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十章第4课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十章第4课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作业

第4课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2、3、4、5、7、9、12、13‎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6、8、10、11、12、13‎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 ‎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解析:1.B 2.A 3.B 第1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而东北地区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故B项正确。第2题,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故A项正确。第3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铁路运量大、运费较低,适合长途运输,且铁路运输到南方不需中途中转其他交通方式,故运粮适宜选择铁路运输。因此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 ‎  读“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回答4~6题:‎ ‎4.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减少 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 D.生产成本提高 ‎5.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夏季气候凉爽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 ⑤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解析:4.D 5.A 6.B ‎ ‎ 第4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周边地价上升,京津地区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所以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第5题,与平原相比,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气温日较差大,光照资源丰富,蔬菜质量好;夏季气温较低,和平原地区的蔬菜生产有季节差异。第6题,都市型生产区地价高,成本高,应控制规模,A项错误;山地丘陵区地势较陡,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生态保护,B项正确;蔬菜对保鲜要求较高,应临近市场,C项错误;采摘、观光农业面向城市,应是近郊农业的发展方向,D项错误。‎ ‎(2018·四川巴蜀模拟)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读图,回答7~8题:‎ ‎7.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以家庭农场为主 ‎8.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7.C 8.C 第7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第8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2018·福建三明质量检测) 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茧—丝—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9~11题:‎ ‎9.在传统桑蚕养殖区,采桑叶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是(  )‎ A.种植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经营 B.桑蚕养殖利润较高,人工费用比重低 C.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 D.灌木丛中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10.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 B.资金、技术、劳动力西移 C.丝绸市场范围向西部扩大 D.大气与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11.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  )‎ A.综合利用 B.农业结构调整 C.多种经营 D.延长全产业链 解析:9.C 10.A 11.A 第9题,传统桑蚕养殖区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故C项正确。第10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第11题,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茧—丝—绸”,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的发展应属于综合利用,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8·安徽六安仿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  丑柑,学名“不知火”,由日本农水省杂交育成,于2000年引入四川省蒲江县种植,2016年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26万吨。丑柑10月上旬开始着色,12月上旬完全着色,次年2~3月成熟(属晚熟品种)。丑柑易剥皮,无核,肉质柔软多汁、脆嫩,果汁糖度在13%以上,果肉富含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种植要求为土层深厚肥沃、水源条件较好。近年来,蒲江县丑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比重明显上升。下图为蒲江县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浦江县发展丑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析浦江县引进柑橘品种时,选择丑柑的主要原因。(8分)‎ ‎(3)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请你简述电商平台销售丑柑的好处。‎ ‎(6分)‎ ‎(4)在丑柑种植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请在下列标准和要求中任选一个,解释其目的。(8分)‎ ‎①园内禁止种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 ‎②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采用防水纸袋单果套袋。‎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等高线数值多在5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地形以平原和低缓丘陵为主,其西北部是海拔高的高原;该地为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地处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高,无霜期长,降水量大,适合丑柑种植。第(2)题,可从浦江县种植丑柑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丑柑本身的优势可带来的经济效益两大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缩短销售时间,并扩大市场销售范围;电商平台可以让用户和销售者直接销售,减少水果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等。第(4)题,问题①:高秆植物会与丑柑争抢肥料、水分等,降低土壤肥力;还会遮挡日照等。问题②: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是果子成熟期,纸袋套果利于改善果品外观,提高果品质量;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 残留。‎ 答案:(1)地形以平原和低缓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高,无霜期长,降水量大。(6分)‎ ‎(2)浦江县地处四川盆地,雨量充沛,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水果的成熟时间长,适宜引进晚熟品种;无霜期长,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丑柑的生长;果品口感好,甜度高,品质高,营养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属晚熟品种,可错开中熟品种的集中上市时间,市场竞争小,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8分)‎ ‎(3)缩短销售时间,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减少水果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等。(6分)‎ ‎(4)①园内禁止种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目的:保护土壤肥力;避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遮挡日照等。(8分)或②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采用防水纸袋单果套袋。目的:改善果品外观,提高果品质量;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等。(8分)‎ ‎13.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估算图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8分)‎ ‎(2)读图,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10分)‎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10分)‎ 解析:第(1)题,①地≥10 ℃积温介于3 000~3 500℃之间,②地≥‎ ‎10 ℃积温介于2 000~2 500℃之间,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之间;两地纬度相近,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农业技术改进、环境问题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分析。‎ 答案:(1)500~1 500℃。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积温高于②地。(8分)‎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10分)‎ ‎(3)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1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