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铁人中学2017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含有DNA B. 都能产生ATP C. 都能产生[H]‎ D. 都存在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A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都能产生ATP,都能产生[H],B项、C项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内四种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亡质:所有成熟细胞内都能合成的含氮有机物 B. DNA: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能源物质 C. 水:代谢活跃的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 D. 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少且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合成含氮有机物,A项错误;DNA仅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是能源物质,B项错误;自由水含量较多,有利于物质的运输,细胞代谢活跃,C项正确;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内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或运出有关物质的图解,其中钠泵是一种载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钠钾离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运输同一种物质的载体相同 B. 细胞膜上同一种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同 C. 钠泵运输Na+和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D. 细胞呼吸强度对需要载体的跨膜运输都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据图可知,细胞膜上有两种运输Na+的载体,A项错误;细胞膜上同一种载体可运输Na+和氨基酸,B项正确;钠泵逆浓度梯度运输钠钾离子,需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细胞呼吸强度对需要载体的被动运输没有影响,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进而根据图中信息理解葡萄糖和氨基酸借助Na+的顺浓度运输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方式。‎ ‎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C. 细胞内酶和ATP的合成场所相同 D. 细胞内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酶和ATP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项错误;ATP不属于大分子,B项错误;细胞内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核糖体,ATP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合成,C项错误;细胞内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D项正确。‎ ‎5.如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人体肌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其他细胞内不能进行图中的①和②过程 B. 图中①和②过程涉及的酶与有氧呼吸的酶均不同 C. 图中①过程释放的能量均用于合成ATP D. 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图中①和②表示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①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场所也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A、人体其他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也可进行图中的①和②过程即无氧呼吸过程,A错误;‎ B、图中①过程即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所需酶也相同。②过程涉及的酶与有氧呼吸的酶不同,B错误;‎ C、图中①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C错误;‎ D、①和②过程表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整个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实验1)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实验2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1为对照实验,实验2为对比实验 B. 实验1中提取色素所用试剂为层析液 C. 实验2中有氧组和无氧组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 D. 实验2中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有直接供能的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A项错误;实验1中提取色素所用试剂为无水乙醇,不能用层析液提取,B项错误;实验2中有氧组和无氧组均会产生二氧化碳,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正确;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项错误。‎ ‎7.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染色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B. RNA与甲基绿的亲和力大,易被甲基绿染液染成绿色 C. 健那绿染液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 醋酸洋红染液是酸性染色剂,可以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活性染料;  2、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用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细胞中贮存的脂肪染成橘黄色,A错误;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B错误;健那绿染液是活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 醋酸洋红染液是碱性染色剂,可以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D错误。‎ 故选C。‎ ‎8.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肌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肌动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合成。‎ ‎【详解】肌糖原是多糖,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A正确;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是吸能反应,都需要ATP水解供能,B正确;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肌糖原在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上合成,故二者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C正确;肌糖原的合成不需要以RNA为模板,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功能特点是其结构特点的基础 B. 真核细胞的核膜阻断了核基因表达的连贯性 C. 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膜 D.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比较容易透过生物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 ‎【详解】A、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结构要与功能相适应且结构决定功能,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其功能特点的基础,A错误;‎ 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所以真核细胞的核膜阻断了核基因表达的连贯性,B正确;‎ C、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C正确;‎ 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比较容易透过生物膜,因为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A。‎ ‎10.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没有进行对照 B.‎ ‎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 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清水,属于自变量,原生质层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淀粉酶的浓度是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设计实验方案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适宜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存在不加检测试剂的空白对照,A错误;‎ 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加入2滴盐酸,第二组加入2滴NaOH溶液,第三组加入两滴蒸馏水。(第三组是对照);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应设置一系列PH梯度值(PH1、PH2、PH3……)的多组实验,B正确;‎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存在自身前后对照,C错误;‎ 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是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适当增加氧气浓度可以促进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 B.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液渗透压降低 C. 生活在海洋中的植物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发生质壁分离 D. 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和能量,而红细胞中的能量来源于无氧呼吸。 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 3、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海藻(海洋植物)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防止发生质壁分离。 4、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其吸收K+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无氧呼吸,故即使增加氧气浓度,也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从细胞液流向细胞外,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内渗透压升高,B错误;海水中的海藻(海洋植物)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使细胞内浓度升高,避免因失水造成对生命活动的影响,C正确;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运输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12.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念珠藻 ②酵母菌 ③蓝球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菌 ⑥发菜 ⑦颤藻 ⑧SARS病毒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⑥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些常考的生物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     ‎ ‎②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      ‎ ‎③蓝球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      ‎ ‎④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      ‎ ‎⑤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     ‎ ‎⑥发菜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⑥正确;       ‎ ‎⑦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      ‎ ‎⑧SARS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⑧错误;‎ 因此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③④⑤⑥⑦;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以下说法中有几项是正确( )‎ ‎①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②一个鱼塘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③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 ‎④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 ‎⑤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含叶绿体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光合作用 ‎⑥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A. 3项 B. 2项 C. 1项 D. 0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试题,需要学生透切理解相关知识要点才能准确判断。比如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及病毒的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场所等等。‎ ‎【详解】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化学组成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插、贯穿在其中,①正确;一个鱼塘中的所有鱼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②错误;生物界的组成元素全部来自于非生物,③正确;胞内的结构蛋白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不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④错误;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⑤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是主动运输,与载体蛋白的活性和线粒体供应能量有关,所以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⑥正确;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却不是原核生物,⑦错误;综上分析,正确的选项有3项,故选A。‎ ‎14.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功能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 C. 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 2、DNA的碱基是A、T、C、G,则脱氧核苷酸是4种;RNA的碱基是A、U、C、G,则核糖核苷酸是4种。 3、脂肪与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都只含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氢的含量高于糖类,故氧化分解时脂肪耗O2多,释放能量多。‎ ‎【详解】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功能,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A错误; B、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其中A、G、T构成3种脱氧核苷酸,A、G、U构成3种核糖核苷酸,则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6种,B正确; C、脂肪和糖原都是由C、H、O组成,但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氢的含量高于糖类,故氧化分解时脂肪耗O2多,释放能量多,C正确; D、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可能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D 正确。 故选:A。‎ ‎15.下面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活细胞中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 B. 某病毒的核酸的初步水解产物有4种,而人体细胞中的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有8种 C.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蛋白质与脂质相比,特有的元素是N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含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 ‎【详解】A、人体活细胞中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的排序为O>C>H>N,A正确;‎ B、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而人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故某病毒的核酸的初步水解产物有4种核苷酸,而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水解的产物有8种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B正确;‎ C、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正确;‎ D、脂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有些含有N、P,如磷脂,D错误;‎ 故选:D ‎16.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镊子去除细胞壁 C. 制备细胞膜应先采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 D. 可以用高倍镜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答案】C ‎【解析】‎ 家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应该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将血红蛋白和细胞膜分离,C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时,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D错误。‎ ‎1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叶绿素 B. 含有核糖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D. 根尖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和色素,花、叶、果实的颜色,除绿色(一般是叶绿体中的色素)之外,大多由液泡内细胞液中的色素所产生,常见的是花青素。花瓣、果实和叶片上的一些红色或蓝色,常常是花青素所显示的颜色;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都含有少量DNA和RNA;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结构为亚显微结构,在光学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是显微结构。‎ ‎【详解】A、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中,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液泡中不含叶绿素,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故A错误;‎ B、核糖是组成RNA的单糖,含有核糖的(即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故B错误;‎ 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无法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等亚显微结构,故C错误;‎ D、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故双层膜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故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 核仁是一种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 D. 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核仁不是一种细胞器,B错误;有氧呼吸中消耗水在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水在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19.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且黑暗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产生ATP,A错误。内质网不能利用二碳化合物产生ATP,B错误。丙酮酸可在线粒体中分解产生ATP,不能在内质网中分解,C错误。仅细胞膜破裂的真核细胞中大都含有线粒体,能将丙酮酸分解产生ATP,D正确。‎ ‎20.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 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装置1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装置2中的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差值。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相等,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则只有CO2的释放,没有O2的消耗,因此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因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导致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故选B。‎ ‎【点睛】常借助“液滴移动”装置进行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①明确液滴移动所表示的含义: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装置2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差值。‎ ‎②熟记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依据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气体变化特点 ‎ 细胞呼吸的方式 ‎ 不消耗O2,释放CO2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O2吸收量=CO2释放量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O2吸收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