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四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模拟测试 理科综合试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和细胞能量“通货”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 B.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蛋白质 C. 人体内环境中存在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尿素、糖原等物质 D.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成分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 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 细胞代谢产物:尿素、二氧化碳等。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详解】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ATP是细胞的能量 “通货”,二者的化学元素组成均是C、H、O、N、P,A正确;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碳和蛋白质,B错误;糖原位于肝细胞或肌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错误。故选A。 【点睛】判断元素的含量时,要明确是鲜重还是干重,若是鲜重时氧元素最多,若是干重时碳元素最多。 2.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 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 14 - C. 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 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生质层:指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其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2、由图可知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甲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在乙溶液中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在丙中无变化。 【详解】A、根据图示,实验开始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在慢慢加大,细胞在失水,故甲、乙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A正确。 B、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放入乙溶液中时,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在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之前表现为质壁分离,后来随着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时,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由于有乙溶液溶质分子进入,浓度增大,B错误。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水分子进出平衡,故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C正确。 D、实验结束时,细胞液中的水进入甲、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故二者的浓度有所下降,D正确。 故选B。 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C)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 - 14 - B. 在t1时刻将A组温度提高10°C,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C. 在t2时刻降低C组温度,将使C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D. 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比较三条曲线可知,B组(40 ℃)产物浓度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在40℃酶的活性较其他两组温度条件下高,其次是20℃,60℃条件下产物浓度还未达到最大值,酶促反应已经停止,说明酶已失活。 【详解】A. 分析曲线图可知: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酶的活性最高,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但不能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 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B正确; C. 据图可知,在t2时刻,C组(60°C)酶已经失活,降低C组温度酶的活性也不会提高,故曲线不会上升,C错误; D. 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原因是反应物已经反应结束,D错误。 4.下列生物学事实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需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2次 B.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时,ATP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 C. 生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 14 -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 4、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详解】A、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三次细胞形态,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只有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类的物质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 D、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种子萌发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C. 细胞内磷脂DNA蛋白质等物质受自由基攻击,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D. 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全能性是指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玉米种子已经含有胚,不是细胞,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但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 【详解】种子属于植物 - 14 - 幼体,种子萌发形成个体不属于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B错误;自由基学说认为: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C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相同,均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一半,D错误。 故选C。 6.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引进物种不当会导致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物种,成为优势种群,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的反复循环利用,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B错误;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7.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l)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色素分离的原理是 __________。若出现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 14 -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理由是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 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原因是____。 【答案】 (1).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2). 蓝绿色和黄绿 (3). II (4). 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II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I组的光合速率 (5). 光补偿点 (6). 晚于 (7). 随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减弱,I组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转化能力远大于II组 【解析】 【分析】 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 色素分离的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Ⅰ、Ⅱ两组的转折点A1、B1、A2、B2均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为光补偿点。 【详解】(1)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慢。叶绿素a是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①缺镁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相对低于完全培养液中的植物,由图可知,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Ⅱ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I组的光合速率,故判断Ⅱ组是缺镁条件下的。 ②曲线图中B1、B2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补偿点。随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减弱,I组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转化能力远大于Ⅱ组,故B1对应的时刻晚于B2对应的时刻。 【点睛】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只有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转折点的含义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8.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该疾病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控制,且该家系中的正常人均不携带致病基因,所有患者均携带正常基因,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 14 -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女性的发病率。 (2)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性患者的概率为___。 (3)Ⅲ1与正常人结婚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0,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Ⅲ2与一位正常男子结婚,后代同时患该病和红绿色肓的概率为1/16,则对于第Ⅱ代满足该概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等于 (3). aa、Aa (4). 1/4 (5). Ⅲ1是正常人,其基因型为正常人的基因型也是aa,后代不出现患者 (6). Ⅱ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Ⅱ2不患红绿色盲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家系中的正常人均不携带致病基因,所有患者均携带正常基因,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也携带了正常基因,说明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图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患者的基因型都是Aa。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在后代男性与女性中发病率相等。 (2)图中Ⅱ1正常,基因型为aa;Ⅱ2有病,基因型为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性患者的概率=1/2×1/2=1/4。 (3)Ⅲ1是正常人,其基因型为aa,正常人的基因型也是aa,所以后代不出现患者。 (4)Ⅲ2基因型为Aa,与正常男子aa结婚,后代患该病的概率1/2;而其后代同时患该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16,说明后代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8,则Ⅲ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因此对于第Ⅱ代满足该概率的条件是Ⅱ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Ⅱ2不患红绿色盲。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掌握不同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和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规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并且在常染色体上,进而确定各个个体的基因型。 - 14 - 9.为了预防艾滋病,科学家曾给老鼠注射艾滋病疫苗制剂(减毒HIV+生理盐水)试验成功,但在人体身上试验失败。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老鼠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编号代表细胞) (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目标是______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后期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而我们正常人体内每天都有可能产生癌细胞却没有患病,因为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上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 ①选取身体健康、体重、大小相同的老鼠若干,均分为两组。 ②第1组每只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组每只注射3 mL疫苗制剂。 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 (2). 监控和清除 (3). 淋巴因子 (4). 记忆细胞 (5). 3ml的生理盐水 (6). 等量的HIV (7). 第二组老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第一组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物质B表示抗体,⑤是浆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③是B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②是T细胞,①是吞噬细胞。 【详解】(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目标是T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后期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而我们正常人体内每天都有可能产生癌细胞却没有患病,因为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2)图中物质A是淋巴因子,④是记忆细胞。 - 14 - (3)实验目的是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因此应设置两组实验,一组为实验组,注射适量疫苗,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给两组老鼠注射HIV,观察体内是否出现抗体。因此实验设计为: ①选取身体健康、体重、大小相同的老鼠若干,均分为两组; ②第1组每只注射3mL生理盐水,第2组每只注射3 mL疫苗制剂; 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等量的HIV。由于注射过疫苗的个体再次接触到抗原时会引发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因此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第二组老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第一组。 【点睛】本题结合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果林中种植草菇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这种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2)果林土壤中的小动物可以改善土质,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在果林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分析此措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林中需要不断地施肥、治虫、除草等,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此外还有一部分尚未被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答案】 (1). 次生演替 (2). 取样器取样法 (3). 充分利用了群落中不同的空间和资源 (4). 结构与功能 (5).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6). 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粪便中的能量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 14 -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1)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因此,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属于次生演替。 (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果树-草菇结构农林生态系统充分的利用了群落的空间和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需不断地对果林实施能量的投入。果林中的氮、钾等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通过施肥的方式及时补充相应的物质。因此,对果林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使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草、治虫可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果,进而流向人类。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掉,其余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其中流入乌鳢的能量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包括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粪便中的能量),此外还有一部分尚未被利用。 【点睛】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及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我国水果生产发展迅速,每年上市的新鲜水果品种多,数量大。随着水果加工技术的发展,可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水果的加工包括制作果汁、果酒、果醋、果干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直接用_________ 法生产苹果汁,加入______能够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新鲜的苹果汁可发酵制成苹果酒,酵母菌常用于苹果酒的制作,其异化作用类型为____,其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 (3)若想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则应用____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平板划线法一般不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发酵葡萄糖溶液,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_______ 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压榨 (2). 果胶酶 (3). 兼性厌氧型 (4).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5). 稀释涂布平板 (6). 得到的菌落多数不是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菌落数远小于活菌数 (7). 固定化细胞技术 (8). 固定化细胞由于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酶的环境改变小,所以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 14 -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需酶催化): 第一阶段:细胞质的基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的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详解】(1)日常生活中可直接用压榨法生产苹果汁,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果胶酶作用:a、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b、把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故加入果胶酶能够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新鲜的苹果汁可发酵制成苹果酒,酵母菌常用于苹果酒的制作,由于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故其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型,当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当其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综上所述,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若想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则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平板划线法一般不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是得到的菌落多数不是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菌落数远小于活菌数。 (4)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发酵葡萄糖溶液,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原因是固定化细胞由于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酶的环境改变小,所以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点睛】易错点: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其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 12.Bt基因即苏云金芽孢杆菌(Badcilus thuringiensis)基因,其表达产物伴胞晶体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晶体,能使一些鳞翅目害虫瘫痪致死。如图为培养转Bt基因试管苗的基本操作过程。 - 14 - (1)Bt基因可从构建的Bt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以从其cDNA文库中获取,后者获取的基因与前者的区别是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若目的基因满足____条件时,也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图中用到Ti质粒作为载体将Bt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质粒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位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V中产生的细胞团称为______________,步骤IV的结构通过_________(过程)形成步骤V的结构,步骤IV和V过程要注意控制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比例,以便获得幼苗。 (4)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循环经济,是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西北的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很小,只适宜种植少数的草本植物,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转Bt基因的植物,结果造成减产,这个案例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 (1). 不含有 (2). 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3). 供外源DNA片段(基因)插入 (4). 愈伤组织 (5). 再分化 (6).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7). 废弃物的资源化 (8). 协调与平衡 【解析】 分析】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主要有: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人工合成(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③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 14 - 【详解】(1)Bt毒蛋白基因属于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可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从cDNA文库中获取,细胞核中转录的mRNA,已经加工去除启动子转录后的mRNA,而cDNA是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因此从某生物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不含基因中的启动子,故前者含有基因中启动子,后者不含;当基因比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时,也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图中用到Ti质粒作为载体将Bt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质粒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位点,其作用是供外源DNA片段(基因)插入。 (3)步骤IV中产生的细胞团是经过脱分化形成的,称为愈伤组织,步骤IV和V(再分化)过程要注意控制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生长素促进生根,细胞分裂素促进生芽,以便获得幼苗。 (4)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循环经济,是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我国西北的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很小,只适宜种植少数的草本植物,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转Bt基因的植物,结果造成减产,这个案例没有考虑到环境和物种的适应性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点睛】识记基因工程与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分析题图抓住关键性信息,根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 14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