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8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RJ版)一轮复习课件:3-15-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 1 讲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考纲点击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教材回顾 ] 1 . 地理条件 (1)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地位:我国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 、林业生产基地和 _________ 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商品粮基地 畜牧业 (3) 自然条件 ① 气候 ② 地形:高原、 _____ 、山地,利于农业 __________ 。 ③ 土壤: _____________ 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 社会、经济条件 ① 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② 交通发达,利于 ______ 型农业发展。 ③ 开发晚,人口密度 较低 ,使得 _______________ 大,利于 _________ 和大农业的发展。 平原 多种经营 黑土、黑钙土 外向 农业经营规模 绿色农业 2 .布局特点 (1)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_______ 、地貌、 _____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不同。 (2) 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① 耕作农业区 气候 植被 农业生产方式 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 _______ 平原 、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农作物 玉米:由南向北种植 比例 ______ 小麦、大豆:由南向北种植 比例 ______ 水稻:由辽河、松花江流域向北扩展到 50°N 以北 的 _____________ 沿岸 松嫩 减少 增多 黑龙江 ② 林业和特产区 林业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 _______________ 、 长白山区 特产区 _______ 山区 —— 药材产区;延边、辽南 —— 水果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 —— 最大 的 ________ 产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 柞蚕 ③ 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西部高原 要点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 方法规律 】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 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 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 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 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 对点演练 ] 读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 ( 图甲 ) 和成熟期 ( 图乙 ) 分布图, 回答 1 ~ 2 题。 1 .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 A . 90 天 B . 115 天 C . 130 天 D . 140 天 2 .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 .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 .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 .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 解析 】 第 1 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 4 月 1 日至 4 月 11 日,成熟期在 7 月 21 日至 8 月 1 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在 102 ~ 122 天之间。第 2 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东部山地区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 答案 】 1.B 2.C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有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分布图。读图完成 3 ~ 5 题。 3 .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4 .与 ① 地相比, ④ 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 A .地形更平坦 B .土壤更肥沃 C .热量更丰富 D .水源更充足 5 .提高 ②③ 两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 Ⅰ . 扩大播种面积 Ⅱ . 提高机械化水平 Ⅲ . 选用优良品 Ⅳ .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 . Ⅰ 、 Ⅱ B . Ⅲ 、 Ⅳ C . Ⅰ 、 Ⅲ D . Ⅱ 、 Ⅳ 【 解析 】 第 3 题, ④ 为我国北方主要冬小麦产区,冬小麦一般秋季播种,夏初收割;夏播玉米一般在冬小麦收割之后播种。第 4 题, ① 地位于东北平原, ④ 地位于华北平原,两地地形都比较平坦; ① 地纬度较高,热量不如 ④ 地丰富; ① 地拥有肥沃的黑土,湿润地区面积较 ④ 地广,因而 ① 地土壤更肥沃、水源更充足。第 5 题, ②③ 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因此选用抗旱、高产的优良品种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两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玉米单产影响不大。 【 答案 】 3.D 4.C 5.B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 “ 旱腰带 ” 。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 “ 旱腰带 ” 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 “ 金腰带 ” 。 读图回答 6 ~ 7 题。 6 .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 ① 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 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7 .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 .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 解析 】 第 6 题,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第 7 题,该区域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长和糖分积累。 【 答案 】 6.D 7.B 1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 商品粮基地建设 (1) 突出的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 (2) 突出的特点 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开发晚, ________________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是 ___________ 的前提,主要有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专业化产区。 地广人稀 商品化 小麦、 玉米、水稻 (2) 东北地区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 ① 平原区 发展 方向 面向国内市场, 强化 _______ 、 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 国家 _____________ 发展 重点 a. 提高农产品 的 ________ 和 竞争力; b .加快发展 农产品 _______ , 延长产业链条; c . 建设 ____________ 基地 粮食需求 质量 加工 绿色食品 商品粮 ② 西部草原区 a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 和舍饲畜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发展重点:强化 ____________ 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 畜牧业。 生态农业 农牧民收入 人工草场 退耕、退牧 集约化草食 ③ 山区 发展 方向 a. 核心 : __________________ b .形式:半山区 实施 _____________ , 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发展 重点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 向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并举 的转变 森林资源保育 立体开发 原料 及产品加工 [ 对点演练 ] 下图为我国三江平原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00 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甲、乙、丙图例分别代表的土地类型是 ( ) A .耕地、林地、湿地 B .林地、耕地、湿地 C .林地、湿地、耕地 D .湿地、耕地、林地 2 .下列有关东北黑土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治理的重点地区是坡度小的平地 B .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大面积免耕 C .平原地区退耕还林是重点的措施 D .秸秆还田是黑土培肥的重要措施 【 解析 】 第 1 题,读图可知,三江平原 20 世纪 50 年代后才开始大规模的开发,所以丙为湿地 ( 沼泽 ) ;据甲的分布地区判断,甲为森林,乙为耕地。第 2 题,黑土地水土流失是治理的重点,平原地区水土流失少,坡度大的丘陵地区是治理的重点地区;平原地区是重要的耕地,商品粮基地,不应该退耕还林;免耕是保护的措施之一,但我国耕地比重小,大量免耕会影响粮食生产;黑土治理的重点是黑土肥力的保持,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秸秆还田是黑土培肥的重要措施。 【 答案 】 1.B 2.D (2017· 福州模拟 ) 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 3 ~ 4 题。 3 .图中 M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 .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 .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4 .图中 N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 ( )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 .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解析 】 第 3 题,图中 M 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 但不是黑土 ) ;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第 4 题,图中 N 地区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由于人口增加,人类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 答案 】 3.A 4.D 读某区域图,回答 5 ~ 6 题。 5 .图中 M 处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 ) A .水源 B .热量 C .土壤 D .地形 6 .有利于 N 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 .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 .大规模发展沼气,节约能源 C .改进耕作方式,农林牧综合发展 D .增施有机肥,恢复黑土肥力 【 解析 】 第 5 题, M 处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比较欠缺。第 6 题,该区域纬度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沼气,且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常规能源丰富;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耕作业。 【 答案 】 5.A 6.C 要点二 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1)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 ,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2) 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2) 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 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 胁的土地, 改善水源灌溉条件 ,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对点演练 ] (2017· 长春模拟 ) “ 保护性耕作法 ” 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 1 ~ 2 题。 1. 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 “ 保护性耕作法 ” 能够 ( ) A .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 .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 .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 .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2 . “ 保护性耕作法 ” 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 ) A .哈萨克斯坦 B .新加坡 C .比利时 D .巴西 【 解析 】 第 1 题,从表中数据看出,实验后出现的结果是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减少,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气悬浮物质减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第 2 题,实验结果表明, “ 保护性耕作法 ” 有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所以该措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四个选项中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只有哈萨克斯坦。 【 答案 】 1.D 2.A (2017· 咸阳模拟 )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 2012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 1 000 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 800 亿千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 “ 粮、牧、企 ” 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 “ 北大荒 ” 走向 “ 北大仓 ” 之后再走向 “ 北大商 ” 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 3 ~ 4 题。 3 .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 ( ) A .冬小麦和高粱 B .春小麦和玉米 C .油菜籽和甜菜 D .水稻和花生 4 .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 粮、牧、企 ” 结构模式中的 “ 企 ” 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 .从 “ 北大荒 ” 走向 “ 北大仓 ” 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 . “ 北大仓 ” 要走向 “ 北大商 ” 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 解析 】 第 3 题,考查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其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春小麦和玉米。第 4 题,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 答案 】 3.B 4.D (2017· 合肥二模 ) 读 “ 2012 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 ” ,完成 5 ~ 7 题。 5 .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 A .市场需求减少 B .水热条件变差 C .高铁运输便利 D .生产成本提高 【 解析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 【 答案 】 D 6 .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 ① 夏季气候凉爽 ② 光照资源丰富 ③ 昼夜温差大 ④ 土壤肥力高 ⑤ 水资源丰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⑤ 【 解析 】 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 【 答案 】 A 7 .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 A .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 .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 .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 .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 解析 】 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故 D 错误;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 A 、 C 错误;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 B 正确。 【 答案 】 B [ 知识构建 ] [ 关键点拨 ] 1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高原、平原、山地三大地形单元有利于多种经营;黑土肥沃;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大。 2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因地制宜,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即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3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形成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4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考向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1 . (2015·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 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第 (2) 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 【 答案 】 (1) 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 或西南高,东北低 ) 。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 — 东北走向。 (2) 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2 . (2014·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 “ 中国绿色米都 ” 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 建三江被称为 “ 中国绿色米都 ”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 解析 】 第 (1) 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 (2) 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第 (3) 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 “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 ,因此 使用的化肥少。第 (4) 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 答案 】 (1) 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 废气、废水、废渣等 ) 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 纬度高 (48°N 附近 ) ,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 ( 虫卵 ) 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 土壤肥沃 ( 肥力高 )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 环境质量优良 ( 污染少 )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考向二 区域产业活动与可持续发展 (2015· 江苏高考 ) 下图为 2011 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 3 ~ 4 题。 ( 双选 )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Ⅱ 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 . Ⅲ 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 . Ⅳ 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 . Ⅴ 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 ) A . Ⅰ 区 B . Ⅲ 区 C . Ⅳ 区 D . Ⅴ 区 【 解析 】 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Ⅱ 区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但是人口稠密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Ⅲ 区既包括我国南方地区的江西、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区,又包括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 Ⅳ 区包括安徽、河南、陕西、河北、海南,这几个省区的后备土地资源少,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主 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 Ⅴ 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重庆以及甘肃、宁夏、西藏、青海与新疆,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多山地,地势起伏大,甘肃、宁夏、新疆气候干旱,西藏、青海气候高寒,且地形复杂, Ⅴ 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 4 题,根据我国的总体规划,粮食生产的重点省区应考虑耕地面积广和农业潜力大的省份。 Ⅰ 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 Ⅴ 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产量有限。 【 答案 】 3.BD 4.B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