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5讲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5讲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程评价及其影响。往往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连带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形式多样,考查频率高 第25讲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可改变地理环境。‎ ‎2.矿产资源的开采 读某矿产开采图,回答问题。‎ ‎(2)治理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②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3.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读我国水资源调配图,回答问题。‎ ‎(1)影响 ‎①对调入区 ‎②对调出区和沿途地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2)典例 ‎①调水工程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a.背景 b.意义:缓解了南部缺水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产生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4.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1)负面影响:如过度砍伐森林,物种急剧减少。‎ ‎(2)正面影响 ‎①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②培育、改良农产品,使农产品产量有了显著增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 ‎【深度思考1】 (1)跨流域调水对调出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2)西部地区水电输出的优势是什么?‎ 提示 (1)淹没土地;大量移民;下游地区水质变差;河口地区咸水渗入;海岸遭受侵蚀;下游沿岸环境质量下降;可能因调水引发疾病,如疟疾、脑炎、血吸虫病等,影响人的健康。‎ ‎(2)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蕴藏量的丰富上,同时还体现在经济指标的优越上,西南地区尤为突出。规模大、投资省、淹没损失小、梯级补偿效益显著是西南部水能开发的显著特点。‎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结构 ‎(1)劳动力及产业结构形态变化。‎ 产业 劳动力变化 产业结构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产业 逐渐减少 低级 ‎↓‎ 高级 低 ‎↓‎ 高 第二产业 先增后降 第三产业 稳步增加 ‎(2)地区差异:一般而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产业转移 读中国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原因: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2)过程 — ‎(3)影响 ‎【深度思考2】 (1)目前,我国“长三角”‎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完全是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2)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吸引投资?‎ 提示 (1)不全是,还有政策因素。‎ ‎(2)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意义 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知识拓展 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 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2018·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 ‎(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对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经过地区地质、地形和气候特征的了解是解题的基础。地壳运动活跃导致断裂发育多,不利于管道铺设和运营安全;地形起伏大,山河相间的地形增大工程建设成本;多暴雨和山洪增大管道铺设的困难,增加工程难度等。第(2)题,注意对比分析海运的不足和管道运输的优势即可。第(3)题,注意从“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能源安全威胁之一来自海盗对海运通道的破坏以及战时敌对国家对海上运输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对工业的影响。‎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 ‎(3)‎ 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任答两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举例论证:‎ ‎①针对水资源调配工程,主要分析调出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等;调入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等。‎ ‎②针对水电输送工程,主要分析水电输出地区的地理特征等,包括河流流量、落差、交通等;水电输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③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主要分析天然气输出地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考法一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及影响 ‎1.(2016·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析 第(1)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 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 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 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2)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 答案 (1)AC (2)AD 考法二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考点二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产业转移的变化及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 解析 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分析产业转移的方法 考法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Ⅰ,2~3)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在2003年佛山原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使得陶瓷产业开始向外转移,说明陶瓷产业已不适合在此发展,该地逐步开始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故选A项。第(2)题,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技术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选C项。‎ 答案 (1)A (2)C ‎2.(2016·课标Ⅱ,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家电组装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第(2)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远大于越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越南,所以消费市场规模更大,故选A。第(3)题,中国家电产业要发展,要占领市场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故选D。‎ 答案 (1)B (2)A (3)D ‎3.[2015·天津文综,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上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钢铁工业的发展,即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分析时,可依据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答案 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 产业转移示意图判读 产业转移示意图是主要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类图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典 图 示 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可得到如下信息:①1998年M地企业,②1998年N地企业,③2008年M地企业,④2008年N地企业,⑤企业迁移轨迹。‎ 解读信息 产业转移示意图中的要素分析 ‎(1)对比1998年和2008年企业分布,可看出M、N两个地区发生了产业转移,M是转出地,N是转入地。‎ ‎(2)1998年,M地企业规模大、层次高,N地区只有零星小企业分布,故M地较N地经济发达,工人工资水平高。‎ ‎(3)到2008年,M地原有大、中生产厂已悉数移至N地区,M地区留有研发中心并增加了研究院所,说明产业转移已经完成,M地区实现了产业升级。‎ ‎[类 图 通 法]‎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确定转出区、转入区 由箭头指向明确转入区和转出区,并结合图例、区域特点判断产业转移的类型。‎ 第二步: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合转入区、转出区经济发展特点、区域特征,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政策等。‎ 第三步: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比转入区和转出区,从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分工、区域环境、就业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 以 致 用]‎ 考法 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 ‎(2018·深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 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富士康科技2012年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大陆总部动土仪式,届时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 材料二 富士康在国内转移图。‎ ‎(1)具体说明哪些因素的变化使得深圳从产业的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2)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3)说明富士康科技在上海浦东设立总部而不选择深圳的理由。‎ ‎(4)简述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和职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说明其原来的优势条件减弱了,故要从深圳吸引产业迁入的优势条件入手分析,如地价、劳动力、政策优惠等。第(2)题,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影响要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其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故选择上海建总部,可以获取这些方面的资源优势,可以尽快地掌握信息。第(4)题,“机器人代工”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从生产成本和竞争力等方面来分析;“机器人代工”将使部分职工面临失业,同时对职工的素质要求提高。‎ 答案 (1)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对深圳市: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对郑州市: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 ‎(4)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转型步伐,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职工: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或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广东六校联考)“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不经过第一级阶梯、阴山山脉和寒带地区,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D正确。第2题,该工程是从中亚国家输入天然气,可以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A错误,D正确;该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小,排除B;该工程不经过沪、浙,排除C。‎ 答案 1.D 2.D ‎(2018·湖北仙桃一中期中)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水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读图完成3~4题。‎ ‎3.“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  )‎ ‎①缓解汉水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水下游流量,减少汉水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4.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须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解析 第3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缓解汉水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①对。该工程不能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②错。该工程有利于增大汉水下游流量,减少汉水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③对。该工程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④错。第4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D对。该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工程还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须依靠泵站提水,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答案 3.B 4.D ‎(2016·海南地理,7~9)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5~7题。‎ ‎5.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6.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7.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解析 第5题,从材料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第6题,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第7题,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答案 5.C 6.C 7.B ‎(2015·海南地理,6~7)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9.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逐渐下降,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美国相比,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美国主要的服装进口地,随着上述地区劳动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国进口服装逐渐转向其他地区。第9题,和美国相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较低,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通关税率大幅度降低,导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逐渐增多。‎ 答案 8.C 9.B ‎(2018·东北三省四市第二次联考)下图示意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总结的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2016年4月河南省依据相关理论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丁指标分别为(  )‎ A.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B.资本、技术、能源、劳动力 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D.技术、资本、能源、劳动力 ‎11.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应为(  )‎ A.发挥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 B.以“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为重点,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 C.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京津、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 解析 第10题,据图可知,甲指标主导的产业在我国东部地区最集中,且没有向中西部转移,说明在该指标方面,中西部无法取代东部地区,则该指标最有可能为技术;乙指标主导的产业在东部地区集中,中部地区较少,且目前的转移趋势是由东部向中部,则该指标可能为资本;丙指标主导的产业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集中,西部地区较少,则丙指标最有可能为劳动力;丁指标主导的产业在中西部集中,东部较少,且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则丁指标最可能为能源。第11题,根据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伴随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出,转向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更低的地区。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但劳动力资源丰富,故可利用其劳动力资源优势,承接来自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 答案 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在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交界,因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乌金三角”地区某城市工业结构及其变化图。‎ ‎(1)“乌金三角”地区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线的重要电力输出地,这里建设电站的自然优势条件有哪些?(8分)‎ ‎(2)实施“西电东送”工程,把“乌金三角”地区的电力调往京津唐地区会对电力输入地区带来哪些好处?(6分)‎ ‎(3)根据材料二,简析该城市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8分)‎ 解析 第(1)题,从资源(煤炭)、水源(河流多)、地形(平坦)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从缓解能源紧张、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等方面来阐述。第(3)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故减排压力大。‎ 答案 (1)该区域有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水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适合火电站的建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缓解输入地电力紧张的问题;利于输入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进而改善环境质量。‎ ‎(3)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煤炭、油气等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这种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耗大、排污大,使节能减排压力大。‎ ‎13.(2018·山西适应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冀中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花产区之一,该区每年3、4月份为棉花播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采摘期。位于冀中的容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的美称,是中国唯一的“中华国服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服装企业920家,其中外资企业29家,年生产能力达4.5亿多件,服装出口到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共谋发展。‎ ‎(1)简析冀中南有利于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8分)‎ ‎(2)说明容城县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的原因。(8分)‎ ‎(3)分析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共谋发展的好处。(8分)‎ 解析 第(1)题,可从棉花生长周期,以及当地气候要素(光照、热量、降水)相匹配角度分析。第(2)题,工业区位条件分析,首先要明确工业类型,再从影响因素及当地具备的条件角度分析。第(3)题,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和移入地都有影响,但本题侧重从容城县角度分析。‎ 答案 (1)棉花的播种期,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利于播种;生长期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适中,有利于生长;成熟期晴天多,利于采摘。‎ ‎(2)接近棉花生产地,原料丰富;土地面积广,地租水平低;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冀,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市场广阔;有产业基础,协作条件好,生产能力强。(任答四点即可)‎ ‎(3)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容城服装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等。(任答四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