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第1-25题)和综合题(第26-29题)两部分 2、请将选择题、综合题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答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重金属盐 B. 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 泄露的石油 2.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D.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赤潮是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增加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类及铁、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故B项正确。 【2题详解】 浮游生物喜高温,20—30°C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所以温度高适合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风力较小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集聚和繁殖。所以,水温偏高、风力偏小的海域更容易出现赤潮,D项正确。。 读某年份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和垃圾处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20 - 3. 下列关于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都以填埋为主 ②我国垃圾的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 ③美国等发达国家垃圾的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少 ④我国垃圾的堆肥较多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垃圾处理示意图中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的优点有( ) A. 方法简单,投资少 B. 填埋场所需面积不大 C. 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D. 填埋场不用考虑安全问题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项目进行比较可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垃圾的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中国多,都以填埋为主,据此选A。 【4题详解】 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法的优点是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缺点是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是火灾及爆炸的隐患。据此分析选A。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0 - 5. 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 B. 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 C. 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 D. 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6. 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 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 B. 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 C. 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 D. 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天津和河北雾霾日数冬季大于夏季,北京雾霾日数夏季大于冬季,因此A和B错;北京冬季雾霾日数低于天津,D错;根据图中雾霾日数估算,三地区雾霾日数夏季差异比其它季节都大,C正确。 【6题详解】 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A错;冬季大风日数多,夏季较少,B错;虽然秋季晴天多,但雾霾日数较春季多,C错;河北冬季气温在零下,居民需要燃煤取暖,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悬浮颗粒物,使能见度降低,霾日数增多,D正确。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下面小题。 - 20 - 7.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加,降水稀少 B.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C.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 大量开采铁矿,破坏植被 9. 在图示地区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 截留水分 ② 改变气候类型 ③ 削弱风力 ④ 改变植被类型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7. D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塔里木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盆地边缘和绿洲有水源的地区是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地区,故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①、④正确。河流上游一般在高山地区,人类活动稀少,荒漠化可能小;盆地中央本属于沙漠,不存在荒漠化,②、③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而在较短时间内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为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快,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主要原因,B正确;气候变暖,蒸发增加,降水稀少是自然原因,A错误;该区域工业化发展较慢,没有大量开采铁矿,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起到截留水分的作用,①正确;草方格沙障增大地表摩擦力,可以削弱风力,③正确;草方格沙障没法改变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②、④错误。故选D。 - 20 - 【点睛】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本是荒漠的地区就不存在土地退化了。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 防风固沙 B. 保持水土 C. 净化空气 D. 平衡大气成分 11. 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 城市园林 B.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 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D. 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答案】10. B 11. C 【解析】 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10题详解】 图中反映的是森林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森林覆盖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说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故选B。 【11题详解】 城市园林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西北地区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上游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热带沿海红树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C。 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米。境内有河流17 116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读美国佛罗里达州部分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 回答下列问题。 - 20 - 12. 佛罗里达州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 气温低,蒸发量小 B. 海拔低,地势低平 C. 冻土广布,下渗量小 D. 河流密集,落差大 13. 若该地沼泽面积减少,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 调洪蓄洪能力增强 B. 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C. 水土流失加剧 D. 鸟类种类增加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片沼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属湿润性气候,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有无数条浅浅的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浅浅的河流流入大海,在沿海地区受海水顶托形成湿地,B正确。佛罗里达州纬度较低,全年气温高,没有冻土,A、C错误。该地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沼泽面积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调洪蓄洪能力减弱,A错误。沼泽面积减少,水源减少,降水量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B正确。该地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水土流失问题不明显,C错误。沼泽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鸟类种类减少,D错误。故选B。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0 - 14. 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A.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 上游修建水库 C.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15.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分析对比图中先后两次的流量过程线的变化特点即可知,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的河流径流量峰值出现时间延后且峰值流量变小,即流量过程线趋于平缓,说明第二年河流上游降水后径流调节作用明显。而由于汛期水量变小,故下游洪涝灾害会减轻,A错误。上游修建水库后会对库区下游河流水量产生调节作用(削洪补枯),符合图中所反映的流量过程线的变化特点,B正确。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增加地表硬化地面的面积,从而会在降水过,后因下渗径流量的减少而导致地表径流量加大,与图中第二年所示的曲线特点不符,C错误。地表植被有促进地表水下渗从而减小地面径流量的作用。若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会使降水后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加大,且地表径流汇水速度会加快,同样与图中第二年的曲线所示的特点不符,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水能、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均较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所以田纳西河流域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就应是依靠充足而廉价的电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如有色金属冶炼),成为工业走廊,C正确。而通航条件的改善是工业走廊形成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见前面的分析),A错误。旅游业的发展和防治污染与工业走廊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流域内上游修建水库、恢复植被都可以减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 - 20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 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 汽车产业 B. 玩具制造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17.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技术 B. 交通运输 C. 原料 D. 劳动力价格 【答案】16. B 17.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6题详解】 该产业经历了由欧美向香港、台湾地区迁移,再向我国大陆、越南等地迁移的过程,最有可能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制造,因为上述地区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故选B。 【17题详解】 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工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较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本地区劳动力优势丧失,导致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更加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地区迁移。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18. 读图 “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 - A. 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典型的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B. 乙地区大城市产业向外扩散带来的城市化,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C. 两地都是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 D. 两地都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从外资企业建立开始,典型地区在珠江三角洲,A错误;乙地区大城市产业向外扩散带来的城市化,典型发展模式是苏南地区,B错误;从发展模式看,工业化都带动了城市化,C正确;甲、乙两地区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大量投资,D错误。故选C。 19. 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答案】D 【解析】 - 20 -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是按照自然带划分的,不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由于是自然界线,其边界是虚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每一区域同层次的区域对应一种典型自然带,故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据此选D。 20. 2017年7月17日,500辆全新公共电动汽车(即“共享汽车”)在苏州太湖游客中心正式上线投运,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共享汽车。结合图回答问题。 人们能快速租用一辆共享汽车,主要借助的是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快速租用一辆共享汽车首先通过定位系统找到车辆,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并租用车辆,②③正确;不会用到遥感技术观测,数字地球主要是地球的数字模型,也不会用到。故选B。 读“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城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 20 - C. 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 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2. 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 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 污染严重,水质差 C. 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 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的位置和方向可以判断①资源调配线路是西气东输,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A错;穿越多个陆地自然带,B错; 目标市场位于珠江三角洲,C错;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D对。 【22题详解】 ②资源调配线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不利条件是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C对;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是东线工程,A错;污染严重,水质差也是东线工程,B 错;输水渠道和海河水量不相互影响,不会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D错。 因为矿产资源富集,陕西省榆林市有着“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截至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榆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目前,榆林市正着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榆林市全力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资源丰富②水源充足③基础设施较完善④科技发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20 - 24. 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改变地表形态,加剧水土流失 B. 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C. 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缓解水源不足 D.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解决大气污染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榆林市煤炭、天然气、岩盐等资源丰富,铁路、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较完善,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榆林地区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区降水较少,水源不充足;榆林处于我国西部地区,不具有科技发达的特征,因此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题详解】 重化工业的原料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采掘过程中,可能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选项A符合题意。重化工业属重污染产业,对当地环境可能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可能造成水资源更加紧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重化工业主要使用矿物燃料,可能增加大气污染,排除选项D。故选A。 25. 2018年8月8日,中国・大兴安岭第九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林海静城”黑龙江加格达奇开幕。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据此完成问题。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 推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 20 - 【详解】蓝莓原果是大兴安岭的特色农产品,而大兴安岭地区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到发展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蓝莓系列产品,说明了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C对。工业生产不能反映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生态化发展,A和B错。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是农业发展的方向,D错。故选C。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甲地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本地区生产的主要农作物是 , 。 (2)若在丙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针对这一问题例举三条治理的措施。 (3)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原因有 。 (4)要想预估各商品粮基地的产量可以使用 技术。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案】(1)热量不足,大豆、小麦、玉米 - 20 - (2)土地荒漠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3)工商业发展,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 (4)RS(遥感)。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解析】 【分析】 该题组重点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 【详解】(1)甲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自然条件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大豆。 (2)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 (3)南方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农业用地减少和商品率低两方面分析,具体是工商业发展,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 (4)预估各商品粮基地的产量可以使用遥感技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其突出特点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是国家的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 2:珠江流域图 - 20 - (1)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产生的效果与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相似,主要有 (3)近年来,珠三角为了产业升级会最先把 导向型产业迁出。这种产业转移会给珠三角带来的影响是 。 【答案】(1)地势起伏大,落差大;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2)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任答两点) (3)劳动力导向型;有利:促进产业升级转型,降低污染。不利: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水能资源开发相关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读图能力等,也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 【详解】(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个方面分析,红水河位于第二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梯级开发建多级大坝可以拦蓄洪水,起到防洪作用,利用落差发电,河流水位提高,有利于航运,蓄水可用于灌溉,大坝可用于旅游等。 - 20 - (3)产业升级的过程会将利润较低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出,为发展附加值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腾出空间,实现产业转型,还可以减少污染。但同时会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28. 下图阴影部分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F 中属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区的是 。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在下列方框中填序号,说明它们的关系。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加;②全球气候变暖;③海平面上升;④森林面积减少;⑤两极冰川融化;⑥淹没沿海低地 (3)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影响和治理的措施。 【答案】(1)F (2)④①②⑤③⑥ (3)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任答三点) 影响:破坏全球的碳、氧平衡,影响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减弱,影响生物多样性(任答两点) 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热带雨林系统生态效益及破坏。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A、B、C、D、E、F中属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区的是F。 (2)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森林面积少会导致大气中CO2 - 20 - 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是两极冰川融化,进一步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沿海低地,故顺序是④①②⑤③⑥。 (3)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増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有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根据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规模破坏会破坏全球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减弱,雨林环境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针对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保证雨林的覆盖率;教育公民树立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减少对雨林的直接破坏,建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提高保护的积极性等。 29. 下图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部分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入区水资源缺乏的社会经济原因。 (2)“西电东送”南路线的终点是 工业基地;该工程实施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3)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除西电东送外还可以采取 等措施改善这些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答案】(1)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 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 (任答两点得分) (2)珠江三角洲;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等(任答两点) - 20 - (3)西气东输;节约能源;发展核电;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部分工程示意图为切入点,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读图能力等,也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 【详解】(1)本部分主要审清题意,主要从社会经济方面回答,不能回答自然条件。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华北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工业生产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等。 (2)从图中可读出西电东送南线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少,电力输入可缓解能源紧缺,电能为清洁能源,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经济技术优势,电力输送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等 (3)西气东输可增加能源的输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发展原料较少的核电;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需求;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能源需求少的产业。 30. 读“江苏省主要物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2)为立足本地资源,江苏应发展起来的工业有 、 。 (3)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转移的产业,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4)近几年,江苏棉花生产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小麦 水稻 (顺序不能颠倒) (2)化学工业 纺织工业 - 20 - (3)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丰富,政策支持等 (4)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农作物分布、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详解】(1)图中甲在淮河以北,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乙在淮河以南,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江苏省靠近海洋,海洋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海盐资源,沿海地形平坦适宜发展海盐化工;农业上是棉花和桑蚕面积大,适宜发展纺织工业。 (3)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转移的产业,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优势条件是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丰富,政策支持等。 (4)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对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需求上升;加之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不断上升,耕作面积也相应减少。 - 20 - - 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