎6.某农田营养结构中各营养级(甲、乙、丙)之间的部分能量流动模型如图所示[单位为J/(k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由乙来实现 B. 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C. 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百分比不到5%‎ D. 乙和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 ‎2、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同化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3、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100%。‎ ‎【详解】A、甲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两条途径为:一部分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传给分解者,还有部分被乙捕食后通过粪便传递给分解者,A正确;‎ B、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B正确;‎ C、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百分比为:(7×105/ 2.25×107)×100%=3.11%,小于5%,C正确;‎ D、乙和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25×107/7.5×108)×100%=3%,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明确某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7.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B. 田鼠种群数量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 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D. 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R大于1时,田鼠种群数量增加,R小于1时,田鼠的种群数量减少,由图可知,在调查期间,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一直减少,不属于S型增长,A错误;‎ B、在c点和d点时,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正确;‎ C、在O~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C错误;‎ D、据图可知,a、b两点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于两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不相同,所以两点对应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B。‎ ‎8.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蛋白质类)不仅能延长小鼠的寿命,还逆转了老鼠身体机能的衰老,这一研究可让人的“返老还童”成为可能。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eNAMPT 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高温变性后仍能与该试剂变色 B. eNAMPT 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条件下保存 C. eNAMPT 由基因控制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 eNAMPT 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 ‎【详解】A. eNAMPT 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高温变性后,肽键没有被破坏,仍能与该试剂变色,A正确;‎ B. eNAMPT 是一种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在低温下保存,B错误;‎ C. eNAMPT 是一种酶,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 eNAMPT 是一种酶,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功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B。‎ ‎9.现有一长度为1 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 000 bp,用KpnⅠ单独酶切得到4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由此可推知该DNA分子为环状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y和4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和用EcoRI,‎ 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知答案D符合要求。‎ ‎【详解】A、A选项中的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y和2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A错误; B、B选项中的DNA用EcoRI单独酶切会得到800by和2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B错误; C、C选项中的DNA用EcoR1酶切后得到200by和8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C错误; D、D选项中的DNA用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是1000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D。‎ ‎10.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利用B超检查和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有一位怀有两个胎儿并患该遗传病的孕妇,医生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如图为医生对该对夫妇及两个胎儿进行诊断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个体1是父亲、个体2是儿子、个体3是女儿 B. 个体1:XDY、个体2:XdY、个体3:XdXd C. 从优生的角度分析,该孕妇可以生育这两个胎儿 D. 仅根据上图,无法作出任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依据基因探针的放射性可知,孕妇的基因型是XDXd,个体3基因d的放射性最强可知其基因型是XdXd,个体1只有基因D有放射性,因此其基因型XDY,个体2为XdY,个体2为父亲,个体1和个体3为两个胎儿,据此答题。‎ ‎【详解】A、个体1(XDY)若为父亲,不可能生出XdXd的女儿,因此个体2是父亲,个体1是儿子,个体3是女儿,A错误; B、根据放射性结果可知,个体1基因型是XDY,个体2为XdY,个体3为XdXd,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孕妇所生的儿子XDY患病,女儿XdXd不患病,因此该孕妇可以生育女儿,不能生育这个男孩,C错误; D、根据图示,能够做出判断,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放射性强度的检测结果和个体基因型的组成分析,被检测的个体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20%,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 1/4 B. 1/5 C. 3/7 D. 11/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某种群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20%+1/2×80%=60%,a的基因频率=1/2×80%=40%,据此分析。‎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40%×40%=16%,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3/7,C正确。‎ ‎12.用32P标记某植物体细胞(含12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携带32P标记的情况是( )‎ A. 带有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B. 带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6条 C.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带有32P标记 D. 每条染色体中带有32P标记的DNA单链为0条或1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该植物体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所以本题关键是要搞清楚染色体上DNA的变化。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亲代DNA分子都被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一条链是32P,另一条链是31P;在第二次复制时,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NA中,一个DNA分子既含有32P又含有31P,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31P。所以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都被32P标记,24个染色单体中有一半即12条被32P标记,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细胞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3.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是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能控制光合作用的运转。科研人员为研究温度对不同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下。‎ 水稻品种 FBPase活性(IU)‎ 酶活性相对降低值%‎ 室温(20℃)‎ 低温(1℃)‎ 汕优 ‎12.51‎ ‎11.25‎ ‎10.07‎ 秀优 ‎11.24‎ ‎10.64‎ ‎5.34‎ ‎(1)FBPase存在于水稻叶肉细胞__________(部位)中。‎ ‎(2)分析表中数据,可推测秀优水稻的抗寒能力比汕优水稻的强,原因是_________。‎ ‎(3)在低温条件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原因可能是FBPase的活性降低使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减弱,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 ‎(4)低温条件下汕优(或秀优)水稻叶片的细胞呼吸速率减小,为测定相关数据可将汕优(或秀优)水稻叶片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黑暗条件下,测定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在低温条件下,秀优水稻的FBPase活性相对降低值比汕优水稻的低 (3). 暗反应 (4). 汕优(或秀优)水稻叶片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 ‎【解析】‎ ‎【分析】‎ 根据柱形图可知,室温条件下,汕优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秀优水稻,而低温条件下,汕优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小于秀优水稻。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两种水稻在温度降低时,FBPase活性(IU)均会降低,但汕优水稻的酶活性相对降低值大于秀优水稻。‎ ‎【详解】(1)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是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所以FBPase存在于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低温条件下,秀优水稻的FBPase活性相对降低值比汕优水稻的低,可推测秀优水稻的抗寒能力比汕优水稻的强。‎ ‎(3)在低温条件下,FBPase的活性降低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减弱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故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 ‎(4)低温条件下,呼吸作用的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水稻叶片的细胞呼吸速率减小。为测定呼吸速率的值,可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汕优(或秀优)水稻叶片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4.2018年1月25日,《细胞》杂志报道了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作为研究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如图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食蟹猴的操作过程:‎ ‎(1)2001年,美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胚胎细胞核移植猴。获得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进行过程①时,为提供成纤维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应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_______。‎ ‎(3)据图分析,过程③是利用_______法将成纤维细胞注入猴去核的MⅡ中期卵母细胞的卵细胞膜与透明带之间。‎ ‎(4)上述实验的突破之处是使用了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在确定其作用时,研究人员用正常培养液培养融合细胞得到A组实验数据,用正常培养液培养注入去甲基化酶(Kd4d)mRNA的融合细胞得到B组实验数据。图中X为融合细胞发育成的胚胎数、Y为囊胚数、Z为内细胞团数。分析实验数据可知,Kd4d的m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2). 防止成纤维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 显微注射 (4). 提高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的成功率 (5). 提高囊胚中内细胞团的形成率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等相关知识点,最终发育成个体运用了细胞全能性的原理,需要注意的是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含有促使体细胞细胞核表现全能性的物质和营养。‎ ‎【详解】(1)全能性大小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较难,所以获得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2)过程①表示动物细胞培养,随着培养的进行,代谢产物积累,应该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成纤维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图中过程③表示利用显微注射法将成纤维细胞注入猴去核的MⅡ中期卵母细胞的卵细胞膜与透明带之间;‎ ‎(4)据图分析,B组的囊胚形成率、内细胞团形成率都明显高于A组,说明Kd4d的mRNA既能提高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的成功率,又既能提高囊胚中内细胞团的形成率。‎ ‎【点睛】解决此题,需要牢记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分析图中过程,理清操作步骤,其中第(4)题需要分析图中数据,对比A组和B组结果,得出结论。‎ ‎15.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效地抑制牙周致病菌就能很好地阻止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公认的主要牙周致病菌有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放线菌杆菌(A.a)和黏性放线菌(A.v),其中,P.g和A.a是专性厌氧菌,A.v是兼性厌氧菌。‎ ‎(1)下图中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代表P.g和A.v生长状态的试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将3种致病菌进行培养后,划线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厌氧袋内37℃恒温培养6~8d。下面正确显示培养结果的平板是__________。‎ A.B. C. D.‎ ‎(3)现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能否抑制牙周致病菌的生长进行研究。配制1%CMCS培养基、2%CMCS培养基(成分有:CMCS、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自来水)和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不含CMCS,其它成分相同)。分别挑取经纯化培养的3‎ 种细菌的单个菌落,用无菌水稀释,制成菌悬液,再分别接种于3种培养基上,置于厌氧袋中37℃恒温培养。测量3种致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菌落直径,数据见下表。‎ 菌落直径(mm)‎ Pg Aa Av 空白对照组 ‎2.54‎ ‎3.25‎ ‎167‎ ‎1%CMCS培养基 ‎2.16‎ ‎2.51‎ ‎1.30‎ ‎2%CMCS培养基 ‎-‎ ‎1.12‎ ‎-‎ 哪些数据和现象可以证明CMCS能抑制牙周致病菌的生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 (2). 乙 (3). D (4). 三种菌株的菌落直径均比空白对照的小 (5). CMCS的抑菌能力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根据对氧气的依赖程度:‎ ‎(1)甲是严格需氧型,在上部氧充分的条件下生长;‎ ‎(2)乙是兼性厌氧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所以会在试管中均匀分布;‎ ‎(3)丙是严格厌氧型的,只会集中在试管底部;‎ ‎(4)丁是微需氧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分析图2,图中ABC均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P.g是专性厌氧菌,只会集中在试管底部,即生长状态的试管为丙;A.v是兼性厌氧菌,会在试管中均匀分布,因此生长状态的试管是乙。‎ ‎(2)分析图2,图中培养皿ABC中菌落均匀分布,均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故选D。‎ ‎(3)综合实验现象和表中信息,①三种菌株的菌落直径均比空白对照的小、②且CMCS的抑菌能力随浓度增大而增强,这些数据和现象都可以证明CMCS能抑制牙周致病菌的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确定在试管培养中的位置,能够区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产生菌落的区别,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准确答题。‎ ‎16.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科研人员将HPV外壳L1蛋白基因,与在人体中不能复制但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制备新型疫苗。‎ ‎(1)用痘苗病毒感染鸡胚细胞,一段时间后洗去吸附的病毒,将鸡胚细胞转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以避免_______。在培养基中加入L1蛋白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使L1蛋白基因与痘苗病毒DNA在鸡胚细胞内发生DNA重组,得到重组病毒疫苗。依据L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DNA,以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2组注射100μL 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作为对照,3组注射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3)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C3细胞(含有HPV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结果如下。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组别 各组平均瘤重(g)‎ ‎1‎ ‎0.192‎ ‎2‎ ‎0.347‎ ‎3‎ ‎0.916‎ ‎(4)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 引起________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____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 ‎【答案】 (1). 杂菌污染 (2). 重组病毒DNA中是否含有L1基因 (3). 100μL PBS缓冲液 (4). 平均瘤重较小 (5). 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 (6). 成瘤时间较晚 (7). L1蛋白 (8). 记忆 (9). 细胞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组别1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平均瘤重最轻;组别2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平均瘤重较重;组别3应注射100μ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平均瘤重最重。‎ ‎【详解】(1)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依据L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DNA,目的是检测重组病毒DNA中是否含有L1基因。‎ ‎(2)根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目是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2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作为对照,3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 ‎(3)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4)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引起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细胞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7.I.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并且为雌雄异体。菠菜个体大都为圆叶,偶尔出现几只尖叶个体,这些尖叶个体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1)让尖叶雌株与圆叶雄株杂交,后代雌株均为圆叶、雄株均为尖叶。据此判断,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常/X/Y)染色体上,且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菠菜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现用不耐寒圆叶雌雄株杂交,所得F1‎ 的表现型及个体数量如表所示(单位/株):‎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 ‎124‎ ‎0‎ ‎39‎ ‎0‎ ‎♂‎ ‎62‎ ‎58‎ ‎19‎ ‎21‎ ‎①耐寒与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且相关基因位于____(常/X/Y)染色体上。‎ ‎②如果F1中的不耐寒圆叶雌株与不耐寒尖叶雄株杂交,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当去掉菠菜部分根系时,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去掉部分叶片时, 菠菜则分化为雌株。若要证明去掉部分根系的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可让其与正常雌株杂交。‎ 若后代________,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若后代________,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Ⅱ.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作正反交时, Fl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是母系遗传,也可能是母性效应。‎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现有纯合的右旋(基因型DD)和左旋(基因型dd) 椎实螺若干,请选用以下亲本,通过两代交配,证明螺壳的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请完成以下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 ‎【答案】 (1). X (2). 圆叶 (3). 不耐寒 (4). 常 (5). 31/36 (6). 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 (7). 仅有雌株 (8). P: ♀ dd 左旋雌螺 × ♂ DD 右旋雄螺 ‎ F1: Dd 左旋螺 ‎ F2:1/4DD 右旋螺;2/4Dd 右旋螺;1/4dd 右旋螺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不耐寒圆叶雌雄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F1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雌的全为圆叶,雄的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圆叶和尖叶的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菠菜个体大都为圆叶,偶尔出现几只尖叶个体,故圆叶为显性。‎ ‎【详解】I.(1)让尖叶雌株与圆叶雄株杂交,后代雌株均为圆叶、雄株均为尖叶,即圆叶与尖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说明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性状(设由A基因控制)。‎ ‎(2)①分析表格可知无论雌雄均为不耐寒∶耐寒=3∶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是显性性状(设由B基因控制),耐寒是隐性性状。‎ ‎②根据表格中子代的表现型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故F1中不耐寒(1/3AA、2/3Aa)圆叶(1/2XBXB、1/2XBXb)雌株和不耐寒(1/3AA、2/3Aa)尖叶(XbY)雄株交配,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是(2/3×2/3AA+1/3×1/3aa)×(1/2×1/2)XbXb=5/36,则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5/36=31/36。‎ ‎(3)让雄性植株与正常雌株进行杂交,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染色体组成为XY,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染色体组成为XX。‎ Ⅱ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单独饲养,也可进行自体受精,现有纯合的右旋(基因型DD)和左旋(基因型dd)椎实螺若干,若要通过两代交配,证明螺壳的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可进行如下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