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2第三章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2第三章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湘教版)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解读 ‎1.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条件,并对农业区位进行正确的选择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知识导图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地、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等。‎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稳定少变,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 ‎(2)某一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如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农业区域。‎ ‎2.形成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在世界上形成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3.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4.水稻种植业 ‎(1)水稻生长习性: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 ‎(2)特点: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3)主要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 ‎5.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 商品化生产 ‎“小而全”‎ 专业化 分散 集中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考点一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气候:‎ 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水条件不同 ‎⇨ ‎②地形:‎ 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 ‎③土壤:‎ ‎⇨ ‎④水源:‎ ‎⇨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 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学法指导]‎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2.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综合分析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根据区域范围大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农业的合理布局,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提示]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1.(2018·河北诊断)读我国某省区1978~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占该省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图(下图),回答(1)~(2)题。‎ ‎(1)该省区是(  )‎ A.广东   B.辽宁  ‎ C.河南   D.甘肃 ‎(2)引起该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市场 ‎ C.劳动力 D.科技 解析: 第(1)题,该地有糖蔗(即甘蔗)分布,在四个备选项中只能是广东。第(2)题,图中显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小。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经济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多,最终导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增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 答案: (1)A (2)B 考点二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条件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因此,我们在实际解题中,一定要加强对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概括如图所示。‎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①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②水稻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 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美国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3)热带种植园农业 ‎①特点: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②区位优势:高温多雨,土壤较肥沃。‎ ‎③典型地区: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④存在问题: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 ‎⑤措施: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4)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 ‎①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 ‎②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对比分析 异同 西欧乳畜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产品 相同点 畜牧业,生产畜产品 不同点 牛奶及其制品 牛肉 市场 相同点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点 满足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 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经营方式 相同点 集约型的专业化商品经营 不同点 规模较小 生产规模大 交通条件 相同点 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不同点 依赖于城市与郊区联系的铁路与公路运输 需要依赖国际间联系的铁路与海洋运输等方式 原料供应 相同点 牧草、饲料 不同点 种植牧草、饲料 以天然牧草为主 区位指向 不同点 城市郊区 优良的天然草场 科学技术 相同点 机械化、培育良种、冷藏和保鲜技术等 ‎(5)澳大利亚混合型农业 ‎①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②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型农业的典型,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图所示。‎ ‎(6)地中海式农业 ‎①特点: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较多。‎ ‎②分布地区: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③区位优势:水源充足,夏季光热充足。‎ ‎④存在问题:雨热不同期。‎ ‎⑤措施:兴修水利,发展灌溉。‎ 一些特殊的农业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特点 典型国家和地区分布 主要农产品 河谷农业 热量 分布在高海拔的河谷地区 青藏高原 青稞、小麦 绿洲农业 水源 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集中地区 ‎ 西亚(沙特阿拉伯)、北非、中国新疆地区高山的山前冲积扇地带 小麦、棉花、瓜果 地中海式园艺业 地中海气候的水热状况 生产常绿灌木、花卉 地中海沿岸,如北非摩洛哥(“橄榄之邦”)‎ ‎ 橄榄、柑橘、葡萄、柠檬、无花果等 城郊农业 城市和工矿区形成的消费市场 ‎ 提供商品粮和副食品 大城市郊区和工矿区的周围(如中国上海的郊区、大庆油田工业中心的周围)‎ 蔬菜、乳、肉、禽、蛋等 石油农业(能源密集型农业)‎ ‎ 耕地广阔,劳动力不足, 经济、技术发达 ‎ 农机设备、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量消耗石油,能源投资大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 小麦、玉米、棉花 ‎2.下图示意某国某农场一年中的工作历。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场位于(  )‎ A.荷兰西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泰国湄公河平原 D.加拿大中部平原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农事活动主要在3~10月份,因此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选项B;农事活动表现为春播、夏管、秋收,一年一熟,说明该地所处纬度较高,排除C项;又基于荷兰为海洋性气候区,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因此该地位于加拿大中部平原。第(2)题,加拿大中部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 答案: (1)D (2)A 考向一 农业区位选择 ‎(2017·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关键点拨] 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的自然条件要紧扣题干中“低温冷水”“水质清澈”等关键词,根据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进行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可从水温、饵料、生存环境等方面影响。‎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额尔齐斯河纬度高、水温低;支流源于高山地区;额尔齐斯河流经地区人烟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 第(2)题,白斑狗鱼生长环境水温低,饵料少,生长缓慢。另外白斑狗鱼生长环境质量要求高,适合生长的水域面积小。导致白斑狗鱼产量低。‎ 答案: (1)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2)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 考向二 农业地域类型 ‎(2017·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甲地冬季温和,瓜果、蔬菜生长的热量不足,建立日光温室可弥补热量欠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当地干旱少雨,说明光照充足,日光温室的效果突出。同时日光温室可以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温室内的湿度。因此甲地迅速普及日光温室。‎ 第(2)题,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优势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纬度较低,生长期长,农产品上市时间早;第二,冬季温和,日光温室建设成本低,效果好;第三,劳动力成本低。‎ 第(3)题,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更体现在利于农业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良种培育、温室设施安装与维护、产品销售、物流服务质量与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4)题,本题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说明其缘由。赞同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主要从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阐述。反对扩大规模的理由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考向三 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5·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考查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材料中提到“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因此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于卤虫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河注入大盐湖,为卤虫生长带来大量营养物质。第(2)题,考查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产品的产量,材料中提到了早期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因此市场需求小,且产品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较高。第(3)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影响。结合材料,从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说明海洋渔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时技术提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材料中提到的“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显示了水产养殖业对卤虫产业规模的影响。第(4)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若赞同则从发展卤虫捕捞业的有利条件及有利影响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则从发展卤虫捕捞业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1.立足区域认知,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2018·淮北二模)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 C.土壤   D.市场 解析: 第(1)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第(2)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 (1)B (2)D ‎2.立足地理实践力,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2018·河南联考)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表形态 B.风速大小 ‎ C.天气状况 D.土壤性质 ‎(2)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解析: 第(1)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答案: (1)C (2)B ‎3.立足综合思维,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作物除了供牲畜、家庭消耗外,还要面向市场,排除①②;又由于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有生产上的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确。第(2)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因大量引用墨累河河水灌溉,加之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易产生土壤盐碱化;同时过度引水灌溉,使河水水量变小,导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故选A项。‎ 答案: (1)D (2)A 高考常考的图表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十三) 农业地域类型图 农业地域类型图多以区域图或农业生产结构图、农业生产流程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考图示]‎ 图1 美国农业带(区)分布示意图 图2 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图3 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联系图 ‎[判读技巧]‎ ‎1.根据分布来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稳定,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下图是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判断: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2.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某农场中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3.根据农业特点判断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受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根据存在问题判断 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应用体验]‎ ‎1.(2018·河南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其中66.3万平方千米在阿根廷境内。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不断萎缩。‎ 阿根廷是世界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养蜂业遍布全国,其中北部的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80%的蜂群,而南部较少。‎ ‎ ‎ ‎(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北部的潘帕斯草原而南部较少的原因。‎ ‎(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的时间选择在12月~次年2月的原因。‎ ‎(3)推测潘帕斯草原草场面积萎缩对养蜂业的影响。‎ 解析: 第(1)题,可从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而南部地区纬度偏高、荒漠面积大、气候寒冷、干旱等角度分析原因。第(2)题,12月—次年2月是阿根廷的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生长好,蜜源植物丰富,同时也是农闲季节。第(3)题,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萎缩,使蜜源植物减少,则蜂蜜产量下降;环境恶化,蜂蜜质量下降。‎ 答案: (1)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南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燥,蜜源植物少;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蜜蜂越冬。‎ ‎(2)12月—次年2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百花盛开,蜜源植物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夏季是畜牧业的农闲季节,劳动力较充足。‎ ‎(3)蜜源植物减少,产量下降;环境恶化,导致蜂蜜质量下降。‎ ‎2.(2018·南京二模)下图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读图回答(1)~(3)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雨量(mm)‎ ‎45.6‎ ‎45.5‎ ‎56.9‎ ‎64‎ ‎66‎ ‎68.9‎ ‎76.6‎ ‎84.2‎ ‎74.2‎ ‎63‎ ‎70.3‎ ‎65.5‎ 月均温(℃)‎ ‎-6.7‎ ‎-6.1‎ ‎-0.8‎ ‎6‎ ‎12.3‎ ‎17.4‎ ‎20.5‎ ‎19.5‎ ‎15.2‎ ‎8.9‎ ‎3.2‎ ‎-3.5‎ 降雨日数(天)‎ ‎14‎ ‎12‎ ‎13‎ ‎12‎ ‎11‎ ‎11‎ ‎10‎ ‎11‎ ‎10‎ ‎12‎ ‎13‎ ‎15‎ ‎(1)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  )‎ 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2)该农场生产的特点(  )‎ ‎①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精耕细作 ⑤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 C.①③⑤  D.③④⑤‎ ‎(3)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 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 解析: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第(2)题,“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表明该地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也较高。第(3)题,从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判断为混合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D (2)C (3)A 常考综合题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建模(七)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纬度较高(较低),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充足(不足),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崎岖),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等 市场广阔(较小);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等 政策支持(限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历史较短,经验不足)‎ ‎2.农业区位开发性问题答题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观点:赞成/反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3.答题要领 ‎(1)区别对待,详略得当: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①指出区位因素,一般说出影响因素即可,不必展开阐述与分析;②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 ‎(2)全面客观,瞄准重点:①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思考,避免遗漏要点;②抓住主导因素,重点分析;③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找出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④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因地制宜,学会变通: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与评价,切忌机械套用思维模型,罗列所有要素,应根据设问要求和区域特征,从图文材料中选取体现实例“个性”的主要方面加以评价,各项内容的详略程度可以不同,也可以增加评价内容。‎ ‎ (2016·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套用模型]‎ ‎(1)依据文字材料中有关茉莉的生长习性,对比横县与江苏、浙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 材料信息:茉莉的生长习性;图示信息:图中横县的位置、经纬度;需调用的知识:江苏、浙江夏季梅雨、伏旱和冬季寒潮。‎ ‎(2)根据材料可知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利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又不易受洪水灾害威胁,土壤深厚疏松,利于其根系发育。设问信息:横县地形及茉莉的种植区;图示信息:横县水系;需调用的知识:农业区位因素。‎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可从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材料中茉莉生长习性:喜高温、抗寒性差,要求水分充足。第(2)题,可从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以下关键信息: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利于茉莉种植。‎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 (2018·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第(2)题,秋冬季节,渤海与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冬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第(3)题,随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第(4)题,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原因:黄海南部深海区水温较高。‎ 理由: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纬度较高,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水较浅,受大陆影响(或大陆性较强),降温快,水温低;此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