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七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七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影响 ‎-‎ ‎-‎ 命题重点:1.以资源调配路线示意图和资源统计图为背景,考查资源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资源调配的必要性及其影响等。‎ ‎2.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企业投资区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和产业转移的原因。‎ ‎3.以产业结构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形式并存,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8分左右。‎ 热点探究:南水北调、京津冀地区区域产业调整。‎ 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 ‎-‎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2016课标Ⅰ,1~3题,12分 ‎2016课标Ⅱ,3~5题,12分 ‎2014大纲卷,1~3题,12分 选择题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规律。‎ ‎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作用和意义。‎ ‎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影响。‎ 考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分析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 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意义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湖北八校联考)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3)题。‎ ‎(1)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3)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第(2)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第(3)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 (1)B (2)C (3)B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一直是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考查点。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 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和“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美国西海岸“北水南调”背景分析 ‎1.(2012·安徽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解析 第(1)题,美国某州生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河、湖的分布确定其流向,依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为北高南低;读文字材料可知,“北水南调”解决的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可断定北部水资源较丰富,而南部需求量大。该州中部、南部聚落较密集,南部农业发达。第(2)题,从表中可1993年以看出水资源没有买卖,说明是突发变化。‎ 答案 (1)B (2)D 考向二 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 ‎2.(2016·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析 第(1)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 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 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 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2)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 答案 (1)AC (2)AD 考点二 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 ‎(2)南水北调三线比较 调水路线 西线 中线 东线 水源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与水质 调水量较小、水质最好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 差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 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除南水北调外,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提示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2.西电东送 ‎ 西电东送中线与北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提示 中线以水电为主,水电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 ‎3.西气东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a.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b.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③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a.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b.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c.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 ‎①将资源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 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三线有何优势?‎ 提示 气源地来源广,气源更加充足;覆盖面更广,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4.晋煤外运 类型 主要线路 东西运 煤通道 通往 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 华北 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 南北运 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 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读世界三个国家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和供水区的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1和图2‎ ‎(2)图2调水线路施工中遇到最大的技术难题为(  )‎ A.开挖尼罗河水道 B.沿途荒漠生态保护 C.输水隧洞穿越运河 D.西奈半岛输水渠 ‎(3)跨流域调水对受水区域的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有利于水循环 ②增加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润地区,改善受水区的气候 ③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和高耗水工业 ④补偿并调节河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⑤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于防治地面沉降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 第(1)题,图1为美国西部的北水南调工程,是从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向南部地中海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供水;图2为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水源地所在的尼罗河下游与供水区的西奈半岛均为热带沙漠气候;图3中的中线和东线工程都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输水到温带季风气候区。第(2)题,穿越苏伊士运河工程是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中的最大单项工程,也是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第(3)题,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属于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 (1)B (2)C (3)D 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 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影响 ‎1.(2014·浙江文综,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 第(1)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故D符合题意。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答案 (1)D (2)A 考向二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海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十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题目 ‎[题 型 解 读]‎ ‎1.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的类型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一般有四类:‎ ‎(1)结合区域图或相关资料考查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或对比两地的资源状况,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 ‎(2)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修建线路时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对所经地区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 ‎(3)针对区域环境特征,从开源、节流角度探究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 ‎(4)分析资源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不利影响。‎ ‎2.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 ‎[典 题 示 例]‎ ‎ [2012·山东文综,26(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应用流程 答案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答 题 模 板]‎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资源分布状况 ‎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②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 资源消费状况 ‎①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 ‎②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实 践 应 用]‎ ‎ (2017·长春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解析 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 答案 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的规律。‎ ‎3.应用:结合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产业转移 ‎(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2)目的: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 ‎2.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 怎样实现产业转移的目的?‎ 提示 寻求最优区位,降低产品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6·新课标全国Ⅰ,1~3)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期,有优惠的国家政策,使得佛山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故选D项。第(2)题,据材料可知,在2003年佛山原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使得陶瓷产业开始向外转移,说明陶瓷产业已不适合在此发展,该地逐步开始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故选A项。第(3)题,明清时期,“瓷都”‎ 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技术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选C项。‎ 答案 (1)D (2)A (3)C 对比法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Ⅱ,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家电组装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第(2)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远大于越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越南,所以消费市场规模更大,故选A。第(3)题,中国家电产业要发展,要占领市场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故选D。‎ 答案 (1)B (2)A (3)D ‎2.(2016·海南地理,7~9)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1)~(3)题。‎ ‎(1)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2)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3)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第(2)题,根据产业转移的 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第(3)题,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答案 (1)C (2)C (3)B ‎3.[2012·浙江文综,37(2),10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10分)‎ 解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市的工业渐趋饱和,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把污染较严重的化学、造纸等对环境压力较大的企业转移出来。汕尾市发展较晚,水陆交通便利,环境承载力较大,适合接纳深圳市的产业转移。‎ 答案 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 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 提示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在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哪些阶段?‎ 提示 发达国家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发展中国家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 ‎ 在产品生产环节产业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哪个环节?‎ 提示 发达国家处于设计和营销环节,发展中国家处于加工环节。‎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安徽百校联考)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据此完成(1)~(2)题。‎ ‎(1)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 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 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 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2)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 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 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 解析 第(1)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江西油气资源欠缺,科研力量不足;欠发达地区产业协作、政企协作等能力差,交易费用较高。第(2)题,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移出区来说,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虽短期导致就业率下降,但从长期看随经济加快发展会提高就业率;对产业移入区来说,缩短了产业升级和调整时间,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答案 (1)D (2)B 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思路 ‎1.分析区域工业发展的特点 着重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区域发展初期为轻工业阶段,中期通过资金积累、技术进步进入到重工业时期,后期基础工业与科技进一步发展,进入到高科技工业阶段。‎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目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3.分析产业转移方向的规律 ‎(1)资源密集型工业布局由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到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2)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3)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4.分析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 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 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产业转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 解析 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2013·天津文综,12(3),6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 解析 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好处。接纳产业转移可以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集聚效益;利于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发展。‎ 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3.[2014·广东文综,41(5),8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 珠江流域示意图(下图)。‎ 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8分)‎ 解析 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到梧州可对西江产生污染,对珠三角影响极大,梧州产业基础和市场比珠三角差,所以不合适。‎ 答案 ①可能给当地带来污染并影响下游地区;②梧州市产业基础与配套环境没有珠江三角洲好;③梧州市的消费市场没有珠江三角洲大;④搬迁费用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