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地表形态的塑造-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地表形态的塑造-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学案

‎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高考精品系列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 ‎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理论要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板块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解释与运用 板块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 ‎ ‎ 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三、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例:挪威峡湾) ‎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四、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五、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六.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 ‎ 七、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下五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 ‎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 ‎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 ‎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 ‎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走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若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八、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九、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影响 ‎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 原因 ‎ 实例 ‎ 方式 ‎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 ‎①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 线路走向 ‎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 线网密度 ‎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 7.A 8.D ‎【解析】‎ 精准分析:‎ ‎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 ‎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答案】6.A ‎【解析】‎ 精准分析:‎ ‎6.调用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断陷湖,A正确。或者调用信息判断:火山口湖呈近似圆形,应位于山顶海拔较高处,而贝加尔湖形状狭长,并不是位于山顶处,B错;河流改道形成河迹湖或牛轭湖,其湖盆处受原河流河床的影响,不会过深(注意,其湖底沉积物就达8千米),C错;从图上可知贝加尔湖位于前贝加尔洼地与巴尔古津山之间,湖的方位与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不正确。所以选A。‎ 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答案】3.D 4.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流阶地的特征和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解答关键。‎ ‎(2018·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14.D 15.C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8·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答案】5.A 6.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断和地质构造的判断。‎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 ‎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 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课标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9.C 10.B 11.B ‎【解析】‎ ‎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故选B。‎ 考点: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 ‎(2017•海南卷)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5)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6);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据此完成18~20题。‎ ‎ ‎ ‎18. 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 ‎ ①海拔超过4000米 ②位于高山间盆地 ③属热带草原气候 ④年内有积水季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 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 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 ‎ ‎ 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 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 ‎ ‎20. 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 ‎ A.暴雪 B.强风 C.低温 D.太阳辐射 ‎【答案】18.D 19.B 20.D ‎【解析】‎ 考点:盐沼的形成、板块运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关键是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再结合季节即可得出答案。‎ ‎(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答案】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2017•江苏卷)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5.B 6.B ‎【解析】‎ 考点: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016年高考题】‎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 ‎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9.D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其它因素都不需要考虑了。 ‎ ‎20.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考点:风化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 题。‎ 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⑤‎ ‎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 ‎【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 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 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9、A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 ‎【名师点晴】这组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和地壳组成物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大洋中脊、东非裂谷带;两大板块交界处,多是板块消亡边界。‎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因侵入作用形成的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因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 ‎(2016•江苏卷)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名师点睛】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 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 图中的③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变式图形较多,我们可以归纳比较如下,同学们注意辨别。‎ ‎ ‎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1.C 2.A ‎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2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 ‎(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 图3‎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4.D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答案选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岩浆涌出和岩石圈运动箭头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丁 ‎【答案】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8.B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第7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 形成过程中”。第8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9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步名校模拟高考】‎ ‎【2018年高考模拟题】‎ ‎(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 B.断块山 C.火山口 D.鞍部 ‎2.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 A.层理构造 B.含有气孔 C.颗粒粗大 D.含有化石 ‎【答案】1.C 2.B ‎(2018江苏徐州第一次质检)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图1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完成第3~4题。‎ 图1‎ 图2‎ ‎3.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变质作用 C.板块张裂 D.风力侵蚀 ‎4.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A 4.B ‎(2018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6.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5.D 6.A ‎(2018山东淄博一模)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据此完成第7~8题。‎ 图1‎ 图2‎ ‎7.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河流落差增大 ②河流落差减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 ④河流流量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 沉积平原 B.向斜 沉积平原 C.背斜 剥蚀平原 D.向斜 剥蚀平原 ‎【答案】7.D 8.C ‎(2018四川南充一模)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 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10.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落差更大,立体感强。第10题,根据材料,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③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后来发生②地壳隆起,地势落差大,河流⑤下切侵蚀增强,形成嵌入式蛇曲。因此顺序是③②⑤。‎ ‎(2018四川凉山一诊)新几内亚岛位于赤道和12°S之间,德雷沃河是新几内亚岛上一条较大的山区河流,河流中游以阶地地貌为主。阶地形成过程中,该区域没有发生大的地质构造变动,流域上游有沙金矿分布。读德雷沃河中游不同时期的河流及其流向图(从老到新依次是1-2-3-4)和河流阶地剖面图(P-M)。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侧蚀 B.下蚀 C.流水搬运 D.凸岸堆积 ‎12.图示地区偶见土著人淘金,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  )‎ A.基岩深处 B.河流左岸 C.河流右岸 D.河流底部 ‎【答案】11.A 12.C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  )‎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14.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 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 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 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 ‎【答案】13.B 14.C ‎【2017年高考模拟题】‎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泥炭土是指河流沉积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下游河谷诏泽泥炭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B. 生物风化与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与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2.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原因是 ‎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 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 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A 2.B ‎【解析】‎ ‎(2017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 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A. M B. N C. T D. S ‎4.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A. 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 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 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 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答案】3.C 4.C ‎【解析】‎ ‎3.图中T处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最快,故搬运能力最强,则被水流推动物体重量最大。故答案选C项。‎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N位于河流凸岸,为堆积作用较明显的河岸。依据材料可知,水流速度决定了搬运能力,有鹅卵石说明水流速度快,有细沙说明水流速度慢;两种物质共存于该地,表明该地水流速度季节变化大。故答案选C项。‎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演示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 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 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 C. 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 D. 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答案】5.C 6.A ‎【解析】‎ ‎【点晴】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所以沉积岩不同于其它岩石是它具有层理性;岩浆岩和变质岩都是内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具有层理构造。火山活动,喷发过程中岩浆中可能含有大量空气,当岩浆冷却,空气散掉,岩石就留有许多孔洞。沉积岩是在低洼处形成的,现在看见的是沉积岩上覆岩浆岩,说明地壳抬升-火山活动,并经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 ‎(【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河侵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成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运动。下图是S河某地新构造运动以来阶地和现代河床横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 地壳相对稳定 B. 地壳持续上升 C. 河流不断下切 D. 河流间断上升 ‎8.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沉积物堆积时,河流流速和流量较大的最有可能是 A. 沉积T1时 B. 沉积T2时 C. 沉积T3时 D. 沉积T4时 ‎9.该地多级阶地的形成,说明了地质时期该地河床 A. 位置稳定,地壳多次上升 B. 位置多次变动,地壳相对稳定 C. 位置稳定,地壳相对稳定 D. 位置多次变动,地壳多次上升 ‎【答案】7.A 8.C 9.D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图5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 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 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11.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 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B. 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 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D. 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答案】10.B 11.C ‎【解析】‎ ‎(【全国省级联考】2017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三))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A. 现代气候气温最低 B. Ⅱ类气候气温最高 C. I类气候气温最高 D. Ⅱ类气候气温最低 ‎13.图示M地区山脉 A.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等温线向南部凸出 C. 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 D. 西坡雪线较东坡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12.B 13.C 14.D ‎14.从图中看丁地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 ‎(2017届高三重庆市高三二诊试题)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5.该河流的流向是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16.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B.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一④逐渐变粗 C. 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D. 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17.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 上游拆除水电站 B. 上游城市进程加快 C.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答案】15.B 16.C 17.C ‎【解析】‎ ‎17.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说明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A错。上游城市进程加快,水土流失会加剧,泥沙含量增加,B错。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C对。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于上游泥沙淤积量无关,D错。故选C。‎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全国百强校】云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河西走廊山丘地貌的成因是 A. 流水沉积 B. 风力搬运 C. 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 ‎19.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A. ①④②③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境 C. 地形地势 D. 海陆位置.‎ ‎【答案】18.D 19.C 20.D ‎【解析】‎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读某山地及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21.图中P区域古聚落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平坦,土肥水足 B. 矿产资源丰富 C. 气候温和多雨 D. 交通便利 ‎22.图示区域温泉久负盛名,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存在大型温泉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1.A 22.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郴州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奥里诺科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流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其边界西、北抵安第斯山脉,东搂奎亚那高原,南接亚马逊河流域分水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奥里诺科河 A. 干流可通航里程段 B. 左岸支流比右岸流程短 C. 干流落差大、水流急 D. 右岸支流比左岸水能丰富 ‎24.奥里诺科河平原南部接近赤道,却形成了大面积草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深居内陆 ②地形 ③干热信风 ④副热带高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奥里诺科河平原 A. 由右岸支流侵蚀形成 B. 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 C. 由左岸支流冲积形成 D. 由于降水过多形成沼泽 ‎【答案】23.D 24.B 25.C ‎25.奥里诺科河平原位于河流的左岸,是由左岸支流冲积形成,C对,A错;从河流流向看地势由西向东缓慢倾斜,B错;由于地势低洼形成沼泽,D错。‎ ‎(【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围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强通航能力 B. 增加发电量 C. 保障农业用水 D. 促进旅游业 ‎27.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沘江谷地为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而成 B. 沘江谷地为背斜隆起后外力侵蚀而成 C. 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 D. 甲岩层为沘江泥沙沉积形成 ‎【答案】26.B 27.C ‎27. 从图中的岩层运动方向可以判断,沘江河道两侧断裂,中间下降,地质构造属于地堑,所以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选择C。‎ ‎(【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7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其顶部指向河流上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尼日尔河在中上游甲处湖沼地带形成了较明显的内陆三角洲,今年该三角洲有扩展的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 A. 向北 B. 向南 C. 向西 D. 向东 ‎29.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 A. 流量逐渐加大,携带更多泥沙在湖沼沉积 B. 流速逐渐加大,所携带的泥沙在湖沼沉积 C. 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河泥沙不断减少 D. 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答案】28.A 29.D ‎【跟踪热点模拟创新】‎ 白云山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石臼,其数量之丰、个体之大、形态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读石臼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1~2题。 ‎ ‎1.从成因上看,石臼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冰川堆积 ‎2.构成石臼的岩石为海洋沉积形成的白云岩,图中代表该岩石的字母是(  )‎ A.a B.b C.c D.d ‎【答案】1.A 2.C ‎ ‎【解析】第1题,石臼是古代冰川融化后,大量冰川融水(包括‎0℃‎以下的压融水和‎0℃‎以上的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强烈冲击、研磨冰川下的岩石而形成孔穴。所以石臼景观形成于流水侵蚀,选A。第2题,海洋沉积形成的白云岩是沉积岩,图中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b是变质岩,a是岩浆,c是沉积岩,d是岩浆岩,选C。‎ 下图是某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该岩层容易遭受侵蚀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地区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喷发的时间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A 4.D ‎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6.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A 6.B ‎ ‎【解析】第5题,根据a处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可知:X处为山谷;由a到b、c岩层均由老到新,为背斜构造。第6题,若两河支流相连,海拔较高的c河上游的河水流向海拔较低的a河,因此②处流量显著增大。‎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完成7~9题。‎ 观测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海拔(米)‎ ‎531‎ ‎512‎ ‎563‎ ‎615‎ ‎575‎ 出露岩层代号 Q P Q S Q ‎7.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 A.L1线 B.L2线 C.L3线 D.L4线 ‎8.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B.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C.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D.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 ‎9.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答案】7.D 8.B 9.A ‎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  )‎ ‎  A    B    C    D ‎11.关于飞来峰景观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答案】10.C 11.A ‎ ‎12.(2018·成都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下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材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 ‎(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原因。‎ ‎【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2)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水石”显露,便于采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