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21届高三暑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东阳中学2021届高三暑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东阳中学2021届高三暑期第二次检测 生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 1. ‎2020年1月澳大利亚的丛林大火持续燃烧数月,大片森林、草地、村庄化为灰烬,超过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对地球造成巨大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树木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 B. 将受灾动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方法 C. 大火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可能导致局部地区酸雨的发生 D. 受灾土地将进行次生演替,但未必能演替形成次生林 ‎【答案】B ‎【解析】略 2. 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 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可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 D. 种群数量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A.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C正确;  D.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c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D错误。‎ 故选C。 ‎ 1. 如图表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 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功能上来说,b 为树突,d 为轴突 B. c 结构位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C. 若在 d 处给予刺激,则可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 D. e 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题图分析: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c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d是轴突,e 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解答】 A.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d是轴突,它们由一个轴突分支而来,A正确; B.c表示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常位于神经节中,B错误; C.在一个神经元中,兴奋双向传导,若d处给予刺激,则b、e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因为不是在反射弧上完成的,所以不能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C错误; D.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连接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才参与构成效应器,D错误。 故选A。 ‎ 1. 下列关于经③和④过程得到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应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 B. 丙细胞要具有分泌多种抗体的能力 C. 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D. 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行抗体检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 A.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丙细胞要具有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错误; C.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C正确; D.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行抗体检验,以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故选B。 ‎ 1.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基因育种能引起基因定向突变 B. 诱变育种可提高基因突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C. 三倍体西瓜无种子,所以无籽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 【解答】 A.转基因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并没有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用紫外线、X射线等诱变处理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B正确; C.三倍体西瓜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将无籽性状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C错误; D.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而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只有1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故其体细胞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 1. 细菌是生物技术实践中常被采用的工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中被广泛采用是因为菌株对人体完全无害 B. 枯草杆菌合成α-淀粉酶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 C. 细菌喜荤,因此醋杆菌扩大培养最适宜的碳源是蛋白胨 D. 乳酸菌等可以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发酵生成有机酸和醇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解答】 A.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其细胞体积小,代谢快,遗传物质少,容易改造,或其质粒具有将目的基因带入受体细胞的能力,A错误; B.枯草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蛋白胨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所以醋杆菌扩大培养最适宜的碳源是蛋白胨,C错误; D.乳酸菌等可以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发酵生成有机酸和醇类物质,D正确。 ​故选D。 ‎ 2.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 B. 绿色植物吸收CO2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 C. 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D. 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解答】 A.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故A错误; B.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的最高点,即36 h时,故B错误; C.由温室内CO2浓度曲线及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看出,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所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故C正确; D.从曲线可知实验的3-6小时过程中植物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 ‎ 1.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制作标准曲线时的比色杯光程小于样液中比色杯光程,测得样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偏大 B. 振荡培养能增大微生物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C. 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将水放入比色杯中,直接测其OD值,作为空白对照 D. 亚硝酸盐可在碱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 ‎【答案】A ‎【解析】略 ‎ 1.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B. 多肽类的荚膜使S型菌不易受宿主防护机制的破坏 C. 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D. 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可出现两种菌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A正确; B.多糖类的荚膜使S型菌不易受宿主防护机制的破坏,B错误; C.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C错误; D.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可出现两种菌落,D错误。 ​​​​​​​故选A。 ‎ 2. 某家族中有白化病致病基因(a)和色盲致病基因(Xh),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异常卵细胞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该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致 ‎ C. 若该卵细胞与一正常精子受精,则后代患21-三体综合征 D.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减数分裂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图中基因型推断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分析题图:图为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其基因型为aXBXb,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所致。据此答题。 【解答】 A.该细胞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该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B错误; C.该细胞多一条性染色体,若该卵细胞与一正常精子受精,则后代细胞中多出一条性染色体,但21号染色体数目正常,因此后代不会患21-三体综合征,C错误; D.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其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D正确。 故选D。 ‎ 1. 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 B. 接受了重组DNA的受精卵可直接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角 C. 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酶处理,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 D. 因胚胎干细胞也具有全能性,故受体细胞可用胚胎干细胞代替受精卵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①过程是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A正确; B.接受了重组DNA的受精卵需在体外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后,才能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角,B错误; C.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处理,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C错误; D.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它没有受精卵全能性高,故受体细胞不能用胚胎干细胞代替受精卵,D错误。 故选A。 ‎ 1. 某荧光蛋白是由 96 个氨基酸构成的具有 4 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下列有关这种荧光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该荧光蛋白至少需要 20 种氨基酸 B. 该荧光蛋白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至多 100 个 C. 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 D. 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荧光蛋白失去发荧光的特性 ‎【答案】C ‎【解析】略 ‎ 2. ‎2017年7月31日,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希瑞适”在国内上市。该疫苗通过预防H PV病毒(DNA病毒)感染,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下列关于HP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 A. HP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DNA聚合酶与DNA—起进入细胞 B. HPV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 C. HPV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 D.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HPV病毒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HP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只是HPV病毒的DNA,A错误; B.HPV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HPV病毒的核酸是DNA,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A、T、C、G)、一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一种磷酸,C正确;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或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 1. 下列有关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是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 B. 观察叶绿体时需撕取黑藻的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C. 黑藻叶肉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 D. 黑藻叶肉细胞不可作为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 A.黑藻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 B.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材料,原因是叶片薄,有些部分只有一层细胞,B错误;  C黑藻叶肉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C正确;  D.黑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以作为参照,通过观察无色的液泡的大小,作为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D错误。  ​故选C。 ‎ 1. 分离的胡萝卜根细胞分化成植株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a中的细胞均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 B. 过程b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C. 过程c中会出现细胞分化和凋亡 D. 上述过程中的细胞会出现同源体染色体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解答】 图示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过程a为脱分化,过程b是再分化,过程c是胚状体通过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形成试管苗。 ​​​​​​​A.过程a为脱分化,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在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过程a中的细胞具有的染色体数不一定相同,A错误; ‎ B.过程b是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过程c是胚状体通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试管苗,在此过程中会出现细胞分化和凋亡,C正确; D.上述过程中的细胞没有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出现同源体染色体分离,D错误。 故选C。 ‎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 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 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适宜浓度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故A正确。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故B正确。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和促进果实发育,故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故C正确。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不相同,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 2. 如图所示,甲物质表示某种胞外物质,丙物质表示乙细胞接受甲物质影响后大量分泌或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依次对甲物质、乙细胞的例举,合理的是( ) ‎ A. 淀粉酶、甲状腺细胞 B. 兴奋性递质、中间神经元 C. 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 D. 抗原、效应B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得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兴奋性递质使得中间神经元兴奋,而中间神经元又释放兴奋性递质;B正确。 C、胰高血糖素能使得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但不能作用于肌肉细胞;C错误。 D、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D错误。 故选:B。 ‎ 1. 人体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 B.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 C. 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D. 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则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射弧为核心命题点,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结构、神经传导、传递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解答】 A.由图可知,神经元乙是运动神经元,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A正确;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抑制屈肌收缩,B错误; C.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C正确; 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因为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 1. 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洛嘉区与韦尼克区均与语言能力有关 B. 刺激中央前回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 C. 大脑皮层体觉区位于大脑左半球,运动区则相反 D. 聋哑人之间的手语交谈依靠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就能实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理解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图,理解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解答】 A.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白洛嘉发现,人大脑左半球额叶后部有一鸡蛋大的区域如果受到损伤,则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现在把这个区叫做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区,或白洛嘉区。后来,韦尼克又发现人大脑左半球颞叶的后部与顶叶和枕叶相连接处是另一个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皮层区,现在叫做韦尼克区,A正确; B.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所以刺激中央前回底部引起面部运动,B错误; ‎ C.大脑皮层体觉区和运动区在大脑皮层左半球和右半球都存在,对机体进行交叉支配,C错误; D.聋哑人之间的手语交谈依靠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才能实现,D错误。 故选A。 ‎ 1. 为了筛选出能产生阿拉伯胶(一种多糖)降解酶的菌株SM01,应选用下表(单位:g/L)中哪种培养基 ‎ 培养基 阿拉伯胶 阿拉伯胶酶 NaNO3‎ 牛肉膏 K2HPO4‎ MgSO4‎ KCl FeSO4‎ 甲 ‎25‎ ‎—‎ ‎—‎ ‎3‎ ‎1‎ ‎1‎ ‎0.5‎ ‎0.01‎ 乙 ‎25‎ ‎10-6‎ ‎—‎ ‎—‎ ‎1‎ ‎1‎ ‎0.5‎ ‎0.01‎ 丙 ‎—‎ ‎—‎ ‎3‎ ‎3‎ ‎1‎ ‎1‎ ‎0.5‎ ‎0.01‎ 丁 ‎25‎ ‎—‎ ‎3‎ ‎—‎ ‎1‎ ‎1‎ ‎0.5‎ ‎0.01‎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要筛选能产生阿拉伯胶(—种多糖)降解酶的菌株SM01,需用阿拉伯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不能再加入牛肉膏;要筛选出的菌种能产生阿拉伯胶降解酶,培养基中不能加入阿拉伯胶酶;其它营养物质加入适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2. 许多生物学实验十分重视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煮沸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B. 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C. 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D. 用自然生长的离体植物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时,不需要进行消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的无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 A.煮沸属于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A正确; B.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进行消毒或者灭菌,葡萄则需要冲洗即可,B错误; C.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也需要灭菌,否则可能会污染培养基,C错误; D.用自然生长的离体植物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进行消毒,D错误。 ​​​​​​​故选A。 ‎ 1. 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果酒深受人们喜爱,如图为某同学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B. 厌氧呼吸中乙醇和CO2是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产生的 C.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定期拧松瓶盖 D. 甲装置中,A液体是发酵液,瓶内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是为了提供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实验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记住和理解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 1、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6O2+C6H12O6+6H2O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C6H12O6 2C3H6O3+能量。 【解答】 A.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正确; B. 厌氧呼吸中乙醇和 CO2 是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发生在细胞溶胶中,B正确; C.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必须定期拧松瓶盖,C正确; D. 甲装置中,A 液体是发酵液,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D错误。 ​​​​​​​故选D。 ‎ 1. 下列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B. 劳氏肉瘤病毒RNA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 C. 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 烟草花叶病毒RNA可通过半保留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各种病毒的遗传物质,结合中心法则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 【解答】 A.T2噬菌体是DNA病毒,RNA聚合酶催化转录的过程,而不是催化DNA的复制,A错误; B.劳氏肉瘤病毒RNA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分子,而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只由一条RNA链,不能进行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C。 ‎ 1. 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限制酶从一个DNA分子中部获取一个目的基因时,4个磷酸二酯键断裂 B. 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C. —CATG↓—和—G↓GATCC—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相同 D. 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质粒,也可能形成重组质粒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用限制酶从一个DNA分子中部获取一个目的基因时,需要对4个切割位点的2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切割,故4个磷酸二酯键断裂,A正确。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大,故B错。—CATG↓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是—CATG,—G↓GATCC—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是GATC—,都是4个,故C正确。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也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经DNA连接酶连接也能形成重组质粒,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 1. 埃博拉病毒(EBO)衣壳外的包膜上有5种蛋白棘突,其中GP蛋白最为关键,能被宿主细胞强烈识别,引发免疫应答。可利用转基因技术从牛分泌的乳汁中提取GP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从EBO中提取GP蛋白的RNA逆转录合成DNA,获得编码GP蛋白抗原的基因疫苗 B. GP蛋白比毒性减弱的EBO作疫苗更安全,原因是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 C. 要从牛乳汁中获得GP蛋白,可把GP蛋白基因导入牛乳腺细胞中并特异性表达 D. 转GP蛋白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注意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可从EBO中提取GP蛋白的RNA逆转录合成DNA,再转录翻译获得编码GP蛋白抗原疫苗,A错误; B.GP蛋白比毒性减弱的EBO作疫苗更安全,原因是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B正确; C.利用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药用蛋白时,一般不选用乳腺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应当以牛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C错误; D.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存在于受体细胞内,不能检测转GP蛋白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转GP蛋白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D错误。 故选B。 ‎ 2. 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 A. 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B. 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 C. 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D. 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对比畸形个体与正常个体的基因组是否有明显差异可判断畸形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双胞胎若表现不同,则最可能由环境因素引起,若均表现畸形,则最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血型与兔唇畸形无关,兔唇为多基因遗传病,表现家族聚集现象,可以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1. 下图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 HIV 病毒含有 2 条互补 RNA 分子 B. 人体内的 B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 HIV 受体 C. 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进行遗传,因此属于遗传病 D. HIV 外层脂类膜上的蛋白质由 HIV 和宿主细胞两者的 DNA 共同控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病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HIV的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每个HIV病毒含有2条相同的RNA分子,A错误; B.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HIV受体,B正确; ‎ C.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进行遗传,属于传染病 ,C错误; D.HIV外层脂类膜中的蛋白质是HIV的RNA逆转录形成的DNA控制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 1. 如图是某家族的系谱图,该家族中有甲(基因为A. a)和乙(基因为B. b)两种遗传病,乙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与男性相同,体内有睾丸,但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且表现为不育;已知该家族中7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1号个体无乙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 C. 10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7号个体,其乙病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 D. 若11号个体和12号个体结婚,生下患甲病但不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5/192‎ ‎【答案】D ‎【解析】A.根据系谱图,无甲病的1号和2号生出患甲病5号,可判断甲病为隐性病,再根据患甲病的9号有一个无病的儿子12号,可进一步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无乙病的1号和2号生出患乙病的4号,或者无乙病的6号和7号生出患乙病的10号,可判断乙病为隐性病,又已知1号个体无乙病致病基因,可进一步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5号个体有甲病,所以1号和2号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Aa,4号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5号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aa;4号有乙病,相关基因型是XbY,5号是XBY,则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C.10号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其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7号个体,而是来自6号,而6号的乙病致病基因又是来自2号个体,C正确;D.11号有关甲病的基因型是2/3AA、1/3Aa,12号有关甲病的基因型是Aa,11号和12号结婚,生下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3×1/4=1/12;11号有关乙病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12‎ 号有关乙病的基因型是XBY,11号和12号结婚,生下不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1/2×1/4=7/8,综合来看11号和12号结婚,生下患甲病但不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12×7/8=7/96,D错误。 ​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0分)‎ 1. 西瓜花叶病毒(WMV)主要侵害西瓜、甜瓜等各种瓜类作物,造成瓜类发病或减产。科研人员利用单克隆技术制备出抗WMV的特异性单抗,并以其为核心建立快速有效地检测WMV的方法,可用于田间西瓜花叶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 ‎      (1)以提纯的WMV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常用化学诱导剂                   将小鼠的                  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      (2)可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初步筛选,需要淘汰的融合细胞为                  。随后将选出的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特定细胞培养板上,使这些单细胞克隆生长,最终选出能稳定分泌                  的杂交瘤细胞。‎ ‎      (3)将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制备单抗腹水,一段时间后收集并纯化腹水,进行抗体效价和类型的测定。也可对克隆的杂交瘤细胞进行                   ,更能持久地得到单一的抗体。单抗比一般抗血清优越得多,原因是                  。‎ ‎      (4)抗WMV的单克隆抗体还可作为特异性探针,利用                   方法找出能与特异性结合的基因表达产物,进而实现从抗病性强的西瓜植株中获取抗病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能否在其他植物体内稳定存在并遗传的关键是                   。‎ ‎【答案】(1)聚乙二醇(或PEG);脾脏细胞(B淋巴细胞) (2)融合的脾细胞—脾细胞、融合的瘤细胞—瘤细胞;抗WMV单克隆抗体 (3)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纯度高、灵敏度高、识别抗原部位单一 (4)抗原—抗体杂交;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属于考试大纲中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答】 (1)以提纯的WMV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常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或PEG ‎)将小鼠的脾脏细胞(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2)可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初步筛选,需要淘汰的融合细胞为融合的脾细胞—脾细胞、融合的瘤细胞—瘤细胞。随后将选出的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特定细胞培养板上,使这些单细胞克隆生长,最终选出能稳定分泌抗W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将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制备单抗腹水,一段时间后收集并纯化腹水,进行抗体效价和类型的测定,也可对克隆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体外培养),更能持久地得到单一的抗体。单抗比一般抗血清优越得多,原因是单抗纯度高、灵敏度高、识别抗原部位单一。 (4)抗WMV的单克隆抗体还可作为特异性探针,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找出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基因表达产物,进而实现从抗病性强的西瓜植株中获取抗病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能否在其他植物体内稳定存在并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聚乙二醇(或PEG);脾脏细胞(B淋巴细胞) (2)融合的脾细胞—脾细胞、融合的瘤细胞—瘤细胞;抗WMV单克隆抗体 (3)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纯度高、灵敏度高、识别抗原部位单一 (4)抗原—抗体杂交;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 1. ‎(1)山西老陈醋的天然发酵醋醅中存在多种醋杆菌,拟从醋醅中分离高产酸的醋杆菌。取10g样品加人装有90 mL________的锥形瓶中,混匀,用________法接种于平板分离培养基(用溴甲酚紫做指示剂,根据有无变色圈判断是否产酸)上,30℃下________培养48h,挑取____________的菌落,纯化培养。‎ ‎(2)天然发酵醋醅中除了醋杆菌,还有酵母菌、红曲霉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赋予了食醋独特的风味,若要分离醋醅中的红曲霉菌,可用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A.LB培养基    B.MS培养基    C.土豆培养基    D.牛肉汤培养基)。山西老陈醋一般采用高粱等粮食作物,红曲霉菌中具有酯化酶、糖化酶等,因此,除了能赋予食醋独特风味以外,还能_________,以增加产量。‎ ‎(3)影响食醋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氧气、pH 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无菌水;涂布分离;倒置;变色圈较大    (2)C;提高淀粉或原料的利用率    (3)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 ‎【解析】(一)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传统发酵技术及微生物的操作,意在考查牺牲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1、制醋的流程:‎ 菌种 醋酸菌 菌种来源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过程 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 温度 最适为30~35℃‎ 气体 需要充足的氧气 时间 ‎7~8天 ‎ 2、醋酸杆菌的纯化培养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 (2)纯化醋酸杆菌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 ‎【解答】 (1)从醋醅中分离高产酸的醋杆菌,为减少其他杂菌的影响,在溶化醋醅时需用无菌水;用涂布分离法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接种于用溴甲酚紫做指示剂的平板分离培养基上,在培养的过程细菌呼吸会产生水,如果不倒置,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培养皿盖就会形成水珠,滴在培养皿的菌株上会让细菌沿水传播生长,会影响每一个单独菌株的纯性,故需要倒置培养,由于溴甲酚紫能与酸进行反应变色,挑取变色圈大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2)根据红曲霉菌的性质,可知其可利用淀粉,因此可用土豆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红曲霉菌中具有酯化酶、糖化酶等,能将淀粉分解产生麦芽糖,从而提高淀粉或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量。 (3)制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氧气、pH等环境因素,还包括菌株、原料的种类等。‎ 1.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传播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奶牛的28号染色体上定点插入小鼠SP110基因,生产出巨噬细胞抗结核杆菌功能显著提高的转基因牛。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鼠白细胞中提取 SP110 mRNA,经_____得到cDNA,再经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 ‎(2)研究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胎牛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依据是_______。‎ ‎(3)成功导入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还需经过_____技术,再将早期胚胎移植入_________的受体牛子宫内,使其妊娠产仔。‎ ‎(4)关于上述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本研究所采用的目的基因序列与小鼠SP110基因完全相同 B.受体细胞中没有检测到SP110蛋白,说明目的基因导入不成功 C.通过杂合转基因牛杂交实验,可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病转基因牛 D.转基因牛的巨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并吞噬结核杆菌以显著提高抗病能力 ‎(5)检测发现只有牛巨噬细胞有SP110蛋白,而在肌肉、乳腺等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没有,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逆转录    (2)胎牛成纤维细胞;胎牛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相对低,细胞核移植(动物克隆)的成功率更高    (3)胚胎培养;同期发情    ‎ ‎(4)C    (5)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解析】(二) 【分析】 本题是围绕转基因牛的产生而结合的相关知识点,如基因工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对以上知识的联系整合是解题的关键。 3、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 /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转化过程: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①分子水平的检测:a.利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有无。b.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翻译。 ②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等。 4、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原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过程 (3)结果:产生新个体。 5、胚胎的早期培养 (1)目的: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2)培养液:发育培养液,成分包括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3)胚胎处理: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6、胚胎移植 ‎ ‎①地位: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②过程 ③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 【解答】 (1)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的其中一种方法为提取细胞中的mRNA,经逆转录得到cDNA,再经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 (2)由于成纤维细胞较大,轮廓清楚,细胞功能活动旺盛,胎牛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相对低,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更高,因此研究最好选择胎牛成纤维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3)若要生产出巨噬细胞抗结核杆菌功能显著提高的转基因牛,这个成功导入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还需经胚胎培养技术培养成早期胚胎,再将早期胚胎移植入同情发情的受体牛子宫内,使其妊娠产仔。 (4) A.本研究所采用的目的基因序列是有mRNA经逆转录而得到的cDNA,与小鼠SP110基因完全相同相比,其结构内部已无内含子等结构,A错误; B.受体细胞中没有检测到SP110蛋白,可能是目的基因导入不成功,也可能是导入的目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B错误; C.通过杂合转基因牛杂交,获得F1,F1 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F2个体,即为能稳定遗传的抗病转基因牛,C正确; D.巨噬细胞不可以特异性识别结核杆菌,D错误; (5)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有牛巨噬细胞中的SP110基因能表达SP110蛋白,而在肌肉、乳腺等其他器官和组织不能表达。 故答案为: ​​​​​​(二) (1)逆转录    ‎ ‎(2)胎牛成纤维细胞;胎牛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相对低,细胞核移植(动物克隆)的成功率更高    (3)胚胎培养;同期发情    (4)C    (5)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