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 b B. c ‎ C. d D. e ‎2. 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 经度0°向西至20°W B. 160°E向东至90°W C. 90°W向东至90°E D. 20°W向西至90°W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与a互为对跖点,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该极点与a点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不是同一条经线上。图中显示,b、e与a不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排除A、D。图中显示,d与a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不符合题意,排除C。图中显示,c与a处于同一条经线上,两地南、北半球不同,因此c有可能是“水半球”的极点,B符合题意。‎ ‎【2题详解】‎ 赤道为大圆,陆半球的边缘也为大圆,两者相互平分,由于“陆半球”的极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上,则赤道上位于“陆半球”的经度范围是90°W向东至90°E,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西至160°E,因此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西至90°W,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如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实际距离最远的是(  )‎ A. 己辛 B. 丙庚 ‎ C. 乙己 D. 甲戊 ‎4. 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份,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出发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 A. 庚 B. 己 ‎ C. 丙 D. 乙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在地图上,纬度1°的间隔,距离111千米,在赤道上经度1°间隔,距离是111千米。读图,图中己辛之间跨纬度60°,相当于赤道上跨经度60°距离。丙庚在30°纬线上,跨经度60°,距离较短。乙己在60°纬线上,跨经度90°相当于赤道上跨经度45°,距离较短。甲戊在极点,距离是0,最小。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在地球表面上的实际距离最远的是己辛,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沿着同一条纬线,亚特兰蒂斯往东60°为古埃及文明之处,约是30°E。往西60°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约是90°W。所以,亚特兰蒂斯的位置约是30°W。最可能位于图中丙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小明所在学校(  )‎ A. 从广场向正西向走可直达校门 B. 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C. 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 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 ‎6. 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 A. 1∶100 B. 1∶1 000‎ C. 1∶10 000 D. 1∶100 000‎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夏至日日出东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故C项正确。‎ ‎【6题详解】‎ 该学校长500m、宽240m,要绘制在B3纸上,通过计算可知,用图上距离50cm代表实地距离500m最合适,比例尺为50/5000=1:1 000,故B项正确。‎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下列小题。‎ ‎7. 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90 m B. 385 m ‎ C. 550 m D. 632 m ‎【答案】‎ ‎【解析】等值线的判读,首先要确定a、b的值,才能确定X、Y的取值范围,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若b为500,则a为200,两条相邻等值线间出现闭合等值线,闭合等值线大则内部更大,反之更小,那么X为100-200,Y为500-600,X、Y之间相对高度则为300-500米之间,B答案符合;同理另外一种情况:b为300,a为600,计算结果相对高度的范围是一样的。‎ 下图所示地区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在①②③④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②地发电效率最高的原因是(  )‎ A. 降水最少 B. 海拔最高 ‎ C. 纬度最低 D. 地处阳坡 ‎9. 与青藏高原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离电力消费市场近 ‎ C. 用地成本低 D. 年日照时数长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小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地降水相差不大,从图中读出四地纬度和海拔差别不大,只有②地位于阳坡,光照强,发电效率高。故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多晴天,相比该地,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长,AD错误;青藏高原人口少,荒地多,用地成本低,C错误;青藏高原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离电力消费市场远,而华北离电力消费市场近,故B正确。故选B。‎ 广东肇庆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七星岩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 C. 侵蚀作用 D. 堆积作用 ‎11. 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2. 七星岩景区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 B. 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固结成岩 C. 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力侵蚀 D. 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固结成岩 ‎【答案】10. C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是石灰岩,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流水侵蚀作用,C对。变质作用 形成变质岩,A错。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B错。堆积作用在低洼处,D错。‎ ‎【11题详解】‎ 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来分属于沉积岩,C对。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错。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错。‎ ‎【12题详解】‎ 七星岩景区岩石是石灰岩,地貌的形成过程应是先形成沉积岩,可能是流水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后来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流水侵蚀,形成现在地貌,A对。B、C、D错。‎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14. 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13. B 14. C ‎【解析】本题组以某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河谷中有较厚的沉积物,说明流速较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排除A。图中显示,河谷沉积物以下,岩层向上拱起,属背斜构造,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乙岸附近的河谷较深,应为侵蚀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凸岸以沉积为主,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流向,因此左、右岸无法区分,排除D。‎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和沉积物,下面先沉积形成较早,上面后沉积形成较晚,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排除A。③处地层与旁边地层的界面是侵蚀面,不是断裂面,排除B。河谷沉积物以下的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弯曲,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水期时,甲地容易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排除D。‎ 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15. 10孔的孔深可能是(  )‎ A. 245m B. 300m C. 345m D. 355m ‎【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10孔地表的海拔高度为300~400米之间,10孔岩层顶面标高是55米,则岩层顶面深度应为245~345米之间,不能等于245米或345米,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6.“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 ①④ B. ③④ ‎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D ‎【解析】结合题中“黑烟囱”的位置和课本上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可知,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以及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故选D。‎ 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7.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 A. 海岭 B. 海沟 ‎ C. 地堑 D. 裂谷 ‎【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甲处位于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交界带上,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海水深度很深的海沟,选项B符合题意。海岭一般位于大洋中间,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海底火山带,排除A。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岩层下降形成的断裂凹陷带,排除C。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凹陷带,排除D。‎ 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下面左图)。下面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18. 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19. 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右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 ① B. ② ‎ C. ③ D. ④‎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珊瑚岩是典型的火山熔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来源于地幔,B正确。‎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珊瑚岩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图中丙处有三个箭头指进,只有一个箭头指出,表示岩浆,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图中①表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岩,A正确。‎ 读“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其中太阳辐射是其到达地面的部分,地球辐射指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进入宇宙空间的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20. 据图可知(  )‎ A. 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更剧烈 B. 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多 C.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总体达到平衡 D.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21.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天气状况 ‎ C. 地形地势 D. 洋流性质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小,A错误。图中显示,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少,B错误。由于地球平均气温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总体达到平衡,C正确。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附近有一个低值区,因此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并不都是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D错误。‎ ‎【21题详解】‎ 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下升气流,降水多,云雨天气多,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强,则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选项B符合题意。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性质在赤道地区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影响不大,排除A、C、D。‎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A. B. ‎ C. D. ‎ ‎23.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 太阳辐射较弱 B. 气温较低 C. 暖湿水汽充足 D. 风力较弱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故选C。‎ ‎【23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判断,甲山谷四周都有山地阻挡,地形比较封闭,谷地内风力较弱,浓雾不易被吹散,D对。大雾天数多是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因果倒置,A错。多雾区气温一般较高,B错。雾的形成与逆温、静风天气有关,与暖湿水汽关系不大,C错。故选D。‎ 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 东南部 B. 东北部 ‎ C. 西北部 D. 西南部 ‎25. 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 A. 受信风影响 B. 受副高影响 ‎ C. 受洋流影响 D. 受人类影响 ‎【答案】24. B 25. C ‎【解析】本题组以西班牙耶罗岛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盛行风向、洋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4题详解】‎ 图中显示,耶罗岛位于25°~30°N之间大陆西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应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主要盛行东北风,因此岛屿东北部地处迎风坡,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北部,选项B符合题意。该岛的东南部、西北部、西南部不是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不易形成地形雨,排除A、C、D。‎ ‎【25题详解】‎ 耶罗岛地区低纬度,受东北信风影响时,东北信风的性质为干热,使得气温高,气候炎热,与该岛屿的气候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气候干燥炎热,与该岛屿气候特征不符,故B项错误;耶罗岛虽然地处低纬度,但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常年受洋流影响,导致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故C项正确;该岛气候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明显,故D项错误。‎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示区域内风力较大的是(  )‎ A. 东北部 B. 东部 ‎ C. 南部 D. 西北部 ‎27. 图中如果存在着降水现象,则可能是(  )‎ A. ①③ B. ②③ ‎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6. D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图中显示,与东北部、东部、南部相比,西北部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27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判断,甲为低气压,则丙、丁为低气压槽,分别形成冷锋、暖锋天气系统,根据纬度变化规律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丙向东南方向移动,乙向北移动,其中②位于暖锋后、④位于冷锋前,两地出现降水的可能性小,①地位于暖锋前、③地位于冷锋后,出现降水的可能性大,由此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 图中甲、乙两地(  )‎ A. 降水均集中于夏季 B. 植被均为落叶阔叶林 C. 甲地太阳能、风能丰富 D. 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29.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 30°S~40°S欧洲西岸 B. 25°N~35°N亚洲东岸 C. 40°N~60°N美洲西岸 D. 35°S~55°S美洲东岸 ‎【答案】28. D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读出该地西坡降水多于东坡,且西坡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说明西坡是迎风坡,且甲地1月均温大于0℃,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甲地年降水量多,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太阳能并不丰富;乙地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植被不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可能是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D正确。据此分析选D。‎ ‎【29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示地区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可能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正确;30°S~40°S欧洲西岸是地中海气候;25°N~35°N亚洲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坡是迎风坡;35°S~55°S美洲东岸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此分析选C。‎ 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沿甲乙线出现冷锋 B. 沿甲乙线出现暖锋 C. 沿丙丁线出现冷锋 D. 沿丙丁线出现暖锋 ‎31. 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B. 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 风和日丽,湿度降低 D. 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答案】30. D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b与图c气压变化判断,图示区域天气系统是沿丙丁线的低压槽,丙处靠近低压中心。根据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呈逆时针辐合,所以是暖锋天气系统,D对。‎ ‎【31题详解】‎ 根据北半球暖锋天气系统的特征,乙地将经历一次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出现连续阴雨,气温升高的特征,B对。A、C、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下列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 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森林 C. 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 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 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 ③到④降水逐渐递增 D. 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32. C 33. B ‎【解析】‎ ‎【32题详解】‎ ‎①地为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以内流河为主,但有河流不是内流河,如额尔齐斯河,A错误。②地为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光照充足,但降水稀少,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不为森林,B错误。③地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主要为湿润(东北的东部和北部)和半湿润区(大部分地区),C正确。④地为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区,不是暖温带区,D错误。‎ ‎【33题详解】‎ ‎①地和②地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A错误。②地为温带草原区,以畜牧业为主,③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以种植业为主,B正确。③地雨季较短,降水较少,而④地雨季较长,降水较多,但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从③地到④地降水不是逐渐递增的,C错误。⑤地植被高山高原植被,由地方性地形地势的起伏导致,因此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主要体现的地方性分异规律,D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沿89°E地形和平均垂直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此时图中甲地(  )‎ A. 盛行西北风 B. 盛行东南风 C. 受咸潮侵害 D. 多暴雨、洪涝灾害 ‎35. 图中乙山脉(  )‎ A. 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 B.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 属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脉 D. 由亚欧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34. D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地位于南亚地区,图中显示,甲盛行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应为夏季风,南亚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由此排除A、B。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位高,出现咸潮(海水倒灌)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冰雪融水补给也大,加上热带风暴影响,容易出现暴雨、洪涝灾害,选项D符合题意。‎ ‎【35题详解】‎ 根据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原判断,乙山脉应为喜马拉雅山,它是板块水平挤压而隆起形成,不是单独由地壳的垂直运动而形成,A错误。喜马拉雅山位于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边界,不属于生长边界,B错误。喜马拉雅山属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脉,C正确。喜马拉雅山位于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表示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材料1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 带。 ‎ ‎(2)材料2中A、B、C、D 四地气候中,由材料1中的⑥带常年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地,其气候特点是 ,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 ‎(3)材料2中H地与 A、B、C、D 四地中 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材料1中 或 控制(填数字)。 ‎ ‎(4)比较我国东南部地区与材料2中G地气候特点差别较大的形成原因。 ‎ ‎【答案】‎ ‎(1)北 极地东风 ‎(2)B 全年温和多雨 光照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3)D ② ⑤ ‎ ‎(4)位于大陆东岸 位于大陆中部和西岸。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解析】‎ ‎(1)读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可知,图中⑥为中纬西风带,西风带的风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似,图中西风带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表明地球自转方向也呈逆时针方向,由此判断材料1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属于高纬度风带,应表示极地东风带。‎ ‎(2)根据上题判断,材料1中的⑥带是盛行西风带,终年在它控制下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大陆西岸。由此判断,材料2中A、B、C、D 四地气候中,由材料1中的⑥带常年控制下而形成的是B地,终年受温和湿润的西风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因全年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光照不足,且夏季凉爽,不利于谷物成熟,因此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的饲料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3)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材料2中H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A、B、C、D四地分别为寒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四地中D地与H地的气候类型相同,图中显示,两地均位于纬度20~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材料1中②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⑤表示信风带。‎ ‎(4)我国东南部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而材料2中G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两地在形成气候的多种因素上具有差异,导致气候特点差别较大。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东南部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而G地位于赤道大陆中部和西岸;从大气环流来看,我国东南部地区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导致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而G地大多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37.阅读材料材料:陕西省简图与陕北地区地表形态景观图。‎ ‎(1)从内外力角度简述陕北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2)指出丙地附近矿床的岩石按成因划分所属类型,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答案】(1)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流水侵蚀形成。‎ ‎(2)沉积岩 石油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矿产。‎ ‎【解析】‎ ‎(1)题意表明,陕北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应从内力和外力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叙述。当地离西北沙漠区不远,地质历史时期,风力携带大量泥沙进行该地,风速降低,风力沉积形成深厚的黄土,后经内力抬升后形成高原地形,使得当地水流速度加快,流水侵蚀加剧,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 ‎(2)图中显示,丙地附近矿产为石油,石油是生物遗体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形成,石油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矿产。由此判断丙地附近矿床的岩石属于沉积岩。‎ ‎38.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 材料二:下图为①地气候统计资料。‎ ‎(1)描述图示区域40°S以南大陆地形的主要特点。 ‎ ‎(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分析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十分干燥的原因。‎ ‎【答案】(1)西部以山地为主,中东部以高原为主,(沿海分布着狭长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湾。‎ ‎(2)西部南北纵列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巴塔哥尼亚地区地处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 ‎【解析】本大题以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和图中某地气候统计资料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气候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示区域40°S以南大陆地形的主要特点应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形分布和海岸线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西部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因此以山地为主,中部海拔较高,以高原为主,沿海分布着狭长平原;根据图中标注的海拔高度判断,图示区域40°S以南地区地势大致西高东低;与东部相比,图示区域40°S以南地区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湾。‎ ‎(2)题意表明,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十分干燥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进行分析。图中①区域位于巴塔哥尼亚地区,图中显示,巴塔哥尼亚地区西边有南北纵列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当地水汽少;巴塔哥尼亚地区地处西风背风坡,西风越过山脉后,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且下沉增温,蒸发较强,从而形成十分干燥的气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