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表格内) ‎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热量不足 B. b——水源不足 C. c——水源不足 D. d——洪涝灾害 ‎3. 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 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 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 主要种植甜菜,大豆 ‎5.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1. D 2. C 3. D 4. B 5.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四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1. 图示d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纬度低,多晴天,故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 ‎2. 图示a为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A错;b为华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错误;c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离海远,故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C对;d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寒冷,影响农业生产,降水少,洪涝灾害少,D错。‎ ‎3. 图示C区为西北地区,其内部从东向西由于水分条件递减,故自然环境从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递变。‎ ‎4. 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生长,是全国重要水稻产区,不是小麦、玉米主产区,A错;人多地少,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B对;与东北平原相比,河流多,地块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C错;甜菜喜温凉,主要种植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错。‎ ‎5.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降水逐渐减少,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减小,A错;青藏高寒区,人类活动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B错;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C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6.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 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 甲区域降水较少 C. 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 甲区域高温多雨 ‎7. 丁省与丙省相比 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陆地交通便捷 C. 第一产业比重小 D. 第三产业比重小 ‎【答案】6. A 7. D ‎【解析】试题解析:‎ ‎6. 纬度看,影响复种指数和气温,甲<乙<丙;降水量看,南方降水量大于北方,甲<乙<丙;海陆位置看。甲偏大陆性,乙、丙偏海洋性。综上选B。‎ ‎7. 丁—青海,高寒地区,人口少,产业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但矿产资源和太阳能丰富;丙—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故为我国历代的发达省份,如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POS技术 ‎【答案】A ‎【解析】RS可以从遥远的地方监测到海啸,因此可以利用RS技术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A对;GPS技术是定位和导航,B错;GIS技术不能及时监测海啸,需要将信息输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才能知道海啸信息,C错; POS技术即线路交换机技术,不能监测海啸,D错。‎ ‎9. 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 人口普查 B. 森林普查 C. 交通定位导航 D. 确定某点高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例,可用于资源普查,如森林普查,B对。人口具有流动性,不适宜人口普查,A错。交通定位导航、确定某点高程利用GPS技术,C、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 ‎【名师点睛】遥感技术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电磁波、红外线等,拍摄成遥感图例。但是对于位置不断移动的事物,不适宜通过遥感图像判断。定位、导航、测定高程是GPS技术的功能。‎ ‎10. GIS的全称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球卫星导航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全称GIS,遥感技术全称RS;,全球定位系统全称GPS。‎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 D. 气候变暖 ‎12.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13.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 A. 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 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 黄土疏松,多暴雨 D. 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14.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 保持水土 B. 安排合理耕作制度 C. 控制开矿规模 D. 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答案】11. B 12. A 13. C 14. A ‎【解析】主要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学生要掌握水土流失形成的条件:一是地形起伏大,即坡度大;二是降水多,降水强度大;三是植被稀少。‎ ‎11. 黄土高原暴雨集中,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选B正确。‎ ‎ ‎ ‎13. 毁林开荒,过度垦殖,开挖煤矿,毁坏森林,经济落后,伐林为薪都是人为原因;黄土疏松,多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选择C。‎ ‎14. 黄土高原暴雨集中,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A对;安排合理耕作制度、控制开矿规模、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不是治理的重点,BCD错。‎ ‎15. 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促进了下列哪些产业部门的发展 ‎①渔业②旅游业③水电④航运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建设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综合效益,水库里可以发展渔业,利用人文景观可以发展旅游业,水能丰富利于发电,水流变得平缓,可以发展航运,选择D。‎ ‎16. 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田纳西河的特点.‎ ‎17.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 旅游业开发 D. 疏通河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流域的梯级开发。‎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早期开发及后果等知识点。‎ ‎【知识重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⑵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18. 治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断流的根本措施是 A. 大量开发地下水 B. 禁止上游取水 C. 流域内多修建水库 D. 实行水资源统一调配,节约用水 ‎【答案】D ‎【解析】塔里木河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下游地区断流主要是因为水的减少,所以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实行水资源统一调配,节约用水,D对;大量开发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漏斗区,A错;合理利用水,不能禁止上游取水,B错;流域内多修建水库,如果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也不能解决下游地区断流,D 错。‎ ‎19.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 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不对,应为热量条件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不对,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应该是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增加,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不对。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20. 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 C.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 D. 土壤肥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人少地多且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C正确。‎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21.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不在东北,故不能建成全国性的商品棉基地,答案中不能含有②,排除选项A B C ,只能选D,东北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基地。故选D 考点:区域的农业发展 点评:只要考生地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完成此题并不难,是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 ‎22. 关于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鲁尔区位于尼罗河沿岸 B. 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鲁尔区经济从初期一直很繁荣 ‎【答案】C ‎【解析】鲁尔区位于莱茵河沿岸,A错;鲁尔区是德国以钢铁、煤炭、机械、发电为主的重要工业区,纺织不是主要工业,B错;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对;鲁尔区经济从煤炭开发才开始繁荣,D错。‎ ‎23. 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下列属于我国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沪宁杭地区煤炭资源短缺,①错;德国鲁尔区以重工业为主,农业不是主要的,②错;两者水陆交通便利,③对;都是主要的工业区,城市密集,科技发达,智力资源丰富,④对,选择B。‎ ‎24.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B. 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 世界钢铁生产过剩 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鲁尔工业区。鲁尔区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下面的表格 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 新发展阶段 (整治措施) ‎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 调整经济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拓展交通 发展科技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 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25.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 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 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 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26.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 A. 北部地区 B. 南部地区 C. 中部地区 D. 北部和中部地区 ‎27. 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较高的科技水平 C.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 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28. 对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B. 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 ‎【答案】25. D 26. B 27. B 28.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学生要熟悉江苏省和珠三角地区地理特点。‎ ‎25. 读图,根据图例,该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工业化水平在阶段Ⅲ有所下降,所以增长趋势不同步,A错;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应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 ,B、C错。发达国家在阶段Ⅲ,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D对。‎ ‎26. 江苏省南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B对;北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密度也相对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ACD错。‎ ‎27. 江苏省矿产资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和江苏省都有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侨乡,而江苏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比珠三角多,科技水平高,选择B。‎ ‎28.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选择B。‎ ‎29. “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项资源问题(  )‎ A. 水资源紧张 B. 资源浪费严重 C.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D. 木材短缺 ‎【答案】C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是将西部的天然气运到东部,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生产力相对落后,资源过剩,东部地区消耗资源多,但能源资源缺乏,所以“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选择C。‎ ‎30. 该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电代煤 C. 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D. 缓解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 ‎【答案】D ‎【解析】该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A错;该工程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D对;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C错。‎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读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关资料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东北三省农业以______业为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 ‎(2)分析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地形_______;土壤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地广_________。‎ ‎(3)东北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 ‎【答案】(1)种植业 玉米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广人稀 (3)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解析】(1)东北三省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从图中看以种植业为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玉米。‎ ‎(2)三江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广人稀。‎ ‎(3)东北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耕地广大,人口密度小,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2. 读“德国鲁尔区的煤矿、城市和交通”图(上图)和“鲁尔区发展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鲁尔区主要的传统工业部分是:A      B     C    D     。‎ ‎(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①     ②     ③    。‎ ‎【答案】(1)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纺织工业(位置可以互换) (2)丰富的煤炭资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解析】(1)鲁尔区有丰富的煤,靠近铁矿,主要的传统工业部分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距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路交通、广阔的市场。‎ ‎33.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 ‎(1)A处地形是   ,此处是河流的   ,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    和   ,因此应保护好它的    。‎ ‎(2)   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的  和  的保护 ‎(3)在A、B、C三处中,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地区是    (填字母),该处的地形是  。‎ ‎(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     ,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    (填字母)。‎ ‎(5)田纳西河先注入   河,汇集之后注入   河。‎ ‎【答案】(1)山地; 发源地; 水量; 水质 植被生态 (2)河流;合理分配; 水质 (3)B 河谷平原 (4)A B (5)俄亥俄 密西西比河 ‎【解析】(1)根据图例可读出A处地形是山地,位于河流的上游,此处是河流的发源地,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 ‎(2)河流是流域的重要部分,对流域有很大的影响,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A、B、C三处中B较 A、C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人类活动,从地形看较平坦,是河谷平原。‎ ‎(4)地势陡峭的地方水流急,一旦植被破坏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在A、B、C三处中,A最陡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B处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大,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5)可以查找地图,田纳西河先注入俄亥俄河,汇集之后注入密西西比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