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ww.ks5u.com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 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种,故选C。 3.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为了确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A选项中,EeFfGg×EeFfGg三对基因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没有一对基因是测交的; B选项EeFfGg×eeFfG中只有只有第一对基因是测交,其余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 C选项eeffGg×EeFfGg中前两对基因是测交,第三对不是; D选项亲本eeffgg×EeFfGg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另一方都是杂合,所以三对基因都是测交。 故选: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杂合子 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纯合子测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杂合子测交都带一般都是杂合子,也可能有纯合子,D错误. 【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具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5.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 中纯合的绿色圆粒有1000个,推测杂合的黄色皱粒有( ) A. 1000 个 B. 2000个 C. 3000个 D. 40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YyRr。F1自交得F2,根据F2中纯合的绿色圆粒的比例和数量以及杂合的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进而计算出杂合的黄色皱粒的数量。 【详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规律,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纯合的绿色圆粒(yyRR)占1/16,共有1000个,则F2中杂合的黄色皱粒(Yyrr)占2/16,其个数应有1000×2=2000个。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A错误;F2的表现型比例是3:1,就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来讲,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B错误;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表现型的比为1:1,这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而是对分离规律的实验验证,C错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是杂合体,产生了两种配子,就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并进入了不同细胞,这正是分离规律的实质,D正确。 故选D。 7. 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染色体进行复制 B. 有纺锤体形成 C.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D. 着丝点分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要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 A. BbDD B. DdCc C. EERr D. AAb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称为纯合体,即细胞内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同,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属于杂合体,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纯合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在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 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 B、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不共有一个着丝点,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如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 故选:B。 10. 正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 (T) 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称味盲 (t) 。人的正常 (A) 对白化病 (a) 为显性。有一对味者夫妇生了一个味盲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 A. TTAa x TTAa B. TtAa x TTAa C. TtAa x TtAa D. TtAA x Tt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味者夫妇生了一个味盲的孩子,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Tt;一对不患白化病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Aa。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TtAa×TtAa,味盲白化孩子的基因型为ttaa。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以采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当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时,我们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再综合分析后代基因型。 【详解】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的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的子代基因型有BB、Bb、bb;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是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睾丸 【答案】A 【解析】 生殖细胞形成的场所在生殖腺内,所以A选项正确。 13.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 A. DNA B. RNA C. 多糖荚膜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A正确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采用对照组和控制变量法的试验方法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4.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由细菌裂解释放出的1个子代噬菌体中( ) A.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B. 没有35S C.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D. 都有32P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DNA作为模板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该过程中利用的原料全是来自于细菌。而细菌中氨基酸用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全部含35S;由于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一定都有35S,而少数噬菌体有32P,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A. 1:2:3:4 B. 3:4:1:2 C. 4:3:2:1 D. 1:3:2:4 【答案】B 【解析】 【详解】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中的A与该链中的T相等,另一条链中的C与该链中的G相等,另一条链中的T与该链中的A相等,另一条链中的G与该链中的C相等,因此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3:4:1:2.故选:B. 16.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不包括 A. 突变和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手段,与物种形成无关。 考点:考查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17.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 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池塘中鱼的种类有很多种,所以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C正确;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种群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同种生物”一词来判断B选项。 18.请你尝试根据下表信息,推测丝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 G G 信使RNA C 转运RNA A 氨基酸 丝氨酸 A. ACG B. UCG C. AGC D. UGC 【答案】B 【解析】 密码子是指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指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即mRNA与模板链互补,在翻译过程中与tRNA互补配对,另外DNA两条链互补配对,所以mRNA中碱基序列是UCG,即密码子是UCG。 1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是遗传物质 C.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正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还要通过其他实验证明RNA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只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占绝大多数,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体内,无法证明其是遗传物质。 【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发挥作用,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因此,没有办法确定蛋白质的作用。 20. 决定DNA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 ) A.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B. 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 C.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 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DNA分子上的脱氧核苷酸上的排列顺序,即碱基的排列顺序,所以D选项正确。 21.DNA分子的一条链中=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 0.4和0.6 B. 2.5和1 C. 0.6和1 D. 0.6和0.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DNA分子的一条链中=0.4,则其互补链中的比值为2.5;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所以整个DNA分子中的比值为1. 故选:B.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2. 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为 A. 六倍体 B. 三倍体 C. 二倍体 D. 单倍体 【答案】D 【解析】 花粉直接发育的生物体为单倍体,D正确。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比较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组 两个 三个或三个以上 一至多个 发育起点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23.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 A. 60 B. 80 C. 120 D. 180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个DNA分子片段有60个腺嘌呤,就有60个胸腺嘧啶,200-120=80,即鸟嘌呤+胞嘧啶=80个,那么鸟嘌呤就是40个。(每个这样的DNA分子有40个鸟嘌呤),连续复制两次,就形成了4个这样的分子,除去原来就有的一个,就是新形成了3个DNA分子。3×40=120,故选C。 2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 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所以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的行为一致;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且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而不能说主要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所以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B正确;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的行为一致,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25.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在F2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 ) A. 1/4 B. 3/4 C. 3/8 D. 5/8 【答案】C 【解析】 遗传因子组合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遗传因子组合为AaBb,其自交得到F2,后代表现型为AB:Abb:aaB:aabb=9:3:3:1.其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3/16+3/16=3/8。 26.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 A. 脱氧核糖与鸟嘌呤 B. 核糖和尿嘧啶 C.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D. 核糖和胸腺嘧啶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与RNA的差别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碱基T,RNA中含有碱基。 【详解】脱氧核糖是DNA中的糖,鸟嘌呤是DNA与RNA共有的碱基,A错误;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U,B正确;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成分,C错误;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D错误。 27. 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 A. 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转录和翻译 【答案】C 【解析】 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过程。 28.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 ) A. 白眼♀果蝇×白眼♂果蝇 B. 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 C. 白眼♀果蝇×红眼♂果蝇 D. 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雌雄都为白眼,A错误; B.白眼的一定是雄性,但红眼中有三分之一是雄性,也就是说雌性一定是红眼,但是红眼不一定都是雌性,B错误; C.雌为红眼,雄为白眼,C正确; D.红白眼,雌雄各半,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点评:利用比较排除法,将选项中的各种情况逐一推测和尝试,可得正解。 29.A和a、B和b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 (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C 【解析】 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与其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是Ab,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是aB,其产生的子细胞都是aB,答案C 。 30. 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 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24% 72% B. 36% 64% C. 57% 43% D. 60% 40% 【答案】D 【解析】 基因A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24%+36%=60%,基因a频率=1-A基因频率=40%。 3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基因组的整体序列,其序列是指( ) A.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 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 t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 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答案】A 【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测序则是测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所以A选项正确。 32. 把小白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mRNA 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小白兔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 A. 小白兔的RNA能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 B. 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C.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D. 小白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能进入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 小白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mRNA 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小白兔的血红蛋白,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这样同一种mRNA不管在什么生物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都相同。选B。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翻译 33.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据此答题。 【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图中过程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4.血友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图可看出女患的致病基因来自( ) A. 外祖母 B. 祖父 C. 外祖母和祖母 D. 外祖母和祖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男孩基因型为XhY,患病女孩的基因型为XhXh。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患病女孩的基因型为XhXh,其中一个Xh来自其父亲,另一个Xh来自其母亲,由于患病女孩的外祖父表现正常,所以其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患病女孩的外祖母,而患病女孩的父亲的致病基因来自患病女孩的祖母,所以女患的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和祖母,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5.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A. 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B. 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 C. 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 D.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毛茛叶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详解】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叶片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叶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的表现型不同。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6. 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 A. 染色体变异 B. 自然突变 C. 人工诱变 D. 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1、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3、生物因素,如肝炎病毒等。 【详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所以没有染色体变异;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没有基因重组,所以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人工诱变,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还要掌握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37. 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推断其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外祖母 C. 外祖父 D. 祖母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如果男性X性染色体上具有色盲基因,则该男性一定是色盲患者;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女性可以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现有一色盲男孩,其性染色体是XY,Y染色体只能来自于其父系家族,由其祖父传给父亲,由父亲传给自身;X染色体来源于母系家族,由其外祖父或外祖母通过该男孩的母亲提供,已知其外祖父色觉正常,因此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其外祖母,即其外祖母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因此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外祖母传给母亲传给男孩。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红绿色盲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8. 下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 A. 卵原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第一极体 D. 卵细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卵原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AB错。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形成的第一极体无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C正确。卵细胞染色体不含单体,D错。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9.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可能在( ) A. 常染色体上 B. Y染色体上 C. X染色体上 D. 线粒体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A错误; B、伴Y遗传的只是家族中的男性患病,女性没有,B错误; C、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 D、线粒体中的基因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有母系遗传的特征,母亲患病,子代全患病,D错误; 故选C 40.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 ) A. 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 B. 发生的频率大 C. 能产生新基因 D. 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故A错;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故B错;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所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故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显性纯合子的隐性突变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故D错。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意义等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41.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 3000个和3000个 B. 1000个和2000个 C. 2000个和4000个 D. 3000个和6000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数量的2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6倍。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3000个和6000个,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C. 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D. 基因重组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对于生物个体是弊多于利,A错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43.下表是针对4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提出的优生指导,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遗传病 遗传方式 夫妻基因型 优生指导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XaXa × XAY 选择生男孩 B 红绿色盲症 X染色体隐性遗传 XbXb × XBY 选择生男孩 C 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a × Aa 选择生女孩 D 并指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t × tt 选择生男孩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由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XaXa与XAY的夫妻后代中女孩都患病,男孩不患病,因此应该选择生男孩,A正确;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型为XbXb与XBY的夫妻,后代中女孩都不患病,男孩都患病,因此应该选择生女孩,B错误; C、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能通过选择性别避免后代遗传病的发生,要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预防,C错误; D、并指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能通过选择性别避免后代遗传病的发生,要通过碱基检测进行预防,D错误。 故选A。 44.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 1/4 B. 1/8 C. 1/16 D. 1/24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需要用到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产物是DNA。 【详解】一个DNA复制4次后,形成的DNA分子数为24=16种,其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有2个,故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是2/16=1/8。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5. 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Y,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 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 A. 44+XX B. 44+XXY C. 45+XY D. 45+XX 【答案】D 【解析】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比正常的体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7条;又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所以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45+XX,故选D。 46. 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 ②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 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④ 提取目的基因 A. ③④②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基因工程中,首先需要④提取目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后,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基因工程操作是否成功需要最后一步,即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故正确顺序为④①②③。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7. 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 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 个别染色体增加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多倍体形成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无关,A错误;多倍体的形成可以采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多倍体形成是染色体成倍的增加,染色体个别增加与多倍体形成无关,C错误;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无关,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多倍体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8.某生物有4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 1:1 B. 1:2 C. 1:3 D. 0:4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不考虑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精子均异常,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子都是正常的。故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正常精子与异常精子比例为1:1。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不考虑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2种精子,一种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种精子。 49. 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 ) A. 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 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 D.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绝对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突变多数是有害的,但是该题意表明在一定环境中有害突变会转化为有利突变,即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C正确,ABD错。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0.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成单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方法:类比推理法,得到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 【详解】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采用的是"假说一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一演绎法",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5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 A. 汗液 B. 血液 C. 细胞外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就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因此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而人体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都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人体内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内环境,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A、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错误. B、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变化中,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点睛】体内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外界环境和细胞代谢的影响,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在神经-体液-免疫机制的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下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稳态。 5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4. 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 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 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 血红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5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 【详解】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会发生钠离子的内流,引发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56.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 (3)图中a~d,0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C0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毛细血管 (2). 毛细淋巴管 (3). 组织细胞 (4). a (5). d (6). 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是毛细血管,B是毛细淋巴管,C是组织细胞,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内环境由b、c、d组成。 【详解】(1)图中A没有盲端,B有盲端,所以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 (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组成,所以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a细胞内液。 (3)氧气顺浓度梯度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并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所以图中a~d,02浓度最高的是d血浆。CO2在细胞内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然后顺浓度梯度出细胞,依次进入组织液、血浆,所以a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57.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转录的模板是__________中的一条链,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 (2)翻译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翻译的模板是[ ] ______________,翻译后的产物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 (3)D是结构⑤中的化学键,名称为_____________。 (4)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人_____________。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答案】 (1). DNA (2). C t RNA (3). ④核糖体 (4). ③mRNA (5). ⑤蛋白质或多肽链 (6). 肽键 (7). C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③为mRNA,④为核糖体、⑤为多肽链。C为tRNA。据此答题。 【详解】(1)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RNA的过程。翻译过程中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C ]tRNA。 (2)翻译的场所是④核糖体,翻译的模板是③mRNA,翻译后的产物是⑤多肽链(蛋白质)。 (3)蛋白质是由其基本单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形成的化学键D为肽键。 (4)图示为细胞核内转录和细胞质中翻译的过程,可发生在具有细胞核的真核细胞中,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发生图示过程,而其它三项中细胞均有细胞核,均可发生上述过程,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该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58.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所采用的常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2)用③培育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_____。由③培育出④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③培育成⑥常用的方法Ⅳ是____________,培育⑥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 (2). 自交 (3). 基因重组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 花药离体培养 (5). 单倍体育种 (6).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7).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8). 染色体变异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和多倍体育种(Ⅰ→Ⅳ),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1)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为杂交育种,所采用的常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杂交和自交,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用③培育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由③培育出④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由于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由③培育成⑥的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由于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故可获得多倍体。培育⑥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点睛】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9.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这是___________性果蝇。 (2)A和a是_____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__基因。 (3)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选用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和6 (2). 雄 (3). 等位 (4). 非等位 (5). aabbccXdXd 【解析】 【分析】 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果蝇具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果蝇具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控制同种性状不同表现型的基因。 【详解】(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5和6,由于5和6的形态、大小不同,所以该果蝇性别是雄性。 (2)A和a是等位基因,A和B是非等位基因。 (3)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XDYd,所以与之测交的果蝇基因型为aabbccXdXd。 【点睛】本题考查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测交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60.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⑥]__________来传递的,[⑥]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处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低级中枢要受到__________的控制.。 【答案】 (1). 感受器 (2). b (3). 突触 (4). 突触前膜 (5). 突触间隙 (6). 突触后膜 (7). 单向 (8).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9). 高级中枢 【解析】 【分析】 分析A图可知,①为感受器,③为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⑥为突触,②为效应器。B图中a、c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详解】(1)在A图中,③上含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直接相连的①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2)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所以B图中b为兴奋部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⑥]突触来传递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4)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 61.下面的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4)Ⅱ6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一定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一种遗传病。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______________等特点。 【答案】 (1). 复制 (2). 转录 (3). CAT (4). GUA (5). 常 (6). 隐 (7). Bb (8). 1/8 (9). BB (10). 低频性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为DNA复制,②过程为转录,根据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可知转录是以α链为模板进行的,故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所以根据3和4表现正常,却生有患病的女儿,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1)据图分析,左图中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 (2)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α链的碱基组成为CAT,由于转录是以α链为模板进行的,所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β链碱基组成为GUA。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 (4)由于Ⅲ10患病,故其基因型为bb,说明其父母均携带致病基因,而Ⅱ6、Ⅱ7表现正常,故基因型均为Bb,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Ⅱ9为患者,基因型为bb,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一定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一种遗传病。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低频性等特点。 【点睛】本题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考查了DNA复制、转录和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识图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