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五章第31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五章第31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第31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重点)‎ ‎2.认识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 ‎3.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难点)‎ ‎ ‎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学生用书P220]‎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 表现 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续 表 方面 表现 影响 工业结构变化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自身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 ‎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有何变化?‎ 提示:‎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 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提示:不一定。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即工业化水平还不算高,但城市化水平已经偏高了,如南美洲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相应的工业化水平。‎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条件的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条件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可结合下表逐一分析。‎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续 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   (高考浙江卷)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解析] 据图可知,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约为35%~43%,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30%~70%),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较小,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加大,导致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不利于安徽省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既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又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故选项D正确。第3题,增强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要着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强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就要着力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以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安徽省处于中部经济地带,中小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符合区域特征和要求。综合上述分析,选项A正确。‎ 答案:1.B 2.D 3.A 扫一扫 进入91导学网(www.91daoxue.com)‎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考点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生用书P221]‎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条件的比较 地区 发展 历史 工业 中心 工业 部门 相比状况 国内 腹地 产业 基础 科技 实力 人才 队伍 长江 三角洲 历史悠 久、工业 基础雄厚 上海、‎ 南京、‎ 杭州 轻型及精 密机械、‎ 轻纺、电 子、化工 大 强 强 大 珠江 三角洲 起步晚、‎ 发展快 广州、‎ 深圳、‎ 珠海 多种加工 工业和制 造业  ‎ 小 弱 弱 小 ‎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③(受南岭影响)国内市场腹地狭小。‎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 (2016·温州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 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产业布局不合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①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 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迅速。第(2)题,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也可能对沿海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答案] (1)B (2)D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服务业。‎ 答案: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学生用书P222]‎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和三角坐标图等形式。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图1 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图2 某地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 图3 四地三大产业比重构成图 ‎1.结合三大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判断产业的变化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3.结合产业的变化特点,分析其成因。‎ ‎(2016·武汉模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1.问题探究 工业总产值高低与三大产业结构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工业总产值高,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高;工业总产值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就业机会越多。‎ ‎2.信息解读 ‎[标准答案] (1)A (2)B (3)B ‎(2016·滨州市一模)读下列资料,回答(1)~(2)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年份 总产值 ‎(亿元)‎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1990年 ‎200‎ ‎47‎ ‎36‎ ‎17‎ ‎1999年 ‎1 023‎ ‎19‎ ‎45‎ ‎36‎ ‎2008年 ‎6 110‎ ‎13.4‎ ‎54.4‎ ‎32.2‎ ‎(1)自1990年以来,该省 (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 D.环境承载力下降 ‎(2)下列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第(1)题,1990年以来,该省第一产业比重由47%一直降到13.4%,故A正确;1999年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故B错误;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先升后降,其产值却是持续上升的,故C错误;GDP产值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和谐,环境承载力应该上升。第(2)题,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显示:该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在缩小;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2008年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过了30%,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还远远不到出现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答案:(1)A (2)C ‎[学生用书P223]‎ ‎(2016·皖北协作区联考)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 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 ‎2.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  )‎ ‎①第一产业 ‎ ‎②第二产业 ‎ ‎③第三产业 ‎ ‎④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由于该区域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农业向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其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A错。城市发展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光照强度会减弱,光合作用会减弱,B对。城市地面的硬化使得地面径流变化幅度加大,C错。城市的发展,会使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环境容量应该减小,D错。第2题,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故C对。‎ 答案:1.B 2.C ‎(2016·河南八市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B.劳动力成本低 C.水资源丰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4.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解析:第3题,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粤、闽两省的部分沿海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等南方地区的城市群,水资源也很丰富;该地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相对我国其他地区人才优势突出。第4题,沪宁杭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领先、城市等级结构合理的地区。该城市群产业发展早、发展程度高,现在已经极为饱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小,所以鼓励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答案:3.D 4.A ‎(2016·宁波一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完成5~6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5.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6.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上海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上海人居环境较好;同时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最高,即土地的经济效益高,因此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第6题,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即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大,可能与重庆多山地,少平地有关;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低,可能与经济发展较落后有关。故A项正确。‎ 答案:5.B 6.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