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突破点9突破点2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作业(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突破点9突破点2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作业(人教版)

突破点❷ 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我国某大城市,北部为丘陵地形,南部为平原地形。市域范围内有两个主要城市A和B,相距80 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A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120万,B为滨海港口城市,规划人口45万,其他中小城市的规划人口10万~20万。区内现有一条国家级高速公路穿过。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提出了近期规划(如下图)。读图,回答1~3题。‎ ‎01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 A.石化工业区 B.电子工业区 C.区域物流区 D.机场 ‎02A城市人口规模大于B城市,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  )‎ A.形成时间早 B.水运更便利 C.地形更平坦 D.等级更高 ‎03新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主要考虑(  )‎ A.地形起伏小 B.气候条件好 C.加强经济联系 D.国防安全需要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部季风区,石化工业区有大气污染、水污染,不适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A项错误;电子工业区是技术导向型企业,污染少,宜靠近大城市高等院校较多的地区,B项正确;区域物流区要求交通便利,宜靠近主要交通线,C项错误;机场要求大气透明度高,应远离水库,D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规模大的原因。A城市人口规模大于B城市,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形成时间更早,A项正确;B城市是滨海港口城市,水运更便利,但是海运出现的时间要晚于河运,B项错误;B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上,地形更平坦,C项错误;人口规模大的城市等级更高,不可以因果倒置,D项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高速公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大城市修建高速公路,地形起伏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A项错误;新建高速公路经过中心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线路设计主要考虑加强经济联系,C项正确;该区域范围较小,气候条件无差异,B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高速公路建设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国防安全需要不是主要考虑的方面,D项错误。‎ ‎[2019河北衡水一中模拟]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住宅区的空间结构具有不同模式。读图,回答4~6题。‎ ‎04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城市依次是(  )‎ A.东京 纽约 伦敦 B.东京 伦敦 纽约 C.伦敦 纽约 东京 D.伦敦 东京 纽约 ‎05促进城市进入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制造企业外迁 B.家庭汽车普及 C.城市人口剧减 D.城市经济衰退 ‎06②城市从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逐渐演化成另一种新的城市居住模式的时间约在(  )‎ A.1950~1960年间 B.1960~1970年间 C.1970~1980年间 D.1980~1990年间 答案:4.A 5.B 6.C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不同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英国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最早,故伦敦早期的城市人口数量最多,对应曲线③;东京城市化推进最快的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应曲线①;纽约城市化比伦敦晚,但比东京早,对应曲线②‎ ‎。故A项正确。第5题,本题考查促进城市进入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的主要原因。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阶级居住在郊区,而贫民居住在中心城市,反映出郊区环境较中心城市好,故制造业在该阶段并未外迁,A项错误;家庭汽车普及,使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阶级能在中心城市和郊区之间自由往返,形成工作在中心城市、生活在郊区的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故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中,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阶级只是搬迁到郊区,并未离开城市的行政范围,故该阶段城市人口数量并未剧减,故C项错误;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阶级仍需回到中心城市工作,即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阶级搬迁至郊区后的生活成本上涨,说明生活成本上涨的影响较小,反映了城市经济仍然属于良性发展,故D项错误。第6题,本题考查通过人口数量变化判断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由上题分析可知,城市处在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时的城市人口并未减少,甚至略有增加,因此纽约人口数量减少时,就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读图可知,纽约人口减少的时间出现在1970~1980年间,意味着在此期间纽约进入了新的城市发展阶段。由题干可知,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城市住宅区空间结构模式,故C项正确。‎ ‎[2019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70%左右。在中国,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的40%。下图为某年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的GDP比较。读图,回答7~8题。‎ ‎07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环境污染更严重 B.核心城市经济地位较低 C.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D.内部发展更不平衡 ‎08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更突出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区域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 B.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交通联系不便 C.北京市扩散效应较弱,城市之间产业联系较弱 D.该区域科技水平低,矿产资源不足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城市问题。读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GDP差异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发展更不平衡,D项正确;图示信息不能反映出环境污染问题,A项错误;京津冀城市群内部GDP差异大,核心城市经济地位较高,B项错误;该城市群发展潜力大,经济发展后劲充足,C项错误。第8题,本题考查产生城市问题的原因。导致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更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市扩散效应较弱,城市之间产业联系较弱,C项正确;该城市群核心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大,经济基础雄厚,A项错误;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交通联系便利,B项错误;该区域科技水平高,矿产资源丰富,D项错误。‎ ‎[2019吉林普通中学二调]近日,陕西省榆林市某路段出现了一条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志,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下图)。读图,回答9~10题。‎ ‎09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的设置意在(  )‎ A.美化城市道路,防止司机审美疲劳 B.合理配置道路系统,减少交通拥堵 C.方便提醒有色差的行人,安全通过 D.提醒司机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 ‎10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不宜设置在(  )‎ A.中心商务区附近 B.高速公路上 C.铁路与街道交会处 D.公共汽车站附近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设置的意义。其只出现在人行道上,对于城市道路的影响有限;另外美化城市道路一般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来实现,故A项错误;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主要是提醒司机小心驾驶,对于减少交通拥堵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主要提醒的是司机,对行人影响小,故C项错误;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其设置意在提示司机在此路段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故D项正确。第10题,本题考查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布局地点。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的设置意在提示司机在此路段提前减速慢行,高速公路要求行驶车速快,故不应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故B项正确。‎ ‎[2019河北沧州联考]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主要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国家间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交通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下图示意上海、首尔和巴黎人口密度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读图,回答11~13题。‎ ‎11根据图示,上海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 B.郊区服务设施落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 C.中心城区交通线路狭窄,交通拥堵 D.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房价高 ‎12为了有效解决上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交通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由市区公交扩展到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 B.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 C.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 D.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13在大都市范围内,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最佳交通网络应以(  )‎ A.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 B.主干道合理布局为主导 C.交通网络密度适宜为主导 D.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 答案:11.A 12.B 13.A 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巴黎和首尔,说明上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太大,A项正确;郊区服务设施、交通线路、土地利用结构在图中不能显示出来,故B、C、D项错误。第12题,本题考查解决上海居民出行问题的交通措施。根据图示,从市中心到郊区有14 km,公交速度较慢,而且运量小,无法满足如此大的出行需求,因此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无法解决问题,故A项错误;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其速度快、运量大,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故B项正确;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只会加剧交通拥堵问题,故C项错误;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依旧不能有效缓解交通问题,故D项错误。第13题,本题考查交通网络的发展方向。以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故A项正确;以主干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密度适宜、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在节省土地和减少污染方面不如地面和地下大公交,故B、C、D项错误。‎ ‎[2019衡水中学模拟改编]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根据规划,北京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下图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根据规划,今后北京市核心区(一核)应增加(  )‎ A.人口密度 B.建设密度 C.绿地和水域 D.建筑高度 ‎15北京城市规划中的“多点”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布局“多点”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北京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 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答案:14.C 15.C 解析:‎ 第14题,北京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因而今后北京市核心区应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选C项。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中的“多点”位于北京主城区的周边,有利于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疏解主城区的人口,C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