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33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① 冷暖 和② 干湿 变化。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呈③ 波动上升 趋势,近年来有 ④ 加快 的趋势。 世界气候变暖,除了自然原因外,更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一方面大 量燃烧化石燃料 , 排放大量⑤ CO 2 。另一方面毁林 , 造成森林吸收 CO 2 能力减弱。 特别提醒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大趋势 , 并不是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 , 气候异常事件多发 , 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 , 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⑥ 海岸线 ,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 ⑦ 沿海 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 带来影响 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⑧ 积温 增加,⑨ 生长期 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⑩ 干旱 加重,造成 供水 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 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 降水量 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 不稳定性 与供需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 清洁 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 植树种草 。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全球变暖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为: (1)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暖的影响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命题视角一 全球变暖的影响 1.(2017北京石景山期末)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有可 能发生的是 ( ) A.高山雪线的海拔下降 B.高山林线海拔不变 C.我国东部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D.橡胶种植界线向纬度高的地区推移 答案 D 若全球变暖加剧,即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则高山雪线海拔上 升,A项错误。高山林线指的是森林分布上限,随着全球变暖,其上限高 度应上升,B项错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我国 东部海岸线向陆地推进,C项错误。橡胶属于热带作物,全球变暖后较高 纬度地区热量增加,其种植范围将向纬度高的方向扩大,D项正确。 D 命题视角二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2.(2016北京朝阳二模)资源配置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课 题。回答问题。 为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环境和公共健康威胁,2015年8月3日,美 国颁布了《清洁电力计划》。其目标是到2030年,美国电力行业的碳、 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将比2005年分别减少32%、90%、72%。 说出美国实现《清洁电力计划》目标的途径,简述其产生的生态及 社会效益。(10分) 答案 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2分)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 等化石燃料。(2分)效益: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 (2分)改善公众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2分)促进技术创新。(2分) 解析 《清洁电力计划》会显著地减少电厂碳排放及其他有害健康的 气态污染物排放,同时促进清洁能源创新、研发和部署,并为制定应对 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奠定基础。 1.水资源的概念 (1)广义: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2)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① 淡水资源 。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② 淡水湖泊水 和浅层地下水。 考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指标 ④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世界水资源分布 从大洲来看:⑤ 亚洲 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 最少从国家来看:⑥ 巴西 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 地区分布:南方水⑦ 多 ,北方水⑧ 少 ;东部水⑨ 多 ,西部水 少 时间分配: 夏秋 季节较丰富; 冬春 季节较贫乏,年际变化 大 2.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时空分布③ 不均 。具体见下表。 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 规模的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会影 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 大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 增多 ,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3) 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 , 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 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条件 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 节水意识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等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 生物资源变化 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多在岩浆岩地 区,煤、石油等多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 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数量的有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 适度开发, 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以资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 能、风能、地热能等正被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最好不要轻易进行开发利用, 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2.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 自然资源 能源 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 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 质与能量的总称 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举例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 汽油、沼气是能源,但不是自然资源 图示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原因 措施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小 节约用水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4.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要能源 煤炭地位 前煤炭时期 (木柴时代) 木柴(居首位)和水力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煤炭时期 (煤炭时代) 煤炭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 后煤炭时期 (石油时代) 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2)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依据上图并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 展存在如下关系: 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②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 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③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 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命题视角一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1.下图为世界各大洲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及人均水资源 和水资源利用类型结构对比图,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据此回答(1)—(2)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大洲是 ( ) A.南美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下列有关水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洲农业灌溉面积广,农业用水比例大 B.北美洲居民节水意识薄弱,生活用水比例大 C.欧洲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工业用水比例大 D.非洲人口少,人均水资源所占比例较大 B A 答案 (1)B (2)A (1)据材料可知,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多年平 均径流总量来反映,图中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大的是亚洲,所以亚洲水 资源总量最多。(2)农业用水类型主要是灌溉用水,亚洲水资源利用类 型结构中农业用水比例大,说明亚洲农业灌溉面积大;北美洲国家多为 发达国家,居民节水意识较强,生活用水比例较小;欧洲经济发达,工业化 水平高,工业用水比例大,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非洲人口众多,水资源较 少,人均水资源所占比例较小。 命题视角二 我国的水资源 2.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地区之一。回答下面两题。 (1)(2016北京五中期中)华北地区的水资源 ( ) A.总量短缺,但是时空分布均匀 B.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C.短缺是由水污染严重造成的 D.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季节在春季 D (2)(2016北京五中期中)华北地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正确措施是 (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发展滴灌、喷灌技术 ③实施阶梯水价 ④采用海水淡化措施 ⑤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控系统 ⑥寻找地表水替代水源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④⑤⑥ 答案 (1)D (2)B (1)由于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因此需水 量大,水资源总量短缺;因为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所以时空分布不 均;春季农田灌溉用水量大,而且降水少、蒸发量较大,所以供需矛盾最 突出。(2)注意题干要求从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 和海水淡化、寻找地表水替代水源都属于开源措施。 B 命题视角三 我国的能源利用 3.(2017北京石景山期末)下图为中国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及 国内生产总值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位于甘肃的 兰州(34 ° N,103 ° 40 ′ E)。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1992年以后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都持续向东移动 B.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不一致 C.相对于我国大陆几何中心,三者重心都位于西部地区 D.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相对稳定,三者重心空间差距缩小 (2)图中反映出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是 ( )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能源生产供不应求 C.能源生产与消费区域不平衡 D.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 B C 答案 (1)B (2)C (1)图示时间段内,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总体上向西 移动,A项错误。1992年后,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经 度差异越来越大,B项正确。三者重心均位于我国大陆几何中心以东的 东部地区,C项错误。三者重心空间分布差异在图示年份呈现出先缩小 再增大的趋势,D项错误。(2)图示年份,特别是1992年以后,能源生产与 消费重心距离越来越远,表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区域越来越不平衡,C 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