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9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八 人口的变化 第19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纲解读]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特点,并提出解决的措施。2.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考点一 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人口与民族[区域地理]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1)时间差距 ①总趋势:不断增长。 ②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提示]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示意图,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在不同的图上可能单位和数值会不同,比速度应看增长同等数量的人口所用的时间,或者在同样的时间段增长的人口数。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变化趋势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2.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黑色人种:非洲南部、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 ①国土面积较大的主要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 ②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 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位于南半球外,其他国家都位于北半球,因此把发达国家称为“北方”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因此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 人口 占16% 占84% 国民生 产总值 占世界80% (2005年) 占世界20% (2005年) 工业 发达,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主 薄弱,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 以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为主 主要出 口商品 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 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如橡胶、咖啡、石油、铁、铜等 主要进 口商品 原料和燃料 工业制成品 近年变化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制成品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 世界贸易 格局中的 地位 优势地位 不利地位 4.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 ①陆上14个: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吉尔吉斯斯坦、F塔吉克斯坦、G阿富汗、H巴基斯坦、I尼泊尔、J不丹、K印度、L缅甸、M老挝、N越南。 ②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政策: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深挖高考命题点] [判断]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2016·北京卷改编) 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 答案:× 解析:三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都为现代型。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1~3题。 1.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欧洲 B.南亚 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 2.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西部大洲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第2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第3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2017·南通质检)G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i值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回答4~6题。 4.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鄂 B.徽 C.皖 D.赣 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 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6.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地理位置 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答案:4.C 5.D 6.A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第5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和黑龙江;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G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第6题,读图可知,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区在2009年成为热点地区,与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 考点二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关系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②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点)。 ③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提示] 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从全球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是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 [提示]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的总量就增加。 ②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①转变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都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 ②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2015·上海卷改编)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________。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________。 答案:(1)2008年 (2)逐年增加 解析:第(1)题,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第(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2.[绘图]读图,请绘出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人口增长率走势图。(2016·天津卷改编) 答案: 解析:据图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总体是明显减小的,即该省人口增长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3.[绘图、填空]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2014·课标卷Ⅰ改编) (1)绘制一幅1910至20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使其大致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________年。 答案:(1) (2)1950~1970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1910年到1970年,该国移民人数变化不大,但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说明该时段该国人口不断增长,1970至2010年该国人口也不断增长。第(2)题,读图可知,1950~1970年移民人数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减小,可以判断该时段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第1题。 1.该国人口增长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答案:D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演变顺序一般为原始型(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甲乙丙丁情况,可判断答案。 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2~3题。 2.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3.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答案:2.C 3.A 解析:第2题,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第3题,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岁~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 [方法技巧] 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 →→→ 可见,社会经济、技术、(人口)政策因素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哪种资料,我们都可通过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图)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高(>2.5%) 低(<1.0%) 传统型 高(>2.5%) 低(<1.5%) 高(>1.0%) 现代型 低(<2.0%) 低(<1.5%) 低(<1.0%) 4.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判断 类型 扩张型 静止型 收缩型 示意 图 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2013·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图中四条折线的三方面信息: (1)时间信息:1950~2010年。 (2)比较对象: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3)比较内容:人口变化。 2.信息提取 [答案] (1)D (2)C 考点三 人口问题与人口数量增减的计算 1.人口金字塔图含义及类型 (1)人口金字塔图含义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如下图) (2)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见下表) 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类型对比 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稳定型) 老年型(缩减型、收缩型) 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 形状 人口增 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主要原因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代表性国 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日利亚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西欧、北欧的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匈牙利 (3)应用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 ①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 ②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 ③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下图举例说明。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 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 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 4.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 (1)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2)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4)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5)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提示] (1)“青壮年负担过重”侧重于家庭角度,“社会养老费用增加”侧重于退休金、医疗等社会角度。 (2)放宽生育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政策。 5.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出生人口÷人口总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 (2)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 人口数量增加数=该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3)n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 该年人口总数×(1+自然增长率)n(n为年数)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判断]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2014·福建卷改编)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医疗水平和年龄结构。( )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劳动力渐不足和社会负担减轻的问题。( ) 答案:(1)× (2)×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中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可能提高老年抚养比,但这个过程还是要通过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实现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较平稳,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2.[填空、判断]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2014·江苏卷改编)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规模持续________;人口增速________。 (2)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 (3)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 (4)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5)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 答案:(1)增加 先增后降 (2)× (3)× (4)√ (5)× 解析:第(1)题,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并且在1982年和1987年前后出现了两次增长高峰,故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大致先增后降。全面放开二孩或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和增长速度也是总体下降,故第(2)(5)题错误;生育政策不变,我国自然增长率依然大于0,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依然在扩大,故第(3)题错误;放开单独二孩,出生率有所提高,少年儿童比例增加、老龄人口比例减少、老龄化等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故第(4)题正确。 (2017·陕西工大附中模拟)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甲国老龄化速度更快。第2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2017·重庆模拟)与子女长期分开居住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原因 B.城乡差距 C.农村发展 D.计划生育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出现“空巢老人”现象是人口老龄化水平高,少年儿童占比重小的地区。读图可知,丁地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儿童比重最小。第4题,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严重主要与农村经济水平低有关,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只留老年人口和婴幼儿人口在农村。因此城乡差距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判读步骤 (1)读塔型,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 年轻型 (扩张型) 成年型 (静止型) 老年型 (收缩型) 特征 下宽上窄 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 上宽下窄 年轻型和成年型的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的现代型人口增力模式。 (2)读坐标,看构成 对应坐标,可以直接读出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所占比重。①通过对不同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则可判断人口老龄化。②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3)看特殊,析变化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2.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步骤 从所求点向所求轴作平行于经过所求轴原点的另一轴的平行线。图示如下: 如:计算该图所示M点少年儿童人口所占的比重: 第1步:确定两轴。所求数值轴为a轴;参考轴为c轴,因为c轴经过a轴的坐标原点0。 第2步:作参考线从M点向a轴作c轴的平行线,得到箭头A。 第3步:读数。A箭头指向a轴的数值约为28%,所以M点少年儿童人口约占28%。 3.其他人口统计图判读 (1)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图1 柱状图 图2 曲线图(或折线图) (2)曲线图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数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点。 (3)扇形图和饼状图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进而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大小。 图3 扇形图 图4 饼状图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1)比较a、c方案的图可知,c图的底部明显宽于a图,即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于a方案的。两方案的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相差不大。 (2)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不利于人口的持续发展。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较快,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容易引发人口问题。b方案少儿人口比重介于两者之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均衡。 2.信息提取 [答案] (1)D (2)B 考点四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三大基本概念 (1)环境承载力 ①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②环境的限制性——资源问题 (2)环境人口容量 ①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②制约因素: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提示] 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原因有: (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人口合理容量。 (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①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②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③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就整个世界来说,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2.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2013·上海卷改编) (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________。 答案:(1)④ (2)②③ 2.[问答]读下图,回答问题。(2011·北京卷改编)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解析:绿洲分布特点直接从图中读出;本区域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低。 1.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 人口 (万人) 面积(万平方千米) 可开采石油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水 资源量 (立方千米) 人均GDP(美元) 菲律宾 9 270 29.97 0.19 457 1 746 俄罗斯 14 100 1 710 361.9 4 498 12 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A 解析:俄罗斯面积、可开采石油储量、年可再生水资源量、人均GDP都比菲律宾大,说明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俄罗斯人均资源量很大,典型的地广人稀,表中看不出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表中看不出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目前的全国人口数 C.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为7亿左右 D.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限扩大 3.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2.C 3.B 解析:第2题,题干材料中所说的“最大(极限)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人口容量,“最适宜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目前人口数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会有所扩大,但不会无限扩大。第3题,提高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容量,排除③;鼓励向国外移民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⑤。 [方法技巧] 图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