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农业生产活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高一农业生产活动

‎5.1农业生产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而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2.农业投入、农业产出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3.了解农业的分类,各种分类的依据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   3.通过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来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各种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农业投入-产出模式与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绪论]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导入]上册,我们研究探讨了目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陆地环境,那么,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  1、人类和一般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维持,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这就决定了需要环境提供生存的场所,即含有一定媒质(空气、水等)的空间;需要提供满足生存的物质基础;也需要环境具有容纳、清除代谢产物的能力。‎ ‎  2、人类与一般动物又有很大不同,一般动物只是以自身的存在及生命活动来改变自然环境,而人类却能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通过劳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因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深入。‎ ‎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  ②人类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生活消费)使产品消耗、转化,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的物质能量输出给环境。‎ ‎  ③人类通过自己的发展活动(生产、消费)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 ‎  ④环境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反馈作用。‎ ‎  ⑤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  [小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通过人类的发展而建立和深化的。人类的发展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而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有: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所以,也就是说,人类通过具体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方式与地理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  就农业生产活动而言,一定地域的人们,利用自然发展农业生产,但进行农业生产有多种选择,是发展种植业还是畜牧业?是种植小麦还是水稻?就需要进行选择。如何选择?来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逐一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的概念 ‎  1、农业: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  2、广义的:农、林、牧、副、渔 ‎  狭义的:种植业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  1、地域性---"因地制宜"‎ ‎  (1)农业生产的对象-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不同的光、热、水、土及地形等自然条件;‎ ‎  (2)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  [举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  南方的甘蔗、北方的甜菜 ‎  2、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 ‎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 ‎  (2)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   [举例]华北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三、农业生产的性质:‎ ‎  1、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是有生命的物质 ‎  2、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  [比较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繁殖过程与一般动、植物的区别;判定农作物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及其理由。] ‎ ‎  以小麦为例:小麦的发芽、出苗、拔节、抽穗、开花等自然再生产过程,无时无刻不受自然条件(光、热、水、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自始至终在人类的干预下进行育种、犁地、播种、除草、灌溉、施肥、收获等一系列人类的生产活动,即经济再生产过程。而这些社会的生产活动(或生产过程)又无时无刻不受着民族习惯、历史基础、劳动力、国家政策、措施、工业、城市的发展、技术改造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  农产品不属于自然资源,因为农产品的获取,除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具有自然属性外,同时还受多种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投入等,所以不具备"自然属性",因此不是自然资源。‎ ‎  ①所谓自然再生产过程,指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 必须依靠一定的空气、阳光、水和各种养料,经过自身的"加工",使其生长、繁殖,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 ‎  ②所谓经济再生产过程,指农业生产还必须依靠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才能获得必要的产品,也就是需要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 ‎  ③农业生产的动、植物生长过程,不同于自然界一般野生生物自发的生长、繁殖的过程,而是自始至终在人类的干预下进行的。它以经济再生产过程与之区别。‎ ‎   ④农业生产以自然再生产过程区别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阅读材料]《农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差异 四、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  1、农业的投入-产出因素 ‎   ‎ ‎  产出:农产品 ‎  2、农业的投入-产出与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 ‎  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合理配置、利用增加农业的投入,如:生产资料投入和科技投入,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业的产出,提高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 ‎  3、农产品的重要性 ‎  (1)为人类提供吃、穿、用的物质资料,保证全社会人们的需要。‎ ‎  (2)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 ‎  劳动力、粮食、副食品、原材料、工业品的消费市场。‎ ‎  是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基础。‎ 五、农业的分类 ‎  1、按生产对象分类:农(种植业)、林、牧(畜牧业)、副、渔 ‎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  密集农业,又称集约农业,并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资金密集型农业(如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  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  4、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划分为12种。课本上重点介绍了几种。其中又可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两大基础部门以及混合农业。‎ ‎  [小结]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各地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即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同。那么如何合理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 ‎ ‎ ‎【典型例题】 例l.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 )   A.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   B.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   C.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解析】   (1)我国松嫩平原一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不适宜柑橘、香蕉等亚热带、热带水果的生长,可种植甜菜、大豆等中温带作物。   (2)我国南方山地、丘陵的缓坡也可修筑梯田,种植庄稼,但地块小,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化比较困难。因此,在南方山地、丘陵,应大力发展林业,积极扩大森林覆盖率,以维持生态平衡。如果大量开垦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3)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草原的退化和沙化严重,并已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应有计划地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保护植被,以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4)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地区,水热配合较好,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 【答案】C、D 【点评】   由于不同的作物,其生产发育的规律不同,要求适应的自然环境也不同。要正确反映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就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家的政策来安排。特别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来安排。 ‎ ‎  例2.下列各要素,属于农业投入的有( )   A.光照、化肥  B.粮食、蔬菜   C.培育良种   D.橡胶、甘蔗 【解析】 ‎ ‎  (1)光照作为自然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成为农业必要的投入;化肥作为农业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投入的范畴。故A是对的。   (2)粮食和蔬菜都是供人们食用的农产品,属于农业产出,故B不对。   (3)培育良种属于科技投入的范畴,故C正确。   (4)橡胶、甘蔗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属于农业产出的农产品。故D不对。 正确答案为A、C。 【点评】   要正确区分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各要素。农业投入除必要的自然条件外,还也括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等;农业产出则主要指各种各样的农产品。‎ ‎  例3.按生产对象分,农业可分为( )   A.种植业和畜牧业    B.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C.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D.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 【解析】   按生产对象分,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按投入和产出分,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生产目的分,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不属于地域分类,而主要是就对环境的影响来分的。   石油农业是指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量消耗矿物燃料,尤其是石油而换来农产品的一种“能量密集型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答案】A 【点评】   要正确把握农业的三种分类法,明确各自的含义和分布地区。‎ ‎  例4.有关商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投入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较少,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产出   B.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销售   C.商品农业分布在发达国家   D.商品农业属于种植业 【答案】B 【剖析】   此题是对本节重点之一—农业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1)要明确农业分类的方法,有3种不同的分类依据:根据农业生产的对象不同,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根据生产资料或者劳动力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农业产品的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2)要明确每种农业类型的特点。例如,粗放农业的基本特点是: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少,增加农业产出的手段主要是靠扩大土地面积;密集农业则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增加产出的手段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果产出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人享用,则属自给农业,它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产出的产品主要以销售为目的,则属商品农业,它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3)商品农业既可以是种植业,如商品谷物农业和种植园农业;也可以是畜牧业,如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  例5.阅读下面一段调查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李守银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6口人,上有一对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银承包了8块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守银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1头耕牛、1台水泵、1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必备。一般情况下,李守银用0.4公顷田种水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及饲料用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1)请列出该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   (2)该农业生产有无副产品?如果有,你认为怎样处理好?   (3)该农业生产属于哪一类(粗放农业或密集农业、自给农业或商品农业)? 【答案】   (1)投入:土地、劳动力、农机具等 产出:稻谷等 (2)有,如稻草等 主要用作耕牛、猪等牲畜饲料,稻草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3)密集农业、自给农业 【剖析】   本题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具体问题,并作出判断、评价的能力。(1)明确哪些是农业生产的投入—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对照调查材料可知,“李守银承包了8块田”,即投入了自然条件中的土地(包括地形、土壤),“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即投入了劳动力;“购买了1头耕牛、1台水泵、1台电动脱粒机”、“种水稻”等,即投入了生产资料中的农机具、种子。(2)这里的副产品可理解为种水稻取得稻谷以外的产品,即稻草。目前农村,稻草多用作生活燃料,其利用率低且不符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原理。因此,好的处理是用作牲畜饲料、稻草还田或用作发展沼气的原料。(3)从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李守银家承包的田块面积较小,家庭投入的劳动力和农机具较多;另外,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可见该农业生产为密集农业。李守银家收获稻谷3800千克,仅有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可见该农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供自己及家庭享用,是自给农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