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单元总结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单元总结学案

单 元 总 结 ‎  图形图表在高考的考试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需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应的信息,然后以此信息为基础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相联系;或找到符合题中图表各个元素的基础知识,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图表中去,解释图表中所看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推测可能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解答图表信息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中的信息,尽量获得更多与教材一致的信息,将图表信息回归到教材基础知识,再用基础知识来分析图形,解决问题。‎ 譬如:在坐标系中要特别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原点的含义、表中的图例信息等。若是曲线要注意曲线的走势、转折点、曲线自身的条件等。只要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就能够准确地把握坐标系中呈现的知识要点。依据坐标中显示的信息与课本上相应的知识进行对比,从中找到重合点,然后用课本知识来解释坐标系中的信息。‎ 案例示范1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下图所示调节机制的是(  )。‎ A.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随之减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解析 本题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负反馈指反馈信息与原来输入的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条件。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属于正反馈,常见的正反馈调节有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等。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说明细胞外液水分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由于捕食者增加而随之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 A 案例示范2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结果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 营养级越高的种群,所含有的能量越少。在该生态系统中,这四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D 案例示范3 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Pg Pn R 甲 ‎15.9‎ ‎2.8‎ ‎13.1‎ 乙 ‎870.7‎ ‎369.4‎ ‎501.3‎ 丙 ‎0.9‎ ‎0.3‎ ‎0.6‎ 丁 ‎141.0‎ ‎61.9‎ ‎79.1‎ 戊 ‎211.5‎ ‎20.1‎ ‎191.4‎ ‎  (表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 ‎  表中R表示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答案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1.3%‎ 案例示范4 (2012年浙江高考)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综合性较强。根据三种生物的数量在五年内的变化规律,可推断它们之间存在“植物→旅鼠→旅鼠天敌”这样一个捕食链,故A项叙述正确。由于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所以三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在K值附近的,故B项叙述正确。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在本题信息中,旅鼠的数量受到其食物和天敌的影响,故C项叙述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三种生物存在如下关系:植物数量增加,旅鼠数量增加;旅鼠数量增加导致天敌数量增加和植物数量减少;天敌数量增加导致旅鼠数量减少和植物数量增加。这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故D项叙述错误。‎ 答案 D 社会责任: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当前世界公众和各国领导重视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其焦点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目的指向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或我们共同的未来。已经提出了各种设想的补救途径,我们首先谈一谈重要的原理。‎ ‎(1)一定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当前主要是降低改变地球及其生态系统的速度,这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污染物质的重复利用等。‎ 这里值得一提“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教训。为了试验人类能否离开地球而生存,从1984年起,美国花2亿美元在Arizona建造了几乎密封的“生物圈2号”(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是“生物圈1号”),年运行费达数百万,内有土、气、水和多样化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设想供8名研究人员生活2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导致大气氧含量下降到14%,二氧化碳量猛增。生物圈2号的失败给人类一个重要的教训:现代人类对于地球及其生态系统内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了解还相当贫乏,以致人类还不能创造出一个生物圈的模型。‎ ‎(2)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持续生态系统研究就是坚持了这项原则。持续利用不破坏资源,并要求保证生态环境、物种、种群能够为子孙后代所利用。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持续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例如,秘鲁可持续热带雨林、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结合狩猎和养殖业)等。为木材而得到管理的森林,常常持续地收获着,那就是减少的乔木被新树苗所顶替,采伐的生物量被新加的生物量所补偿和平衡,这与“青山常在”的思想是一致的。当然,长期保持原模原样的生态系统也是不可能的。持续的森林,虽然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并保证木材资源得以维持,但是也受到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价值几乎总是有所降低。受到管理的森林,通常年龄比较均匀,乔木物种多样性比天然森林低,地面植物区系也比较贫乏。‎ ‎(3)要做好生态系统管理。管理好地球及其各种生态系统,这是多部门、多学科、群众与领导相结合才能搞好的。要依靠群众、国家和各级决策者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这项系统工程。‎ ‎(4)要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乃至全球的各种生态过程都是很复杂的,对此我们了解的还很不够。至少生物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必须联合,进行更深入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科学的措施。‎ 某橡树林区生活的斑尾林鸽,在地面觅食种子、谷物和浆果等,其嗉囊中最多被发现有60粒橡子。在该林区,苍鹰是其唯一的天敌。下图为某林科所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依据题述信息,写出一条捕食链:           ,其中斑尾林鸽处于第    营养级。 ‎ ‎(2)分析图1可知,苍鹰成功捕食斑尾林鸽的百分比与鸽群的大小呈     (填“正相关”“负相关”或“无关”)。 ‎ ‎(3)斑尾林鸽对天敌的反应距离与鸽群大小的关系为: ‎ ‎                         。 ‎ ‎(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认为为更好地保护斑尾林鸽,建议大肆捕杀苍鹰,你同意该小组的观点吗?试述你的理由。                                               。 ‎ 解析 (1)依据题述信息可写出捕食链:橡树→斑尾林鸽→苍鹰,在该食物链中斑尾林鸽处于第二营养级。(2)分析图1可知,苍鹰成功捕食斑尾林鸽的百分比与鸽群的大小呈负相关,也就是鸽群成功化解苍鹰攻击的概率随种群数量增多而增大。(3)由图2可知,斑尾林鸽对天敌的反应距离随鸽群大小的增大而加长。(4)不同意该小组的观点,因为依据生态系统的理论,大肆捕杀苍鹰,短期内斑尾林鸽的种群数量会上升,但不久会造成该林区斑尾林鸽的食物、栖息空间等资源紧张,斑尾林鸽的种群数量又会急剧下降,所以,对斑尾林鸽的保护一般对其栖息环境不过度干预,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调节其种群数量更利于斑尾林鸽的保护。‎ 答案 (1)橡树→斑尾林鸽→苍鹰 二 (2)负相关 (3)斑尾林鸽对天敌的反应距离随鸽群大小的增大而加长 (4)不同意,依据生态系统的理论,大肆捕杀苍鹰,短期内斑尾林鸽的种群数量会上升,但不久会造成该林区斑尾林鸽的食物、栖息空间等资源紧张,斑尾林鸽的种群数量又会急剧下降,所以,对斑尾林鸽的保护一般对其栖息环境不过度干预,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调节其种群数量更利于斑尾林鸽的保护 见《针对训练》P89‎ 生命观念 ‎6‎ 科学探究 ‎9‎ 理性思维 ‎1、7、10、12‎ 社会责任 ‎5、11‎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解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包括三部分: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 C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有的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答案 C 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多少 B.该图中C所获得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等于B、C、D的能量之和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A为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 答案 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 kg的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解析 兔子所吃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答案 C 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关于下列四个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四个生态系统中3最稳定 B.每个生态系统中甲所处的营养级相同 C.生态系统2中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最为激烈,最终生物一定发生进化 D.若生产者的能量固定效率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等,则甲从四个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相等 解析 生态系统3中,营养结构最为复杂,所以最稳定,A项正确;每个生态系统中无论食物关系如何变化,甲始终处于第四营养级,所以B项正确;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且传递效率相同,则甲获得的能量是相同的,D项正确;在生态系统2中,生产者只有一种,且第二、三营养级中存在较为复杂的竞争关系,但在竞争中可能会调整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化不一定会发生,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解析 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B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逐渐下降;一般来说,营养级越低的生物其数量也越多;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应该是基因多样性最大的生物。‎ 答案 C 南极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仅有的受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下图是南极淡水湖Crooked湖中部分生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 C.Crooked湖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 D.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 图中的生产者是鞭毛藻,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枝角类动物。Crooked湖中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南极寒冷,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弱。图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C 下表是生态学家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    ‎ ‎   被捕食者 捕食者   ‎ 绿藻 螺蛳 水草 鲫鱼 轮虫 螺蛳 ‎√‎ ‎√‎ 鲫鱼 ‎√‎ ‎√‎ ‎√‎ ‎√‎ 轮虫 ‎√‎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   个营养级。 ‎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 ‎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   kg。 ‎ ‎(4)上图是对某地引进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经济鱼的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   。 ‎ ‎(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   的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 ‎(6)据研究表明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绿藻这方面的价值属于   价值;绿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   价值。(填“直接”“间接”或“潜在”) ‎ 解析 (1)由表可知,螺蛳可以捕食绿藻和水草,鲫鱼可以捕食绿藻、螺蛳、水草和轮虫,轮虫可以捕食绿藻,因此有5条食物链。鲫鱼位于第二和第三2个营养级。(2)如果螺蛳全部死亡,物种数减少,营养结构趋于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3)食物来自绿藻和水草时,鲫鱼都是位于第二营养级,故需2×(3/5)×10;来自轮虫和螺蛳时,鲫鱼位于第三营养级,故需2×(2/5)×10×10,总共需消耗绿色植物2×(3/5)×10+2×(2/5)×10×10=92(kg)。(4)鱼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用标志重捕法。t2时种群数量最大。(5)鸡粪中的有机物只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类。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6)绿藻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 答案 (1)5 2 (2)减弱 (3)92 (4)标志重捕法 t2 (5)有机物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6)直接 间接 根据所给有关“物质循环”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 材料2 在自然界,存在着将分子态的氮气转变成氨的生物,也存在着能将化合态的氮(如N、N)转变成氮气的细菌。由于这种生理过程与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相反,被称为反硝化过程,因此这种细菌被称为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会降低土壤肥力,但对氮循环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1)图中过程①称为     ,过程②称为     。如果图示是一个封闭的大棚生态系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你认为采取何种措施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有利?          。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  ‎ ‎ 。 ‎ ‎(2)在完成图中⑤过程中,根瘤菌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与豆科植物呈共生关系,请具体说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惠关系。 ‎ ‎ 。 ‎ ‎(3)植物完成图中④过程的主要方式是      ,如果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陆生植物通过该过程获得的氮素能否满足其生理需要?      ,其原因是  ‎ ‎ 。 ‎ ‎(4)你认为材料2中提到的反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是由图中的哪个标号体现的?     。如果地球上没有反硝化细菌这类生物,你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 。 ‎ ‎(5)在图示的生态系统中,图中哪个标号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如果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则你认为该标号所示的内容将发生的变化是 。 ‎ 答案 (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适当降温 降低呼吸消耗 (2)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源 (3)主动运输 不能 土壤中缺氧,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的能量少,吸收的氮素少,所以不能满足植物生理活动的需要 (4)⑥ 空气中的氮气越来越少 (5)⑨ 越来越复杂 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 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    、C.        。 ‎ ‎(2)B主要包括的生物有        。 ‎ ‎(3)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    、    。(填字母) ‎ 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5)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 ‎(6)鹰占有    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 ‎ ‎(7)蛇和鹰的关系是    。 ‎ ‎(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 ‎(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    ,原因是          。 ‎ ‎(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理由是 。 ‎ 解析 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所占营养级最高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D A (5)8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食虫鸟)→蛇→鹰 (7)捕食和竞争 (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10)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北极狐占有      个营养级。 ‎ ‎(2)北极地区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      (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      的结果。 ‎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                 。 ‎ ‎(4)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5)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在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 ‎(×106 J)‎ 现存个体中的能量 ‎(×106 J)‎ 呼吸消耗量 ‎(×106 J)‎ A ‎900‎ ‎200‎ ‎590‎ B ‎100‎ ‎15‎ ‎64‎ C ‎15‎ ‎2‎ ‎13‎ D ‎18‎ ‎6‎ ‎10‎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6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的。 ‎ 解析 (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甲中共有5条食物链,北极狐占有第二和第三2个营养级。(2)不同季节时,光照时间不同,因而北极动物换羽(毛)的习性是它们受到光照这种物理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这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3)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由于环境恶劣,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4)根据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B、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5)据表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A的同化量最高,应为生产者,其同化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900 ×106 J;第二营养级(B)的同化量为100×106 J,第三营养级(D)的同化量为18×106 J,则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6)/(100 ×106)×100%=18%;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为900×106 J,能量输出为(590+64+13+10)×106 J =677×106 J,因而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增加的。‎ 答案 (1)5 两 (2)物理 自然选择 (3)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分解者 (5)900 18% 增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