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五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五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厦门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洋葱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吋,应提前一天用解离液充分浸泡洋葱根尖 B.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用按压方式使细胞分散开来 C. 撕取紫色洋葱成熟鳞片叶的内表皮,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原生质的位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解离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漂洗:用蒸馏水,防止解离过度,影响染色。制片时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吋,解离只需要3~5min,解离时间不宜过长,A错误;‎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B正确;‎ C、撕取紫色洋葱成熟鳞片叶的内表皮,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C正确;‎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原生质层的位置,D正确。‎ 故选A。‎ ‎2.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里用力硏磨,加水搅拌再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刑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有酒味出现,他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汁液中有酒味的原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结果 B. 若酿酶遇双缩脲试剂变紫则说明其本质是蛋白质 C. 上述实验中的酿酶主要来源于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 D. 上述实验还应该设置完整酵母菌做相同处理的实验作为对照 ‎【答案】AC - 15 -‎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即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详解】‎ A、提取液中已无酵母菌,汁液中的酒精的产生是酿酶作用的结果,并非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错误;‎ B、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紫色,B正确;‎ C、酿酶是蛋白质,存在于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上述实验应该设置完整酵母菌相同处理实验作对照,使实验更有说服力,D正确。‎ 故选AC。‎ ‎3.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在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使体温升高 B. 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C. 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 D. 患者还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疼,产生这些感觉的部位分别是肌肉和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5 -‎ 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的体温调节过程,其中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体温调节过程为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说明该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高于是散热量,即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使体温升高,A正确;‎ B、据图分析,图示传出神经可以调节骨骼肌收缩,说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在图示体液调节过程中,机体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以增加产热量,C正确;‎ D、肌肉酸痛和头疼的感觉都是大脑皮层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4.在非洲疟疾区、携带镰刀型细胞贫血突变基因(HbS)的杂合子(HbAHbS),其相对相育率不仅远高于隐性患病个体(HbSHbS),也高于正常人(HbAHbA),且该杂合子对疟疾的感染率远低于正常人。下列关于这一突变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生存是否有利,与生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B.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突变基因(HbS)的频率上升 C. 杂合子优势可将不同的等位基因以一定频率同时在群体中保留下来 D. 杂合子红细胞中有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而由于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 ‎【详解】‎ A. 由题中信息可知,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生存是否有利,是由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决定的,A正确;‎ B.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突变基因(HbS)的频率下降,B错误;‎ C. 杂合子同时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其优势可将不同的等位基因以一定频率同时在群体中保留下来,C正确;‎ D. 杂合子红细胞中有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D正确。‎ 该题需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B。‎ - 15 -‎ ‎5.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_T_的植株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现型为雄株;基因型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现型为雌株。有两个亲本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两亲本的基因型为BbTt和Bbtt C. 子代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中纯合子占1/3‎ D. 子代中的雌株个体有3种基因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故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B_T_的植株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现型为雄株;基因型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现型为雌株。‎ ‎【详解】A、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后代比例相加等于8,所以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B正确;‎ C、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产生子代雌雄同株B-Tt,没有纯合子,C错误;‎ D、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产生的后代雌株基因型为BBtt、Bbtt、bbtt,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出亲本的基因型。‎ ‎6.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使海水、湖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科学家研制出生态浮床以进行治理,如下图所小。以下关于生态浮床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 15 -‎ A.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使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B. 生态浮床能为水中的鱼类提供隐蔽空间,避免其被捕食 C.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D.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根须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水体污染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2)人工浮床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详解】A、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其能使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A正确;‎ - 15 -‎ B、生态浮床能为水中的鱼类提供隐蔽空间,避免其被捕食,B正确;‎ C、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N、P等,进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C正确;‎ D、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属于生产者,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吸收,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图1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6-18时),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图2是该植物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示意图,其中字母A、B表示结构,序号①②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请回答:‎ ‎(1)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植物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或_________来表示。‎ ‎(2)引起ab段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该因素的增强促进了图2中A上发生的_________反应阶段,从而为过程②提供更多的_________。‎ ‎(3)bc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导致图2中的_________过程(填序号)受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4)请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角度,提出两条在生产实践中能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量 (2). 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量 (3). 光照强度 (4). 光 (5). ATP、[H](或ATP、NADPH) (6). 气温升高导致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7). ① (8).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9). 适当增大CO2浓度(具体为:合理密植、通风、施用有机肥等 ‎【解析】‎ ‎【分析】‎ - 15 -‎ 分析图1可知,曲线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植物中午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图1中ab段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bc段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下降;cd段气孔打开,CO2吸收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升高;de段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分析图2可知,A表示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B表示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①表示CO2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 ‎【详解】(1)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植物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测定固定的CO2量或制造的有机物量来表示。‎ ‎(2)图1中ab段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不断增强,该因素的增强促进了图2中A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从而为过程②提供更多的[H]、ATP。‎ ‎(3)bc段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导致图2中的①CO2固定过程受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增大CO2浓度都能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具体措施为合理密植、通风、施用有机肥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图像分析,将图像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8.在高温条件下,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温度升高时,热刺激使温度感受器兴奋,传到神经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增加和_____________,增加皮肤的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 ‎(2)某同学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最好喝一些淡盐水,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3). 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此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机体适当增加产热,虽然皮肤温度下降,但内核温度升高,对机体内环境稳态不利 (4). 汗液中含有水和NaCl,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会丢失大量的水和盐,所以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正常渗透压,最好喝一些淡盐水 ‎【解析】‎ ‎【分析】‎ - 15 -‎ 高温条件下,可引起皮肤温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皮肤的散热;同时,机体产热减少,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人体大量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 ‎【详解】(1)环境温度升高时,热刺激使温度感受器兴奋,传到神经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增加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 ‎(2)某同学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此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机体适当增加产热,所以虽然皮肤温度下降,但内核温度升高,对机体内环境稳态不利。‎ ‎(3)汗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会丢失大量的水和盐,所以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正常渗透压,最好喝一些淡盐水。‎ ‎【点睛】抓住题中信息“在高温条件下,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结合所学的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9.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査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髙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答案】 (1). 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 抵抗力 (3). 偏小 (4).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 直接和间接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可推知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3)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驱湿性特点,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则不会进入捕虫器中,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河边的芦苇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某兴趣小组让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雌果蝇。下表所示的是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及发育情况。‎ XXY XO XYY YY XXX ‎,可育 ‎,不育 ‎,不育 死亡 死亡 注:其中XXY的果蝇,减数分裂时任意的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请回答 ‎(1)兴趣小组对子代出现白眼雌果蝇的原因提出两个解释(不考虑环境因素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 15 -‎ 解释1: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亲本中的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 解释2:白眼雌果蝇出现是由于___________导致。‎ ‎(2)若解释1成立,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若解释2成立,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可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是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探究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①杂交实验方案: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则解释1成立。‎ 若__________,则解释2成立。‎ ‎【答案】 (1). 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含XbXb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 (2). XbXb (3). XbXbY (4). XbY:Xb:XbXb:Y=2:2:1:1 (5). 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6).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或雄果蝇全为白眼或雌果蝇全为红眼) (7). 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或雄果蝇中出现红眼或雌果蝇中出现白眼)‎ ‎【解析】‎ ‎【分析】‎ 用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正常情况下得到的子代雌蝇均为红眼(XBXb),雄蝇均为白眼(XbY)。由于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根据题意分析,这只白眼雌蝇形成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亲本中的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产生了Xb的雄配子,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雌果蝇。(2)母本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Y的雌果蝇。‎ ‎【详解】(1)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XbXb(白眼雌果蝇)×XBY(红眼雄果蝇)→1XBXb(红眼雌果蝇):1XbY(白眼雄果蝇),所以正常情况下上述亲本产生的子代中雄蝇为白眼,雌蝇为红眼。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蝇,原因可能是:①亲本中的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②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含XbXb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了XbXbY的雌果蝇。‎ ‎(2)若解释1成立,即亲本中的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b的雄配子,与Xb的卵细胞结合,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若解释2成立,即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含XbXb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Y。白眼雌果蝇(XbXb - 15 -‎ Y)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为三条,其中任意两条配对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含两条或一条性染色体的配子,可以是Xb或者Y单独移向一极,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Xb:2XbY:1XbXb:1Y。‎ ‎(3)分析题干可知,两种可能情况下,该白眼雌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Y。因此,本实验可以用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第一种情况,该白眼雌果蝇应为XbXb,与XBY杂交,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解释1成立。‎ 第二种情况,该白眼雌果蝇应为XbXbY,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Xb:2XbY:1XbXb:1Y,与XBY杂交,根据表格可知:子代红眼雌果蝇(2XBXb、2 XBXbY):白眼雌果蝇(1XbXbY):红眼雄果蝇(1 XBY):白眼雄果蝇(2XbYY、2XbY)=4:1:1:4,则解释2成立。‎ ‎【点睛】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2、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的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其中任意两条配对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因此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要验证白眼雌果蝇的变异类型,可以用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比判断白眼雌果蝇的变异类型,此题最好的方法是反推法。‎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战]‎ ‎1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容易分解,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 ‎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2)根据青蒿素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现有四氯化碳(沸点76.5℃)和乙醚(沸点34.5℃),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___________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 ‎(4)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青蒿素不易挥发 (2). 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 (3). 易溶于有机溶剂 (4). 乙醚 (5). 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6). 水浴 (7).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8). 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9). 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解析】‎ 分析】‎ 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详解】(1)由于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所以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 (2)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四氯化碳的沸点是76.5℃,乙醚的沸点是34.5℃,应选用乙醚作为萃取剂,因为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故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以保证青蒿素受热均匀,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4)设置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加入癌细胞培养液中,统计癌细胞的增殖速率,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或者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步骤③中需要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抗凝血酶Ⅲ蛋白是一种血浆糖蛋白,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液性疾病的治疗。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下列是生产这两种酶的相关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 15 -‎ ‎(1)图1为通过培育转基因奶牛获得抗凝血酶Ⅲ蛋白的流程。‎ ‎①图中过程a指的是利用___________法将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卵。受体细胞不选用体细胞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为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在胚胎移植前,需进行___________,目的是确定要培育的个体能产牛奶。‎ ‎③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来鉴定转基因牛奶中是否含有抗凝血酶Ⅲ蛋白。该方法需要使用抗凝血酶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请写出制备该抗体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 ‎(2)从牛胃液中分离得到的凝乳酶以其催化能力強而被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该酶的基因转移到了微生物细胞中。‎ ‎①从牛胃细胞中提取mRNA,再通过___________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有肘需要在引物的5’端设计___________(填“限制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的识别序列,以便构建重组DNA分子。‎ ‎②为提高重组DNA分子比例,在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2所示)时最好选用___________作限制酶。‎ - 15 -‎ ‎③经研究发现,如果将该凝乳酶的第20位和24位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则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现已知通过蛋白质工程可生产高效凝乳酶,应直接改造的是___________(凝乳酶蛋白/凝乳酶mRNA/凝乳酶基因)。‎ ‎【答案】 (1). 显微注射 (2). 动物体细胞的全能型一般不能表现出来 (3). 性别鉴定 (4). 向小鼠体内注射现成的(标准的/纯化后的)抗凝血酶Ⅲ蛋白;提取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扩增培养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5). 逆转录 (6). 限制酶 (7). BamHⅠ和PstⅠ (8). 凝乳酶基因 ‎【解析】‎ ‎【分析】‎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2)分析图1,a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b为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在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时,用双酶切可以防止自身环化和任意连接。‎ ‎【详解】(1)①图中过程a指的是利用显微注射法将抗凝血酶III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卵。由于动物体细胞的全能型一般不能表现出来,故受体细胞一般不选用体细胞。②需要将转基因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奶牛,只有母牛才能产奶,故在胚胎移植前,需进行性别鉴定,目的是确定要培育的个体能产奶。③制备抗凝血酶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是向小鼠体内注射现成的(标准的/纯化后的)抗凝血酶Ⅲ蛋白;提取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扩增培养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2)①以提取的m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形成cDNA。而基因工程中需要用限制酶来切割DNA,因此在PCR扩增目的基因,有肘需要在引物的5’端设计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以便构建重组DNA分子。②据图可知,用BamHI和PstI双酶切可有效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连,进而提高重组DNA的比例。③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故要通过蛋白质工程生产高效凝乳酶,应直接改造的是凝乳酶基因。‎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分析、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并获取有效信息。本题的难点是(2)的②问题,如何根据图示找到合适的限制酶。‎ - 15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