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农业区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农业区位

课题: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变化发展。‎ ‎2.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 ‎【学法指导】 ‎ ‎1.依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建构;勾画重点、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反思”处。‎ ‎【学习过程】‎ ◆ 学习任务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阅读教材P57—58本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 的生长和 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1) 性;(2) 性;(3) 性。‎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 条件:气候( 、 、水分) 、 、土壤。‎ ‎(2) 条件: 、 、 、劳动力、 、资金、管理等。‎ ‎(3) 条件:机械、冷藏、 、 。[]‎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古代: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同时, 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影响。 []‎ ‎5.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主导因素因素有关。[来源:]‎ ‎(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 ‎(2)徐州郊区的奶牛养殖业和花卉园艺业。 ‎ ‎(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 ‎(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 ‎ ‎(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 ‎(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 ‎ ‎(7)《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 ‎ ‎(9)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 ‎(10)我国南方山区一般海拔200米以下为种植业,200—500米为果林业,500米以上为经济林等。 ‎ ‎6.请认真阅读课本P58“活动”,思考分析寿光蔬菜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 ◆ 学习任务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源:]‎ 阅读教材P63—65本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7. 农业生产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等资源就可以 。‎ ‎8. 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起 、 等问题。‎ ‎9. 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 和 ‎ 等发生改变。‎ ‎10.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如:热带地区原始森林的 农业,人类在获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时,使自然界 受到了严重破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渡放牧会引起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 ;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 ;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导致 。‎ ‎【自我检测】 ‎ ‎1.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甜”的分布体现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商品性 D.周期性 ‎2.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 ②交通运输 ③政策 ④科技 A.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B.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 ‎ C.红壤土层厚、结构好、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 ‎ D.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 ‎4.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措施中,正确的是( ) ‎ ‎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 C.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施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5.①促使我国近年“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②当代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以上变化情况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 ‎ ‎ A.①自然条件②政策 B.①市场②政策 C.①技术②市场 D.①政策②自然条件 ‎6.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7.将农业的输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力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力、土地 ‎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力、土地、资本 ‎8.“春耕秋收”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 A.季节性    B.地域性    C.周期性    D.计划性 ‎ ‎9. 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具体做法是 (  )A.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无性杂交”,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 B.由引水浇灌改为大水漫灌 C.多使用化肥和农药 ‎ D.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粗放经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