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由此可推断,太阳系中以下行星中可能发生冲日天象的是 ‎ ①水星 ②金星 ③火星 ④土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考查八大行星的分布。‎ 根据地外行星(即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行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侧时,称为行星“冲日”。其中属于地外行星的有③火星、④土星。故选C。‎ ‎2. 《巴黎协定》是“人类送给地球最好的礼物”。《巴黎协定》缔约国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将直接有助于 ‎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 ②减轻酸雨的危害 ‎③减缓臭氧洞扩大趋势 ④减轻水体的污染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17 - / 17‎ ‎3. 2016年3月23日出现月食现象,该日上海可以观察到的月相是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C ‎【解析】考查月食的形成条件。‎ 月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日地月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且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月食只在农历十五前后即满月时才可能发生。故选C。‎ ‎4. 冬至日,微信群中纷纷相传“太阳要回来了”。这句话的地理涵义是,从冬至日到夏至日上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A. 由小变大 B. 由大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5. 在火山口附近常可见到一种“浮石”,它布满气孔,分量很轻,能在水中浮起。由此可以判断它是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B - 17 - / 17‎ ‎【解析】据材料,“浮石”常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其布满气孔,分量很轻,能在水中浮起,可知该岩石具有气孔构造,说明是喷出岩,故B项正确。‎ ‎6. 下列地貌中,因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A. 海岭 B. 海沟 C. 裂谷 D. 峡谷 ‎【答案】B ‎【解析】考查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边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断层;一种是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形成海沟、造山带。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底下形成很深的海沟。故选B。‎ ‎7. 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其形成原因是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答案】D ‎【解析】考查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成因。‎ 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D。‎ ‎8.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的一部分。图示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洼地 ‎【答案】A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等高线凸向低值,则地形为山脊。故选A。‎ ‎9. 修建水库改变的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 降水 B. 地表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地下径流 - 17 - / 17‎ ‎【答案】B ‎【解析】考查水循环环节。‎ 修建水库是改变地表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故选B。‎ ‎10. 下列国家中,径流资源相对贫乏的是 A. 巴西 B. 印度尼西亚 C. 美国 D. 新加坡 ‎【答案】D ‎【解析】考查新加坡水资源。‎ 新加坡降水丰富,但由于面积小,储水条件差,淡水资源匮乏,径流资源相对贫乏。故选D。‎ ‎11. 图中a、b、c为海水等温线,且海水温度a>b>c,箭头代表洋流及其流向。下列四图中表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图示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寒流为北半球向南流动的洋流,图中BC中洋流向北流,可以排除。海水温度a>b>c,北半球越往北海水温度越低,故A图为北半球的海域,D图为南半球海域。‎ ‎【点睛】洋流的流向,即为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寒流一般由温度低流向温度高的,由此可以判断出A图中的洋流表示寒流,D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 17 - / 17‎ ‎12. 以下关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都有规律,如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B. 任何自然资源,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C.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D. 自然资源按赋存条件划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答案】A ‎【解析】考查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关,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气候有关。气候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但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它们的形成与地质条件有关,不具有地带性规律。A错误。故选A。‎ ‎13. 农村传统的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傍晚焚烧秸秆放烟。这样做是因为烟尘可以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减弱地面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减弱大气逆辐射 ‎【答案】C ‎【解析】烟尘增加可以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C项正确。‎ ‎【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 17 - / 17‎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14. 2016年7月9日,台风“尼伯特”在福建泉州石狮沿海登陆。下图所示,台风中心过境台湾期间,高雄 A. 风向由东南风转东北风 B. 风速先变小后变大 C. 风向由西北风转西南风 D. 风速变得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考查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 读图可知,台风过境前高雄位于台风中心的左侧,风向为西北风。过境后高雄位于台风中心东南侧,风向为西南风。故选C。‎ ‎15. 西欧、北美东部、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这表明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17 - / 17‎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森林草原广布 ③沿海地势低平 ④气温适宜降水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东亚、南亚、西欧和北美东部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这些地区地势低平,气温宜,降水适中,适宜人类居住,故选C。‎ ‎16.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容量。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地区开放程度 B. 科学技术水平 C.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D. 自然资源和环境 ‎【答案】D ‎【解析】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包括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资源等,其中首要因素为资源丰富程度,故选D。‎ ‎17. 内环、中环、外环、郊环……上××市空间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这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水平 B. 文化传承 C. 城市职能 D. 平原地形 ‎【答案】D ‎【解析】内环、中环、外环、郊环……上××市空间结构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这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平原地形,平原地区,没有地形制约,形成这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趋势。经济水平、城市职能、气候条件不是城市空间向四周扩展特点的形成原因,A、B、C错。‎ - 17 - / 17‎ ‎18. 城郊农业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必须的农副产品,其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最靠近城市中心的农副产品基地是 A. 粮食种植基地 B. 家禽养殖基地 C. 花卉种植基地 D. 蔬菜种植基地 ‎【答案】D ‎【解析】城郊农业属于面向城市而形成是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布局时,还要重点考虑土地的价格、单位面积的产值 、所需面积的大小、生产需水量的大小、交通等方面的条件。粮食种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而且产值较低,不适合靠近市中心,A错误;家禽养殖基地 ,占地面积较大,需要靠近交通,但产值不如花卉高,B错误;花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而且市场需求量大,产值最高,故离城市最近,C正确;蔬菜种植的需水量较大,宜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对小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布局时,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区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 17 - / 17‎ ‎②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类型不同,其产值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园艺业、花卉种植、蔬菜生产之类的农业的产值要高于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之类的农业的产值,所以离城近的地域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所需土地面积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占地多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较远的地域,占地少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较近的地域。‎ ‎④生产需水量多少:有些农业离不开水,如水产养殖;有些需水量很大,如花卉等,这类农业宜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的生产(如鲜花、鲜奶等),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捷的地方。‎ ‎19. 上海虹桥商务区集商贸、会展、旅游等功能为一体。建立虹桥商务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集聚 B. 人口 C. 交通 D. 地价 ‎【答案】C ‎【解析】考查商务区的区位因素。‎ 大虹桥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的中心位置。它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和高铁线路,拥有通向世界的最便捷的门户,是上海-南京发展轴线和上海-杭州发展轴线的交汇点,与十几个主要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公里以内。2010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运营,一个集航空、高铁、地铁、长途客运等多交通方式联运的庞大交通枢纽矗立于大虹桥。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区位优势,是大虹桥快速崛起的先天基因。故选C。‎ - 17 - / 17‎ ‎20. 传统民居的位置和建筑式样多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东北黑土文化区 B. 四川盆地文化区 C. 江南水乡文化区 D. 云贵高原文化区 ‎【答案】B ‎【解析】考查我国传统民居。‎ 西南各少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结构干栏式楼房,楼下空敞,楼上住人,其中云南傣族的竹楼最有特色。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故选D。‎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 ‎(1)指出M河的流向并说出判读依据。‎ ‎(2)岛屿东西两侧自然植被明显不同,说出岛屿东侧的自然植被类型,这种植被类型的出现属于何种地域分异?请分析导致该植被分布的气候类型成因。‎ ‎(3)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4)简述保护该岛热带雨林资源应采取的措施。‎ - 17 - / 17‎ ‎【答案】(1)流向:自南向北流或自东南向西北流 ‎ 依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或东南高,西北低。‎ ‎(2)热带雨林 非地带性 原因:地处低纬,全年气温较高;东南信风带来海洋大量水汽;中部山地阻挡,东岸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达加斯加岛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 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草原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以上条件适合狐猴生长。‎ ‎(4)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立法;建立环境研究机构,加强环保宣传;加大资金投入;控制人口增长等。‎ ‎【解析】考查地形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垂直差异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和地势,得出河流流向。岛屿中部是山地,河流由中部山地向两侧海洋流,M河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流注入大海。‎ - 17 - / 17‎ ‎(2)岛屿东侧的自然植被是热带雨林;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属于非地带性因素;该地热带雨林气候类型成因是地处低纬,全年气温较高;东南信风带来海洋大量水汽;中部山地阻挡,东岸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即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间的渗透、制约、影响,使得地理环境演化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食物来源)、生活区域、天敌等角度回答。该地所在纬度较低,光热条件较好,再加上易受印度洋水汽影响,降水多,适合多种生物的生长,食物供应量大;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草原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动物的天敌少。‎ ‎(4)保护该岛热带雨林资源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立法;加强环保宣传;加大资金投入;控制人口增长等。‎ ‎22. 人口—产业的空间集聚和扩散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读深圳人口和产业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商纷至沓来,“香港前店,深圳后厂”的格局迅速形成,涌现出大量纺织、电子,玩具等企业。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经济发展战略逐步转型,到2010年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等为主的支柱产业。‎ ‎(1)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根据下左图,说明其增长类型及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和上图,描述1979到1993年深圳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该产业形成的区位优势。‎ - 17 - / 17‎ ‎(3)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深圳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香港前店,深圳后厂”的格局,试分析这种产业集聚带来的影响。‎ ‎(4)概述2000年以来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外来人口数量和文化构成的影响。‎ ‎【答案】(1)机械增长 理由:1990年-2010年,少年儿童比重下降,15-64岁年龄段人口(劳动人口)比例明显升高;户籍人口构成占比明显减少,外来人口构成占比明显增加,这说明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2)1993年前,深圳第二产业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图1),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材料)。‎ 这一产业特征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临近香港,交通便利;产品销售市场广大;土地和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3)利: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4)特点:2000年以来,深圳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升级,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等为主的支柱产业。‎ - 17 - / 17‎ 影响: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来人口的数量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转移,导致对外来普通劳动力岗位需求的减少;产业升级后需要更多高端技术人才;普通劳动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困难,生活成本上升,因此,2000年以来,外来人口比重减少,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人口比例增加,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口比例下降。(必须表达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与外来人口数量、素质的关系)‎ ‎【解析】考查深圳人口和产业变化原因及影响。‎ ‎(1)读图可知为机械增长;因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劳动人口比例明显升高;户籍人口构成占比明显减少,外来人口构成占比明显增加,说明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 ‎(2)读材料和图可知,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特点:1993年前,深圳第二产业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图1),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一产业特征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临近香港,交通便利;产品销售市场广大;土地和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3)“香港前店,深圳后厂”集聚格局的影响:利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但工业集聚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设施;加剧地区环境污染。‎ - 17 - / 17‎ ‎(4)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2000年以来,深圳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升级,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影响要表达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与外来人口数量、素质的关系: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来人口的数量需求减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转移;文化素质要求提高,产业升级后需要更多高端技术人才。‎ ‎23. 大豆起源于中国,后传播到全球各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美国、巴西是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国生产的是非转基因大豆,美国和巴西以转基因大豆生产为主。‎ ‎(1)中国、美国和巴西大豆产主产区的气候条件都适宜大豆的生长。判断中国、美国和巴西大豆主产区的气候类型。‎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根据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分析美国大豆高产的原因。‎ ‎(3)1983年后,巴西大豆产量直逼美国。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巴西大豆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4)大豆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中国大豆产量比美国、巴西等国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豆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以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华北地区为例,运用雨带推移的知识,分析该地区7、8月大豆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答案】(1)中国:温带季风气候;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2)农业地域类型: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规模大,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高,种植面积大;科学技术水平高,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单产高。‎ - 17 - / 17‎ ‎(3)巴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种植面积大;运用转基因技术,单产高。‎ ‎(4)中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一般7月、8月雨带推移至华北地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夏季风通常不稳定,夏季风过强的年份,雨带停留在华北地区,华北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夏季风过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南方,华北地区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大豆生产。‎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地图判定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能力。中国大豆生产区位于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美国大豆生产区位于五大湖附近(35°N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大豆生产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北部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2)美国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三种,东部低缓的高原、中部大平原地区分布着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西部山区农业地域类型为牧场畜牧业、西海岸30°N到40°N主要分布着地中海型农业,由此可知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为规模大、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高,从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因此美国种植面积大。从材料可知,美国和巴西以转基因大豆生产为主,因此科技水平高,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单产高。‎ - 17 - / 17‎ ‎(3)1983年后,巴西大豆产量直逼美国;农业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地势、水资源、土壤性质)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市场、交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国家政策)依据背景材料(表格),从种植面积来看,巴西略低于美国、远远大于中国,由此可知巴西土地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大;巴西是发展中国家,拥有数量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价格低是其相较于美国的区位优势;从材料“美国和巴西以转基因大豆生产为主”可知,巴西运用转基因技术,单产高。‎ ‎(4)夏季风是我国大陆水汽的主要输送者。华北地区6月-8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使我国南北频繁发生旱涝灾害;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往往出现北涝南旱,华北地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往往出现北旱南涝,华北地区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 - 17 - /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