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十七章第36讲世界主要国家
第36讲 世界主要国家 考纲 考点 考法 世界主要国家(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的位置、范围及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1.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重点) 2.世界主要国家的空间定位。(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国的重要地理特征,并运用高中知识进行分析。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地理概况 1.印度 (1)三大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主要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3)五大作物 作物 分布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4)四大工业 部门 钢铁工业 棉纺织工业 麻纺织工业 新兴工业 分布 德干高原东北部 西部沿海平原 印度东北部 印度南部 (5)四大城市 ①新德里——首都。 ②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③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④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6)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①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②涉及领域: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③产品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提示:①热量充足;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2.印度工业的布局有何特点? 提示: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如德干高原东北部的钢铁工业、孟买的棉纺织工业、加尔各答的麻纺织工业等;②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班加罗尔。 2.巴西 (1)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0°和20°S之间,东临大西洋。 (2)地形区与气候 ①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②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 (3)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4)人口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③语言:以葡萄牙语为通用语言。 (5)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6)资源和工业 ①资源: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能丰富,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②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 (7)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①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 ②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开发计划,使热带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③保护: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保护热带雨林。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特征 印度和巴西两国的区域特征比较 巴西和印度同是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建设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上越来越被重视。现将两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关系分别归纳总结如下: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特征 (2016·高考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析:(1)巴西国土面积广阔,水热充足,大部分土地可开垦为耕地;从表中可以得出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比中国低,对比中国和巴西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就可以判断出巴西粮食单产不高,农业技术发展潜力较大。(2)从图中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在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3)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回答,有利影响从促进交流角度分析,不利影响从大量游客来到巴西,会给巴西社会秩序带来一定压力的角度回答。 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地理概况 1.日本 (1)位置与范围 ①位置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②范围:由C北海道、D本州、E四国、F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2)地形特点 (3)气候 ①类型及分布 ②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4)资源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最大。 (6)工业 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 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濑户内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 1.日本工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提示:①日本为岛国,多优良港湾;②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需进口原料;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需出口国外。 2.俄罗斯 (1)地理位置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陆地边境线漫长,面积较大的邻国有①中国、蒙古、②哈萨克斯坦、③乌克兰。 (2)地形与河流 ①地形: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为西低东高。 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乌拉尔山脉,两者为亚欧两洲分界线。 四大地形区:F东欧平原、G西西伯利亚平原、H中西伯利亚高原、I东西伯利亚山地。 ②四大河流 河流名称 特点 a伏尔加河 欧洲最长河流,向南注入里海,内河航运便利 b鄂毕河、c叶尼塞河、d勒拿河 位于亚洲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冰封期长,存在凌汛现象;下游沼泽广布,航运价值低 ③湖泊:e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由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3)气候 ①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②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 (4)农业 ①生产条件 优势:耕地面积广大。 劣势: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主要农业地带: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 ③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向日葵、亚麻等。 (5)主要矿产 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铁矿 分布 库兹巴斯 秋明油田 西西伯利亚 库尔斯克 (6)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区位优势 主要工业部门 优势区位条件 圣彼得堡工业区 造船、电子、化工、宇航 临波罗的海, 有优良的港口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汽车、钢铁、电子 周围铁、石油丰富,铁路运输便利 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石油 矿产资源丰富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矿产资源丰富 (7)交通 ①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为西伯利亚大铁路。 ②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俄罗斯交通方式以铁路为主的原因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运量大,内河航运欠发达;公路运输不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2.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澳大利亚 (1)位置和范围 ①位置:主要位于10°S~40°S及110°E~150°E之间,南回归线和130°E经线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②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位于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与河流 ①三大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东部 A大分水岭 纵贯南北,平均海拔只有 800~1 000 m 中部 B大自流盆地 地形平坦,海拔多在200 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 广阔的低矮高原 平均海拔仅450~600 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②河流、湖泊: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3)气候与植被 ①特点: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②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4)经济发展状况 ①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②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③服务业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和农牧业,成为经济支柱。 (5)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②临海,交通便利;③开发历史悠久。 4.美国 (1)范围和位置 ①范围 ②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与70°W之间,40°N和100°W穿过本土中部。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 (2)地形和河湖 ①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岸山、A落基山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1 000 m 以上 板块碰撞挤压 中部以平原为主 中部为B密西西比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东部以山地为主 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拔相对 较低,多在 1 000 m以下 流水等外力侵蚀 ②河流: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③湖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过去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整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湖泊均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3)气候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区域特征 1.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 (2)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分析 ①西部地形的影响: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位居北美大陆的西部,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的地带,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 ②中部平原: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冬季极地冷气团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灾害。冬季,墨西哥湾暖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的温暖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湿热。 ③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显著,因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季风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 2.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1)气候、植被带的分布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地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 (2)形成原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控制范围,气候炎热干燥。 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③北部夏季有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为干季。 ④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 3.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生产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国土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4.美国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 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区域特征 (2016·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析:第1题,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终年温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寒冷;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发达;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故芬兰乳畜业发达。第2题,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北部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但灌溉条件并不是芬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A错;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偏高,从图中丘陵分布看,地形较为平坦,B对;难以判断出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C错;西北部位于平原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热量条件好,D错。 答案:1.D 2.B 3.(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解析:(1)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2)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冲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水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水含沙量大。(3)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D.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2.图中地理事物中,其形成与所处板块位置有关的是( ) A.海湾 B.城市 C.山脉 D.湖泊 3.甲城市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 解析: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故本题选A项。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山脉。故本题选C项。第3题,读图可知,甲城市位于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本题选C项。 答案:1.A 2.C 3.C (2017·北京丰台区期末)读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环流( ) A.自北向南流动 B.东侧为暖流 C.呈逆时针流动 D.呈顺时针流动 5.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由洋流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第4题,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南太平洋,其中低纬度是呈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故C正确、D错误;图中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其所在的南太平洋环流的东侧为由南向北流的秘鲁寒流,故A、B错。第5题,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变化,是植被在东西方向上的延伸、南北方向上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4.C 5.A 6.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表1 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年龄段 比重(%) 小于35岁 5.1 35~54岁 33.5 55岁以上 61.4 表2 2010年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 生产规模(公顷) 比重(%) 小于2 50.9 2~10 33.6 大于10 15.5 表3 2013年意大利主要出口货物构成(%) 农业原材料 葡萄酒、橄榄油 燃料 矿物和金属 工业制成品 其他 0.7 8.2 4.3 2.0 82.4 2.4 表4 2013年意大利主要第三产业出口服务收入(亿美元) 旅游 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保险 金融服务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 政府服务及其他 456.2 86.3 22.1 56.0 35.9 1.7 11.6 (1)概括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3)据表1、表2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 解析:(1)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且向地中海延伸的亚平宁半岛上;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意大利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气候类型分布: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地处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2)分析粮食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波河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热量充足,而降水少、水分不足,且是农作物生长重要时期,需要人工灌溉。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及其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3)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意大利农业生产存在问题1: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严重,中老年人口比重大。问题2: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规模小,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4)读表可知,货物出口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服务出口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 答案:(1)地形分布: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意大利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分布: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2)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 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及其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3)问题1: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严重。 问题2: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4)货物出口特征: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 服务出口特征: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