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4分。)‎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 - 8 -‎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3—5题。‎ ‎3.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A.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 C.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5.“泾清渭浊”演变成 “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A.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 ‎ B.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C.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 ‎ D.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 8 -‎ ‎6.M处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 ‎7.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①侵蚀作用 ②褶皱隆起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沉积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8—9题。‎ ‎8.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9.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 8 -‎ 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洋县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据此完成10—11题。‎ ‎10.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纬度、河流 B.地形、大气环流 ‎ ‎ C.大气环流、河流 D.地形、交通 ‎11.下列有关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段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有利于泥沙输送 ‎ ‎②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 ‎ ‎③下段深窄弯曲,有利于泥沙沉积 ‎ ‎④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 ‎⑤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12. ‎ 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 8 -‎ ‎(1)说明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 ‎(2)从水热条件分析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析气候变暖对野牛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产力的影响。‎ ‎13.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森林对环境影响和实行森林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科研人员对长白山某地针阔混交林与附近空旷地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等要素差异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林地与林外空旷地的光照、气温等气象要素均有明显不同。间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的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间伐是长白山林区实行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图Ⅰ示意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比较,图Ⅱ示意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比较。‎ ‎(1)比较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比较冬季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试说明间伐对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的地理意义。‎ - 8 -‎ ‎(4)请给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为综合开发水利资源,曾掀起过几次大规模的建坝高潮。随着时间推移,大坝和其他配套设施日益老化,水电工程的维修和退役已引起各方面重视,大坝拆除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图Ⅰ为美国中北部某水库大坝示意图,该地库区以下附近河段夏季常出现大雾景观,蔚为壮观,大坝拆除后大雾景观也随之消失。图Ⅱ为该水库年内流量过程示意图 ‎(1)推测大坝拆除前该库区下游附近河段夏季多雾的原因。‎ ‎(2)说明乙图中t1至t2期间发电量的变化及原因。‎ ‎(3)分析大坝拆除呼声日益强烈的原因。‎ ‎(4)简述大坝拆除后库区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 8 -‎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C 2.B 3 B 4.D 5.C 6.D 7.C 8.B 9.C 10.B 11.C 二.综合题 ‎12.(18分)【答案】(l)野牛沟流域纬度和海拔较高;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4分)‎ ‎(2)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原因: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6分)‎ ‎(3)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 依据: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4分)‎ ‎(4)在海拔较低区域,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得该区域水分条件变差,进而使生产力下降;在海拔较高区域,水分条件较好,热量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使草甸生产力升高。(4分)‎ ‎13(21分)答案 (1)7月林地日平均气温较空旷地低。原因:7月份森林生长繁茂,枝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多;林地比热容较空旷地大,增温慢。(从空旷地的角度作答,合理即可给分)(3分)‎ ‎(2)冬季林地土壤温度比空旷地土壤温度高。原因: (因为林内风速较小,林外较冷空气与林内空气的交换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森林对林地土壤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由于冬季积雪存在,森林与空旷地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积雪的消融程度也各异)林内积雪厚度要大于空旷地,对林地土壤保温作用更强。(从空旷地的角度作答,合理即可给分)(6分)‎ ‎(3)间伐调节了森林小气候(如光照、温度、湿度等要素);(利于枯枝落叶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间伐减少了(病虫害、森林火灾、雷击、风倒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6分)‎ ‎(4)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以间伐为主(防止皆伐,或破坏性采伐);建自然保护区,防止森林灾害(火灾、病虫害等)(6分)‎ - 8 -‎ ‎14(17分)答案 (1)水库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夏季来自水库深层河水水温低于气温;有利于河面上(暖湿)空气水汽凝结。(6分)‎ ‎(2)发电量增加。库区水位上升,落差增大。(2分)‎ ‎(3)大坝建设影响流域生态环境;坝体老化,安全隐患增多;库区淤积,大坝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工程的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上升);居民环保意识增强。(4分)‎ ‎(4)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位下降;含沙量增加;流速加快;水温垂直变化减小。(5分)‎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