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28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28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28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表现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能源缺乏地区、沙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流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4.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5.防治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6.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①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③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2.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 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 答案 1.C 2.B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3~5题。‎ ‎3.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4.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 ‎5.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育草封沙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3.C 4.B 5.D ‎6.(2018·广东汕头调研)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 ‎(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 ‎(2)说出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_______”防护林带,试说明该防护林带的作用。‎ ‎(4)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答案 (1)过度放牧;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 ‎(2)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原因: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三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退耕还牧,加强草场资源的建设和管理;③严格控制樵采;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结合;⑥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本地的能源问题。‎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荒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第(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第(4)题,可以从多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控制人口增长、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海南地理,16~18‎ ‎2015·山东文综,5~6‎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36‎ ‎2014·广东文综,3‎ 以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中亚、非洲等区域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 (1)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4)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的接触。‎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图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危害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 考向二 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 ‎(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2.C 3.D 解析 第2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故选C项。第3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恢复工作,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禁止开采不符合实际,C错。‎ ‎(2016·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6题。‎ ‎4.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 4.C 5.B 6.D 解析 第4题,仔细读图,从空间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从时间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含水量较低。第5题,该地为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夏季气温高,降水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6题,该地在无人为扰动的情况下多年保持稳定,说明自然植被与水分条件相符合,能够起到控制沙丘发展的作用,人工种植林草会增加耗水量,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该地更适合自然演化。‎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图 荒漠化形成的分布特征及防治措施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 考点二 水土流失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2)水土流失面积:《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0.7%。‎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修路等;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过度樵采。‎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类不合理活动——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冲刷,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侵蚀作用强。‎ ‎(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 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两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比 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低山丘陵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缓坡上修筑梯田,田埂的水平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第2题,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的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 材料三 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统计项目 ‎1978年 ‎2007年 耕地面积/万公顷 ‎4.0‎ ‎4.6‎ 森林、草原面积所占比例/%‎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mm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小 大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1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5‎ 人口/万 ‎32‎ ‎40‎ ‎(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2)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与黄土质地有什么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 ‎(3)黄土高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 ‎(4)1978~2007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什么变化?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 (1)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及黄土的易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2)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4)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因为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5)①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毁掉森林和草原;②不合理利用土地——轮荒、开矿、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3·重庆文综,9~11‎ 以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的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 考向一 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 ‎(2013·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D 3.A 解析 第1题,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结合所给四选项,B项正确。第2题,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流域产沙量”的测定,不可能对“每次”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A、B项错误;又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3题,在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流速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25°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导致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25°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坡度增加,单位面积产沙量变化不大,①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A项正确。‎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图 分析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 考向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 ‎4.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 (1)D (2)A ‎(3)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 解析 第(1)题,陡坡开垦,坡地类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会使地表土体松动。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该地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陡坡耕地区域治理措施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世界或我国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图 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 课时作业 ‎(2018·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旅游景观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沙坡头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包兰铁路在此经过。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削减风力、提高沙层含水量、保护铁路线。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源广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光伏发电产业、沙生中药材产业等,但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 ‎(2018·河南百校质检)下图示意非洲部分地区农业类型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与大牧场放牧业相比,a地农业(  )‎ A.集约化程度更高 B.市场化程度更高 C.生产规模更大 D.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更高 ‎4.a地农业过度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湿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a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游牧业,是一种粗放的、自给自足的、“靠天收”的农业地域类型,a地对自然条件尤其是降水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第4题,a地位于热带荒漠与热带草原的交界地带,降水稀少,其北部荒漠广布,环境恶劣,故以发展游牧业为主,但过度发展游牧业会引发荒漠化。‎ ‎(2018·泉州五中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5~7题。‎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g/kg)‎ 氮含量(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5.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6.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7.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 5.B 6.A 7.C 解析 第5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第7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 ‎(2017·豫北名校联考)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8~9题。 ‎ ‎8.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 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 ‎9.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 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与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故需要查阅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第9‎ 题,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2018·福建泉州五中模拟)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 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 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 ‎11.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休耕 B.农业用水多 C.蒸发旺盛 D.降水量较少 ‎12.该地位于(  )‎ A.陕西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河北省 答案 10.A 11.D 12.C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地表径流量最大,为顺坡农作,②③分别为等高草带、等高土埂。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第12题,材料提到该地为某红壤区,南方丘陵地区多红壤分布,结合四个选项,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 ‎13.(2018·河南驻马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图甲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沙山示意图。‎ ‎(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 ‎(2)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 ‎(3)依据图乙,从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任选一坡,推断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 答案 (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 ‎(2)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3)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或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东南坡为背风坡,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 (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兴建沼气池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