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世界主要国家学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全国卷(2013-2018)考题统计 题型 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 2014课标Ⅱ,3、5题,8分 选择题 一个大洲、五个地区 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 2017课标Ⅱ,6-8题,12分 2017课标Ⅱ,37题,22分 2016课标Ⅰ,37题,22分 2013课标Ⅰ,37题,24分 2013课标Ⅰ,5题,4分 选择题 综合题 六个国家 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2018课标Ⅲ,9-10题,12分 2014课标Ⅱ,36题,22分 2013课标Ⅰ,8题,4分 综合题 选择题 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 考纲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能在地图上辨认各种地形,能描述各类地形的特征 2.能描述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3.记忆并解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 理特征,能辨认不同尺度的区域地图 4.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1.以经纬网图、区域轮廓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形特征 2.以科学考察、探险等活动为背景,考查区域陆地和海洋特征 3.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的认识。 4.根据材料信息,结合自然和人文地理进行世界某一重要区域的区域特征分析 5.关心国际大事,理解、掌握世界热点地区的国家和发生重大事件国家的地理特征,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结合地图和高中地理内容,考查学生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一个大洲(如亚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5.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8·新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开,(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拍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 精准分析: (1)气团形成的源地条件之一就是范围广阔、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冰雪覆盖的地区往往形成冷而干的气团,水汽充沛的热带海洋上常常形成暖而湿的气团。图中龙卷风多发区南邻广阔的热带海域─ 墨西哥湾,故其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应为墨西哥湾。源自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北上在美国中部平原与南下的冷干气团相遇,湿热气团因密度较小被迫抬升,抬升中气团内水汽凝结(华)放热,从而进一步加剧其抬升;另一方面,湿热气团经过的下垫面如果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也容易受热抬升。龙卷风的本质即“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四周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向低压中心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高速旋转,所以龙卷风一般为气旋式。 (4)龙卷风一般与雷暴云伴生,从雷暴云底伸展出来至地面的漏斗状云叫“龙卷”,这是一种极其壮观的天气现象,很容易让华人联想到“龙”。“龙卷”伸展至地面时会引起强烈的旋风,这种旋风叫做龙卷风,其风速巨大,破坏力极强。但是龙卷风是一个微尺度的短时天气现象,准确预报也比较困难,即使对美国龙卷风多发地来说,其发生频次年均也就数次,称不上常见,所以当地“追风人”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原因及气流旋转的原因,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和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本题以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多发区为载体,考查考生从文字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结合天气和气候学原理,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探讨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举一反三:龙卷风形成的过程: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云团上下温差越来越小,水蒸气分子升降幅度越来越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云团下面上升的水蒸气直向上升,水蒸气分子在上升过程中受冷体积缩小越来越小,呈漏斗状。上升的水蒸气分子受冷体积不断缩小,云下气体分子不断补充空间便产生了大风,由于水蒸气受冷体积缩小时,周围补充空间的气体来时不均匀便形成龙卷风。 (2017•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分异规律。(3分)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4分)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3分)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4分) 【答案】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 高,降水量少。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考点:自然带分异规律、气候类型的成因。 【点睛】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成因 典型地区 水平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东西方向(平行于纬线) 南北方向(垂直于纬线)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低纬和高纬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南北方向(平行于海岸线) 东西方向(垂直于海岸线)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即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 中纬度大陆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 水平方向(平行于等高线) 垂直方向(垂直于等高线)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纬度低、海拔较高的山地 (2017•海南卷)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香蕉是热带水果,巴拉圭生产的香蕉因甜度高而闻名,主要出口阿根廷。近年来,巴拉圭因香蕉滞销而催生了香蕉粉产业。收获的香蕉经过去皮、干燥、磨粉、制成的香蕉粉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图8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1)归纳巴拉圭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巴拉圭香蕉主要出口阿根廷而不出口巴西的原因。(6分) (3)推测香蕉粉工厂的布局特点,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地势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2分);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2分)。 (2)巴西纬度低,地处热带,香蕉产量大(3分)。阿根廷纬度高,香蕉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大。(3分) (3)特点:靠近原料地(2分);布局分散(2分)。 原因:原料运输量大,产品运输量小(2分);技术要求低,设备简单,小型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形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和工业布局。 【点睛】本题以巴拉圭生产的香蕉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生产的特点、地形特征的判读.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2016•天津卷)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6分)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大型盛会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今年热点巴西奥运会为背景材料,通过提供中国和巴西两国农业发展情况,巴西降水量季节分布图,考查巴西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举办奥运会对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影响。试题难度不大,问题设置也较传统。 (2015•新课标I卷)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4)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 (2)材料中明确了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受制于其运输需要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 (3)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增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大,从业人员增加。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成:发展卤虫捕捞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卤虫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成:过度捕捞会导致卤虫资源枯竭;该湖为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考点:咸水湖生态系统、产业活动。 【名师点睛】试题以区域图为背景,图像与文字材料结合,素材常规但又不落俗套。设问体现地理思维的层次性,层层递进,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立意于平实之中,但意味深远。在问题设计上,各小题之间联系紧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度。第(1)小题从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事像的探究分析能力;第(2)小题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4)小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独特地理环境→发展条件→产生的影响”的思路展开,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地理分析问题的方法。 (2014·新课标II卷)36.(22分)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考点:湿地、河流水文特征、海洋生物资源。 (2014·上海卷)(十五)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 材料二: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丛中获取利润。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图1 墨西哥地理简图 图2 1990~2007年墨西哥农业、工业产值比重 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总出口的比重(%) 主要出口商品 1982 1985 1986 1990 1994 1998 1999 2000 2003 2007 原油 74.8 54.2 29.3 33.9 10.8 5.4 6.5 8.9 10.2 13.8 组装的汽车 2.6 2.9 8.3 9.3 9.1 9.9 7.6 6.9 电视接收设备 4.4 4.2 3.8 3.5 3.9 8.0 开关、电路电器 3.0 2.6 2.6 4.0 3.7 2.3 发电机 2.6 3.0 3.0 3.1 3.1 1.9 新鲜蔬菜 0.6 0.5 2.4 1.6 注: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38.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8分) 39.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40.说明表中主要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并推测该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6分) 【答案】 38、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围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39、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40、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 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解析】 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冲击。 40、从表格分析得知,1994年以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且其它出口商品很少;1994年以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且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因工业制成品出口变化趋势,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学科…网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阅读图、表、资料的能力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差异 【归纳总结】 四个发达国家,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巨大,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总结如下: 国家 特征 日本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地形 多山,3/4是山地和丘陵;沿海一带有狭小平原,多火山、地震 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 西部低矮高原面积广大,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山地)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平原占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广大 气候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海洋性;气温南北差异,降水东西差异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由北、东、南向内陆呈半环状分布;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温带面积广;地形对西海岸及东部地区影响巨大 水文 河流短急,富水力 大河多,水量大,富水能,结冰期长 东部水资源丰富;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盐度高;河流少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灌溉、航运、发电便利 矿产资源 贫乏 丰富;煤、石油、天然气、森林、水能、铁矿 铁、煤、铝土、锰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丰富 工业 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临海型”工业布局 工业基础好,以重工业为主;工业自西向东扩散 工矿业出口收入高,采矿、机械、化学等工业发展快 现代化水平高;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西部三大工业区 农业 水稻种植业、渔业发达;小型农业机械和水利技术 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产量不稳定 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出口羊毛、小麦世界著名 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高;从事农业人口少;输出农产品最多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 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北亚地区地广人稀 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人口已超过三亿;大西洋海岸、五大湖、太平洋沿岸三大城市 【方法技巧】 1.如何复习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①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和战略位置,并理解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②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和概括;③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科技等方面分析和概括。 如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可用下图示意。 2.澳大利亚的气候与植被 (1)特点: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2)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3.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 4.美国的专业化农业生产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宜于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典题突破】 1.下面图A为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美国本土年降水量与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简析其关系。 (2)指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超过50人的分布区域,并简析其原因。 (3)甲地区是美国蔬菜、水果、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因素。 (4)分析乙河水运发达的原因。 【解析】(1)可从宏观角度分析年降水量和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并总结出空间分布规律。可通过分析 【答案】(1)分布规律:美国本土年降水量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西北沿海降水较多;人口密度大致上也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西部沿海人口密度较大。 关系:年降水量对人口分布有较大影响。中东部广大地区和西北沿海,年降水量较大,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耕地比重和耕地面积大,经济发达,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好,人口密度较大;西部内陆,降水稀少,水源不足,经济不发达,人们生产、生活不便,人口密度较小。 (2)东北部地区,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东北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带和金融贸易中心;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新兴工业发展较快,且为阳光地带,气候条件优越。 (3)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信息通达度高;人口密度大,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广阔。 (4)乙河流经美国中央平原广大地区,主要为南北流向,南北地域差异大,南北向货物运输量大;乙河流域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流量大,且水流平稳;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江、湖、海、陆联运成网,交通便捷。 考点二 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 【归纳总结】 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1.印度 2.巴西 【方法技巧】 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办法,可以让同学们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①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印度河河口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③对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 ④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⑤ 有回归线穿过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主要农产品、人口与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⑥直布罗陀海峡与曼德海峡的密度流及其成因的比较。 ⑦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2)地形、气候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①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②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其成因的比较。 ③比较中亚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④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⑤安第斯山南段东部与西部气候、自然景观差异及其成因的比较。 ⑥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3)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①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②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③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典题突破】 (2018·佛山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 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2~4题。 2.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3.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海水 C.河流水 D.雨水 4.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答案】2.D 3.D 4.A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某国轮廓简图,图乙是该国气温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5月24日报道,近期,印度连续遭受热浪侵袭,马路在高温炙烤下熔化,甚至粘住行人的鞋子。印度西部部分地区气温已近50 ℃,当地人深受脱水与中暑折磨。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地。 (2)图甲中阴影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 ,试分析该区域大面积种植该作物的自然原因。 (3)5月份一般是该国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④ (2)小麦 该地区地势起伏和缓,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耐旱作物小麦的生长。 (3)5月该国正午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雨季未来临,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