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10讲 细胞的增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10讲 细胞的增殖学案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细胞周期 a ‎4.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b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 ‎5.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简图的绘制 b ‎3.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b ‎ 细胞周期 ‎1.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意义:增加细胞数目。‎ ‎2.细胞周期 ‎(1)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2)起止点 起点:一次分裂结束;止点:下一次分裂结束。‎ ‎(3)时期划分 ‎①分裂间期 a.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b.S期:DNA的复制;‎ c.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②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4个时期。‎ ‎(4)特点 间期的时间总是大于M期;不同细胞的周期,时间长短各不相同。 ‎ ‎(1)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2)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3)高度分化的细胞有细胞周期(×)‎ ‎(4)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通常比分裂期持续的时间短(×)‎ ‎(5)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6)朊粒(PrPSC)是一种蛋白质,其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必修1 P105图4-1改编)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a为一个细胞周期 B.a→b过程中易于发生基因突变 C.b→c过程中有中心体复制 D.c→d过程中有转录和翻译 解析:选D。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是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的,即c→c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a→b过程为分裂间期的G2期,而基因突变发生在S期,即图中的d→a,B错误;b→c过程表示分裂期,而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c→d过程表示G1期,主要进行相关蛋白质和某些RNA的合成,存在转录和翻译,D正确。‎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茎尖)分生区细胞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也不具有细胞周期。‎ ‎2.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3)图甲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丙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丁中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C组细胞处于分裂期。‎ ‎(1)误以为G2 期是合成间期所需的一些蛋白质。G2 期合成的蛋白质是为接下来的分裂期做准备。‎ ‎(2)误以为只有S期才有DNA解旋现象。在G1 和G2 期都有蛋白质合成,在转录时也涉及DNA解旋现象。‎ ‎(3)误以为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一般细胞周期不同。‎ ‎(4)误以为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5)误以为只有分裂间期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任何阶段,分裂期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6)误以为分裂期有大量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所以蛋白质很少再合成。  ‎ ‎[题组冲关]‎ ‎1.(2016·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处于S期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仁 B.蛙胚卵裂球细胞周期变短,子细胞体积变小 C.蛙胚卵裂期细胞G2期显著缩短,细胞分化变快 D.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可得到大量的G1期细胞 解析:选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在分裂前期解体消失,而S期在前期之前,故可观察到核仁,A正确;卵裂球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周期短,由于卵裂球暂时无法从外界获取营养,故每次分裂细胞体积都会变小,B正确;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G2期显著缩短,但此时细胞分化并不明显,C错误;有丝分裂G1期细胞会合成DNA复制所需的一些蛋白质,缺乏营养物质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使细胞无法进入S期而大量留在G1期,D正确。‎ ‎2.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染色体的加倍可发生在CD阶段 B.2~17.3 h期间,DNA分子应处于高度螺旋状态 C.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在2~17.3 h期间活动 D.基因的自由组合应发生在17.3~19.3 h期间 解析:选A。CD段时间为17.3~19.3 h,属于分裂期,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会加倍;2~17.3 h期间为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DNA分子没有处于高度螺旋状态;蚕豆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三变 ‎(1)联系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 ‎(2)联系染色体变异:在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出现多倍体细胞。‎ ‎(3)联系细胞癌变: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在分裂间期,DNA分子不能复制,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 ‎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时期判断 ‎①写出各图像所在的时期:a.间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前期。‎ ‎②按照细胞周期排序(填字母): a、e、b、c、d。‎ ‎③该图表示植物(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2)分裂各时期的特征(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细胞周期 主要特征 间期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 核被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被膜和核仁 ‎(3)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 项目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 体的来源 由两极细胞质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 由中心体周围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末期细胞质 的分裂方式 细胞中部出现许多囊泡形成细胞板将细胞隔开 细胞两极之间“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渐渐加深使两个细胞分开 ‎(1)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2)动物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2016·浙江,3B)(√)‎ ‎(3)右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模式图(×)‎ ‎(4)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5)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6)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必修1 P109图4-4改编)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②→细胞⑥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 B.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细胞③数量最多 C.细胞②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 D.细胞④→细胞⑤染色体数加倍 解析:选C。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细胞②→⑥只代表分裂期,A错误;③为分裂中期细胞,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间期细胞,B错误;②为有丝分裂前期,前期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C正确;④时期细胞着丝粒已经分裂,④→⑤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染色体数加倍发生于③→④,D错误。‎ ‎ 考法1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 ‎(1)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 ‎①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②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细胞结构 变化规律 纺锤体 形成(前期)→消失(末期)‎ 核膜、核仁 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中心体 倍增(间期)→移向两极(前期)→平均分配(末期) ‎ ‎(3)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植物 间期(主要)‎ 有关蛋白质 的合成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 植物 末期 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 动、植物 整个细胞周期 提供能量 与有丝分裂相关的4个易错点 ‎(1)分裂全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 ‎(2)姐妹染色单体在间期就已形成,只是呈染色质形态,而染色体形态出现于前期。‎ ‎(3)后期着丝粒是自动分裂而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仍可加倍。‎ ‎(4)界定赤道面与细胞板:赤道面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 ‎[题组冲关]‎ ‎1.(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中期,通常会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 C.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 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 解析:选C。一个中心体包括一对中心粒,在有丝分裂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向细胞的两极;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染色体畸变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末期,细胞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 ‎2.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选B。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分裂顺序为①→④→③→②;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DNA,故叶肉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大于6。‎ ‎ 考法2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等数目变化分析 ‎(1)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2N→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核DNA ‎2N→4N ‎4N ‎4N ‎4N ‎4N→2N ‎(2)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曲线解读 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 核DNA 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 染色体 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 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 ‎(3)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 图中ef(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4)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染色单体 ‎②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题组冲关]‎ ‎3.(2020·浙江宁波月考)下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说明细胞分裂已经完成 解析:选C。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核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错误;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正确;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相等,都是体细胞的2倍,说明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4.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gh段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cd段和ij段含量的变化原因相同 D.bc段和hi段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均为1∶2‎ 解析:选D。bc段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或1∶2,hi段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 ‎ ‎ 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 制作及其简图的绘制 ‎1.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变化,可判断分裂细胞所处时期。‎ ‎2.实验流程 ‎(1)洋葱根尖培养:水培法,常换水。‎ ‎(2)装片制作 步骤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试 剂 或 操 作 切取 根尖 ‎2~3‎ ‎ mm ‎10%盐酸 清水 ‎(小水 流为 佳)‎ ‎0.01 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用镊子取出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用手指轻压(呈云雾状)‎ 目的 ‎/‎ 使细胞分离(根尖酥软)‎ 避免解离过度和便于染色 使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 ‎ 使细胞分散(以免细胞重叠和装片破裂) ‎ 时间 ‎/‎ ‎10~15 min ‎10 min ‎1~2 min ‎/‎ ‎(3)观察 ‎①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处于分裂期。‎ ‎②高倍镜观察:将物像移到中央→转动转换器→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③移动观察:移动装片寻找各时期细胞(解离时细胞已死亡)。‎ ‎(4)绘图 ‎①目的:绘制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②要点:植物细胞形态近似方形、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有染色单体、纺锤体;无核膜、核仁和中心体。‎ ‎1.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原理与依据 高等植物体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实验材料的选择 观察对象应选择植物分裂旺盛的部位(根尖、茎尖的分生区),取材必须在细胞分裂旺盛的时间(不同植物、不同部位有不同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制作的装片可以观察到较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本实验中,一般选择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洋葱根尖,‎ 且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细胞分裂旺盛的时期进行实验。‎ ‎3.相关试剂及其作用 ‎(1)10%盐酸→解离液,用于解离(破坏细胞间质)以使细胞分离。‎ ‎(2)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作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行为。‎ ‎(3)清水→用于解离后的漂洗,既防止解离过度,又有利于碱性染料染色。‎ ‎4.绘制细胞分裂图像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1)动物细胞一般画成圆形,外面代表细胞膜;植物细胞一般画成方形,外面代表细胞壁。‎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不向内凹陷,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3)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要画出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不能画。‎ ‎(4)细胞分裂后期图像应注意三点 ‎①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位置不能画反,正确的应为染色体臂朝向中央,着丝粒靠近两极。‎ ‎②上下对应的两条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应完全相同。‎ ‎③每一极同源染色体都应成对存在(二倍体生物)。‎ ‎[题组冲关]‎ ‎1.(2019·浙江4月选考)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C ‎2.(2020·浙江十所名校阶段性测试)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3 d、5 d后,分别制片观察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 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 解析:选B。有丝分裂指数为10%的含义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10%,说明90%左右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由题图可知,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 ‎1.(2019·浙江1月学考)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同,将胡萝卜根尖细胞分成三组,每组细胞的数目如下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的每个细胞都有1对中心体 B.乙组细胞处于间隙期,正在进行DNA复制 C.丙组中有部分细胞处于染色体加倍状态 D.甲、乙、丙三组细胞均可作为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材料 解析:选C。一个DNA没复制的细胞中中心体一般只有1个,A错误;间隙期是G1和G2期,乙组细胞是处于S期,B错误;丙组细胞有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的后期,C正确;丙组细胞中有部分细胞能作为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材料,D错误。‎ ‎2.(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B.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 D.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 解析:选A。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前期核被膜消失;植物细胞在末期时形成细胞板。‎ ‎3.(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解析:选D。盐酸能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分散,有利于细胞分散;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使细胞彼此分散)→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制片;染色体组型是通过对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按大小、形态进行配对构建的图像。‎ ‎4.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解析:选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且复制后DNA含量都加倍,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且都含染色单体,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都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 ‎5.(2020·浙江五校高三联考)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胞质分裂可在①所处的时期开始进行 B.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C.间隙期主要的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①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大于1‎ 解析:选C。细胞质分裂在末期①时期开始进行,A正确;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中期、末期、前期、间期,故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B正确;有丝分裂间隙期主要的变化是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①为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但细胞质中含有DNA,因此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大于1,D正确。‎ ‎6.(2020·余姚模拟)若干连续增殖的细胞,根据核DNA含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图2是上述连续增殖的细胞中某细胞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中________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属于图1中________组细胞。‎ ‎(2)图2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丙组细胞数目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发现m处线粒体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乙 后 丙 (2)8 0 4‎ ‎(3)丙组细胞为分裂期细胞,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 (4)m处消耗能量较多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B.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D.末期进行着丝粒的分裂 解析:选D。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解析:选C。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所处时期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前期、中期,因此,该细胞还可能发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发生在中期),但不能发生着丝粒分裂;DNA聚合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发挥作用,因此,‎ 细胞中不会出现DNA聚合酶较为活跃的现象;有丝分裂中不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真核细胞增殖才会有DNA的复制 B.细胞增殖过程中都要形成纺锤体 C.细胞增殖过程中都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 解析:选C。细胞增殖都有DNA的复制过程,A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不出现纺锤体,B错误。细胞增殖过程中要进行DNA的复制,也要合成相关蛋白质,即进行基因的表达,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4.(2020·浙江六校联考)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图表示雌性动物有丝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A。该图表示雌性动物或雄性动物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B正确;题图中上下两极各有2个染色体组,4个DNA分子,因此共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C正确;该细胞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5.(2020·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列有关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观察及相关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到的细胞中绝大多数应处于分裂间期的S期 B.一个视野中不容易找全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C.中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D.整个过程细胞核分裂早于胞质分裂,染色体形成早于纺锤体形成 解析:选A。观察到的细胞中绝大多数应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A错误;一个视野中不容易找全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可以换一个区域观察,B正确;中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C正确;整个过程中细胞核分裂早于胞质分裂,染色体形成早于纺锤体形成,D正确。‎ ‎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染色单体出现,染色体缩短到最短 B.中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核型 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末期,可以观察到由核膜解体的小泡重建形成的细胞板 解析:选C。染色体缩短到最短发生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并借助显微摄影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和编号制作的图像,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正确;末期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聚集形成细胞板,D错误。‎ ‎7.(2020·杭州一模)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时截取的4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染色、漂洗和制片 B.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 C.过一段时间后,④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 D.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所以不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①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前期,④为有丝分裂末期。在“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正确;由于实验中细胞已经在解离时死亡,所以图④的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图③的细胞,C错误;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但有染色质,所以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D错误。‎ ‎8.(2018·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选A。G1期细胞主要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DNA合成抑制剂是抑制DNA复制,使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至少2.9+0.6+1.3=4.8 h后才能使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B错误;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着丝粒分裂引起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错误;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一般不同,D错误。‎ ‎9.(2020·浙江六校联考)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面 B.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则甲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选B。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A错误;①为中心体,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的着丝粒,B正确;有丝分裂不能产生生殖细胞,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能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10.(2020·温岭选考模拟)如图所示分别表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相关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解析:选A。根据图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A正确;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甲和丙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所以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分别为1∶2∶2、1∶0∶1和1∶2∶2,B错误;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错误;图示细胞中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D错误。‎ ‎11.(2020·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药物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药物A处理海拉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药物A浓度增加,G1 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 B.药物A可使海拉细胞停留在G2/M期 C.药物A可抑制海拉细胞的DNA复制 D.药物A抑制海拉细胞的最适浓度是50 μg/mL 解析:选B。随药物A浓度增加,G1 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A错误。由题图可知,当药物A的浓度逐渐升高至150 μg/mL时,G1 期的海拉细胞数目逐渐减少,G2/M期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当药物A的浓度超过150 μg/mL时, G2/M期的细胞数目开始减少,由此可知药物A可使海拉细胞停留在G2/M期,且最适浓度是150 μg/mL左右,此时抑癌作用最佳,B正确,D错误。DNA复制是在S期,若药物A抑制海拉细胞的DNA复制,则应该出现G1 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的情况,与题图不符,C错误。‎ ‎12.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从图甲可以看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据此可以推测该动物体细胞中一般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能说明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都是4条,如图甲细胞就有8条染色体,A错误;根据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以及染色单体数可出现“0”,可以判断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图丙中染色单体数为0,但染色体数加倍后与DNA分子数相同,据此可判断图丙表示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图丁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数目相等,可以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间期中DNA复制之前的时期,D错误。‎ ‎13.(2020·杭州模拟)如图为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结束。‎ ‎(2)图1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de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 ‎(3)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________段。纺锤体出现是在________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在________段。‎ ‎(4)图2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1中__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_条。‎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以看出cd、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cd、hi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根据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ef、fg、gh、hi、ij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答案:(1)e j (2)后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 (3)ef ab或fg bc或gh (4)bc或gh 4‎ ‎14.(2020·舟山四校联考)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叫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叫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过程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便促使细胞________________。‎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5)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先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________________,并调节视野________度。‎ ‎(6)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应是图中的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过程为解离,‎ 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过程为染色,其目的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然后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并将视野调亮进行观察,可观察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答案:(1)解离 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染色 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以便于观察 (3)呈单层分散开 (4)分生区 (5)视野中央 亮  (6)A ‎15.(2020·杭州质检)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 剔除大蒜蒜瓣和红葱的老根,置于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20~25 ℃下培养,每2 d更换一次清水。‎ 步骤2 待大蒜和红葱的须根长出后,每24 h测量须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1。‎ 步骤3 若干天后,从8:00~16:00每2 h取生长健壮的须根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30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结果如图2。‎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图1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得的须根长度的________。‎ ‎(2)步骤3中,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是取材→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由果胶等组成,洋葱细胞的胞间层比大蒜、红葱厚,若以洋葱为材料进行本实验,解离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则观察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推测,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了减少误差,每一组实验应该设置重复组,最后求各重复组数据的平均值。(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 洋葱细胞的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为果胶,洋葱细胞的胞间层比大蒜、红葱厚,解离时要适当延长解离时间或提高盐酸浓度,保证细胞能解离充分,使得细胞能分离开来,以免重叠。(4)由图2可知,若红葱在上午10:00左右取材时,计算出的细胞分裂指数最大,因此最适宜的材料是红葱,取材时间为上午10:00左右。‎ 答案:(1)平均值 (2)漂洗→染色→制片 ‎(3)适当延长解离时间或适当提高盐酸浓度(若环境温度低还可以适当水浴加热等) 细胞相互重叠 ‎(4)红葱、上午10:00左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