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5· 广东文综, 2   2014· 安徽 · 选择 ·33 2013. 北京 . 选择 .5 2012· 重庆 · 选择 · 7 2010· 江苏 · 选择 · 23 2012· 广东 · 选择 ·4 …… 命题分析 以各种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变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效应。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7 、影响大气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因素 大气厚度、天气、地表状况等。 8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地面温度和地面性质(水、陆、植被等)等。 9 、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气温和大气状况等。 二、考点精讲 1 0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通过影响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影响气温。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二、考点精讲 a. 温室大棚 减少大棚内向大棚外的地面辐射,减少热量损失。 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效应增强 此外温室大棚还可以调节大棚内太阳辐射、湿度等的条件。 1 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二、考点精讲 1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b. 果园中铺设鹅卵石 如图所示: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5 · 广东文综, 2)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1 . 提取信息: “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 .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 ” ; 2. 调动知识: 火山爆发喷发使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大气的保温效应会增强,地表温度上升。 3. 提取信息: “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 4. 调动知识: 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下降没有直接关系。 5. 提取信息: “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 ;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6. 调动知识: 地表温度下降,导致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减弱,而不是增强。 7. 提取信息: “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 ; 8. 调动知识: 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等会增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 (2015 · 广东文综, 2)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D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见教辅 ( 2012 · 重庆文综, 7 )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 2011 年 11 月 28 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1 . 提取信息: “ 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2. 调动知识: 如下图,温室效应是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 B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2014· 安徽卷 )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 11 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第 33 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33.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 - 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 A.Q 4 、 Q 1 、 Q 3 、 Q 2 B.Q 3 、 Q 4 、 Q 2 、 Q 1 C.Q 3 、 Q 1 、 Q 2 、 Q 4 D.Q 2 、 Q 3 、 Q 1 、 Q 4 明确设问要求 :明确各曲线的含义、影响因素。 明确判断过程 :“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低纬度收大于支,高纬度海区支大于收, Q 3 是海面热量总收支曲线。“辐射”与温度呈正相关,则 Q1 是辐射收支曲线。“蒸发”与温度、天气等相关,副热带地区,温度高,晴天多,蒸发耗热量大于赤道海区, Q2 是蒸发耗热曲线。“传导”在液体和气体中占的比重最小, Q3 是热传导曲线。 3. 选择答案 C 2 . 提取设问、图示信息,分析 :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① 增加” ; ( 2013· 北京 文综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① 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 ② 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 ③ 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 ④ 在夜间减少 2 . 调动知识 : 臭氧有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能力; 3 . 提取信息 : “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 ② 减少 ” ; 4 . 调动知识 : 二氧化碳能吸收长波辐射; 五、真题演练 5 . 提取信息 : “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 ③ 增加” ; ( 2013· 北京 文 综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① 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 ② 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 ③ 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 ④ 在夜间减少 6 . 调动知识 : 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 ; 五、真题演练 7 . 提取信息: “ 出现雾霾,会导致 ④ 在夜间减少” ; (2013· 北京 文综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① 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 ② 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 ③ 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 ④ 在夜间减少 8 . 调动知识 : 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加 ; B 五、真题演练 (2013· 安徽文综, 28)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第 1 题。 1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 . 3 月 12 日 晴朗   B . 6 月 5 日 晴朗   C . 3 月 22 日 多云   D . 6 月 20 日 多云 1 、 提取信息 : “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 2、 提取信息 : “ 图中该日日出和日落时间 ” ; 3、 地理判断: 该日昼长约14.5个小时,应为夏半年 ; 4、 提取信息 : “ 图中该太阳辐射的日变化 ” ; 5、 解读信息: 图中上午太阳辐射比下午弱,而且在12点到14点间,明显减弱,判断为多云天气; D 热力环流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5· 四川文综, 7 ~ 8 2013· 浙江文综, 7   2011· 全国文综, 9 ~ 10 …… 命题分析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较多,对流运动及对其他现象的影响是试题中经常出现的。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 2013 · 浙江文综, 7 )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 2 题。 2 .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1 . 提取信息: “ 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 . 提取信息: 图中拉萨降水日变化特点--白天少,夜晚多; 3 . 提取信息: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 4 . 调动知识: 山谷地区的热力环流,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候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C 三、典例剖析 1 . 提取信息 : “ 图 b 示意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 ; 图 a 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 b 示意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① 地气压低于 ② 地 B . ③ 地气压高于 ④ 地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 ① 地 比 ② 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 ④ 地比 ③ 地更高 提取信息: 图 b 中甲、乙地气压差; 2 .地理判断: 图 b 中甲地气压差大于乙地,则甲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3 .调动知识: 完成等压面高空为高压。 B 三、典例剖析 2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 . b 为上升气流 C . 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 . d 为上升气流 1 . 提取信息 : “ a 的风向为东南风” ; 图 a 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 b 示意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 2 题。 2 . 地理判断: 图示法; 甲 乙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西北风 3 . 提取信息 : “ b 为上升气流 ” ; 4 . 地理判断: ① 处为高压,气流下沉。 三、典例剖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 . b 为上升气流 C . 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 . d 为上升气流 4 . 提取信息: “ c 的风向为西南风 ” ; 图 a 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 b 示意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 2 题。 5 . 地理判断 : 图示法; ② ③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南风 6 . 提取信息 : “ d 为上升气流” ; 7 . 地理判断: ② 为低压,气流上升。 D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4· 山东文综, 8)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 1 和 P 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第 7 题。 7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 . 提取信息 : “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 1 和 P 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 ”; 2. 解读信息: 需要判断出甲、乙两地气压高低。 3. 解读信息: 根据等压面 P1 倾斜方向可判断出甲、乙两地对应高空分别是低气压和高气压 ,完成热力环流,如左图中: 。 4. 地理判断: 甲在乙的南面,风向向右偏,可判断出风向为西南风: 。 B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015 · 四川文综, 7 ~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5 ~ 6 题。 5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 附近大陆东岸 6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1 . 提取信息: “ 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中“平均气温在 0℃ 以下”; 2. 调动知识: 温带气候冬季最 低气温在 0℃ 以下,而热带和亚 热带气候,最低气温在 0℃ 以上。 3. 提取信息: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 ; 4. 解读信息: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5. 提取信息: “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 ;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6. 解读信息: 40°N 附近大陆西岸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7. 提取信息: “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 ; 8. 解读信息: 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9. 提取信息: “ D . 40°N 附 近大陆东岸 ” ; 10. 解读信息: 40°N 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 0℃ 以下; (2015 · 四川文综, 7 ~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5 ~ 6 题。 5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 附近大陆东岸 6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D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015 · 四川文综, 7 ~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5 ~ 6 题。 5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 附近大陆东岸 6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第 6 题 1. 提取信息: “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图中 “市中心气温比郊区的气温高” ; 2. 提取信息: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 3. 调动知识: 城市与郊区形成热力环流,市中心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更易形成降水。 4. 提取信息: “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 5. 解读信息: 降雪应指气温更低,但是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郊区更易形成降雪 ;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015 · 四川文综, 7 ~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5 ~ 6 题。 5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 附近大陆东岸 6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6. 提取信息: “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 7. 调动知识: 市中心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污染物更易扩散。 8. 提取信息: “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 9. 调动知识: 市中心与郊区的热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中心,易受郊区烟雾的影响。 A 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4· 山东文综, 8 2014· 天津 文综, 3 2014. 四川 , 5 - 6 2013· 课标Ⅰ, 9   2013· 新课标Ⅱ, 36(2) 2013· 上海地理, 3 …… 命题分析 经常以等压线图为材料,考查风向判断、风力判断及影响因素。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 .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 3 .风向、风力符号 二、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4 .影响风的三个力 力的名称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 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力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 与风向垂直,且在风向的右侧 ( 北半球 ) 与纬度、运动速度等有关 只能影响风向,使风向向右偏 ( 北半球 ) 摩擦力 主要指风与地面的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与地表特征和风力等有关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力 二、考点精讲 5 .高空与近地面的风向 高空的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锐角。 二、考点精讲 6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①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 ② 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③ 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 ④ 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详见教辅 [ 2013· 新课标 Ⅱ , 36(2) , 8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 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 分 ) 1 . 提取信息: “ 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 2. 解读信息: 从影响 风力的因素分析 ; 3. 调动知识: 如下分析: ( 1 )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 ( 2 ) 摩擦力大小 : ( 3 ) 狭管效应 :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 ; 距离亚洲高压 ( 冬季风源地 ) 近,风力大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 地形 ( 河谷 ) 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答案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6 · 山东济南一模 )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 10 ~ 11 题。 10 .据图文材料可知, 此时 (    )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1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1 . 提取信息: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A .①处为陆风”; 2. 提取信息: “图中①处为湖风”; 3. 提取信息: “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4. 解读信息: 根据图中信息,可完成热力环流,如上图:。 5. 提取信息: “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6. 调动知识: 近地面比高空的风受摩擦力大,风力小。 7. 提取信息: “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8. 解读信息: 根据图中信息,④处气流上升,更易形成降水。 D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6 · 山东济南一模 )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 10 ~ 11 题。 10 .据图文材料可知, 此时 (    )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1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1 . 提取信息: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 2. 解读信息: 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 3. 提取信息: “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 4. 解读信息: 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 5. 提取信息: “ 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 6. 解读信息: 风从湖泊吹向城市, 受湖风的影响,使城市 昼夜温差减小。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6 · 山东济南一模 )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 10 ~ 11 题。 10 .据图文材料可知, 此时 (    )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1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7. 提取信息: “ 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 8. 解读信息: 风从湖泊吹向城市, 受湖风的影响,使城市湿度增加 。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2014· 四川文综, 5 ~ 6)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 2 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 5 ~ 6 题。 1. 审设问和材料:  分析过程: 5. 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明确设问要求 :根据风功率等级判断风向 明确判断过程 :“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是偏北风,“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中东北是 V 级,最大,向西南趋势降低。可判断为东北风。 3. 选择答案 A 2 . 提取图示和材料信息、分析 : 五、真题演练 (2014· 四川文综, 5 ~ 6)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 2 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 5 ~ 6 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6.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 地 B.② 地 C.③ 地 D.④ 地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风电站的区位因素。 明确判断过程 :风电站区位主要有:资源量、地形、市场、交通等。 ② 地 风能资源丰富,且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即距市场近。选项 B 正确。 3. 选择答案 B 2 . 提取图示信息、分析 : 五、真题演练 读世界两区域图, A 、 B 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1 、 提取信息 : “ A 、 B 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 2 、 调动知识: 风的异同从源地、风向、风力、成因、影响等方面分析 ”; A 、 B 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 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 A 高原的影响大于 B 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五、真题演练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 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题。 24 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分析: 24 小时后甲地的风向,要根据 24 小时后的等压线的状况。 根据图中比例尺,在图中量算出从甲向西 120 千米的位置。 则 24 小时后,天气系统的位置如图。 在图中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