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 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B错误;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C正确;多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D正确;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 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若在甲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A ‎【解析】乙图中细胞较大,说明放大倍数较大,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A正确;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可能位于视野之外,B错误;若玻片右移,则甲和乙的物像左移,C错误;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才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考点定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C.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项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项正确;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C项正确;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项正确。‎ ‎4. 在下列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B.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糖几近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C.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树料 D. 豆浆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答案】B ‎【解析】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A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蔗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C正确;豆浆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D正确。‎ ‎5. 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 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C. 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 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答案】A ‎【解析】乙种子中,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时,颜色反应最深,说明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错误;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B正确;在鉴定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时,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C正确;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D正确。‎ ‎6. 下列各种材料中,不能用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的是(  )‎ A. 黑藻叶片 B. 菠菜叶片 C. 黄杨叶片 D. 胡萝卜根的横切片 ‎【答案】D ‎【解析】黑藻叶片含叶绿体,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A错误;菠菜叶的下表皮撕片,含有叶绿体,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B错误;黄杨叶细胞含有叶绿体,将叶片的横切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C错误;胡萝卜根的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用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D正确。‎ ‎7. 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祌经细胞屮含有5种a B. 婉豆叶肉细胞中的a含有5种碱基 C. b在细胞核中经脱水缩合形成丙 D. 甲只分布在细胞核内,乙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B ‎【解析】人的祌经细胞屮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含有的a核苷酸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含有的a核苷酸中含有的碱基有5种(A、T、G、C、U),B正确;题图中的b是氨基酸、丙是蛋白质,氨基酸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C错误;题图中的甲是DNA,乙是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B. 人的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C.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比脂肪多 ‎【答案】D ‎【解析】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A项正确;人的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项正确;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项正确;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物质比脂肪耗氧少,产生能量少,D项错误。‎ ‎9. 有关如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条肽链 B. 共有126个肽键 C. 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 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由题意可知,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目+肽链数,可得肽链数=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目=17﹣15=2,A正确;‎ B、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6﹣2=124,B错误;‎ C、R基上的氨基数=氨基总数﹣肽链数=17﹣2=15,C错误;‎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失去水分子=肽键数=124,D错误.‎ 故选:A.‎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油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 B. .所有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C.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正常代谢 ‎【答案】C ‎【解析】甘油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A错误;细胞需要的小分子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一般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错误;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死细胞不能进行主动运输,C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进行,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进一步增大,满足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需要,D 错误。‎ ‎11. ‎ 先将酶和乳汁分別放入两试管中,将两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_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B. 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热到40℃会发生乳汁凝固 C. 必须先将酶和乳汁分别保温一段时间,再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然后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D. 将装置F内的混合物降温到40℃就会发生乳汁凝固 ‎【答案】D ‎【解析】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不同温度下乳汁凝固的情况或凝固的时间不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其中在40℃时凝乳所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A正确;由于A装置温度低,酶活性降低,若升温到40℃,酶的活性升高,会发生乳汁凝固,B正确;若将酶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后再保温,在达到预设的温度之前,已经发生了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必须先将酶和乳汁分别保温一段时间,再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然后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C正确;分析F可知,高温(60℃)时该酶不能使乳汁凝固,说明高温(60℃)已经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再降温到40℃酶的活性不会恢复,不发生乳汁凝固,D错误。‎ ‎12. 多肽有链状的,也有环状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B. n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n C. 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600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602个氧子 D. 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则它们能形成多肽的种类最多是27种 ‎【答案】D ‎【解析】一条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A项正确;n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时共脱去n个水分子,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n,B项正确;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1个氨基酸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600个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至少是600×2=1 200,形成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过程中要脱掉水,脱去的水分子数=脱去的氧原子的个数=(600-2)个,所以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为1 200-(600-2)=602个,C项正确;假设有A、B和C三种氨基酸,在每种氨基酸的数量都足量的情况下,如果仅仅考虑的链状三肽(非环状),可形成三肽化合物的种类数目为3×3×3=33=27种,但是题目中并没有说是三肽,所以不能确定形成的多肽的种类,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合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其次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尤其注意环状肽链的情况,能运用其中的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13.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 核酸是可以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C. 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答案】C ‎【解析】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核酸是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正确;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核糖属于小分子,C错误;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 ‎14. 某多肽被水解成3个四肽,2个三肽,5个六肽,1个五肽,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 11 42 B. 11 53 C. 12 42 D. 12 53‎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某多肽被水解后形成的肽链数是3+2+5+1=11条,氨基酸的个数共3×4+2×3+5×6+5=53个,因此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是氨基酸总数-肽链数=53-11=42‎ ‎;含有氨基总数最小值=肽链数=11个,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氨基酸个数、肽链数、肽键数、氨基和羧基数目关系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的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一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的是(  )‎ A. 葡萄糖、淀粉、果糖 B.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C. 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D. 麦芽糖、果糖、乳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动植物细胞内共有的糖是单糖中的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所以B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多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内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内的二糖。‎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内糖的分类和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B. 性激素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C. 内质网可以参与物质运输 D.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 ‎【答案】B ‎【解析】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向高尔基体运输,A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错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C正确;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中心体分布在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D正确。‎ ‎17.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 B. 过程①会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C.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D. 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C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菌,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发酵,A正确;过程①为葡萄糖酵解,只会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B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③④,真核细胞中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二、三两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D正确。‎ ‎【点睛】降低逆天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确定图中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呼吸作用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 ‎18.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核膜是单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A项正确;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项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项正确;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项正确。‎ ‎19.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是细胞中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B. 结构②和④均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C. 结构③是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D. 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答案】B ‎【解析】结构①是线粒体,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项错误;结构②为中心体,④为核糖体,二者均不具有生物膜结构,B项正确;结构③是高尔基体,内质网是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C项错误;此细胞有细胞核,因此不可能是原核细胞,但有中心体,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由此可确定,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本题以真核细胞部分结构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细胞类型的判断。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平时学习时结合结构图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中心体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也有分布而错选。‎ ‎20.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淸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庶糖溶液取代淸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B.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C.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D. 淸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答案】A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A正确;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B错误;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C错误;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没有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错误。‎ ‎21.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故A选项错误;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则b组细胞吸水;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则f组细胞失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b组,故B选项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C选项错误;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故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22.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D.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答案】C ‎【解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A正确;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错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且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D正确。‎ ‎23. 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VLDL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VLDL是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是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胞吐。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为了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了某反应底物和相对应的酶,环境及其试管中物质的温度都保持在10℃,利用如图装置对试管进行缓慢的加热,使温度缓慢的上升.根据此实验该同学画出了选项中四个曲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升高酶的活性,是反应速率增大,但超过一定温度后再升高温度则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所以BD正确;不管酶的活性是升高还是降低,只要酶促反应在进行中,则生成物的量都增多并会达到最大值,所以A正确;不管酶的活性是升高还是降低,只要酶促反应在进行中,则反应物的剩余量都减少并会达到最小值,所以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曲线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 A. 在细胞膜内外侧对称分布 B. 是不能运动的 C. 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D. 在细胞膜内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答案】C ‎【解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在细胞膜内外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在细胞膜外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26.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厲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酵母菌 B. 发菜 C. 大肠杆菌 D. 乳酸杆菌 ‎【答案】BCD ‎【解析】酵母菌为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项错误;发菜属于蓝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原核生物,B项正确;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C、D项正确。‎ ‎27. 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藻有核膜、核仁,而篮藻没有 B. 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 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D. 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蒞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答案】CD ‎【点睛】‎ 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绿藻和蓝藻两种生物的分类地位,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在解题时着重注意原核生物细胞中虽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也有部分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某些特例需要考生进行识记。‎ ‎2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氨基酸 B.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主耍依据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A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样的化合物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故A项正确;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体内转化合成,所以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主要依据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转化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B项正确;血红蛋白中不同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而不同肽链之间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二硫键等相互结合在一起,C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氧化分解可以释放能量,但不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D项错误。‎ ‎29.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是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蛋白质变性是因为肽键的断裂,变性后丧失生物活性 C. 髙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D. 盘曲和折叠的蛋白质肽链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答案】ABCD ‎【解析】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与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无关,组成肽键的元素相同,均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A项错误;蛋白质变性不是因为肽键的断裂,而是因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B项错误;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和高等动物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C项错误;盘曲和折叠的蛋白质肽链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D项错误。‎ ‎3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物质不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核糖和脱氧核糖 B. 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 C. 脂肪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D. 谷物中的多糖是糖原和淀粉 ‎【答案】BCD ‎【解析】糖类物质不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构成核苷酸的重要成分,A项正确;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2分子葡萄糖,B项错误;脂肪含有的元素是C、H、O,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故C项错误;谷物中的多糖是淀粉,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D项错误。‎ ‎3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降低 B. 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向进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D.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ABCD ‎ ‎ ‎【点睛】‎ 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的识记,以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2.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影响A方式的因素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 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C方式 D.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B方式进出细胞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自由扩散,B是协助扩散,C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所以影响自由扩散方式的因素只是浓度差,A错误;C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B协助扩散,C错误;二氧化碳可以通过A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物质运输的浓度、能量和载体等条件,判断图中四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并根据选项分析答题。‎ ‎33. 下列与ATP和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的合成离不开_的催化 B. 酶的合成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 C. ATP与消化解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 D.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答案】ABCD ‎【解析】ATP的合成离不开酶的催化,A正确;酶的合成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消化酶的组成元素是C、H、O、N,C正确;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D正确。‎ ‎34.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冋点是(  )‎ A. 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B. 都能产生ATP C. 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D. 都能产生水 ‎【答案】BC ‎【解析】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C正确;有氧呼吸能产生水,无氧呼吸不能产生水,D错误。‎ 三、非选择题 ‎35.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①‎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 ‎【答案】 (1). ①③ (2). 细胞膜 (3). 时间 (4). 三 (5).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解析】试题分析:(1)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3)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使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化.‎ 解:(1)①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①正确;‎ ‎②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所以细胞内染成的红色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绿色的面积,②错误;‎ ‎③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③正确;‎ ‎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使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化,所有时期都着色了,④错误.‎ 所以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③.‎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的目的是解离.在这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时间.‎ ‎(3)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故答案为:(1)①③‎ ‎(2)细胞膜 解离时间 ‎(3)三[H]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36. 如图1所示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如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甲 ‎67‎ ‎28‎ 微量 乙 ‎59‎ ‎40‎ ‎0‎ 丙 ‎39‎ ‎0‎ ‎59‎ ‎(1)图中物质X是_____,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表中甲、丙分别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图中具膜的细胞器有_____(填图中字母).‎ ‎(4)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_____.‎ ‎【答案】 (1). 氨基酸 (2). 同位素标记法 (3). d (4). a (5). b、c、d (6). ‎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1: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物质X为氨基酸,a核糖体,b是内质网,对肽链进行加工,c是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d是线粒体,提供能量。分析表格: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为线粒体,乙是具膜细胞器,无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 ‎(1)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图中物质X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故为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示踪法。‎ ‎(2)分析表格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为线粒体;乙是具膜细胞器,无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 ‎(3)图中具膜细胞器有b内质网、c高尔基体和d线粒体。‎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柱形图如下:‎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判断图1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或者物质的名称,根据表格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判断甲乙丙代表的细胞器种类。‎ ‎37. 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鮰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金属离子 浓度 ‎(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鮰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2+‎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 ‎(1)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_____ACP的活性.据图1可知,草鱼ACP活性的最适pH为_____左右.‎ ‎(2)据图2可知,3种鱼的ACP的最适反应温度最低的是_____;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ACP活性影响的机理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_____.‎ ‎(3)由表可知,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的元素是_____,可以通过在鱼肉中添加微量的_____来抑制鱼肉鲜味的下降.‎ ‎【答案】 (1). 抑制 (2). 5.0 (3). 鮰鱼 (4). 相同 (5). 空间结构 (6). Zn2+ (7). Ca2+‎ ‎【解析】试题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1)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 ‎)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所以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抑制ACP的活性。分析图1曲线可以看出,草鱼的最适pH值是5.0左右,此时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2)分析图2可知,鮰鱼的最适温度是40℃左右,鳝鱼的最适温度是45℃左右,草鱼的最适温度是60℃左右,最适温度最低的是鮰鱼.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鳝鱼肌肉ACP都会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影响机理是相同的。‎ ‎(3)分析表中数据: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在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中的活性不同。三种鱼的ACP活性在Ca2+溶液中都最低,三种鱼的ACP活性在Zn2+溶液中都最高。‎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不同的鱼对应的最适宜pH和温度。‎ ‎38. ATP作为药物对癌症、心脏病、肝炎等病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常以葡萄糖为能源物质,利用啤酒酵母进行工业化生产.请分析:‎ ‎(1)图1中可以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填序号).‎ ‎(2)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细胞的方式是_____.在没有葡萄糖时,酵母菌会分泌蔗糖转化酶,此过程中,除图1所示结构外,还需要_____的参与.‎ ‎(3)报据图2,在O2浓度为_____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进一步研究发现,O2浓度会影响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和ATP的生成.‎ ‎(4)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在该实验时间内,三种条件下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_____,通气量为_____时,有利于ATP的生成.‎ ‎【答案】 (1). ⑤⑥ (2). 主动运输 (3). 高尔基体 (4). b (5). 基本相等 (6). 6 L/h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1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线粒体、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液泡。图2表示氧气浓度和呼吸作用方式的关系,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过程中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比值看出两种呼吸作用方式的强弱,氧气浓度为a时完全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完全有氧呼吸,氧气浓度为b、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 ‎(1)图1细胞不含叶绿体,含有线粒体,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发生的场所是⑤线粒体和⑥细胞质基质。‎ ‎(2)葡萄糖为小分子,进入酵母菌细胞为主动运输.蔗糖转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故此过程中,除图1所示结构外,还需要高尔基体对细胞中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分泌。‎ ‎(3)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时,CO2的释放量为3:1,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二氧化碳释放量=1:1,因此二氧化碳总释放量:氧气的吸收量=4:3,对应图中氧气浓度b。‎ ‎(4)图中曲线看出,三种氧气浓度的通气量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影响不大,但是ATP得生成量明显不同,在氧气供应量为6L/h时ATP的生成速率最快。‎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