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点,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重点)‎ ‎2.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重点)‎ ‎3.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点)‎ ‎ ‎ 考点一 宇宙中的地球[学生用书P13]‎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物质组成 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2.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①八大行星 ‎②普通性 ‎ 图示法记忆八大行星的特征 ‎(2)特殊性 ‎ ‎ ‎ 行星表面温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距日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 ‎ 若行星自转和公转周期过长,会对行星表面温度有何影响?‎ 提示:若行星自转和公转周期过长,会造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过大,白天和夏季时间过长,行星表面温度就会过高;黑夜和冬季时间过短,行星表面温度就会过低。‎ ‎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在下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解析] 从图中可知图中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横坐标表示行星轨道半径,即距恒星的远近,由此可知“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宜的温度条件。‎ ‎[答案] A ‎      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1)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发射主要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2)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3)回收场地选择:我国航天回收场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 (2016·昆明二模)下图中,美国的莫纳克亚山天文台观测条件好,简述其优势条件。‎ ‎[解析] 从纬度、海拔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天文台的观测条件。‎ ‎[答案] 纬度较低,能观测到部分南半球星空;海拔高,大气能见度好,观测时间较长;美国天文观测的技术设备先进。‎ ‎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016·海宁质检)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读表,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a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0‎ ‎23小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 ‎24小时37分 有 ‎1.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解析:第1题,由表可知,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第2题,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最有可能适宜生命存在,因此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 答案:1.D 2.D ‎      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 ‎(2016·江西六校模拟)2014年5月24日,日本在种子岛宇宙航天基地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运行周期是14天。读图,回答3~4题。‎ ‎3.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  )‎ A.观测洪涝受灾范围 B.对陆地表面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 C.监测太阳活动,预测太阳风暴的发生 D.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 ‎4.据图分析,下列不属于日本选择种子岛建设宇宙航天基地原因的是(  )‎ A.地处热带,多晴朗天气 B.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 C.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 D.海洋运输便利 解析:第3题,由材料中“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可知该卫星不能监测太阳活动,因此选C项。第4题,种子岛位于30 °N附近,在温带地区,故选A项。‎ 答案:3.C 4.A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生用书P15]‎ ‎1.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 ‎②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 “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一定丰富,气温一定高”,这句话正确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正确。如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热量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很微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2.太阳活动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 分析观赏极光的位置及时间。‎ 提示:极光发生在两极地区,因此观赏极光的位置应在高纬度地区,并且在夜晚或出现极夜的时候观赏。‎ ‎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 (2016·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 A.青海、陕西、新疆       B.新疆、陕西、青海 C.新疆、青海、陕西 D.陕西、青海、新疆 ‎(2)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海拔 C.天气状况 D.昼夜长短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夏季日照时数最大,说明该地区纬度高,且多晴朗天气,故①为新疆;②地冬季日照时数比③地冬季多,且比较稳定,是因为②地地势高,故②为青海省。(2)由上题可知,①为新疆,夏季日照时数大,冬季日照时数少,主要是因为新疆位于中纬度地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时间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白昼时间短,则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 ‎[答案] (1)C (2)D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2)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 ‎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 ‎ (高考广东卷)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 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正确。‎ ‎[答案] D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14·高考全国卷Ⅰ,T1~T2)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第1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故从资源条件看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第2题,依题意可知,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锅炉加热产生蒸汽发电,有可能对途经此处的飞鸟造成伤害,故C正确。反光板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则会降低地表温度,从而降低作物产量,故A、D两项错误;飞机飞行高度一般远高于高塔高度,且该电站的建设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不正确。‎ 答案:1.A 2.C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考上海卷)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4.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析:第3题,从34个测站的经纬度可知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第4题,从图中可知,图中上半部分年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呈正相关,图中下半部分年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呈负相关,但周期大致相同,故选C。‎ 答案:3.D 4.C 扫一扫 进入91导学网(www.91daoxue.com)‎ ‎ 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生用书P16]‎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A、B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A 横波 较慢 固体 B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A地震波完全消失,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位置 圈层名称 C以上部分 地壳 C、D之间部分 地幔 D以内部分(E和F)‎ 地核 ‎(4)岩石圈由两部分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地壳厚薄不均,陆地部分地壳厚,海洋部分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的地壳厚,平原、盆地的地壳薄。‎ ‎ 某石油勘探队利用人工爆破的方法测得某处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请你解释一下原理。‎ 提示:爆破时产生的纵波能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只能穿过固体。若在某一深度横波突然消失,说明该深度以下可能为液体;再根据纵波在水、石油、天然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确定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是水。‎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 ‎(km)‎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 莫霍 界面 古登 堡界 面 平均 ‎17‎ ‎2 900‎ 陆地33 km处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 900 km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呈熔融状态(液态)‎ 地核 外核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内核 ‎ (2016·云南模拟)2015年4月23日,智利南部福鲁提拉火山喷发,岩浆四射。当地政府下令火山周围10公里以内所有居民撤离。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岩石圈底部 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2)此次火山喷发直接影响到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大气圈 D.水圈 ‎[解析] (1)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2)地壳和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等首先进入的是大气圈,故选C。‎ ‎[答案] (1)B (2)C ‎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6·武汉调研)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界面 解析:第1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指莫霍界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因此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2题,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17 km,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 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 km。则10 km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答案:1.D 2.B ‎[学生用书P17]‎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分布图(图2)、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图3)、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图4)等。这些图都具备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图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判读时可以充分借鉴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图1 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图2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分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图4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判读时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同时在分析其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回答。‎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乙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地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如图1、图3 中等值线密集区都与地势起伏大有关)。‎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1.问题探究 ‎(1)光合有效辐射量与农作物产量有何关系?‎ 提示:两者呈正相关。‎ ‎(2)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纬度、昼长、地势、天气等因素。‎ ‎2.信息解读 ‎[标准答案] (1)D (2)D ‎(2016·枣庄五中期末考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该区域西部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是因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而太阳高度不影响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冬夏季是一样的,夏季天空中云量更多一些,故选C。(2)四地纬度相差不大,太阳高度也相差不大,所以影响太阳能发电站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对比图中四地,①②两地日照时数较大,但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所以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 答案:(1)C (2)B ‎[学生用书P19]‎ ‎(2016·潍坊期中考试)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 ‎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解析:第1题,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依次是D地球和月球构成C地月系,C和其他行星系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是A银河系,所以判断A正确。第2题,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而存在的,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1.A 2.C ‎(2016·山东青岛模拟)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3~4题。‎ 纬度(°N)‎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 ‎(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 ‎(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第3题,从表中可知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第4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20 °N,此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辐射强;同时该纬度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受云层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答案:3.A 4.D ‎(2016·山东淄博模拟)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等,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据此回答5~6题。‎ ‎5.读下图,下列有关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 cm-3以上 ‎6.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气候异常 B.磁暴现象 C.长波通信中断 D.极光现象 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小于夜间;在低空,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电子浓度相同;夜间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第6题,太阳活动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5.D 6.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