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5章第3节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第 5 章 第 3 节 第 1 课时 A 级·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2020·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月考)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了如下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瓶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 乙瓶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D ) A.该实验不能以有无 CO2 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C.乙瓶中通过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是否有酒精生成 D.乙瓶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 解析: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 CO2,因此不能以有无 CO2 的产生来判 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A 项正确;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细胞呼吸对实 验结果产生影响,B 项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遇酒精变成灰绿色,以此鉴定 是否有酒精生成,C 项正确;甲、乙都是实验组,该实验为对比实验,D 项错误。 2.(2019·海南中学期末考试)下列关于细胞呼吸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成 CO2,只是生成量不同 B.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生成大量 CO2,无氧呼吸生成少量 CO2,A 正确;酵母菌的呼吸方 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B 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正确;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无线粒体,D 错误。 3.(2019·辽宁沈阳高一上月考)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线粒体含有两层膜结构 B.图中②处存在少量 DNA 和 RNA,不含葡萄糖 C.①处产生少量 ATP 和[H] D.③处[H]与 O2 结合生成水,放出大量能量 解析:线粒体含有两层膜结构,A 正确;②为线粒体基质,其中存在少量 DNA 和 RNA, 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B 正确;①是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的位置,该位置不产生 ATP 和[H], C 错误;③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生成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放出大量能量 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 正确。 4.(2020·江西南昌一中月考)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 正确的是( D ) A.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生成 ATP,第三阶段生成量最少 B.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有 O2 参与 C.[H]在第一、二、三阶段产生,作用是还原 O2 生成 H2O D.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反应逐步释放的 解析:有氧呼吸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反应逐步释放的,第三阶段放出能 量最多,只有第三阶段有氧气参与,[H]产生于第一、二阶段,作用于第三阶段。 5.用含 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的转移途径是( D ) A.葡萄糖→丙酮酸→H2O B.葡萄糖→丙酮酸→O2 C.葡萄糖→O2→H2O D.葡萄糖→丙酮酸→CO2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H]和 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 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 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 O2 结合生成 H2O,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从葡萄糖氧化分 解产生 H2O 和 CO2 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 18O 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 6.如图表示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H]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 B.图中物质①是 O2 C.用 18O 标记葡萄糖,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 解析:有氧呼吸中[H]主要是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图中物质①是 H2O,参与有 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物 H2O 中的氧来自氧气,葡萄糖中的 18O 最终进入 CO2 中;图示过程会 释放热能。 二、非选择题 7.(2018·北京西城高一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有氧呼吸的场所及过程,进行了如 下 3 组实验,待充分反应后,分别用澄清石灰水和斐林试剂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请回答下 列问题: 组别 反应溶液 结果鉴定 澄清石灰水 斐林试剂 1 线粒体+葡萄糖溶液+氧气 不混浊 +++ 2 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氧气 不混浊 ++ 3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氧气 混浊 ++ 注:“+”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每组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应该保持__一致(相同)__。 (2)比较第__1 和 2__组结果可推测,葡萄糖首先在__细胞质基质__中发生分解。经测定, 葡萄糖分解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 (3)比较第__2 和 3__组的结果,可推测葡萄糖分解的产物移动到__线粒体__继续分解产生 __CO2__。 (4)本实验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说明 O2 参与哪一阶段的反应。 B 级·合格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 ATP 的形成,则会使 ADP 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 O2 的消耗减少 解析:A 项中丙酮酸的消耗减少;B 项丙酮酸来自葡萄糖的分解,因此会使丙酮酸减少; C 项中抑制 ATP 形成,则会使 ADP 的消耗减少。 2.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过程①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葡萄糖――→① 丙酮酸 ――→② CO2+H2O+能量 A.产物均相同 B.都产生 O2 C.反应物相同 D.都释放能量 解析:①②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三阶段,三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 3.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 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 CO2 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 解析: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 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无氧呼吸和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 CO2;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 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 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 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B ) A.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 B.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属于对照组 C.乙装置中 NaOH 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 D.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 解析: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 隔绝空气,甲和乙相互对比,因此不能说甲是对照组;乙装置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 气中的 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两个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都是检测 CO2,溴麝香 草酚蓝溶液也能检测 CO2,因此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 5.(不定项)(2019·湖北黄石市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分析, 错误的是( BD ) A.实验过程中氧是引起酵母菌呼吸方式不同的外界因素 B.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不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生长 C.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温度都升高 D.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都能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解析:自变量是有无氧气,A 正确;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过度失水死亡, B 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能量,故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温度都升高,C 正确;酵 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能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有氧呼吸产物不能用其鉴定,D 错 误。故选 D。 6.(不定项)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BD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 ATP 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 ATP 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有氧呼吸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 ATP 产生;第三阶段产生 ATP 最 多;第①②阶段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能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第①阶段在细胞质基 质中进行。 7.(不定项)如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是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 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①②③过程都伴有 ATP 的生成 B.甲、乙、丙、丁表示的物质各不相同 C.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但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 D.图示生理过程既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也能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 解析:①、②、③过程都伴有 ATP 的生成,其中过程③生成的 ATP 最多。甲代表的是丙 酮酸,乙代表的是[H],丙和丁代表的都是水。①、②过程均有乙([H])的生成,但过程①是葡 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是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催化①、 ②过程的酶不同。原核生物缺乏线粒体,但醋酸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图示的有氧 呼吸过程。 二、非选择题 8.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 200 mL 不同温度 的无菌水倒入培养瓶,然后加入 15 g 葡萄糖及 5 g 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 实验进行 20 min,观察现象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冰水(0 ℃) 没有气泡产生 2 凉水(10 ℃) 只能看到少量气泡 3 温水(30 ℃) 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 4 热水(55 ℃) 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1)分析表格中实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__酵母细胞内酶的活性__,从数据中 分析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2)实验组 3 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在 15 min 后液滴缓慢向__右__(填“左”或“右”) 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使液滴移动的气体的场所有__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__。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 1 和实验组 4 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老师建议他进行实验 验证,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将实验组 1 和实验组 4 放在 30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 观察气泡产生情况__。若__实验组 1 产生气泡,实验组 4 仍然没有气泡产生__,则证明他的 观点是正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