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讲全球性大气环流
第 7 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 地表热量分布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 三圈环流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七个气压带 A为赤道低气压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G为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 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B为信风带 D为中纬西风带 F为极地东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 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 与二分日相比,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蒙古 —西伯利亚 (亚洲 )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印度 (亚洲 )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 月 7 月 东亚季风 A 西北风 C 东南风 南亚季风 B 东北风 D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 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 具体 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 炎热干燥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一年可 分干湿两季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微点 1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 ,除了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外 , 还包括季风环流。如在设问中出现 “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 ”时 ,要注意全面考虑。 微点 2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 (1)热力型 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 ,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 ,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 与温度无关 ,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气流上升 ,则气压低;气流下沉 ,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 (抬升 )而成。 微点 3 “<” 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 全球风带可以利用 “<”巧记 ,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 ,风向左偏为南半球 ,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甲为北半球 ,丙为南半球 ,乙为赤道。进一步根据高压气流向外 (如甲、丙 ),低压气 流向内 (如乙 ),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微点 4 亚洲高压和亚洲低压的成因 1 月份 , 亚欧大陆上气温低 ,气流冷却收缩下沉 ,形成 M 蒙古 — 西伯利亚 (亚洲 )高压。 7 月 份 , 亚欧大陆上气温高 ,气流上升 ,形成 N 印度 (亚洲 )低压。 微点 5 如何根据气压高低判断季节 若陆地上为高压中心 ,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冬季; 若陆地上为低压中心 ,说明该大陆所在 半球为夏季。 微点 6 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气压带、 风带北移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向右偏转 ,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西北部 1 月份的西北季风 , 是由于气压带、 风带南移 ,东北信风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 ,加之陆地低压吸 引而形成的。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如非洲 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微点 7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 —— 亚欧大陆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 —— 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显著 ,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微点 8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 ,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 ,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 ,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 ,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 ,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 ,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 地区 ,则降水较多。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2018 ·高考全国卷 Ⅱ)恩克斯堡岛 (下图 )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 地。 2017 年 2 月 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 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1~2 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图解思路 】 【尝试解答 】 1.D 2.B 1.读纬线 ,辨气压带和风带 (1)0 °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 °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 °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南北纬 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 °~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 °~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 °~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 ,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 ,辨气压带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 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 极地低气压带。 4.读气压带位置 ,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 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 (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 30°纬 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 60°纬线以北 ),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 (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 30°纬 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 60°纬线以南 ),则为北半球冬至。 5.读气压带、风带 ,辨天气状况 (1)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 (背风坡除外 )。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 )。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图中的 M 气压带是指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 M 、 N 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 表示 3 月份、春季 B.N 表示 7 月份、夏季 C.M 表示 12 月份、夏季 D.N 表示 1 月份、冬季 解析: 第 1 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 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 2 题,图中 M 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N 气 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答案: 1.B 2.B (2020 ·运城模拟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 , 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 3~5 题。 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② —高气压带 —— 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⑤ —低纬信风带 —— 东南风 C.③ —低气压带 ——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⑥ —中纬西风带 —— 西北风 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 A.①与⑤ B.②与⑥ C.③与⑦ D.②与⑤ 5.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 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 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 第 3 题,读图 ,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 ,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 球。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是动力因素形成 ,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A 错。⑤是低纬信风 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 ,B 错。 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是动力因素形成 ,冷暖空气运 动在这里相遇形成 ,C 对。 ⑥是中纬西风带 ,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 ,D 错。第 4 题,结 合前面分析 ,图中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⑥是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 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所以 B 对。第 5 题,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当该气压 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北半球是夏季。 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 ,A 对。 孟买位于南亚 ,夏季吹西南季风 , B 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炎热干燥 ,C 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 ,D 错。 答案: 3.C 4.B 5.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2018 ·高考北京卷 )如图为北半球某日 02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 hPa)。读图 ,回答 1~2 题。 1.据图推断, (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图解思路 】 【尝试解答 】 1.B 2.A 季风环流的判断 (1)通过 30°N 或 60°N 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例如,若 30°N 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 (如 90°E 附近,即印度低压 )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若 60°N 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 (如 70°E 附近,即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 30°N 或 60°N 处气压状况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徐州地区属于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东亚范围。据此回答 1~2 题。 1.图中 (单位: hPa)能正确表示 1 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 P 地风向的是 ( ) 2.受季风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1 月份,徐州盛行偏南风 B.冬季,徐州温和干燥 C.7 月份,徐州盛行偏北风 D.夏季,徐州高温多雨 解析: 第 1 题,1 月份亚欧大陆中部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 ,气候寒冷 ,在大陆中部形成 强大的亚洲高压;此时 P 地盛行西北季风。结合以上分析 ,选项 B 正确。第 2 题,受季风 的影响 ,冬季徐州盛行偏北风 ,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徐州盛行偏南风 ,气候高温多雨。选项 D 正确。 答案: 1.B 2.D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 —西伯利亚地区大气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 气象 学中一般用 1 025 hPa 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 下图为 1951 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 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 1951 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的是 ( ) A.中国 B.中亚 C.日本群岛 D.东西伯利亚 4.与亚洲高压 1 025 hPa 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 D.地形地势差异 解析: 第 3 题,由材料可知 ,1 025 hPa 等压线是亚洲高压分布范围的标注线 ,读图可知 , 图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该线位置最不稳定 ,说明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 ,D 正 确;中国该线位置变化较东西伯利亚小 ,A 错;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 ,说明中亚地区冬 季气候特征最稳定 ,B 错;日本群岛位于亚洲高压范围以外 ,C 错。第 4 题,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 ,海陆温差越大 ,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 , 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 ,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C 正确。 答案: 3.D 4.C (2020 ·章丘模拟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 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 ,称为高原季风。 下 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下图 ,回答 5~7 题。 5.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6.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 A.a、b B.b、 c C.c、d D.a、 d 7.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解析: 第 5 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 ,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 ,而 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 ,故 D 正确。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 ,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 6 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 ,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 ,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 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b、 c,图中 a、d 表示冬季风。第 7 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 夏季风风向一致 , 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答案: 5.D 6.B 7.C 大气降水 (高考全国卷 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 ,回答 1~2 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解思路 】 【尝试解答 】 1.C 2.A 1.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湿润 (多雨 )。 (2)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干燥 (少雨 )。 (3)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 (多雨 ),但西风带背风坡→干燥少 雨。 (4)信风、东风控制→高纬吹向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比较干燥 (一般而言,信风带控 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 易形成丰富的降水;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 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 2.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 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说明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 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 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 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4.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降水形成条件 影响因素 降水多的原因 降水少的原因 充足的水汽 海陆位置 沿海水汽充足 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风向 海洋吹来的风 (夏季风 )或陆地吹来 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的水面带来 水汽 陆地吹来的风 (冬季风 )水汽 少 山脉走向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行, 有 利于水汽深入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 直,阻挡水汽深入 地形类型 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 盆地、 谷地地形封闭, 高原上 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洋流 暖流上空水汽充足 寒流上空水汽少 地面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 植被破坏严重, 地表以沙土为 主 空气降 温过程 气压带 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 容易凝结 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温, 水汽不易凝结 风带 西风带由低纬吹向高纬, 水汽容易 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由高纬吹 凝结 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系统 气旋、锋面空气上升 反气旋空气下沉 地形类型 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 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 空气降 温过程 下垫面 状况 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 (海面 )、寒暖 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 (多雾 )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地 区;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 凝结核 — (2020 ·葫芦岛调研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 20 千米 ,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 两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影响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 2.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 )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 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 解析: 第 1 题,读图 ,甲地北京时间 8-20 时降水较少 ,21 时-次日 8 时降水多 ,据此 , 甲地应位于盆地 (谷地 ),夜晚山坡降温快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 ,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 , 气温较高 ,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 ,形成降水; 白天山坡升温快 ,气流上升 , 谷底升温慢 ,气温低 ,气流下沉 ,不易形成降水; 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而形成的大气运 动为热力环流 ,所以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 ,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 ,据 此分析选 B。第 2 题,读图 ,甲地夜间降水多 ,夜间气温低 ,蒸发量小 ,所以下渗较多 ,利 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 ,白天气温高 ,蒸发量大 ,下渗较少 ,不利于保持土壤 的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而乙地白天降水多 ,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 (盆地 ),乙地位于 山地 ,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 错;读图 ,乙地降水时间长 ,降水量更大 ,C 错;甲地降水 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影响大 ,和地形平坦无关 ,D 错。据此分析选 A。 答案: 1.B 2.A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 图。读图 ,回答第 3 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解析: 选 D。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 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 ,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 ,故 D 选项正确。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是区域降水量相等的点的连线 , 它反映了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差异。 等降水量线图主要用于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高 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 综合题偶有出现。 判读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大小、 递变规律,描 述分布特征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 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 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如图 1 中降 水大致自南向北逐渐增多 读降水数值, 一般地,年降水量大于 800 mm 为森林, 判植被类型 400~800 mm 为森林草原, 200~400 mm 为草原,小于 200 mm 为荒漠 读延伸方向, 析降水成因 (1)若与海岸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 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或季风 )。 (2)若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 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若与纬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 主要因素是纬度 (大气环流 ) 读形状特征, 析降水成因 (1)若闭合,则闭合区内可能为多雨中心, 也可能是少雨中心 (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 内陆盆地等 )。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则要根据具体情况 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读疏密程度, 析降水成因 (1)等降水量线密集, 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 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 集。如图 2 南部地区。 (2)等降水量线稀疏, 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 一般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高考浙江卷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判读流程 】 第一步 ,读图名、图例。 明确上图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第二步 ,读数值大小及变化。 从图中可知美国西部年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原因与地形阻挡有关。 第三步 ,读疏密程度。 从图中可知美国西北部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原因与地形有关。 【尝试解答 】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 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 降水多; 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020 ·合肥一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 0 ℃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 N 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 M 地到 N 地降水量变化特征, 并分析该月 M 、N 两地降水差异的成 因。 解析: (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 ,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 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 (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 ,由等高线可判断 MN 一线的地 形 , 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 0 ℃,地处亚热带;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 大洋之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为季风气候。 (2)从 M 地到 N 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中部山脉抬升, M 地降水多,背风 坡气流下沉, N 地降水较少。 一、选择题 (2020 ·武汉高三起点考试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 中、 低纬 “三圈环流 ”模式 图。读图回答 1~2 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Ⅰ气压带与 a 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 c 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 b 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 ,可知此图为南半球 “三圈环流 ”模式图 ,故 A 项错误; Ⅰ纬度和 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 ,故降水量均偏少 ,B 项错误; Ⅰ纬度为下沉气 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 ,则 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 ,且冷暖气流相遇 形成锋面天气 ,故 C 项正确; Ⅳ 纬度位于赤道附近 ,无地转偏向力 ,无台风形成 ,故 D 项 错误。第 2 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 ,a 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 稀少 ,故 A 项错误 ,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 ,气候一年中分为 干湿两季 ,B 项表述正确;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 ,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 气候 ,C 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D 项表述正 确。 答案: 1.C 2.A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 (阴影部分 )、风带 (箭头表示风向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甲风带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低温干燥 解析: 第 3 题,读图分析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 ,位于 30°纬线和赤道之间的 为信风带 ,该信风向右偏 ,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 30 °纬线和 60 °纬线之间 , 即 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风带应该为西风带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 , 形成西南风 ,故答案选 B 项。第 4 题,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 , 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 ,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 ,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炎热 干燥 ,故答案选 C 项。 答案: 3.B 4.C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 间。据此回答 5~7 题。 5.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6.3 月到 5 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斯利那加每年 3 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解析: 第 5 题,读图 ,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 7 月 1 日左右 ,退却时间在 9 月 1 日到 9 月 15 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 6 月 10 日前后 ,退却时间为 10 月 1 日到 10 月 15 日之间; 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 6 月 1 日前后 ,退却时间为 10 月 15 日前后; 东南部夏季 风到达时间为 5 月 20 日前后 ,退却时间为 10 月 15 日前后 ,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 长的地区为东南部 ,所以该题选 B。第 6 题,3 月到 5 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 ,北半球 白昼变长 ,太阳高度角变大 ,吸收热量增多 ,气温较高 ,故①正确; 3- 5 月西南季风还未 到达 (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 6-9 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 ,晴天多 ,降水较少 ,故 ② 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 ,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 ,气温高 ,故④对 ,所以该题 选 C。第 7 题,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即东北风的背风坡 ,故 A、B 错误;夏季风 到达的时间为 7 月份前后 ,3 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 ,故 C 错误; 3 月份大部分日期为冬半年 , 西风带位置偏南 ,当地处于 30 °~40 °,很可能是受暖湿的西风影响而降水量大 ,故该题选 D。 答案: 5.B 6.C 7.D 读鄱阳湖周边德安气象观测站和鄱阳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 (正距平 为西风 ,负距平为东风 ),回答 8~10 题。 8.有关两气象观测站风向的判读正确的是 ( ) ①德安气象观测站 8-19 时吹西风 ②德安气象观测站 19 时-次日 8 时吹西风 ③鄱阳气象观测站 11-21 时吹东风 ④鄱阳气象观测站 21 时-次日 11 时吹东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两气象观测站昼夜风向变化的原因是 ( ) A.湖陆的面积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热力差异 10.白天,自德安气象观测站至鄱阳气象观测站作等压面图,下列正确的是 ( ) 解析: 第 8 题,据图可知 ,德安气象观测站 8-19 时主要吹东风 ,19 时-次日 8 时吹西风; 鄱阳气象观测站 11-21 时吹西风 ,21 时-次日 11 时吹东风。故选 D。第 9 题,两地昼夜 风向变化是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故选 D。第 10 题,白天 , 陆地增温快 ,近地 面为低压;湖泊增温慢 ,湖面附近为高压 ,高空等压面弯曲状态与近地面相反。故选 C。 答案: 8.D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2020 ·南昌十校联考 )如图为非洲赤道低气压带 1 月和 7 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判断 N 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2)推测 P、Q 两地 7 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描述 1 月非洲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1)读图可知 ,N 地位于赤道以北 , 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 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 , 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两地水温高低 , 要结合月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 ,P 地位于海 洋内部 ,而 Q 地离陆地较近 ,受陆地影响大。 7 月份为南半球冬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海洋降温慢 ,同时 ,由于 Q 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 ,起到降温作用 ,所以 7 月份 P 地水 温较 Q 地高。 (3)读图可知 ,1 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 ,而东段位于南半 球 , 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考虑。 1 月份 ,太阳直射点南移 ,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 , 而海洋升温速度慢 ,陆地升温快 ,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所以东段朝南 ,而西段位于北 半球。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 1 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7 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 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N 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湾暖 流影响。 (2)P 地水温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P 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 行离岸风, Q 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 (3)东段位于南半球, 西段位于北半球。 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 东段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南半 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气压带停留在气温较 高的北半球。 12.(2020 ·揭阳调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独特气候区 , 如 10 °N~20 °N 和 30 °N~40 °N 的大陆西部地区。下面图甲示意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 移动 ,图乙示意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分布。 (1)若图乙所示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 季,并说明理由。 (2)请判断 M 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理由。 (3)除文字材料所述两个地区外,推测图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的气候区,并具体说明。 (4)N、P 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 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解析: (1)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 ,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 ,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 北半球为冬季。 (2)图中 M 地位于高压中心北部 ,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 在北半球受地转偏 向力影响右偏 ,形成偏西风 (或西南风 )。(3)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知 ,太阳直射点移 动使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 ,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 30 °N 之 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受信风影响 ,降水少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降水少 ,形成热带 沙漠气候; 60 °N 附近的大陆西部 ,夏季受西风带影响 , 降水较多 ,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 影响 ,降水较多。 (4)N 、P 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均较多;但两地纬度不同 , 在 西风带中的位置也不同 ,受西风影响强度不同 ,降水量也有不同。 答案: (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 (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 (2)偏西风 (或西南风 )。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受北半球地 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而成。 (3)北回归线至 30°N 之间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 60°N 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 )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 70°N 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 )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 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较少。 (4)同:位于 40°N~60°N 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异: N 地比 P 地纬度高, N 地位于西风带中心控制区, P 地位于西风带边缘控制区, 故 N 地 西风强于 P 地,年降水量大于 P 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