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

林州一中2019级高一本部3月线上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1-20每题2分,21-30每题3分,共70分)‎ ‎1.已知某动物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中G、g和H、h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动物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 案 A 解 析 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细胞中无等位基因及同源染色体,图示细胞中有等位基因H与h和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可能是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细胞,A错误;‎ 图示细胞中含有非等位g和H,即非同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B正确;‎ 图示细胞中含有非等位基因G、h(g、h),即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且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细胞,CD正确。‎ ‎2.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题意可知,某生物(2n=6)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6条,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进入了细胞同一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染色体,A正确;‎ 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B错误; 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会出现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这条染色体在减二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一次后还应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 故选:A。‎ ‎3.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图中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1为X染色体,则2为Y染色体 D、该细胞的子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答 案 A 解 析 该图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因此体细胞中就含有4条染色体,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变为8条,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由于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中a基因可能来自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B错误; X和Y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而该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如果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如果该细胞是极体,经过分裂形成的两个极体将退化消失,D错误。‎ ‎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有丝分裂,则e~f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面和纺锤体都出现于d~e时期 C、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细胞都有23对同源染色体 D、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c~d时期 答 案 D 解 析 题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时期表示后期或末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是4个,A错误;‎ 赤道面是一个假想的位置而不是一个结构,若题图为有丝分裂,纺锤体出现在c~d时期,B错误;‎ 题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或23条染色体,C错误;‎ 题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 ‎5.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关于果蝇体内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A、b和a、B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一定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 D、若将该细胞换成卵原细胞,则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多种基因型不同卵细胞 答 案 A 解 析 若这个细胞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A、a和B、b基因可能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若这个细胞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l∶1∶1∶1,则A、a和B、b基因必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是基因重组引起的,C错误;‎ 若将该细胞换成卵原细胞,则减数分裂后可形成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错误。‎ ‎6.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其中⑤⑥表示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⑤⑥过程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细胞⑧也具有全能性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②,细胞⑧与精子结合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⑦最后退化消失 D、⑧细胞与基因型为ab的精子结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bb 答 案 B 解 析 图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①是卵原细胞,由于⑤⑥表示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时期,因此②是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⑥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过程①②⑤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细胞⑧是卵细胞,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全能性,A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②,即减数第一分裂的后期,细胞⑧与精子结合的过程是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正常情况下,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⑦细胞是极体,最后退化消失,C正确;‎ ‎⑧细胞与基因型为ab的精子结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bb,D正确。‎ ‎7.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B、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 案 D 解 析 由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染色体联会,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排序为①③②④,A正确;‎ ‎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染色体联会,在减数分裂是很常见,B正确;‎ ‎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 ‎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该时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甲细胞产生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 案 A 解 析 由题图可知,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所以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丙表示减数分裂,所以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A项错误;‎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 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项正确;‎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项正确。‎ ‎9.下列对该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四分体 B、④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体 C、其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D、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答 案 D 解 析 四分体只能形成于减数分裂过程,而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A错误;‎ ‎④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B错误;‎ 其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为该生物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包括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 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而该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因此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D正确。‎ ‎10.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二倍体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    )‎ A、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均发生2N→4N的变化 B、细胞内染色体数发生N→2N的变化主要是指着丝点一分为二使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2N→N的变化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4N→2N的变化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 答 案 D 解 析 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都不发生变化,A错误;‎ 细胞内染色体数发生N→2N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主要是指着丝点一分为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2N→N变化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含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4N→2N的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 ‎11.下列关于遗传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C、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其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D、豌豆的核遗传物质是DNA,其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答 案 D 解 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A项错误;‎ 线粒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随机的,不均等的分裂,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项错误;‎ 病毒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项错误;‎ 豌豆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项正确。‎ ‎12.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5∶1、5∶1‎ B、8∶1、8∶1‎ C、6∶1、9∶1‎ D、5∶1、8∶1‎ 答 案 D 解 析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豌豆的基因型是AA、Aa,且比例是1∶2,因此自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是:A_∶aa=;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2,玉米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因此玉米自由交配后代显隐性的比例关系是A_∶aa=(AA+Aa)∶aa=,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携带基因B的个体外显率为75%(即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 C、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答 案 D 解 析 由于没有选择作用,因此F1自由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不变,故D项正确;‎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故A项错误;‎ 根据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杂合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可能是突变型或野生型,故B项错误;‎ 亲本是杂合子,F1中野生型个体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豌豆的高茎D对于矮茎d为完全显性,但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只能使一半的矮茎茎秆伸长变为高茎。现有基因型为DD∶Dd∶dd=3∶2∶1的亲代豌豆种群,让其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子一代,种植子一代时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则其长大后高茎豌豆中DD的比例为(    )‎ A、‎ B、‎ C、‎ D、‎ 答 案 D 解 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亲代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DD、Dd、dd,子一代中,DD自交还是DD,Dd自交后为(DD+Dd+dd),dd自交还是dd,合并后子一代各基因型的比例为DD、Dd、dd。种植子一代时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赤霉素只能使一半的矮茎茎秆伸长变为高茎,‎ dd长大后有一半表现为高茎,一半表现为矮茎,即为矮茎,为高茎。高茎豌豆中DD的比例=。本题选D。‎ ‎15.已知斑马鱼的短尾鳍对长尾鳍为显性,一批生活于污染水体的长尾鳍斑马鱼相互杂交后产生了几尾短尾鳍类型。为研究该短尾鳍类型的产生是由于污染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还是由于污染物仅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应该进行的杂交试验为(    )‎ A、长尾鳍型×长尾鳍型,并生活于清洁水体中 B、短尾鳍型×短尾鳍型,并生活于污染水体中 C、长尾鳍型×短尾鳍型,并生活于清洁水体中 D、短尾鳍型×长尾鳍型,并生活于污染水体中 答 案 C 解 析 如果该短尾鳍鱼是由于污染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则其基因型为A_;如果污染物仅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则该短尾鳍鱼基因型为aa。因此,选用该短尾鳍鱼与其他长尾鳍鱼(aa)杂交,于清洁水体中饲养(防止环境的影响作用),并观察后代类型。如果后代均为长尾鳍鱼,则该短尾鳍鱼是由于污染物仅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如果后代岀现短尾鳍鱼,则该短尾鳍鱼是由于污染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 ‎16.孟德尔在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时,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2进一步自交产生F3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一半的植株自交能够稳定遗传 B、F2高茎植株中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C、F2中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5∶1‎ 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均为纯合子 答 案 A 解 析 由分析可知:子二代中纯合子AA+aa=,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 子二代中高茎植株中有的AA和Aa,故F2高茎植株中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B错误;‎ F2杂合子(Aa)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 F3植株中的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D错误。‎ ‎17.曼陀罗茎的颜色有紫色和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但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 B、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共显性 C、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但相应等位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分离定律 D、上述事实说明,基因与外界环境共同影响着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答 案 B 解 析 曼陀罗茎的颜色有紫色和绿色,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A项正确;‎ 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不完全显性,B项错误;‎ 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但相应等位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分离定律,C项正确;‎ 上述事实说明,基因与外界环境共同影响着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D项正确。‎ ‎18.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100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 A、100对 B、400对 C、700对 D、800对 答 案 B 解 析 根据分离定律Rr×Rr→3R_(灰体)∶1rr(黑体),结合题目信息,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如果是400对,则会产生灰体300只,黑体100只。另外400只灰体子代的400对灰体亲本组合则为RR×Rr或RR×RR。‎ ‎19.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的表现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型 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 C、基因R对基因r为完全显性 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答 案 D 解 析 F2有三种表现型:红花(RR)、粉红色花(Rr)、白花(rr),能反映它的基因型,A错误;‎ 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B错误;‎ 基因R对基因r为不完全显性,C错误;‎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 ‎20.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答 案 C 解 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故选:C。‎ ‎21.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多长5 cm。现将株高70 cm和50 cm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株高70 cm∶65 cm∶60 cm∶55 cm∶50 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株高为60 cm的植株,让其随机自由传粉,则产生的F3中株高为60 cm的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答 案 B 解 析 F2中60 cm(AaBb、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随机授粉后代中60 cm纯合植株(AAbb、aaBB)的比例为。故选:B。‎ ‎22.某种闭花受粉植物,其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花色的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现选取白色、红色和紫色三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红花×白花,F1全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白花=3∶1;‎ 实验二: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C、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F1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D、实验二中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 答 案 D 解 析 根据实验二中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知F1紫花(AaBb)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说明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 实验一中F1全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可知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项正确;‎ 测交是待测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只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有关,C项正确;‎ 实验二中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F2紫花中纯合子AABB占,则杂合子占,D项错误。‎ ‎23.某学者对一羊群的部分性状进行了研究,他选用甲、乙、丙、丁、戊五只羊作亲本,对它们几年来的四种交配繁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这五只亲本羊的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基因)分别是(    )‎ 亲本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弓腿毛膝甲×弓腿毛膝乙 弓腿毛膝,弓腿无毛膝 弓腿毛膝乙×弓腿毛膝丙 弓腿毛膝,内翻腿毛膝 弓腿无毛膝丁×内翻腿无毛膝戊 弓腿无毛膝,内翻腿无毛膝 弓腿毛膝乙×内翻腿无毛膝戊 弓腿毛膝,弓腿无毛膝,‎ 内翻腿毛膝,内翻腿无毛膝 A、AaBB、AABb、aaBB、Aabb、aabb B、AABB、AaBB、AABb、Aabb、aabb C、AABb、AaBb、AaBB、Aabb、aabb D、AABb、AaBb、AAbb、Aabb、aabb 答 案 C 解 析 ‎1、根据亲本组合一推测毛膝对无毛膝为显性,由亲本组合二推测弓腿对内翻腿为显性。‎ ‎2、根据杂交组合一:弓腿毛膝甲(A_Bb)×弓腿毛膝乙(A_Bb)→弓腿毛膝,弓腿无毛膝;‎ 杂交组合二:弓腿毛膝乙(AaBb)×弓腿毛膝丙(AaB_)→弓腿毛膝,内翻腿毛膝;‎ 则再根据杂交组合一种子代全为弓腿,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杂交组合二,子代全为毛膝,则丙的基因型为 AaBB。‎ ‎3、根据杂交组合五弓腿毛膝乙(AaBb)×内翻腿无毛膝戊→弓腿毛膝,‎ 弓腿无毛膝,内翻腿毛1膝,内翻腿无毛膝,则戊的基因型为a_bb.‎ ‎4根据杂交组合四弓腿无毛膝丁(A_bb)×内翻腿无毛膝戊(aabb)→弓腿无毛膝,内翻腿无毛膝,则丁的基因型为Aabb。‎ 故选:C。‎ ‎24.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上4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一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A项中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A项符合题意。‎ ‎25.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 C、让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答 案 C 解 析 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和bbTT,A正确;‎ 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为花纹蛇,B正确;‎ 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F1花纹蛇BbTt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C错误;‎ 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D正确。‎ ‎26.某植物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都为完全显性。现将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两种亲本杂交得F1,然后用F1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髙秆抗病∶髙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据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高秆和矮秆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控制株高和抗病性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D、测交后代比例为4∶1∶1∶4,可能是F1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 案 D 解 析 用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髙秆∶矮秆=(4+1)∶(4+1)=1∶1,说明控制高秆和矮秆这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由题意可知,用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髙秆抗病∶髙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不是1∶1∶1∶1,说明控制株高和抗病性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这四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4∶1∶1∶4,C错误;‎ 测交后代比例为4∶1∶1∶4,可能是F1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27.某实验室饲喂有3种纯合的豚鼠品系,皮毛颜色分别为黑色、棕色和白色。其中,A基因控制色素的生成,B基因使皮毛为黑色,b基因使皮毛为棕色。a基因不控制色素的生成,因此皮毛为白色。实验人员选取这3个品系,分别进行了3组杂交试验,如表所示:‎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亲本 黑色×棕色 黑色×白色 ‎?‎ 子一代 黑色 黑色 黑色 子二代 黑色∶棕色=3∶1‎ 黑色∶白色=3∶1‎ 黑色∶棕色∶白色=9∶3∶4‎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豚鼠皮毛颜色至少受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 B、组合3的亲本表现型为黑色×白色 C、若将组合1的F2中黑色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为黑∶棕=8∶1‎ D、如将组合3的F2的黑色个体分别单只饲养并进行测交,理论上,在子代中出现黑∶棕∶白=9∶3∶4的比例为 答 案 B 解 析 由组合3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皮毛颜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由题干信息可知,黑色为A_B_、棕色为A_bb、白色为aa__;据推断,组合1亲本为黑色(AABB)、棕色(AAbb),组合2亲本为黑色(AABB)、白色(aaBB),因为只有这3个品系,所以组合3亲本为棕色×白色,B错误;‎ 组合1的F2中黑色为AABB()、AABb(),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为8黑(AAB_)、1棕(AAbb),C正确;‎ 组合3的F2的黑色为A_B_,包括AABB()、AABb()、AaBB()、AaBb(),分别单只饲养并进行测交,只有AaBb的后代会出现9黑、3棕、4白,D正确。‎ ‎28.育种专家为获得基因型为AA的高产小麦品种,以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通过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方法进行育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 B、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D、该育种过程所得F2中,经筛选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答 案 D 解 析 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的过程,A项错误;‎ 基因型为Aa的小麦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A、a两种配子,自交过程中a配子和a配子结合形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而基因自由组合需至少存在两对等位基因,B项错误;‎ 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导致基因a的频率下降,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 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Aa、aa,经筛选后F1的基因型为AA、Aa;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为AA、Aa、aa,经筛选后F2的基因型为AA、Aa,D项正确。‎ ‎29.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A、‎ B、‎ C、‎ D、‎ 答 案 A 解 析 根据题意: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可以知道,野鼠色是双显基因控制的,棕色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黄色、黑色分别是由单显基因控制的,A正确。‎ ‎30.洋葱为雌雄同株植物,其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硏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茎的不同颜色是由叶绿体中的不同色素引起的 B、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C、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约占 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 答 案 C 解 析 洋葱鳞茎的颜色由细胞液中的色素决定,故洋葱鳞茎的不同颜色由细胞液中的不同色素决定,A选项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得F2中不同颜色鳞茎洋葱的表现型比例大致为12∶3∶1,满足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分离比,故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选项错误;‎ 根据题意可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红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C选项正确;‎ 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故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D选项错误。‎ 二、填空题(18分)‎ ‎31.下列图甲、乙、丙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8分)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                    ;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 答 案 ‎② ① ④    次级精母细胞 解 析 由图可知,图甲①~⑥中,②是植物细胞,其他都是动物细胞;图甲中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①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细胞分裂中期,①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开,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2)(4分)若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段的变化,则图丙 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甲中④产生的子细胞内,的数量分别为                    。‎ 答 案 ‎    ‎ 解 析 由图乙可知:段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细胞内含量加倍、染色体数不变,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据此可确定图丙中为染色体、为染色单体、为;图甲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子细胞内的数量分别为。‎ ‎(3(6分))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图甲⑥代表的个体中最多(不考虑交叉互换)能产生                    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 答 案 ‎ 基因突变或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 解 析 图甲中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等位基因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⑥为雄果蝇体细胞,有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最多有种染色体组合。‎ 三、简答题(12分)‎ ‎32.某雌雄同株作物的花色(紫色、粉色、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的宽度由一对等位基因(D与d)控制。如表是某校研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组别 亲本组合 紫花 宽叶 粉花 宽叶 白花 宽叶 白花 宽叶 粉花 窄叶 白花 宽叶 甲 紫花宽叶×紫花窄叶 乙 紫花宽叶×白花宽叶 ‎0‎ ‎0‎ ‎(1)(4分)据表判断叶的宽度这一性状中                    为显性性状,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                    定律。‎ 答 案 宽叶    自由组合 解 析 根据表格分析可知,乙组: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宽叶相对于窄叶是显性性状。根据甲组产生的后代中紫花∶粉花∶白花=9∶3∶4,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4分)甲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让其子一代(表中F1)中的粉花植株自交,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答 案 AaBbDd×AaBbdd    粉花∶白花=5∶1‎ 解 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组两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甲组后代中宽叶∶窄叶=1∶1,属于测交类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F1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3A_bb,即AAbb、Aabb,让F1中的粉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有粉花+(    )×(    )=,有白花(    )×(    )=,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粉花∶白花=5∶1。‎ ‎(3)(4分)现欲鉴定一株粉花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请简要描述鉴定方法及预测结果和结论:‎ 方法:                                                                               。‎ 预测结果和结论:                                                                                。‎ 答 案 方法:让该粉花植株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成熟后统计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均表现为粉花宽叶,则为纯合子;若子代除粉花宽叶个体外还有其他表现型,则为杂合子 解 析 判断植物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简便易行,因此现欲鉴定一株粉花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该粉花宽叶植株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成熟后统计表现型,若子代均为粉花宽叶植株,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其为纯合子;若发生性状分离,即后代中除了粉花宽叶植株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其他类型,则待测植株为杂合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