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18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18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 ‎1.我国四大分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及影响。2.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考点一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北方与南方地区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读上图填写相关内容:‎ ‎(1)四大区域:①南方地区、北方地区、②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四大区域重要的分界线。‎ a.①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③秦岭—淮河一线;‎ b.②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④大约与400_mm年等降水量线相当;‎ c.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主要是⑤昆仑山_、⑥祁连山脉、⑦横断山脉_。‎ ‎2.划分的主要依据 ‎(1)南方与北方:气候。‎ ‎(2)北方与西北:夏季风影响。‎ ‎(3)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 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①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②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3)河流: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5)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南方地区 ‎(1)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 ‎(2)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 ‎ (4)资源:水资源、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 ‎(5)铁路: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 ‎(6)工业基地: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①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②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①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②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河流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 气候 ‎①温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③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①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③主要气象灾害: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自然资源 ‎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②水资源不足;③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①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②水资源丰富;③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农业生产 ‎①旱地农业;②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③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①水田农业;②一年两熟至三熟;③我国水稻、油茶、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以重工业为主;山西能源基地;纺织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长三角”沪宁杭地区和以武汉、湖北西部及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生态问题 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2017·全国卷Ⅲ·T1~3‎ ‎2017·全国卷Ⅱ·T1~3‎ ‎2016·全国乙卷·T36(1)(2)‎ ‎2016·北京卷·T36(2)(3)(4)‎ 命题规律:多结合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等载体,考查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部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核心关注: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2016·江苏卷·T1‎ ‎2015·北京卷·T36‎ ‎2015·天津卷·T12‎ ‎2015·广东卷·T7~8‎ ‎2015·福建卷·T37‎ ‎2013·全国卷Ⅰ·T36‎ ‎1.(2015·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 ‎ ‎(1)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经纬网的判读及省份轮廓的特征,可判断图示省份为吉林省,属于东北地区,因此选C。第(2)题,据等雾日数线的判读,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因为东部的地形是长白山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中西部降水少;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 ‎2.(2018·青岛模拟)读贵州省地图,回答(1)~(2)题。‎ ‎(1)贵州省地理环境特征为(  )‎ A.苍松雪岭,沃野稻香 B.黄沙漫漫,驼铃叮当 C.石林林立,群峰拔地 D.地形崎岖,喀斯特广布 ‎(2)乌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航运条件优越   D.下游有凌汛现象 解析:(1)D (2)B 第(1)题,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苍松雪岭,沃野稻香”指黑龙江;“黄沙漫漫,驼铃叮当”指我国西北地区;“石林林立,群峰拔地”指云南。第(2)题,结合乌江流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高于‎0℃‎,不存在凌汛现象;结合等高线图例可判断出乌江流域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乌江流域落差大,航运条件较差。‎ ‎3.(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解析:结合甲乙两城市地区的图示可以看出,两地都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达,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两城市靠近交通干线,交通方便,还是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考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地形:a内蒙古高原,b天山山脉,c塔里木盆地。‎ ‎3.河湖:稀少,多季节性河流。‎ ‎4.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 ‎5.城市:d呼和浩特,e乌鲁木齐。‎ ‎6.交通: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7.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内蒙古草原牧场、新疆天山牧场。‎ ‎[规律总结] 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①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合成的有机物多;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储存。‎ 二、青藏地区 ‎ ‎ ‎1.地形区:图中的a祁连山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地。‎ ‎2.气候:典型特征:气温低(高寒)。‎ ‎3.河流:图中的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4.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 ‎5.交通:‎ ‎(1)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6.农业:‎ ‎(1)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2)河谷农业:‎ ‎①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②主要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规律总结]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位条件与限制性因素 青藏高原上的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热量相对高原面上较充足。但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依然是热量不足。‎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农业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 降水不足,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主要农产品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 生态问题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2017·全国卷Ⅱ·T9~11‎ ‎2017·全国卷Ⅲ·T37‎ ‎2016·江苏卷·T17~18‎ ‎2015·四川卷·T13(2)‎ 命题规律:多借助等值线图、区域图、示意图等载体,考查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部分区域的地理环境与成因,区域发展方向。‎ 核心关注: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成因。‎ ‎1.(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2)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1)B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教授身后为森林,所在之处花草掩映,再往前方看是冰雪。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判断,教授此时位于高山草甸带。第(2)题,阿尔泰山南坡受西风带影响,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阿尔泰山高山草甸下部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不只山麓地带有草场分布,山地附近分布有高山草甸;阿尔泰山纬度高,且教授所在地海拔较高,飘雪时节不一定在冬季。‎ ‎2.(2018·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过去牧区的牧民一般居住在蒙古包中。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 ‎(1)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蒙古包包身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的原因。‎ ‎(2)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秋平”指的是秋季水热条件好,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上利于蒙古包搭建,且水草丰富;“冬阳”指的是选择阳坡,温暖避风。请任择其一,从地理角度分析选址“春洼”或“夏岗”的原因。‎ 解析:第(1)题,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天,屡有暴雪,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蒙古包对这种气候特点的适应。第(2)题,“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这主要是指过去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目的是为了减少季节气候变化对牲畜的影响,依当地地势、气候、草场情况,选择在饲草、水源丰富的地区进行牧业活动。春洼——地势低的地方,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或有地表、地下水源,往往水源足,牧草返青早;夏岗——高山草原凉爽,牧草生长旺盛,蚊蝇少。因为夏季山麓的温度比较高,而高一些地方相对山麓比较凉爽,应该是山麓和山腰相比较而言。所谓的凉爽应该是相对而言;秋平——气候适宜,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牧草很丰富;冬阳——气温暖和,有利于牲畜过冬。‎ 答案:(1)多大风、雨雪天气;包身呈圆柱形,受风阻力小,不宜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排水(雨雪)。‎ ‎(2)“春洼”:春季降水较少、多风沙,地势低洼处,可避风沙;洼地可能有地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源,水草比较丰富。‎ ‎“夏岗”:夏季雨水较多,高岗地区不易积水;夏季比较炎热,岗地地势较高,凉爽透风,蚊蝇较少。‎ 考点三 我国不同尺度的区域差异 一、省级区域:北京市、台湾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省区特征 北京市 台湾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置 西南面为黄土高原,西北面为内蒙古高原,南面为黄淮海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亚洲中部,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相邻 地形 以平原为主,西面、北面为山地 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 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农产品 小麦、玉米、蔬菜 稻米、甘蔗、茶叶、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樟脑 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甜菜、葡萄、西红柿、石榴、枸杞等 工业 电子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为主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油气开采、畜产品加工 人口或城市分布 外来人口是人口规模膨胀的主要原因 西部平原及沿海地区 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天山山麓地带 二、我国五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 名称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长三角 经济圈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发达,投资环境完善,进出口发达,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雄厚的技术力量,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农业基础好,腹地广,靠近市场,浦东开发和世博会拉动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产业同构,缺乏核心技术 珠三角 经济圈 靠近港澳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用地紧张,腹地小,环境污染,缺乏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东南亚,交通便利,多侨乡,利于引进外资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开放的市场观念,产业链、制造业和外贸发达;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建立 环渤海 经济圈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统一的电网,靠近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华北、东北地区,农业基础好,信息发达,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奥运会拉动 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低 西三角 经济圈 能源(水电)、矿产资源丰富,水运便利,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峡等工程建设的拉动 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外贸环境差 东北经 济圈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振兴东北政策 能源、水资源供应不足,设备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高考真题 命题分析 ‎2017·全国卷Ⅲ·T37‎ ‎2016·江苏卷·T28‎ ‎2015·全国卷Ⅰ·T37‎ ‎2013·全国卷Ⅰ·T6~8‎ 命题规律:多借助区域图、文字材料等载体形式,考查我国不同尺度的区域区域特征及差异。‎ 核心关注:我国重要区域的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 ‎1.(2018·临川模拟)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下图,完成(1)~(2)题。‎ ‎(1)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B.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D.市场广阔 ‎(2)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1)A (2)A 第(1)题,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人口数量较少,市场需求没有优势;而从图示分析,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故选A。第(2)题,为了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转入产业正常运转;而承接大量的重化工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选A。‎ ‎2.(2015·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拔(地形地势)、洋流、海陆位置等。从材料“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可知,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气温比中国东北低主要是地形地势。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高,即甲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更大。从材料中可知,冻土会 受气温的影响。所以甲地的冻土活动层季节变化大,导致路基受影响。第(3)‎ 题,根据材料“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和“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并结合图,可知热棒主要是冬季提供热量;热棒倾斜主要是为了防止冻土的冻融变化影响路基。‎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