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案

2020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 的保护 学案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 (1)结构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 关系的相对稳定。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 衡。可用如图来表示: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形成 说明:(1)正反馈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其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如图甲所示。 (2)负反馈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如图乙所示。 3. 两种稳定性的比较 4.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生态系统功能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 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 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 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 y 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 y 值。 (3)x 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 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 表示曲线与正常作用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 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 x 与 y 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 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1.(2019·临川一中模拟)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 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一般情况下,b 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 a 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解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 项 正确;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与 a 曲线 相似,B 项正确;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 关,C 项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 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D 项错误。 2.图 A 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 B 为某湖泊 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A 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 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 B 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 A 是负反馈调节,图 B 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图 A 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 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 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 B 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 有的稳态。 3.(2019·铜陵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 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 性 解析:有些生态系统(如北极苔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都较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 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 力稳定性就越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 复力稳定性。 4.(2019·北京石景山检测)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 不同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 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C )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解析: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 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等 生态系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 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 5.(2019·长沙模拟)反馈调节有助于生物的平衡稳定,下列有关 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在神经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B.人体激素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 C.高等动物渗透压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反馈调节 解析: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中存在反馈调 节,A 错误;人体激素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和血糖调节中都 存在反馈调节,B 正确;当高等动物的渗透压发生改变时,机体通过 相关调节,使渗透压恢复正常状态,该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C 正确; 生态系统稳定性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 正确。 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 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D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 B 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 C 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 B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 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 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若乙生态系统干扰 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 B 点 左移;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 点右 移;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析 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 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2019·泉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B.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C.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 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 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 错误。栖息 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进行就地保护,B 正确。生物圈内所 有的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 了生物的多样性,C 正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直接相关,通过 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多样 性,D 正确。 2.(2019·淮安模拟)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 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 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小龙虾原产美洲,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 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 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 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 野生状态,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江 苏沿海等地后,在与当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受到威胁,A 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当地生物的竞争中 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 项错误;麋鹿原产 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 属于易地保护,C 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 行的就地保护,D 项正确。 3.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C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小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使入侵地或 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A、D 项错误;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 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其数量控制 在较低水平,B 项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 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 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C 项正确。 4.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直接价值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在生态系统中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解析: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 其间接价值,A 项错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 放的碳,B 项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 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 的形成腾出空间,C 项正确;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存下来的个 体均能适应各自的环境,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 越强,D 项错误。 5.20 世纪末以来,三江源地区部分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人类 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草地大面积退化,源区植被 与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与温室效应有关 B.若不进行保护,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会急剧减退 C.人类活动会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群落演替 D.源区中草地、湿地的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间接价值 解析:温室效应会引发气温升高,冰川和雪山融化;草地、森林 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草地退化、植被被破坏会导 致该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 方向;源区中草地、湿地的间接价值远远超过其直接价值。 考点三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 1. 设计要求及分析 2. 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 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 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1.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其生物死亡就越快 B.生态缸中放入较多的小乌龟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缸制作完成后,应放在光线良好但不是阳光直射的地方 解析:生态缸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要适宜,小乌龟是该小型 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数量宜少。生态缸制作完成后,不能放在 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缸内生物的死亡。 2.(2019·海淀模拟)下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 析不正确的是( B )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 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解析:在小生态瓶的不同水层有不同生物分布,所以其群落存在 垂直结构,故 A 正确;虾和螺蛳吃金鱼藻,所以小生态瓶中有食物 链存在,故 B 错误;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各营养级生物的数 量比例应适中,故 C 正确;生态瓶的稳定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 件,故 D 正确。 考点四 人口增长与全球环境问题 1. 人口增长与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比较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 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2)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 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因为人口的增长还受到国家政策、经 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 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 (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 生在海水中)。 1.(2019·中原名校第一次考评)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开发 利用等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相符的是( A ) A.建立“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固沙,保护该地区的草原 和农田 B.建立动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对濒危动物保护的 唯一举措 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完全禁止砍伐、禁止捕猎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缓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解析: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为即 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 不相符;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 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 不 相符;“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部分地区淡水不足或缺乏, D 不相符。 2.人口增长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口的 增长。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图说明人口的最大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手段是控制死亡率 C.出现乙图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导致环境恶化 D.乙图说明人口增长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人口的最大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 项正确;控制人 口增长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出生率,B 项错误;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资源 短缺、环境污染,使环境容纳量下降,C 项正确;人口的过度增长导 致环境恶化,进而引起人口数量下降,说明人口增长存在负反馈调节,D 项正确。 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 力 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 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 境没有破坏 解析: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大,将给环境带 来巨大压力;人口数量的变动主要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有关,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 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人类对于环境始终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4.(2019·长沙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 染 解析: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 CO2 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圈的 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 SO2 会形成酸雨,B 错误。 5.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据图分析,下列对“环 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图中曲线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下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题图中反映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A 正确。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Ⅰ模式可使人口数量在较长时间内处 于较高的数量;Ⅱ虽然在短时间内容纳了较多的人口,但随之出现了 下降趋势;Ⅲ模式应是破坏了原有的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下降了 很多,B 正确。从题图中看出人类改造环境后,人口数量短时间内会 上升,但随后因为破坏了环境,容纳量就会下降很多,如题图Ⅲ,C 错误,D 正确。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 一般呈负相关。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 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 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 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5.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的原因之一。 6.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 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8.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名胜风 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 负相关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引入新的物种不一定都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如果引 入的物种造成了生物入侵现象,生态系统反而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异同: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 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口增长还受到社会制度、文 化观念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速度 大大降低,而近期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有望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提高, 从而解决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 赤潮和水华: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 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辨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 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 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辨析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 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 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1.(2017·北京卷)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 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 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 推测是( A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经过模拟酸雨处理,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 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 明显,A 正确;据题可知,酸雨仅对楝树的株高影响较大,对樟树影 响较小,据此无法判断酸雨对种群密度的影响,B 错误;本题仅确定 了酸雨对两种树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 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 错误;该实验只能说明酸雨 对楝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并不能说明楝树生长的群落中的其他树种都 不耐酸雨,D 错误。 2.(2017·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 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 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D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而不是直接价值。 3.(2016·江苏卷)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 是( B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 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 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 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 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正确;该菌剂 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 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 正确; 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 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 正确。 4.(2018·北京卷)因含 N、P 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 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 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 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 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食物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 物的总量,以 t·hm-2 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 的捕食者/天敌。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 N、P 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 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 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鲢、 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 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 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 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 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 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 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 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 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 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 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 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 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 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 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5.(2016·江苏卷)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 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 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 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 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N、P 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 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 A 处显著下 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①③④(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 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 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与水稻竞争光 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 (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 N、P 等矿质元素。 (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 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水体上层氧气浓度较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均可分 解有机物,水体下层缺乏氧气,主要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分解有 机物。光合放氧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5)富营养化的水经过稻田净化时,水体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被水 稻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减少会导致藻类减少;水稻遮光会使藻类 光合作用降低,引起藻类减少;消费者可以捕食一部分藻类;微生物 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也可使藻类减少。 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 3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