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二讲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学案(新课改省份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二讲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学案(新课改省份专用)

第二讲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A南亚、B东南亚、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地形 平原、丘陵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水源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 因素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 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 生产习惯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特点: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2)作物:主要以A小麦和B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④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 ‎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市场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高。‎ 题组练通 读某国稻作农业与自然投入关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水稻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水位 C.生长期 D.光照 ‎2.据图分析,该地粮食增产最主要的途径是(  )‎ A.扩大种植面积 B.加大化肥投入 C.扩大机械化生产 D.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解析:1.B 2.D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水位较低的冬季,水稻从洼地到高地均有分布,而在水位较高的夏季,水稻只分布在中低地到高地,据此判断影响该地水稻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位。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水位季节变化大,所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粮食增产最主要的途径。‎ 如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斜线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 ‎3.D 4.C 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是社会经济条件,不是自然条件。第4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1.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以养羊为主。‎ ‎(2)区位: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3)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4)典型地区: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见下图)。‎ ‎①气候:图中牧牛带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②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交通:图中铁路交通便利,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④发展措施:改善交通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特别提醒]‎ 潘帕斯草原大牧场对我国牧业的借鉴意义 针对我国畜牧业的粗放经营方式,可以借鉴阿根廷的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饲料作物;保护草原,防止草场退化;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积极推进农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农业发展等。   ‎ ‎2.乳畜业 ‎[特别提醒]‎ 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饲料因素: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②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市场因素: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②欧洲人以肉奶为主的饮食习惯;③‎ 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储存。   ‎ 题组练通 ‎2017年5月,由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旗帜公司)打造的旗帜婴幼儿配方奶粉荣膺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别金奖”。旗帜公司通过整合种植、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全球首创“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生产模式,从挤奶到加工仅需两小时,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如图示意旗帜公司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旗帜公司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当地(  )‎ A.地广人稀,租金较低 B.环境清洁,牧草优质 C.邻近市场,交通便利 D.牧业基地,便于协作 ‎2.旗帜公司“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生产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 A.降低生产成本 B.缩短运输距离 C.保证产品质量 D.减少工人数量 解析:1.B 2.C 第1题,材料显示,该奶粉荣膺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别金奖”,而奶粉品质关键在于原料奶的品质。图示该公司位于内蒙古高原,具有环境清洁,牧草优质的优势,从而原料奶品质优良。租金低不能体现品质优良;首创“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生产模式,说明没有原有牧业协作基础;图示公司所在地没有接近大城市,则没有邻近市场布局。第2题,该模式“从挤奶到加工仅需两小时,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说明突出优点是缩短了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奶源变质的可能,保证了奶制品的质量。‎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4.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第4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图1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图2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5~6题。‎ ‎5.图1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乳牛大量繁殖 B.气温偏低 C.鲜草供应偏多 D.降水偏少 ‎6.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 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 解析:5.B 6.B 第5题,读图,图1中阴影部分形成的时间是7~9月份,此时新西兰是冬季,气温偏低,所以牧草生长量少,不能满足需求,B对。乳牛大量繁殖不会只影响几个月,A错。冬季鲜草供应偏少,C错。根据图2,降水偏多,D错。第6题,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该地位于南半球,距发达国家的市场的距离远,鲜奶不适宜远距离运输,B对。地形的种类、雨量的多少、奶牛的数量不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A、C、D错。‎ 重难点 如何进行农业区形成条件分析 ‎—————————————[师说技法]————————————————‎ ‎(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形成条件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优越:‎ ‎2.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地域类型,其典型分布地区是美国的中部平原地区,我们可以以此为例,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入手,来评价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自然因素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气候温和(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水源充足(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二)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形成条件 ‎ 比较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区位条件及特点:‎ ‎—————————————[典题示例]————————————————‎ ‎“五常大米香天下”,五常市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下图为五常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稻米品质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有(  )‎ ‎①优惠的政策 ②优越的气候条件 ③悠久的种植历史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市所在地区有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  )‎ A.人多地少,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C.生产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强 D.劳动力充足,种植经验丰富 ‎[学解题]‎ 第一步:析图表 由五常市区域简图可知,其位于黑龙江省,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第二步:审材料 由“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可知,种植历史悠久。‎ 第三步:联知识 由“东北地区”“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可联想到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但机械化程度高。‎ ‎[答案] (1)D (2)B ‎————————————[集训过关]———————————————————‎ 北美小麦输入南欧,南欧地区小麦种植业在与北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现阶段,南欧的种植业已成功向蔬菜花卉园艺业转型。完成1~2题。‎ ‎1.南欧小麦种植业在与北美小麦种植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低      B.粮食运输成本高 C.农业生产条件差 D.政策支持力度小 ‎2.南欧种植业成功转型有利于(  )‎ A.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益 B.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C.促进土壤肥力逐步提高 D.减少农业水资源消耗 解析:1.C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南欧小麦运输成本较北美低;欧洲和北美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都较高,但由于南欧地中海气候分布广泛,其发展小麦种植业的生产条件较差。第2题,据材料“南欧的种植业已成功向蔬菜花卉园艺业转型”可知,南欧种植业成功转型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益。与小麦种植业相比,蔬菜花卉园艺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没有明显影响;蔬菜花卉园艺业消耗的水资源较多,因此会增加农业水资源的消耗。‎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据此回答3~4题。‎ ‎3.“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 A.游牧畜牧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水田农业 解析:3.D 4.C 第3题,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由于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故D选项正确。第4题,宁夏平原降水较少,发展农业需要依靠灌溉,因此该地区农业属于旱作农业。‎ 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 ‎—————————————[锁定热点]——————————————————‎ ‎[材料一] 习近平为何一再强调“饭碗”问题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时期,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民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三个支柱。‎ 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耕地有限,科技无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要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藏粮于地——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藏粮于民——让农民的日子有奔头 确保粮食安全,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材料二] 我国的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雨热同期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主产水稻,北方主产小麦。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商品粮基地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珠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三大商品棉生产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 ‎ ‎—————————————[演练热点]———————————————————‎ ‎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的海水稻正式测产,最高亩产近620 kg。海水稻其实并不是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它生长在海边海水短期浸泡过的盐碱地中,所以被称为海水稻。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据此完成1~3题。‎ ‎1.即使生长在盐碱地中,海水稻仍然获得高产,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源充足       B.科技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 D.土壤改良 ‎2.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使我国(  )‎ A.大量出口稻米 B.农业结构优化 C.人口素质提高 D.人口容量增加 ‎3.有人担心在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海水稻会带来某种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环境问题是(  )‎ A.湿地破坏 B.农药污染 C.海水入侵 D.水土流失 解析:1.B 2.D 3.A  第1题,海水稻高产的原因是袁隆平主持培育了耐盐碱的优良品种,有专门的研究团队,科技水平高,故B正确。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与题干要求无关;海水稻的生长是适应了盐碱环境,而不是对土壤改良。故A、C、D错误。第2题,海水稻单产高,因此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使我国在现有耕地情况下提高粮食总产,所供养的人口数增加。故D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大量出口稻米不符合事实;推广海水稻不能使农业结构优化;对人口素质无影响,故A、B、C错误。第3题,“海水稻”的推广可能会占用滩涂湿地,故A正确。“海水稻”‎ 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上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故B错误。只有当海平面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才会发生海水入侵,在“海水稻”生产的过程中灌溉水量大,因此不会造成沿海地下水水位下降,故C错误。“海水稻”稻田里的水基本为静水,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故D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A.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优越 ‎5.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解析:4.D 5.A 第4题,该区种植油菜和甘蔗,所以是我国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越。 第5题,南方地区降水变化大,所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对于稳产作用不大。‎ ‎6.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 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稠密,技术先进,适合水稻、花卉、蔬菜等农作物生长;但地势低平,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要兴修水利治理低洼易涝地;由于人口稠密,导致商品率不高,可通过技术投入和实施多种经营方式来提高商品率。②为洞庭湖平原商品粮基地。③为江汉平原,适合棉花、水稻、油菜的生长。④为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不适合种植甘蔗。⑤为太湖平原商品粮基地。⑥为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⑦为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不适合亚麻、甜菜的生长。④和⑥位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比较高;但由于其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投入少,导致单产较低;可通过增加投入科技和资金、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来提高单产。‎ 答案:(1)B ‎(2)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途径: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归纳点拨]————————————————‎ ‎1.把握发展农业的思路 ‎(1)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思路: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 ‎(2)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思路:一般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类型等方面分析。耕作制度主要看所处的温度带,热量丰富,复种指数就高。‎ 要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比如棉花喜光,并能根据生长习性判断出该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第36题要求根据材料中已知的农作物习性分析某地有利于其生长的气候条件。‎ ‎(3)分析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思路: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如农牧业生产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及相应措施。 ‎ ‎2.归纳耕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 ‎(2)人为原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3.分析世界粮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1)产生原因:‎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粮食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严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贫困,粮食生产技术仍较落后;人口增长过快。‎ ‎(2)解决措施:主要措施是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扩大耕地面积潜力不大,应主要从提高农业技术、提高单产的方面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