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www.ks5u.com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8日,京城天空,一道美丽的日晕出现在太阳周边。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影响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民间谚语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4月19日为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顾名思义“雨生百谷”。日晕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水平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大气受热的基本过程。 水平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水平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合理安排人类活动,调控人类活动。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A是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吸收较少。 (2)地面被加热,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多。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1.判断正误。 (1)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2)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球内部 D.地面辐射 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3.分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提示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增温原理 (1)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2)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判断正误。 (1)大气主要依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 答案 C 解析 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大气逆辐射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大气逆辐射始终存在,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 主题探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发现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2)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下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1)和(2)中的现象。 (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 (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________,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因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A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 (3)低 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方式 作用 形式 作用 特点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 作用 无选 择性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 作用 有 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无选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的天空呈 择性 较大颗粒的尘埃等 灰白色 吸收 作用 有 选择性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臭氧(平流层);氧原子(高层大气)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 2.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 3.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散射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 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反射作用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散射作用 (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削弱①辐射少 B.大气削弱②辐射少 C.地面削弱③辐射少 D.地面削弱④辐射少 [科学思维] 大气受热过程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原理 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少。 应用 大气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答案] (1)C (2)A 主题探究 大气的保温作用 拉萨和成都纬度基本相同,两城市的光照和气温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下表为两个城市气候资料。 年日照时数/小时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拉萨 3 005 -2.1 15.3 成都 1 130 5.5 25.2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与成都相比,拉萨太阳辐射强、气温低。试分析原因。 [成果展示] (1)见下图。 (2)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大气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如下图所示)。其过程包括: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但是吸收得很少。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②近地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③大气辐射除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利用烟雾防霜冻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等 读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雾霾天气时,图中的(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科学思维] 大气保温作用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原理 大气逆辐射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的保温作用。 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应用 雾霾天气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 大气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 (1)D (2)D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35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2.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地球昼夜温差较小。 3.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温度上升幅度大;夜晩,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幅度大;故月球昼夜温差大。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答案 D 解析 读图,根据纵坐标含义可知,甲地太阳辐射最强,丁地太阳辐射最弱。 2.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天空多云 B.天空晴朗 C.地势较低 D.地势平坦 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读图可知,乙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较短,但太阳辐射较弱,可能是乙地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 素养提升2 人地协调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 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 m的土墙。据此完成1~2题。 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 m,主要是改变棚内的( ) A.空间 B.温度 C.湿度 D.土壤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文可知,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 m的主要目的是保温,B项正确。 2.小明发现,大棚出入口处的西红柿口感更好,原因是大棚出入口处( ) A.光照强 B.风力大 C.温差大 D.墒情好 答案 C 解析 位于出入口附近,保温效果较差,温差大,西红柿口感更好,C项正确。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观察不同天气状况,太阳能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变化,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 2.调查周边农村地区,了解当地农民预防霜冻的方法。 3.统计当地连续几日的天气变化,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5、7、8、9、10、13 大气的保温作用 2、3、4、6、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下列条件下,②最强的是( ) A.高原地区的晴天 B.高原地区的阴天 C.平原地区的晴天 D.平原地区的阴天 答案 A 解析 地势高,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2.(综合思维)与人们通常所称大气“温室效应”相关的主要过程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答案 C 解析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温室气体过多,强烈吸收地面辐射(③),使大气增温明显的现象。过多的温室气体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④),保温作用强。 3.(综合思维)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 多云的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少,气温不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太低,昼夜温差小。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季节一天中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区域认知)拉萨和成都比较,一天中的气温日较差差异明显,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地形差异 D.人类活动差异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拉萨气温日较差大于成都。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云雾天多,昼夜温差小,故导致两地气温日较差差异明显的因素为地形,C项正确。 5.(地理实践力)下列现象与气温日较差关联较大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 B.外出戴太阳帽 C.吃火锅除湿热 D.带雪地镜防阳光反射 答案 A 解析 早穿皮袄午穿纱,说明昼夜温差大,A项正确;外出戴太阳帽,主要体现太阳辐射强,B项错误;吃火锅除湿热,与气候湿热有关,C项错误;带雪地镜防阳光反射,与太阳辐射强有关,D项错误。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读图,回答6~8题。 6.(综合思维)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答案 D 解析 深秋、初冬时节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 7.(综合思维)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 B 解析 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使光线很弱,大气能见度降低。 8.(地理实践力)出现浓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醒目,原因是(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答案 A 解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的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故很醒目,A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9~10题。 9.(综合思维)由甲到丁,太阳辐射能减少,其原因是( ) A.削弱作用 B.吸收作用 C.反射作用 D.散射作用 答案 A 解析 由甲到丁,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三种方式。 10.(综合思维)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 ℃,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受________的影响( ) A.A作用 B.B作用 C.C作用 D.丁作用 答案 C 解析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滞留在空气中的火山灰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右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地理实践力)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防病虫害 C.防霜冻 D.防洪、防涝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可知,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从而减少冻害,C项正确。 12.(地理实践力)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中CO2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 D 解析 熏烟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区域上空大气中CO2、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 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6分)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包括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三种形式。(8分) (3)大气通过________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4分)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8分)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填代号)(4分) 答案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吸收 反射 散射 (3)大气逆辐射 保温 (4)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5)① ②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指向可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第(2)题,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第(3)题,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第(4)题,图中①为太阳辐射,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第(5)题,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太阳辐射是地面增温的主要来源,对应的是①;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②。 14.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平流层的________以及对流层的________和________。(6分)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使大气增温,指出大气保温作用与天气变化的联系。(6分)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________。(2分)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秸秆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8分) 答案 (1)臭氧 水汽 二氧化碳 (2)地面辐射 晴天,保温作用弱;阴雨天,保温作用强。 (3)地面辐射 (4)燃烧秸秆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它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然后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解析 第(1)题,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平流层的臭氧、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第(2)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阴雨天的保温作用强于晴天。第(3)题,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第(4)题,农民焚烧秸秆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更多地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