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 ‎1. 假设北京时间2020年1月1日7时35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观看了升旗仪式,迎接2020年的到来。此日,下列各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 A.广州、上海、北京 B.哈尔滨、广州、北京 C.上海、广州、哈尔滨 D.北京、上海、哈尔滨 ‎ ‎ ‎ ‎2. 下表为洛阳(112.45°E,34.66°N)某月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 ‎(1)表中所示日期,洛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 ‎ ‎ ‎(2)据此判断该月可能是(        )‎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 ‎ ‎ ‎3. 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的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下图为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 D.冷却凝固 ‎ ‎ ‎(2)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 A.欧洲中东部 B.北美中部 C.东非大裂谷 D.青藏高原 ‎ ‎ ‎4.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 ‎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 ‎ ‎5. 石海(如图)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堆积的大片巨石角砾,是岩石在水分或温度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1)推测与石海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冰川沉积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水的冻融 ‎ ‎ ‎(2)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点是(        )‎ A.大兴安岭北部 B.塔里木盆地 C.海河入海口 D.祁连山山麓冲积扇 ‎ ‎ ‎ ‎6. 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分布区,随着气候的演变,其中西部鸭湖地区发育了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雅丹地貌最主要的成因是(         )‎ A.物理风化 B.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 ‎ ‎ ‎(2)水上雅丹地貌的出现反映了气候(        )‎ A.变干 B.变湿 C.变冷 D.变暖 ‎ ‎ ‎7. 石河是一种特定的冰缘地貌,在高山高原环境下由寒冻风化产生的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凹槽或沟谷中,沿沟槽徐徐向下移动,形成石河地貌景观。在湿润气候环境下,石河发育更为显著,流速较快。下图为“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和天山某石河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天山石河景观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 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 D.3500~4000米 ‎ ‎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冻融堆积 C.流水堆积 D.冰川运动 ‎ ‎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 ‎ ‎8. 花岗岩是一种致密、坚硬、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下图所示“石蛋”体形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 ‎ ‎(2)与“石蛋”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岩浆活动  ②变质作用  ③地壳运动  ④搬运堆积  ⑤风化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 ‎ ‎9.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 ‎ ‎(2)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 ‎ ‎(3)推测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 B.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 C.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大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 ‎ ‎10.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序号是(        ) ‎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 ‎ ‎11. 关于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时相同 B.日期不一定相差一天 C.区时相差一小时 D.有共同的中央经线 ‎ ‎ ‎ ‎12.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大会结束后于10:00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远在美国唐人街(西五区)的华人华侨想准时收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直播,他们打开电视的当地时间应该是(        ) ‎ A.9月30日9:00 B.9月30日21:00 C.9月29日21:00 D.10月1日21:00‎ ‎ ‎ ‎13.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 D.0°~23°26'S ‎ ‎ ‎(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黑夜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 ‎ ‎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旅游已成大势所趋,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更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手机上显示的仍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其手机上的时间为7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75°E B.5°E C.175°W D.5°W ‎ ‎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二区 B.东一区 C.西十二区 D.西一区 ‎ ‎ ‎15.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6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6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此时,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A.6月8日12时 B.6月7日24时 C.6月8日6时 D.6月8日16时 ‎ ‎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月8日15时 B.6月8日14时 C.6月8日20时 D.6月7日14时 ‎ ‎ ‎16.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点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 ‎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 ‎ ‎17. 元旦这一天,下列各地中白昼最长的是(        ) ‎ A.北京 B.上海 C.厦门 D.海口 ‎ ‎ ‎18.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段是(        ) ‎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秋分日 D.冬至日至春分日 ‎ ‎ ‎ ‎19. 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 A.春分日到夏至日 B.夏至日到秋分日 C.秋分日到冬至日 D.冬至日到春分日 ‎ ‎ ‎ ‎20. 图一示意太原(37.87°N,112.53°E)某中学校园局部平面,O为旗杆,OM为某日某时旗杆日影,该校学生发现日落时,日影的指向随日期移动。图二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从图中所示时刻到北京时间12时,旗杆日影(        )‎ A.逐渐变短,呈顺时针方向移动 ‎ B.逐渐变长,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C.先变长后变短,呈顺时针方向移动 D.先变短后变长,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 ‎ ‎(2)日落时旗杆日影指向由体育馆向教学楼方向移动的时段为(        )‎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丁—甲—乙 D.丙—丁—甲 二、非选择题 ‎ ‎ ‎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中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图2中C点的昼长为________。‎ ‎ ‎ ‎(2)图1中以180°和________(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 ‎ ‎(3)地球从甲处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昼长不断变________,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________。‎ ‎ ‎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 ‎ ‎(2)说明图中河流AB段与CD段外力作用的差异。‎ ‎ ‎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地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答】‎ ‎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城市均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选项中的四个城市,纬度由低往高依次是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依次是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故选A。‎ ‎2.‎ ‎【答案】‎ D C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答】‎ ‎(1)从表中数据可知,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昼长超过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两天相比,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白天时间变短,故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故选D。‎ ‎(2)该月昼长夜短且夜渐长,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应为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8月符合。 故选C。‎ ‎3.‎ ‎【答案】‎ B C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2)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答】‎ ‎(1)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会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B正确。 故选B。‎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地幔热柱的区域应该是板块交界处,且属于生长边界类型,故C项正确; 欧洲中东部和北美中部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故A、B项错误; 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形成的高原,故不会出现地幔热柱,D项错误。 故选C。‎ ‎4.‎ ‎【答案】‎ D B ‎【考点】‎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年代的划分。‎ ‎(2)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 ‎【解答】‎ ‎(1)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故选D。‎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岩层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 故选B。‎ ‎5.‎ ‎【答案】‎ D A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读图分析可知,该处“石海”的岩石比较破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岩石崩解破碎。 故选D。‎ ‎(2)根据石海形成的条件可知,选项给出的四地中,大兴安岭北部冬季寒冷漫长,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可能有石海分布。 故选A。‎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6.‎ ‎【答案】‎ B D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解答】‎ ‎(1)阅读材料,“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说明其地貌的形成是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 故选B。‎ ‎(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图示水上雅丹地貌的出现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融雪量增大,湖泊水域面积增大。 故选D。‎ ‎7.‎ ‎【答案】‎ D B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 ‎(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由题中“石河是一种特定的冰缘地貌”分析,该景观位于雪线附近,从吐鲁番盆地七月气温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冰川雪线在4000米左右,故石河景观在3500~4000米。 故选D。‎ ‎(2)由“在高山高原环境下由寒冻风化产生的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凹槽或沟谷中,沿沟槽徐徐向下移动,形成石河地貌景观”分析,该岩石碎屑位于雪线附近,雪线随季节发生上下移动,该区域岩石不断发生冻融风化,逐渐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在低处堆积。 故选B。‎ ‎(3)由“在湿润气候环境下,石河发育更为显著”分析,天山北坡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岩石碎屑易向沟谷汇集。 故选B。‎ ‎8.‎ ‎【答案】‎ B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2)本题主要考查了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由材料可知,形成“石蛋”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表示侵入型岩浆岩、a属于喷出型岩浆岩、c属于沉积岩、d属于变质岩。 故选B。‎ ‎(2)由材料分析可知,“石蛋”是由裸露的花岗岩遭受风化侵蚀形成的。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后遭受风化侵蚀形成“石蛋”。 故选B。‎ ‎9.‎ ‎【答案】‎ C B D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 ‎【解析】‎ ‎(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解答本题要根据苏特西岛地理位置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加以分析判断。‎ ‎(3)读材料可知,苏特西岛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所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说明岛屿周围火山灰容易被海浪侵蚀,外力作用会使岛屿面积缩小。‎ ‎【解答】‎ ‎(1)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C正确; 花岗岩为侵入岩,A错误; 石灰岩为沉积岩,B错误; 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 故选C。‎ ‎(2)读图可知,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大洋中脊,B正确。 故选B。‎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3)若火山持续喷发,岩浆冷却陆地面积会增加,则岛屿面积增加,故A错误; 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若地质构造运动频繁,会造成岩浆喷出增多,海岛面积加大,故B错误; 海平面上升速度较慢,所以大片岛屿被淹没应和海平面上升无关,故C错误; 根据材料,该岛屿周围为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该地区位于西风带,风浪较大,四周火山灰易被侵蚀,导致海岸快速后退,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B ‎【考点】‎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晨昏线的判读。‎ ‎【解答】‎ 根据晨昏线定义,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①③⑤为晨线,②④⑥为昏线。 故选B。‎ ‎11.‎ ‎【答案】‎ C ‎【考点】‎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十二区的区别。‎ ‎【解答】‎ 东西十二区位于同一时区,有共同的中央经线180°经线,区时相同。当180°经线为零点时,全球日期相同。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解答】‎ ‎2019年10月1日70周年庆祝大会于北京时间(东八区)10点举行,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应该在西五区当地时间30日21:00打开电视收看直播,B正确。 故选B。‎ ‎13.‎ ‎【答案】‎ D B ‎【考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 ‎【解答】‎ ‎(1)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故选D。‎ ‎(2)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故选B。‎ ‎14.‎ ‎【答案】‎ C C ‎【考点】‎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1)本题考查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2)本题主要考查时区的判读。‎ ‎【解答】‎ ‎(1)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7时40分,该地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20分,两者相差65° ,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即120°E往东—180°—175°W相差65°, 该岛的经度为175°W,C正确。 故选C。‎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题干可知,此时的北京时间为7时40分 ,该小岛屿的时间为12时,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20分,则经度比北京时间靠东65°,由于北京时间的中央经线是120°E ,所以该地的经度即120°E—180°—175°W相差65°,该地经度为175°W,该经度属于西十二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 ‎【答案】‎ C B ‎【考点】‎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2)本题考查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答】‎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部分表示6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6月8日,与135°E相邻的是180°经线,90°W是0时经线,a点所在经线为0°经线,与0时经线相差90°,a点比0时经线早6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自转箭头方向为东,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月8日6时,C正确。 故选C。‎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部分表示6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6月8日,与135°E相邻的是180°经线,90°W是0时经线,与0时经线对应的经线为12时且为90°E,北京120°E经线在90°E的东边,且相差3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则北京时间是12+2=14时,北京处于非阴影部分表示6月8日,B正确。 故选B。‎ ‎16.‎ ‎【答案】‎ A D ‎【考点】‎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1)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知识,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到夜半球的为昏线。‎ ‎(2)联系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区分晨线和昏线: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夜晚的为昏线,反之为晨线。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求偏西地点的地方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解答】‎ ‎(1)据图可知,d点位于晨线上,并且顺着地球自转方向,d点即将进入白昼。 故选A。‎ ‎(2)由图可知,ab为晨线,图中相邻的经线相差30°,d点所在的经线为150°E,地方时为6时。根据“东加西减”的时间计算原则,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60°E。 故选D。‎ ‎17.‎ ‎【答案】‎ D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低,昼越长。根据选项可知,四地纬度最低的是海口。 故选D。‎ ‎18.‎ ‎【答案】‎ C ‎【考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每年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即每年夏至日至冬至日之间,综合起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段是夏至日至秋分日,C符合题意。 故选C。‎ ‎19.‎ ‎【答案】‎ A ‎【考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解答】‎ 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北移到北回归线,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故选A。‎ ‎20.‎ ‎【答案】‎ A C ‎【考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 ‎(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2)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答】‎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太原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30分钟,图中所示时刻到北京时间12时(当地为11时30分),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旗杆日影逐渐变短,且呈顺时针移动。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选A。‎ ‎(2)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体育馆向教学楼方向移动的时段是日落物影朝向由东北向正东再向东南,即日落从西南向正西再向西北,图二中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丁是冬至,丁—甲—乙时段日落由西南向正西再向西北。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12时,8小时 ‎(2)120°W ‎(3)短,快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特征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方时与区时及其计算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3)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答】‎ ‎(1)图1中B点位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图2中C点的昼弧长为120°,昼长为8小时。‎ ‎(2)图1中0时经线是夜半球中间的经线,为120°W,故以180°和120°W(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3)地球公转从甲到乙就是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的C点的昼长不断变短,由于地球向近日点运动,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快。‎ ‎【答案】‎ ‎(1)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是侵蚀作用为主,下游是堆积作用为主。AB处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在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流水的搬运能力不同,泥沙堆积的颗粒也不同。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