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黑龙江哈三中一模)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种群的空间特征 C.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草地的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随机分布 答案 A 解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森林中有很多种乔木,不属于同一个种群,B错误;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又称K值,C错误;草原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D.对于个体较小的动物,可借助放大镜观察记数 答案 B 解析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误。 3.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 B 解析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A正确;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等,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4.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 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5.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B.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 D.图中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 答案 C 解析 该模型是用坐标曲线构建的,应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捕食者种群数量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可见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C错误;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D正确。 6.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 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答案 A 解析 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差异,这种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7.(2018·江西毕业班质检)某植物群落最初由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高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 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 B.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 D.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可知: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樟脑可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因此樟脑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而放牧烧荒是人为地对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产生影响,C正确;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8.如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唯一生态因素 B.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丙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乙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 C 解析 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丙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乙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 9.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B.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属于较低等的生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答案 D 解析 森林被砍伐殆尽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草本植物,A错误;群落中物种增多可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可接受到更多的光照,因而会取代草本植物,C错误;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10.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 D.图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C正确;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不能用图甲曲线表示,A正确;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图乙中实验初期,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较少,故种内互助和竞争并存,随着种群X个体数量的增加,其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 11.(2018·河北保定市一模)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等,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12.(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通过统计样方内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错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动物甲和动物乙近五年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数据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动物乙的种群数量;甲、乙两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该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这种渠道进行的。 (3)果园害虫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原因是该方法最终导致了____________。 (4)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于 捕食 (2)营养结构 (3)出生率下降 (4)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解析 (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为1.5×104个,动物乙的种群数量为5×103个,即甲的种群数量大于乙;根据曲线图分析,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乙种群数量后增加后减少,属于捕食关系。 (2)该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 (3)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该技术属于生物防治。 (4)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14.下面表示某地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回答: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A→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图中所示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其中A表示________阶段。在该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强。 (2)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阶段有些啄木鸟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这些啄木鸟之间存在着________。 (4)森林阶段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而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初生 苔藓 抵抗力 (2)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生殖隔离 (4)垂直结构(空间结构)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解析 (1)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阶段是苔藓阶段,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是因为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4)群落中生物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的垂直结构取决于它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5.(2018·山东淄博一模)“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之一。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回答: (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____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次生演替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 (2)草本、灌木、乔木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样方法 随机取样、取平均值 (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解析 (1)退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土壤条件,可能还有生物的繁殖体,所以其演替速度比较快。 (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取平均值,以减小调查误差。 (4)“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