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2.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8.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 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C.能缩手,无感觉 D.不能缩手,无感觉 9.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10.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1.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3.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14.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血液pH值的调节 15.某人的大脑皮层的S语言区受到损伤,患者( ) A.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B.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想 C.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D.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7.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分泌抗体 18.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 1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21.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类风湿性关节炎 22.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23.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A. B. C. D. 24.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25.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 ) ①培育无籽番茄 ②延长植物光照时间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⑤棉花摘心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26.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①年龄组成 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下列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28.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这种现象主要有那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29.胃幽门处的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我国宁夏引入狐狸以防治鼠害;为了提高蜂蜜质量和产量而引进的西方蜜蜂对中国本土蜜蜂造成严重排挤,使新疆和大兴安岭几种蜜蜂相继灭绝.请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与人、狐狸与鼠、西方蜜蜂与本土蜜蜂的生态学关系分别是( ) A.寄生、捕食、竞争 B.捕食、竞争、种内斗争 C.共生、竞争、种内斗争 D.寄生、捕食、种内斗争 30.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五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组成内环境的是 (填标号),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 32.如图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如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③]的名称是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 .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33.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 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填序号)加强所致.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4.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B的名称分别是 、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填序号)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填序号)其特点是 .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 35.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根据这些现有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1)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第二步,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20只蝌蚪; 第三步,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则乙缸怎样饲喂? ; 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分析 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 ; ②若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 . 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 . (3)该实验设置甲、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 2016-2017学年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保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CO2、O2,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H2O、Na+,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C6H12O6、尿素,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血红蛋白、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存在于细胞外,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2.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A错误; 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B错误; C、该图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 D、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个种化学成分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温度、PH、渗透压是内环境稳态的组成部分,温度、PH、渗透压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酶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不是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故选:B.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解答】解: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①中液体含量将降低,A错误;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②中液体含量将增加,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③中液体影响不大,C错误;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④中液体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选:D.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选:D. 7.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 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答】解:A、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A错误; 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B错误; C、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能够起分析综合,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 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 故选:C. 8.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 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C.能缩手,无感觉 D.不能缩手,无感觉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因此,用针刺指尖,不能缩手,但能感觉疼痛. 故选:B. 9.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解答】解:遇到危险时,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选:C. 10.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 【解答】解:当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故选:B. 11.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解:ABC、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哺乳动物,当它处于低温环境时,常常通过增强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加强热量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体表血管的收缩来减少热量的散失.而呼吸作用强度的提高必然引起其耗氧量的增加,AC错误;B正确; D、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动物,体温不变,D错误. 故选:B. 1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 【解答】解:A、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A正确;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 C、图中①是树突,接受信息并将之传给胞体,再通过②轴突将接收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这决定了神经传导的方向只能是:从①→②→③,这就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反射弧不完整了,刺激③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是不能称为是反射,D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2、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 【解答】解:A、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A错误; B、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正确;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错误. 故选:C. 14.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血液pH值的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 C、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错误; D、血液PH调节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下丘脑无关,D正确. 故选:D. 15.某人的大脑皮层的S语言区受到损伤,患者( ) A.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B.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想 C.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D.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 【解答】解:某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故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但由于V区和H区正常,故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 故选:A.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解答】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血糖调节中胰岛会直接受下丘脑调节,而甲状腺间接的受下丘脑控制,C正确; D、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分泌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答】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 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B正确; C、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错误; D、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B. 18.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 B、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行使体液免疫,B错误; 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起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C错误; 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血细胞和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A. 1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中主要是B淋巴细胞起作用,同时T细胞也起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解答】解:在细胞免疫中,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 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产生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 故选:A. 2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过敏反应、移植的器官被排斥、特定的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属于免疫的过程,青霉素的杀菌作用不属于免疫. 【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体液免疫反应,A正确; B、器官移植中遇到的排斥作用也是免疫过程,外来的器官为抗原,B正确;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消除SARS病毒是典型的体液免疫,C正确; D、青霉素不是动物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用青霉素杀死病菌是利用青霉素的特性,D错误. 故选:ABC. 21.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类风湿性关节炎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 C、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C正确; 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B. 22.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激素是信息分子,不参与代谢,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B正确;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错误; D、激素有特异性,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 故选:C. 23.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的生长具有相关性: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因此尖端是感光部位,胚芽鞘的下部是作用部位. 【解答】解:A、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A错误; B、两株胚芽鞘都弯向右侧生长,B正确; C、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直立生长,C错误; D、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不生长,D错误. 故选:B. 24.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不能促进过程成熟,故A错误; 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故B错误; C、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故C正确; D、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是促进果实发育,因此不能用其诱导产生无籽果实,故D错误. 故选:C. 25.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 ) ①培育无籽番茄 ②延长植物光照时间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⑤棉花摘心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1、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 (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 (4)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2、细胞呼吸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中耕松土能保证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大量的能量,从而促进根部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等营养物质. 【解答】解:①培育无籽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与植物激素有关; ②延长植物光照时间提高光合效率,与植物激素无关; ③果树整枝修剪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④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与植物激素无关; ⑤棉花摘心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的原因是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与植物激素有关; 故选:B. 26.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①年龄组成 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解答】解:①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不能决定种群密度,①错误; ②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不能决定种群密度,②错误;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③正确;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直接决定种群密度,④正确. 故选:B. 27.下列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然后出现苔藓,再出现草本植物.因此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故选:C. 28.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这种现象主要有那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解答】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故选:B. 29.胃幽门处的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我国宁夏引入狐狸以防治鼠害;为了提高蜂蜜质量和产量而引进的西方蜜蜂对中国本土蜜蜂造成严重排挤,使新疆和大兴安岭几种蜜蜂相继灭绝.请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与人、狐狸与鼠、西方蜜蜂与本土蜜蜂的生态学关系分别是( ) A.寄生、捕食、竞争 B.捕食、竞争、种内斗争 C.共生、竞争、种内斗争 D.寄生、捕食、种内斗争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答】解:幽门螺杆菌寄生在人胃幽门处,狐狸防治鼠害说明它们是捕食关系,西方蜜蜂对中国本土蜜蜂造成严重排挤说明它们是竞争关系. 故选:A. 30.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A. B. C. D.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解答】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五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组成内环境的是 ②③④ (填标号),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②③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③④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自由扩散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6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三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的量较少(或者蛋白质含量不同) . (4)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 体液 免疫.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是血细胞,其中②③④组成内环境.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A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是血细胞,其中②③④组成内环境;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②③;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即图中③④. (2)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内膜共6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 (3)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的量较少. (4)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故答案为: (1)②③④②③③④ (2)自由扩散 6 三 (3)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的量较少(或者蛋白质含量不同) (4)核糖体 体液 32.如图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如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树突膜或胞体膜 . (2)[③]的名称是 突触小泡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② ] 线粒体 .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神经递质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兴奋或抑制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 轴突(突触小体)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内 (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后膜;A是突触小体、B是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解:(1)如图中的B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2)[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不能由B传到A.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要看递质的类型),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是轴突,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故答案为: (1)树突膜或胞体膜 (2)突触小泡 ②线粒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兴奋或抑制 (4)轴突(突触小体) 内 33.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① (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强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收缩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④⑤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反馈调节 .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 甲状腺激素 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①② (填序号)加强所致.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 生长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据图分析,可知此图是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这样它们相应的激素分泌量降低.图中①②时促进作用,④⑤时抑制作用. 2、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1)图中腺体是甲状腺,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冷觉感受器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又以神经冲动形式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即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即过程④⑤加强,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 (4)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不断增加,即过程①②加强. (5)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其中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①增强 收缩 (3)④⑤反馈调节 (4)甲状腺激素 ①② (5)生长 34.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②③ . (2)A、B的名称分别是 效应T细胞 、 抗体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⑤⑦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填序号)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④⑤ (填序号)其特点是 反应快而强 .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A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免疫缺陷病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①过程是吞噬细胞杀灭抗原的过程,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②过程产生了记忆T细胞,该过程是细胞免疫的过程,③过程产生了记忆B细胞,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④表示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⑤表示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作用,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A表示效应T细胞,B表示抗体. 【解答】解:(1)图中①②③中,①是非特异性免疫,②③属于特异性免疫. (2)据图分析:A细胞由记忆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A是效应T细胞(致敏T细胞);B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是抗体.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会进行二次免疫,此时人体主要是通过⑤⑦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二次免疫主要是记忆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⑤;特点是反应快而强,因为在短时间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免疫缺陷病. 故答案为: (1)②③ (2)效应T细胞抗体 (3)⑤⑦ (4)④⑤反应快而强 (5)A 免疫缺陷病 35.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根据这些现有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1)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第二步,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20只蝌蚪; 第三步,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则乙缸怎样饲喂? ; 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分析 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 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 ②若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 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完全丧失生物活性 . 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 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生物活性降低 . (3)该实验设置甲、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对照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是否经过较高温度的处理,实验的因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较高温度可能使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降低、丧失生物活性或对生物活性无影响,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解答】解:(1)第三步:根据实验目的和自变量可知,将实验分为三组,分为甲、乙、丙三组,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则乙饲喂拌有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的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2)①如果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则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 ②如果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完全丧失生物活性,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 ③如果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生物活性降低,则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 (3)甲、丙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饲喂拌有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的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2)①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完全丧失生物活性 ③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水温处理后,生物活性降低 (3)对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