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作业(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七) 一、选择题 (2019·湖南模拟)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2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江苏省 1.B 2.D [第1题,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由于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李姓人口迁移至此。第2题,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以迁入为主。] (2019·沧州模拟)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3~5题。 3.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5.图示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3.A 4.B 5.C [第3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4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第5题,④选入东北部工业区以青壮为主,⑤是老年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养老。迁往南部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使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快。] (2019·张家口模拟)下表为杭州市某区2014年节后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据此,完成6~8题。 户籍地 性别 年龄 外地 本地 男 女 16~45岁 46~59岁 60岁以上 312人 70人 262人 120人 330人 48人 4人 技能 就业 文化程度 有 无 有工作 无工作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 90人 292人 300人 82人 94人 187人 80人 21人 6.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以( ) A.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B.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C.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D.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7.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8.该表反应了该区( ) A.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D.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6.D 7.C 8.D [第6题,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主要是年龄在16~45岁的人口,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流动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下,大部分在该区已经有工作了,流动人口以外地人为主。第7题,根据上题可知节后流动人口在该区大部分有工作了,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回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第8题,根据流动人口较低的文化化程度、大都没有技能、男女比例不协调,可知就业结构矛盾明显,同时也可以推断该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还没有完成优化升级,还需要较多文化程度低、无技能的劳动力。] 城归,类似于“海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据此回答9~11题。 9.新时期“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出现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10.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地区人口的( ) A.科学素养 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 11.“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 A.增大了地区间交通压力 B.加重了城市病 C.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9.D 10.B 11.C [第9题,新时期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促进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不少人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第10题,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势必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地区的居民从业构成发生较大的改变。第11题,“城归族”回到农村创业,使非农产业增加,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人口,减轻了城市病;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二、非选择题 12.(2019·江西模拟)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 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 (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特征: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13.读关于浙江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部分沿海省市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上海 3.3 0.7 11.1 江苏 0.6 0.6 11.3 浙江 1.5 0.55 12.4 材料二 部分沿海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部分沿海省市外来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 2000年平均受 教育年限(年) 2010年平均受 教育年限(年) 2010年外来人口平 均受教育年限(年) 全国 7.62 8.76 9.61 上海 9.30 10.50 9.81 江苏 7.85 9.08 9.37 浙江 7.46 8.57 8.59 材料三 图1为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构成图;图2为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口的构成图(注: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解析] 第(1)题,阅读三则材料中的表格数据,横向上和上海、江苏、全国对比,纵向上进行2000年和2010年的对比。第(2)(3)题,人口迁入正效应一般从劳动力供应、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 析;负效应多从加大城市人地矛盾及其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对策则针对问题提出。 [答案] (1)人口年均增长率: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浙江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浙江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减缓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