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4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 B. 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其生活不需要依赖活细胞 D. 高等植物的个体水平以下包括组成个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A错误; 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其生活离不开活细胞,C错误; 植物生命系统中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2.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 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 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 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答案】D 【解析】 - 49 - 【分析】 考点是水和无机盐,涉及水的存在形式和相互转化及它们与代谢之间的关系,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属于理解和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不同种生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代谢的强弱不仅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有关,还与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A错误。 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而癌变细胞代谢活跃,不具有这些特征,B错误。 水中毒患者由于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给其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错误。 血浆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能中和进入血浆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D正确。 【点睛】自由水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细胞代谢在溶液中进行,水还参与某些化学反应,自由水的含量与代谢强度有直接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3. 如图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该过程 A. 发生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 B. 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 C. 至少断裂两个肽键生成两分子水 D. 需水参与,且水中氢全部用于形成—CO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由胰岛素原变成胰岛素过程,在蛋白酶的作用少丢失一部分肽链,所以至少需要断裂2个肽键,肽键断裂属于水解过程,消耗水分子。 - 49 - 【详解】对胰岛素原的修饰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A错误;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修饰加工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正确; 由图可知,至少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C错误; 肽键水解需要水中的氢用于形成-COOH和-NH2,D错误. 4. N个氨基酸组成了 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 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 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 这M个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M个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A正确; B、M个肽中有Z个环状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B正确; C、链状时,肽腱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状时,肽腱数=脱水数,因此将这M个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C正确; D、由于每个氨基酸至少一个羧基,则N个氨基酸至少有氧原子2N个,脱水缩合后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N-M+Z=失去氧原子数,则这M个肽2N-(N-M +Z)=N+M-Z,D错误。 故选D。 5.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49 - A. 小分子物质a只含有C、H、O、N B. 过程④和③都发生于核糖体上 C. 遗传信息位于A上,密码子位于D上 D. B折叠成E的过程可能在内质网上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图中A、B、D的关系及染色体的成分可判断,A是DNA,D是RNA,B是多肽,E是蛋白质,进一步可判断a是脱氧核苷酸,b是氨基酸;其中过程①DNA的合成,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是氨基酸脱水缩合。 【详解】A、脱氧核苷酸含有的元素是C、H、O、N、P,A错误; B、③为翻译,④是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即合成B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正确; C、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中,密码子位于RNA上,C正确; D、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可能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折叠,D正确。 故选A。 【点睛】突破口:根据“图中A、B、D的关系及染色体的成分”推断A是DNA,D是RNA,B是多肽,E是蛋白质。 6. 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参与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合成 B. 胆固醇和磷脂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在核酸分子中磷酸基团总是与两个五碳糖相连 D. 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 49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和作用,解题要点是识记相关知识点。 A.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分解后均可产生葡萄糖,A正确; B.胆固醇和磷脂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 C.核酸分子的每一条单链上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只与一个五碳糖相连,C错误; D.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知识易错点:1.识记细胞中各种二糖和多糖的组成;2.DNA分子的平面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每个磷酸基团一般与两个五碳糖相连,但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一个五碳糖相连;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7. P53蛋白是由一种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可以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所以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它是由一条N端酸性区有75个氨基酸,中间疏水区有75个氨基酸,C端碱性区有243个氨基酸所组成的肽链经过加工而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形成P53蛋白的过程中生成了390个水分子 B.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C. P53蛋白起作用的场所可能在细胞核 D. 此蛋白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A 【解析】 A.形成P53蛋白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75+75+243)-1=392个,A错误; B.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 - 49 - C.由题干“P53蛋白是由一种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可以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可知P53蛋白能抑制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所以P53蛋白起作用的场所可能在细胞核,C正确; D.由题干可知该蛋白含有1条肽链,所以此蛋白结构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1个、至少含有的羧基数=肽链数=1个,D正确; 答案选A。 8. 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危险。关于MRSA叙述正确的是( ) A. 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 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网红细菌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D. 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干中的“网红细菌”——MRSA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和核仁,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网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B错误; C、网红细菌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C错误; D、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故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D正确。 故选D。 - 49 - 【点睛】本题设置了新的情境“网红细菌”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易错点是C选项,要注意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是细菌本来就存在的,抗生素只是对其起了选择作用。 9.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Jason DeJong研究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菌,这种细菌能使方解石(碳酸钙)沉积在沙砾周围,从而将它们胶合固定在一起。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向松散液态的沙砾中注射培养的细菌、附加营养和氧气,这些松散液态的沙砾就能转化为固态。固态的沙砾有助于稳固地球从而达到预防地震的目的。下列有关巴氏芽孢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巴氏芽孢杆菌有核膜 B. 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厌氧型 C. 巴氏芽孢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 D. 巴氏芽孢杆菌无细胞器,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但所有的原核细胞中均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详解】A、巴氏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核膜,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向松散液态的沙砾中注射培养的细菌、附加营养和氧气”,说明该细菌属于需氧型生物,B错误; C、巴氏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原核细胞中均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D错误。 【点睛】关键:确定巴氏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根据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组成判断各选项。 - 49 - 10. 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发现的细胞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染色体,只能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 有核糖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 C. 有细胞膜,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 无细胞核,核区DNA能复制并可产生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而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糖体,其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遗传物质DNA可以复制并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11.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定位系统——“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 “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 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 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 【详解】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 - 49 -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正确; D、P和S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 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 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 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 甲、乙、丙必为同一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是叶绿素,乙是血红蛋白,丙可能是磷脂、核酸、ATP等。 【详解】甲含有镁,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乙含有铁,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B正确;丙含有C、H、O、N、P,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甲、乙、丙组成元素不同,不是同一类物质,D错误。故选D。 13. 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素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美誉。但由于农民的不合理种植,造成施用氮肥的人参状如水萝卜,竟然捆成捆销售!严重冲击了东北的中草药市场。对以下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49 - A. 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R 基中 B. 氮元素不仅参与叶绿素组成,也是核酸、纤维素等多种物质的构成元素 C. 必需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都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 D. 这一事实说明N元素是人参的微量元素,应减少氮素的供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肽键(-CO-NH-)中,A项错误; 氮元素不仅参与叶绿素组成,也是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构成元素,但不是纤维素的构成元素,B项错误; 必需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种类和数量都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C项正确; N元素是人参的大量元素,应依据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合理地供应,D项错误。 14. 蜂毒素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则蜂毒素分子( ) A. 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B. 水解后一定能得到20种氨基酸 C. 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蓝色反应 D. 氮元素只能存在于氨基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 49 -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 3、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蜂毒素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所以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 B、蜂毒素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多含有20种氨基酸,所以水解后最多能得到20种氨基酸,B错误; C、蜂毒素中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 D、蜂毒素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氮元素存在于氨基、肽键或R基中,D错误。 故选A。 15. 如图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每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B. 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A的工具都是RNA C. 环状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A的数目 D.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 49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C、H、O、N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A),氨基酸通过①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多肽的化学键名称是肽键(B),肽链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的个数减去形成的肽链数;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其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 【详解】A、多肽链不同,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最多有20种,A错误; B、①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发生所需模板是mRNA,运输A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B正确; C、肽键数=氨基酸个数-链数,所以环状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肽键)的数目,C正确; D、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不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D正确。 【点睛】注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都一定要有20种氨基酸参与组成。 16.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 B. 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 C. 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 D. 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 49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图中3个甘氨酸别位于第8、20、23位,若脱去3个甘氨酸,需要破坏6个肽键,需要6分子水参与。 【详解】A、该多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或第30位,A错误; B、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需要6分子水参与,即增加6个氧,但脱去3个甘氨酸带走6个氧,故形成的产物氧原子数目不变,B错误; C、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除去3个甘氨酸后,形成的肽有4种,分别是一分子二肽、两分子七肽、一分子十一肽,七肽和十一肽是多肽,二肽不是多肽,C错误; 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除去甘氨酸后氧原子数目的计算,需要注意分别计算增加的数目和减少的数目。 17.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特殊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对某些物质出入细胞具有运输作用 B.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C.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 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够识别神经递质,识别后即被降解,不再识别其他神经递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功能: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 49 - 2、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和载体; 3、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 4、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 5、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解:A、细胞吸收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A正确;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化学本质为球蛋白,B错误; C、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酶能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只要条件适宜,C错误; D、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够识别神经递质,识别后受体蛋白不能被降解,继续参与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D错误. 故选A. 18. 1920年仲斯发现牛胰腺中具有降解核糖核酸的酶,定名为核糖核酸酶,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具有4对二硫键维系空间结构.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该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 B. 含有123个肽键,编码它的模板上至少需要124×3个密码子 C. 该酶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氧原子数至少125 D. 该酶的盘曲和折叠结构被打开时,滴加双缩脲试剂不再出现紫色反应 【答案】C - 49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该蛋白质是由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一条肽链,具有4对二硫键。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详解】A、合成该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A错误; B、该酶含有124-1=123个肽键,编码它的模板上至少需要124个密码子,124×3个碱基,B错误; C、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该蛋白质只含有1条肽链,因此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由于1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数至少123+2=125个,C正确; D、该酶盘曲和折叠结构被打开时,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没有断裂,所以滴加双缩脲试剂后仍会出现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19. 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时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 A. 尿素与肽酶的作用结果相似 B. 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 蛋白质在尿素中的溶解度低 D. 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该反应是否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 49 - 【详解】尿素只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使蛋白质的肽键水解,与肽酶的作用不同,A错误; 由题意可知,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B正确; 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在尿素中的空间结构改变,溶解性较高,C错误; 双缩脲试剂只能检测肽键结构,不能检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错误。 20.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组成元素是C、H、O;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A正确; B、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是淀粉和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 49 - D、与脂肪相比,相同质量的糖类含H少,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少,释放的能量少,D正确。 故选C。 21. 如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 脂肪中C的比例较高,所以氧化分解时消耗的O2较多 C. 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 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脂肪和糖类在元素组成特点上、耗氧量、放能多少方面进行比较的题目,分析题干图示可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O元素含量少,H元素含量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 【详解】A、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O元素含量少,H元素含量多,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A正确; B、脂肪中H的比例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O2较多,B错误;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正确; D、正常情況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D正确。 【点睛】关键:之所以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能量更多是因为脂肪中含O少,含H多,在氧化分解产生的[H]多,则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释放的能量更多,同时消耗的氧气也较多。 - 49 - 22. 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 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C. 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D. 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曲线图可知,五条曲线中,4条代表不同的糖类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还有一条是酶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酶在8、9月份增多,而此时淀粉明显减少,说明该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它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了。 【详解】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也含有S和P,所以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都是糖类,果糖和葡萄糖为单糖,蔗糖为二糖,淀粉为多糖,B正确;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图中果糖和葡萄糖为还原糖,其含量最高出现在10月份,所以若用斐林试剂检测,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正确;观察图中曲线发现,酶含量增加时,淀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所以可推测该酶为淀粉酶,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小分子单糖或二糖,使苹果细胞液浓度增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知糖类的分类和转化,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曲线信息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23.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正确的是 - 49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它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B. 在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细胞膜功能的多种多样,决定了细胞膜结构的多种多样 C. 由于膜对Na+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细胞膜上协助Na+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只有一种 D. 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其中磷脂分子和水的亲疏有关又与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基础,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它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A项错误; 细胞膜的结构决定细胞膜的功能,B项错误; 膜对Na+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Na+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因此细胞膜上协助Na+跨膜运输的蛋白质不只一种,C项错误;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具有流动性,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使得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基础,因此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其中磷脂分子和水的亲疏有关又与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清楚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误认为Na+跨膜运输的方式只有主动运输一种而误选。 24. 下图是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 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功能③表示 - 49 - D.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保护细胞内部,如①所示;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如②所示;③表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④表示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的出现使细胞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开,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A正确; B、功能②中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能力是相对的,有害的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B错误; 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一般通过细胞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如胞间连丝,D正确。 故选B。 【点睛】 25.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 B. 结构②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或颗粒不能通过 C. 结构③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 49 - D. 结构④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结构①直接发生交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不在线粒体分解,A错误; 结构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 结构③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正确; 结构④是高尔基体,其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但是其膜结构不能与结构①(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26. 下列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的生物膜上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外,还含有色素分子 B. 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胰岛素需要通过有关细胞器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C. 若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D. 体检时若发现甲胎蛋白呈阴性可能预示体内存在癌细胞 【答案】D 【解析】 A.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外,还含有光合色素,A正确; B.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多肽是没有生物活性的,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是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B正确; C.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所需要的载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如果这些载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则会影响部分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 - 49 - D.甲胎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体检时若发现甲胎蛋白呈阴性说明身体是健康的,D错误; 答案选D。 27. 下表是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细胞不同膜的相对含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质膜 内质网膜 高尔基体膜 线粒体 核膜 其他 粗面 滑面 外膜 内膜 甲 2 35 16 7 7 32 0.2 少量 乙 5 60 1 10 4 17 0.7 少量 A. 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B. 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 C. 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 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膜的成分与功能,分析表格数据,找出不同膜的 差异,从而推测细胞的不同功能.然后对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由表格数据知,细胞甲线粒体内膜多于乙,可以推断其呼吸强度大。所以A描述正确。 - 49 - B、由表格数据知,细胞乙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多于甲细胞,可以推断其分泌活动旺盛,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所以B描述正确。 C、由表格数据知,细胞乙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多于甲细胞,可以推断其分泌蛋白质活动旺盛。所以C描述正确。 D、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表达。所以D描述错误。 故选D。 28. 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低渗溶液 B. FDA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 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提炼出题干的有效信息做题,根据“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 “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能产生绿色荧光”可确定物质的运输方式。 【详解】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进而通过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错误; B、根据题意 “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说明FD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 C、“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能产生绿色荧光”,说明荧光素在细胞内,不能扩散出细胞,C错误; - 49 - D、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的荧光素,绿色荧光的强度越强,则酶活性越高,所以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D。 29.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对葡萄糖转运膜蛋白的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葡萄糖转运膜蛋白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该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 B.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该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 C. 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 D. 癌细胞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患者体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缺少或者其空间结构改变,无法转运葡萄糖 ,A 正确;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从而加快转运葡萄糖,B 正确; 线粒体内不能分解利用葡萄糖,所以线粒体膜上不能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C 正确; 癌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可推测癌细胞膜表面该蛋白并不比正常细胞少,D错误。 30. 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 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 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 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 49 -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包括: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传递信息;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属于第二种。 【详解】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属于化学物质的传递,A错误; B、图中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B正确; C、甲状腺细胞释放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对垂体细胞分泌TSH产生抑制,是通过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结合的反馈调节实现的,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B。 31. 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 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 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 49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A: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越多;A错误。 B:部分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核孔;B错误。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的携带,C正确。 D: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是解题的关键。 32.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 B.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其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其功能特性,是指细胞膜可以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物质,而不允许其他物质自由通过。 【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是流动性的基础,A正确;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B错误; - 49 -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有关:磷脂分子属于脂质,所以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出细胞膜,而非脂溶性物质则难以进出细胞膜,但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 33. 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下列三种有机物的有无(“+”表示有,“-”表示无),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X + + + 细胞器Y + + - 细胞器Z + - + A. 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 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答案】D 【解析】 【分析】 - 49 - 本题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推知:细胞器X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细胞器Y为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或液泡,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的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细胞器Z为核糖体,在核糖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翻译,C错误。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此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即Z,D正确。 【点睛】生物膜中含有脂质。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有单层膜;核糖体、中心体无膜。 含有D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含RNA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4. 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只有① B. 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 C. 若②合成的是呼吸酶,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 D. 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细胞核DNA转录后形成的mRNA - 49 - 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再合成加工,然后由小泡运送到高尔基体加工,再由分泌小泡发送到特定的的场所,在这些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解答。 【详解】A图中①~⑥依次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其中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 B胰岛素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线粒体供能,B正确; C呼吸酶应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 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不需要染色体蛋白,D错误; 故选B。 35. 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能为使其代谢的稳定进行提供一个有利环境。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但其在生物膜的合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B. 浆细胞内,单层膜细胞器在抗体的加工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C. 糖蛋白普遍存在各种生物膜上,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分别是各种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而对分泌蛋白具有加工作用的单层膜细胞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浆细胞内单层膜细胞器还有溶酶体,B错误; 糖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其他生物膜几乎不含糖蛋白,C错误;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而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点,D错误。 - 49 - 36. 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B.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内溶液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 C.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 表皮细胞吸水涨破 D.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只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即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2.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2)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A正确; 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B错误;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胀破,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A。 【点睛】 37. 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胞吞作用,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细胞类型 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 49 - 胚胎干细胞 3mmol/min 5mmol/min 成熟红细胞 3mmol/min 3mmol/min A. 两种细胞吸收Q均取决于浓度差 B. 两种细胞吸收Q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 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成熟红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胚胎干细胞对Q的吸收受通入空气的影响,空气是影响呼吸作用生成ATP的因素,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Q的吸收不受通入空气的影响,但其能进行无氧呼吸,说明运输方式可能与能量有关,也可能无关,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详解】A、表中数据无法判断,两种细胞吸收Q与浓度差有关,A错误; B、经分析可知,胚胎干细胞吸收Q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胚胎干细胞对Q吸收是主动运输,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Q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D错误。 38.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 49 - C. 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 D. 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少数酶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 B 、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B正确; C、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不适合酶的长期保存,C错误. D、过氧化氢在高温或加入过氧化氢酶的条件下均可以快速分解,所以,一般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39.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 C. ②是静止的,但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若该膜为人体肝细胞膜,则B侧C02浓度高于A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图分析,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 - 49 - 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①蛋白质有关,B正确; C、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若该膜为人体肝细胞膜,则B侧为细胞内的C02浓度高于A侧细胞外,D正确。 40.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C. 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D.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A项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不一定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项错误;一切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壁起着重要的作用,D项错误。 41. 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 H2O2酶催化、FeCl3催化、加热、自然条件 - 49 - B. 加热、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FeCl3催化 C 加热、FeCl3催化、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 D. 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可以看出④的反应速率快于①②③,活化能比较低,①的反应速率最慢,故④是加入了H2O2酶催化、①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过程;②和③比较,③的活化能比②低,故③为加入了无机催化剂、②为较高温度下的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D。 42. 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 ① ② ③ 纤维素悬液(mL) 2 2 2 纤维素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 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生成量 C. 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 49 - D. 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答案】D 【解析】 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A正确; B、还原糖生成量是通过颜色深浅体现出来的,这与温度不同有关,是因变量,B正确; C、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C正确; D、②与①③组的温度相比,40℃时还原糖生成量最多,但实际上该纤维素酶最适温度可能低于或高于40℃,不能说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D错误。 43. 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 C. 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 D. 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离子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也可以降低酶的活性。 - 49 - 【详解】A、与对照组相比,加Mn2+后提高了某水解酶活性,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与对照组比较看出,Co2+或Mg2+使酶活性降低,可能是两种离子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B正确; C、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金属离子的种类,由实验结果看出,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C正确; 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A,容易把“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误认为是“离子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4.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 B. 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 C. 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 D. 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 【答案】C 【解析】 - 49 - 据图分析,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酶的种类不同,A错误;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微生物应该是乙,B错误;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C正确;低温的作用机理和强酸、强碱以及高温不同,因此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不完全相同,D错误。 45. 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甲图所示,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B. 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 C. 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 D.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甲中的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 从图乙的曲线图看出:曲线a的反应速率>曲线b的反应速率>曲线c的反应速率。 【详解】从乙图可知,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A正确; 曲线a、b反应速率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是受酶浓度限制,B正确; c曲线表示加入的是非竞争性抑制剂,C错误; 据图分析,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改变了其空间结构,D正确。 - 49 - 【点睛】(1)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的作用。特点为:a.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b.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相同;c.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d.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典型的例子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底物为琥珀酸)的竞争性抑制和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对二氢叶酸合成酶(底物为对氨基苯甲酸)的竞争性抑制. (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仅可以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与ES复合物结合并阻止产物生成,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特点为:a.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b.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c.动力学参数。 46. 在3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内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则对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曲线b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a与b的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特点 ②曲线c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专一性特点 ③曲线c与b的对照可以说明酶的高效性 ④曲线a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与该底物不能形成酶底复合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 49 - 二氧化锰是无机催化剂,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唾液含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具有高效性。据图分析,a为唾液的催化作用,b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详解】①a为唾液的催化作用,b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a与b的对照不能反映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特点,①错误; ②a为唾液的催化作用,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专一性特点,②正确; ③b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c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③正确; ④a为唾液的催化作用,由于唾液淀粉酶与该底物不能形成酶底复合物,底物的量没有减少,④正确。 故选D。 47. 某同学利用紫玉兰、诸葛菜、山茶、茶梅和红花檀木的叶片为材料,放大相同倍数后观察、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做“质壁分离实验”,记录开始滴加0.3 g/mL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时间并计算平均值。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相互对照 B. 各组实验中红花檀木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 C. 山茶细胞体积最大,从接触蔗糖溶液到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最长 D. 细胞液浓度:山茶<茶梅<紫玉兰<诸葛菜<红花檀木 【答案】D - 49 -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分析图示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A正确; B:各组实验中,红花檀木的质壁分离所需平均时间最短,因此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B正确; C:山茶的细胞平均数最小,说明其细胞体积最大,因此从接触蔗糖溶液到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最长,C正确; D:柱形图显示,视野中细胞平均数由多到少为:红花檀木>诸葛菜>紫玉兰>茶梅>山茶,而发生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由短到长为:红花檀木<诸葛菜<紫玉兰<茶梅<山茶,据此可推知细胞液的浓度由低到高为:红花檀木<诸葛菜<紫玉兰<茶梅<山茶,D错误。 故选D 【点睛】由题意“放大相同倍数后观察、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可推知:细胞平均数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而且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柱形图呈现的各类细胞平均数和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48. 主动运输的能量可来自ATP水解或电化学梯度(离子的浓度梯度),下图是与小肠上皮细胞有关的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载体蛋白。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9 - A. 载体蛋白b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需要ATP水解供能 B. 在载体蛋白c的协助下,细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相同 C. 肠腔中的Na+浓度降低,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 机体短暂的供氧不足,会影响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载体蛋白b转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不需要消耗能量,即不需要ATP水解供能,A错误; 在载体蛋白c的协助下,钠离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导致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内,B错误; 图中显示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伴随着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所以肠腔中的Na+浓度降低,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正确; 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所以机体短暂的供氧不足,不会影响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明确钠离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9. - 49 - 物质跨膜运输分为甲、乙两大类,①②③④四小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和乙分别指的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B. 图中物质a、b、c均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C. 图中跨膜运输类型③可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 图中跨膜运输类型④可表示Na+运入神经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类型①应为自由扩散,而甲又包括类型①②③,可见甲应为被动运输,③需要载体介导,应为协助扩散,乙为主动运输,④为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神经细胞内钠离子的浓度低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钠离子运入神经细胞是顺浓度梯度,即协助扩散。 【详解】A、从图中信息可知类型①应为自由扩散,而甲又包括类型①②③,可见甲应为被动运输,乙为主动运输,A正确; B、被动运输,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神经细胞内钠离子的浓度低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可见钠离子运入神经细胞是顺浓度梯度,即协助扩散,而类型④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 49 - 【点睛】准确判断题图中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分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0.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 A. A=B=C B. A>B>C C. A>C>B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因此,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C>B,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 【名师点睛】有关渗透作用的“5”个易错点 (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 (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现象不明显。 (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 - 49 - (4)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5)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51.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a、b、d、e、f代表小分子,A、B、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表示_______,其在原核细胞中共有______种。 (2)若E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E是_______,其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______细胞。 (3)物质d是_____,物质f是_______,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作为长期储备能源的物质。 (4)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图中的“?”是指______元素。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形成的两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 【答案】 (1). 核苷酸 (2). 8 (3). 糖原 (4). 肝脏细胞和肌肉 (5). 雌性激素 (6). 脂肪 (7). 氨基酸 (8). N (9). mn-18(n-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de小分子分别表示核苷酸、氨基酸、性激素、葡萄糖;ABEF生物大分子分别表示核酸、蛋白质、糖原或淀粉、脂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物质a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又是病毒的主要成分,所以A表示核酸,a表示核苷酸.由于原核细胞中含DNA和RNA,所以共有8种核苷酸。 (2)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有脂肪、淀粉和糖原,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分布在人体的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 49 - (3))物质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的是雌性激素。生物体作为长期备用能源物质的是脂肪,其碳氢比例高,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从进化的角度这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4)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由于A中含P元素,所以B只能是蛋白质,因此图中的?是指N元素,物质b是氨基酸。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n-2)×18。 【点睛】根据题图中物质的元素组成、功能推断各种化合物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 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标号,在___上填相应的名称)。 (1)只有在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该图所示的结构。 (2)[3]_________主要由细胞质中翻译形成的物质以及______共同组成,前者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 ]______。其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在细胞生长、代谢旺盛但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中,其数目______。 (3)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 (4)一同学将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图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_______。 - 49 - 【答案】 (1). 真核 (2). 电子 (3). 染色质 (4). DNA (5). 2 核孔 (6). 较多 (7). 4 核仁 (8).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内质网,2为核孔,3为染色质,4为核仁,5为核膜,包括内膜和外膜。 分析(4)小题题图: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伞藻的伞帽性状是由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详解】(1)图示细胞核结构是真核细胞才具有的,而且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 (2)图中1是内质网;2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3是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生长、代谢旺盛但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 (3)4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据图分析,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到去掉核与伞部的乙伞藻中,因伞藻的伞形主要由细胞核控制,故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与B选项图形最相似。 【点睛】熟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3.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2)乙图中160 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9 -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制约曲线BD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若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 (2). 上移 (3). 底物已被完全消耗掉 (4). 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5). 酶促反应速率 (6). 受酶浓度的限制 (7). 蛋白质 (8). 不变 (9). 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pH为10时胃蛋白酶已经失活,再改变pH,酶的活性不变 【解析】 【分析】 图甲是酶作用的机理,由题图可知,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由于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图乙是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生产物的量增加,到达100 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 【详解】(1)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甲图中可以用AB段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将酶换成无机催化剂以后,曲线应该向上移动。 (2)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底物已经消耗完。 (3)①对于曲线ABC,X轴表示pH,Y轴可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表示的是酶促反应与pH之间的关系;B点表示该酶的最适PH值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制约曲线BD增加的原因是可能是酶浓度 (4)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催化分解的底物应该是蛋白质,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不变,原因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左右,pH为10时已经失活,再改变pH,反应速率不变。 - 49 - 54.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甘薯含还原糖,且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笫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答案】 (1). 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 等量淀粉溶液 (3). 等量斐林试剂 (4).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1—2min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熟练掌握还原糖的鉴定试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49 - 此题还考察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还原糖的鉴定注意事项(斐林试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要混匀使用,然后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还原糖的鉴定的材料必须用浅色)还原糖的鉴定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沉淀。 (1)淀粉水解为还原糖需要淀粉酶的催化,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酶具有最适温度(该酶的最适温度是70℃)。 (2)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马铃薯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 实验原理是:淀粉水解形成还原糖,还原糖与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是自变量是加入马铃薯溶液和甘薯溶液,因变量是加入斐林试剂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该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马铃薯溶液和甘薯溶液,因变量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马铃薯提取液。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将试管放入盛有50 — 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1—2min,观察颜色变化。 - 49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