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七章第36讲世界主要国家(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七章第36讲世界主要国家(学案)

第36讲 世界主要国家 ‎1.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 ‎2.掌握国家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 ‎1.世界重要国家的地理特征。(重点)‎ ‎2.世界重要国家的空间定位。(难点)‎ ‎ ‎ 考点一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地理概况[学生用书P247]‎ ‎1.印度 ‎(1)三大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主要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3)五大作物 作物 分布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  (4)四大工业 部门 钢铁工业 棉纺织工业 麻纺织工业 新兴工业 分布 德干高原东北部 西部沿海平原 印度东北部 印度南部 ‎(5)四大城市 ‎①新德里——首都。‎ ‎②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③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④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6)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①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②涉及领域: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③产品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提示:①热量充足;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 印度工业的布局有何特点?‎ 提示: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如德干高原东北部的钢铁工业、孟买的棉纺织工业、加尔各答的麻纺织工业等;②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班加罗尔。‎ ‎2.巴西 ‎(1)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0°和20°S之间,东临大西洋。‎ ‎(2)地形与气候 气候类型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3)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4)人口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③语言:以葡萄牙语为通用语言。‎ ‎(5)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6)矿产与工业 ‎①资源: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能丰富,与巴拉圭合建了 伊泰普水电站。‎ ‎②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 ‎(7)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①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 ‎②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开发计划,使热带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③保护: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保护热带雨林。‎ ‎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特征 印度和巴西两国的区域特征差异比较 巴西和印度同是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建设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上越来越被重视,现将两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关系归纳总结如下:‎ ‎ (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解析] ‎ ‎(1)依据材料结合巴西的能源、市场等因素分析,巴西大部分国土在热带,面积广阔,种植甘蔗的条件优越,而甘蔗可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料;巴西铁、水能资源丰富,但石油、天然气缺乏,急需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巴西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乙醇等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很大。(2)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这点与巴西差别很大,如果把粮食作为原料制取乙醇,会造成粮食供应紧张;乙醇是清洁能源,利用乙醇作能源,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特征 ‎(2016·郑州预测)下图中左图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D.甜菜 ‎2.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 A.东南信风北移 ‎ B.东北信风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 D.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为印度,其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水稻,图示农作物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应为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恒河三角洲;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印度没有分布。故B项正确。第2题,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甲地位于印度西海岸,受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故A项正确。‎ 答案:1.B 2.A 考点二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地理概况[学生用书P249]‎ ‎1.日本 ‎(1)位置与范围 ‎①位置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②范围:由C北海道、D本州、E四国、F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 ‎(3)气候 ‎① ‎②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4)资源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最大。‎ ‎(6)工业 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 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d濑户内工业区 ‎ 日本工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提示:①日本为岛国,多优良港湾;②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需进口原料;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需出口国外。‎ ‎2.俄罗斯 ‎(1)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陆地边境线漫长,面积较大的邻国有①中国、蒙古、②哈萨克斯坦、③乌克兰。‎ ‎(2)地形与河流 ‎①地形: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为西低东高。‎ 山脉: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两者为亚欧两洲分界线。‎ 四大地形区:F东欧平原、G西西伯利亚平原、H中西伯利亚高原、I东西伯利亚山地。‎ ‎②四大河流 河流名称 特点 a伏尔加河 欧洲最长河流,向南注入里海,水能丰富,内河航运便利 b鄂毕河、c叶尼塞河、d勒拿河 位于亚洲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冰封期长,存在凌汛现象;下游沼泽广布,航运价值低 ‎  ③湖泊:e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由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3)气候 ‎①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②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 ‎(4)农业 ‎①生产条件 优势:耕地面积广大。‎ 劣势: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主要农业地带: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 ‎③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向日葵、亚麻。‎ ‎(5)主要矿产 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铁矿 分布 库兹巴斯 秋明油田 西西伯利亚 库尔斯克 ‎  (6)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区位优势 工业区 主要工业部门 优势区位条件 圣彼得堡工业区 造船、电子、化工、宇航 临波罗的海,有优良的港口 莫斯科工业区 汽车、钢铁、电子 周围铁、石油丰富,铁路运输便利 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石油 矿产资源丰富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矿产资源丰富 ‎(7)交通 ‎①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为西伯利亚大铁路。‎ ‎②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原因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运量大,内河航运欠发达;公路运输不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 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澳大利亚 ‎(1)位置和范围 ‎①位置:主要位于15°S~35°S及120°E~150°E之间,南回归线和130°E经线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②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与河流 ‎①三大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东部 A大分水岭 纵贯南北,一般海拔在800~1 000 m以上 中部 B大自流盆地 地形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 广阔的低矮高原 海拔在800~1 000 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②河流、湖泊: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可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3)气候与植被 ‎①特点: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②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4)经济发展状况 ‎①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②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 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②临海,交通便利;③开发历史悠久。‎ ‎4.美国 ‎(1)范围和位置 ‎①范围 ‎②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与70°W之间,40°N和100°W穿过本土中部。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 ‎(2)地形和河湖 ‎①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岸山、A落基山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 板块碰撞挤压 中部以平原为主 西部为大草原,东部为B密西西比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东部以山地为主 阿巴拉契亚山 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 m以下 流水等外力侵蚀 ‎②河流: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③湖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过去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整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湖泊均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3)气候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区域特征 ‎1.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 ‎(2)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分析 ‎①西部地形的影响: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位居北美大陆的西部,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的地带,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 ‎②中部平原: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冬季极地冷气团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灾害。冬季,墨西哥湾暖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的温暖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湿热。‎ ‎③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显著,因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季风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 ‎2.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1)气候、植被带的分布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地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 ‎(2)形成原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控制范围,气候炎热干燥。‎ ‎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③北部夏季有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为干季。‎ ‎④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 ‎3.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生产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 溉农业区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国土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  4.美国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旧金山(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 ‎ (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1‎ 图2‎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解析] 准确解读图文材料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图中信息显示,五大湖周围煤炭、铁矿丰富,工业城市众多,水运极为便利,这些都是区域早期发展的重要条件。(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是20世纪初,材料显示正是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工业在当时属于新技术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也是利用了钢铁工业的基础。(3)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教材中鲁尔工业区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4)针对造成美国底特律衰落的因素,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措施。‎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区域特征 ‎(高考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1~2题。‎ ‎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 ‎2.英国(  )‎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伦敦的纬度位置及北京所在纬度(约为40°N)可知,7、8月份伦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大于北京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则伦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北京,故C项正确。依据图中的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可判断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而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A、B两项错误。7、8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故D项错误。第2题,英国地处亚欧板块,故A项错误。珊瑚礁发育于热带浅海环境中,故B项错误;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 ℃,河流没有结冰期;图中信息显示英国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故C项错误;降水丰富而植被覆盖率高,则河流含沙量小,英国面积较小,因此河流短,故D项正确。‎ 答案:1.C 2.D ‎3.(2014·高考全国卷Ⅱ,T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解析:(1)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2)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冲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水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水含沙量大。(3)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学生用书P253]‎ ‎(2016·南昌二中期中考试)下图示意某国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下面四幅剖面线图,与图示地形剖面相吻合的是(  )‎ ‎2.对图示地形剖面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最少的地区 B.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C.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D.②~⑤河流皆流入北冰洋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国地跨30°E至150°E,由此排除位于西半球的美国(D图);中国最西点位于73°E附近,可排除(A图);俄罗斯地形自西向东分为平原、高原和山地三部分,B正确;德国地势南高北低,与图示不符,C排除。第2题,甲地形区是东欧平原,是俄罗斯人口的主要分布区;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美国;河流②是伏尔加河,注入里海;乙地形区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为俄罗斯主要产油区。‎ 答案:1.B 2.C ‎(2016·浙江课改协作联考一模)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3月 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 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 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4.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       ‎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 D.沙尘灾害 解析:‎ 第3题,日本是东亚岛国,3月受冷空气影响,日本海有丰富的水汽,降雪量大,有可能在日本海沿海公路形成雪壁公路,A正确。1月为南半球夏季,阿根廷大西洋沿海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B错误。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7月为冬季也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C错误。12月为中亚地区冬季,气温低,但是水汽含量少,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降雪,D错误。第4题,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融化,冰雪融水容易形成洪涝灾害,B正确。‎ 答案:3.A 4.B ‎(2016·安徽第一次月考)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5~6题。‎ ‎5.下列选项中,属于甲、乙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 A.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B.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C.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6.关于甲、乙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丰富 ‎ B.气候适宜 C.交通便利 ‎ D.开发历史悠久 解析:第5题,根据海陆轮廓可以判断甲、乙两个国家分别是巴西和澳大利亚。就自然带而言,巴西主要是热带雨林带,澳大利亚以热带荒漠带为主;其首都气候分别是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流量季节变化小,澳大利亚的河流有汛期。第6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不包括旅游资源。‎ 答案:5.C 6.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