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0 免疫调节学案
专题20 免疫调节 考纲解读 主题 考点 内容 要求 高考示例 常考题型 预测热度 免疫 调节 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2017天津理综,2,6分 2016课标全国Ⅰ,31,9分 2017北京理综,31,16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2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Ⅰ 2017课标全国Ⅰ,4,6分 2016江苏单科,13,2分 选择题 ★★☆ 分析解读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联系密切,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近年高考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的来源和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应用,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疫苗的应用等相关内容上。常以实验或实例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必须熟练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归纳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免疫调节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7天津理综,2,6分)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 C 2.(2015课标全国Ⅱ,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 D 3.(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 D 4.(2015四川理综,5,6分)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 D 5.(2014海南单科,13,2分)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D 6.(2013课标全国Ⅱ,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7.(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 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 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 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答案 (16分)(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8.(2016课标全国Ⅰ,31,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 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教师用书专用(9—18) 9.(2016四川理综,6,6分)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答案 B 10.(2014天津理综,6,6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 B 11.(2014江苏单科,21,3分)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答案 BC 12.(2013海南单科,21,2分)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答案 A 13.(2013山东基本能力,48,1分)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 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 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 答案 A 14.(2013课标全国Ⅰ,4,6分)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答案 D 15.(2013四川理综,2,6分)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 C 16.(2014广东理综,27,16分) (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4 1 1.2 0 0.0 4 0 0.0 0 0.0 8 1 1.2 0 0.0 16 2 2.4 0 0.0 32 8 9.5 0 0.0 64 11 13.1 0 0.0 128 31 36.9 0 0.0 256 10 11.9 0 0.0 512 14 16.6 6 7.2 1024 3 3.6 17 20.2 >1024 3 3.6 61 72.6 合计 84 100 84 100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答案 (16分) (1)c1和c2(2分) 神经递质(2分) 感觉(2分)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 (2)98.8%(2分) 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3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分) 17.(2014福建理综,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μg·mL-1 Na+-K+-ATP酶活 性/U·mg 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 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 (12分) (1) (2) (3)有氧呼吸 增大 (4)抑癌 细胞 18.(2013重庆理综,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①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答案 (14分)(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考点二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 1.(2016江苏单科,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 D 2.(2015天津理综,2,6分)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 C 3.(2014重庆理综,3,6分)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答案 C 4.(2015浙江理综,1,6分)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答案 A 5.(2014课标全国Ⅱ,30,9分)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 (9分)(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淋巴(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B(1分) 抗体(1分) 教师用书专用(6—8) 6.(2013海南单科,11,2分)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D 7.(2016北京理综,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 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图1 图2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3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ⅰ ⅱ 对照组1 ⅲ ⅳ 对照组2 同ⅱ 同ⅱ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 。 答案 (16分) (1)抗原 特异 (2)甲 (3)Ⅲ和Ⅴ (4)①方案一:ⅰB,ⅱA,ⅲ无关抗体,ⅳA 方案二:ⅰA,ⅱB,ⅲ无关抗体,ⅳ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 8.(2014北京理综,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 HPV 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 A2 疫苗 7 848 4 B(接种前检出 HPV 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 B2 疫苗 1 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 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 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 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 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 答案 (16分)(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人教必3,2-4-2,变式)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的抗体 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C.有人常患流行性感冒是因为机体经常不能产生抗体 D.浆细胞和T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D 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1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答案 A 3.(2017河北定州中学第一次月考,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C 4.(2018河南豫南九校第二次质检,22)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B.可同时进行 C.都有B细胞的参与 D.均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 答案 C 5.(2018江苏通州高中上学期期中考试,20)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 答案 D 考点二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 6.(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2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机体通过记忆细胞产生抗体 B.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T细胞直接杀死 C.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D.DNA疫苗(DNA片段)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 D 7.(2018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二模,25)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患甲型肝炎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答案 D 8.(2017湖北黄石第一次调研,24)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9.(2018四川南充高中检测,48)人工预防接种可使人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如图是接种某疫苗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图示中,物质甲是 ,其合成与加工过程依次由细胞②中的 (填细胞器)完成。细胞③分裂、分化形成细胞④和细胞⑤,该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是 。 (2)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物质甲、物质乙和 等。 (3)研究发现,接种某疫苗的人在几十年内对相应的病原微生物仍具有抵抗力,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淋巴因子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细胞③受到抗原(疫苗)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 (2)溶菌酶 (3)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并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满分:4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7山西孝义第一次模考,18)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只能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记忆细胞与效应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 答案 C 2.(2018江苏苏州期初调研,1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化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答案 C 3.(2017江苏启东中学第一次月考,1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B.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C.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D.人体的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能发挥作用 答案 B 4.(2017山西临汾一中月考,19)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B.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 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来自B细胞 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 答案 D 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答案 A 6.(2017浙江高校招生选考,27)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7.(2017山东滨州上学期期末,33)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问题。(6分) (1)注射乙肝疫苗后,B细胞受到刺激,可在 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启动体液免疫。 (2)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其原因是 。 (3)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不小心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应及时注射 进行治疗,注射的物质进入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淋巴因子 浆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2)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 (3)乙肝抗体 抗体与乙肝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与乙肝病毒结合后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只答一条即可) 8.(2018河南鹤壁期中调研,21)免疫学家认为过敏性休克是由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的。肥大细胞是一种位于所有暴露表面(如表皮或黏膜屏障)下的免疫细胞,肥大细胞里大量的颗粒包含有各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组织胺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如图表示第一次和再次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1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抗体除了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外,大部分存在于 中,少部分存在于组织液中。 (2)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方式是 。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除组织胺外,还有 等;参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分别是 、 。 (3)仅在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才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过敏反应的特点 是 (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蛋白质(或糖蛋白) 血浆 (2)胞吐 激素(CO2) 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 (3)记忆细胞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