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衡阳市八中2017年下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3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东至西:农业、牧业 B. 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 C. 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D. 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 东部季风区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A. 受夏季风影响 B.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 位于湿润地区 D. 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答案】1. D 2. A 【解析】 1.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以牧业为主,A错;自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B错;由东至西地形由高原到盆地,C错;由于水分条件从东向西递减,故形成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自然带变化,D对。 2.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东部季风区,选A。 【点睛】 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回答下面小题。 3.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 ①黑龙江 ②上海 ③香港 ④四川 B. ①四川 ②香港 ③上海 ④黑龙江 C. ①上海 ②香港 ③四川 ④黑龙江 D. ①香港 ②四川 ③黑龙江 ④上海 4. 如果四个区域表示四个不同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可能是埃及 B. ②与③肯定是发达国家 C. ④既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加拿大 D. ①可能是新加坡 【答案】3. D 4. D 【解析】 3. 对比分析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状况,可知四个区域中上海和香港的位置优势突出,自然资源则较为贫乏,但上海的劳动力资源较香港丰富;四川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突出,而位置及社会因素方面较弱,黑龙江的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较四川稍显薄弱。选D。 4. 埃及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较好,A错;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社会经济因素条件较好,人力资源和劳动力条件较差,B错;中国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但加拿大的劳动力缺乏,C错;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贫乏,D对。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下面小题。 5. 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闽南地区 6. 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 制造和研发环节 B. 品牌和核心技术 C. 加工和组装环节 D. 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5. C 6. B 【解析】试题分析: 5. IT产业是高新产业,靠近经济发达及知识密集地区;根据与台湾、韩国的地缘关系,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布状况可确定①、②、③分别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靠近韩国,可就近接受产业转移。选C正确。 6. 处在金字塔底层的是产品附加值最低的,处在顶端的是附加值最高的;图B金字塔自下而上依次为加工组装、营销运输、研发与核心技术环节;c是品牌和核心技术,主要在发达国家。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产业转移。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根据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 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 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会出现减少趋势 D. 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差异 8.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 B. 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 该产业转移反映了丙国经济衰退 D. 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答案】7. C 8. A 【解析】 7. 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体现出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选C。 8. 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A对;该产业为电子产业,不需要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B错;该产业转移反映了丙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C错;该产业的转移反映了生产成本的变化,D错。 【点睛】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①地区: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②部门: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产业。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 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 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1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遇到的最大地形障碍及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A. 秦岭山脉 地表崎岖 B. 昆仑山脉 水源缺乏 C. 祁连山脉 光照不足 D. 巴颜喀拉山脉 热量不足 【答案】9. D 10. D 【解析】 9. 北方地区地势平坦,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但由于受温带季风的影响,降水不均匀,高度集中在夏季,其余时间降水稀少,而且蒸发旺盛,导致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南方降水多,耕地少,大量的水白白流入海洋,没有得到利用,所以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工程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故选D。 10. 西线方案将穿过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在青藏高原上气候特征为高寒,对农业发展不利的是热量不足。选D。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资源分布状况 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②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 资源消费状况 ①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 ②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 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投入使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A. 地质地形 B. 河流分布 C. 人口数量增加 D. 国民经济发展 12.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A. 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 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 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 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是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华中地区对煤炭能源需要增加,才建设蒙华铁路,所以国民经济发展是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 12. 冶金工业是动力导向型工业,对能源需求量,所以发展冶金工业会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都有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4.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5.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13. C 14. A 15. D 【解析】 13.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较大,雨季时间长,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A、B、D说法正确;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C说法错误,选C。 14. 看图可知,河流流域中上游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有水电站、有河运,但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B。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C。 中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是位于我国金沙江的溪洛渡水电站。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溪洛渡水电站选择11月份大江截流主要是因为此时 A. 正值丰水期,可准确估算发电潜力 B. 正值枯水期,便于截流和施工 C. 正值结冰期,便于库区储水 D. 正值农闲季节,有充足的劳动力 17. 开发水能与开发其他能源相比,其独特的优势是 A. 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 B. 不占耕地、农田,社会效益好 C. 不污染环境,生态效益好 D. 兼具航运、养殖和旅游价值,综合效益好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夏、秋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处于丰水期;冬、春季节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甚至冬春连旱,河流流量小,处于枯水期,11月河流水位低,利于截流。选B。 17. 开发水能资源要修建水库,投资较大,A错;库区会淹没耕地、农田,B错;水库具有航运、养殖和旅游等功能,综合效益好,这是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C错、D对。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虚线表示某地理要素的等值线(1~7表示相对数值大小)分布,该地理要素最有可能是 A. 年均气温 B. 年有效风能 C. 年降水量 D. 年太阳辐射 19. 目前,图中数码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8. C 19. A 【解析】试题分析: 18. 读图,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是数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变。图示河流是黄河,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西南部是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应向南凸出,所以图示等值线不是年均气温,A错。图示的北部地区属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坦荡,应是有效风能应最大,图示中却是有效风能最小,B错。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与图示情况一致,C对。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北方和青藏高原区都较多,与图示等值线不符,D错。 19. 数码所在区域,①是河套平原地区,灌溉农业发达,不合理的灌溉,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问题,所以①是,A对。②、③都位于荒漠区,以牧业为主,不会产生土壤盐碱化,B、C错。④处是青藏高原,是牧区,不会产生土壤盐碱化问题,D错。 考点:等值线图的判读,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21. 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 湿地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的功能,可减小气温年较差、使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湿地破坏后气温年较差增大、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曲线分别是乙和丁,B正确。 21. 随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场,经过几十年的开垦,三江平原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D正确。 【点睛】 湿地的生态价值: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电力部门准备对该河段进行开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影响该流域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23. 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 A. ①以西河段 B. ①②之间河段 C. ②③之间河段 D. ③以北河段 【答案】22. C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读图,图中该流域年均温等值线在河谷地区发生弯曲,是因为河谷海拔低,气温较高。等温线数值越靠近上游,温度越低,说明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根据指向标,图中河段等温线有南北延伸部分,受纬度影响延伸方向应与纬线平行,A错。等温线有东西或南北延伸部分,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因素,B、D错。 23. 根据图中等温线,等温线密集,说明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所以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①③之间河段,B对。等温线稀疏,说明河流落差小,不适宜梯级开发,A、D错。②③之间河段包括范围小,C错。 【考点定位】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河流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 【名师点睛】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一致。大气环流影响,应与环流有移动方向相关。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延伸方向与地形变化一致。河流分布在山谷中,图中等温线在河谷处弯曲,说明地形、地势是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湖泊面积突然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首先被观测到的是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湖泊面积扩大,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泊面积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面积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有 ①青藏高原整体不断抬升 ②降水增多 ③冰雪消融量增加 ④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5. 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不利影响有 ①优质草场被淹 ②降水增加,产生洪涝灾害 ③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4. B 25. C 【解析】试题分析: 24. 高原上湖泊的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有全球变暖导致冰雪消融量增加,或降水增多等。导致入湖水量增加,②、③对。高原的海拔没有明显上升现象发生,①错。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少,没有严重的人为破坏,④错。所以A、C、D错。 25. 湖泊面积扩大 ,湖泊水位上升,导致优质草场被淹,①对。降水增加,但高原上排水条件较好,不会产生洪涝灾害,②错。对生态环境有影响,但不是迅速恶化,③错。降水增加,山区植被稀疏,水土保持能力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④对。所以C对。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7.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28.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26. A 27. C 28. B 【解析】试题分析: 26. 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27. “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所示各河流 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 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 流量季节变化小 D. 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30. 2012年,某科学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 依据题干“荒漠化扩大较快”的提示,可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河流以内流河为主,再依据图中的省界可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地,主要靠山地的冰雪融水补给,A错。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河流往往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因此河流的水量上游大于下游,B对。河流的水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季节差异大,C错。河流水量小,侵蚀作用弱,而风力作用强烈,D错。 30. 看图可知,④为瀑布景观,但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流量较小,故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④,选D。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2)分析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盛产”古都的自然原因。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4)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答案】(1)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2)太行山东麓夏季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量;冬季太行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减弱冬季风的侵袭,使气温不至于太低;东麓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形平坦;地势略有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4)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或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第(1)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环境,第(2)题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第(3)题考查南水北调的自然条件,第(4)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1)太行山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①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②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③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部经济地带的分界线;④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⑤汾河和海河流域的分界线。 (2)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从平坦的地形、适宜气候(降水适中、温度适宜)、充足的水源、较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分析。读图,太行山东麓夏季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冬季太行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减弱冬季风的侵袭,使气温不至于太低。东麓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形平坦,地势略微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东部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利于人类生存发展。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地质地貌复杂,看右图可知,中线工程要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秦岭等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 (4)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从社会生活角度看,南水北调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日常生活、农业用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农业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分析,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与长江相连,为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冬季水位较低,是候鸟南迁的重要栖息地。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的冬汛,水位比上一年同期高出了3 m多,一些浅水区成了深水区,一些洲滩也被水淹没,对候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下表为洞庭湖年输沙量统计表。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河流。 材料三: 下图为洞庭湖水系图。 (1)结合材料,概述洞庭湖年输沙量的特征。 (2)试分析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冬汛的原因。 (3)分析此次冬汛对候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入湖泥沙总量大于出湖泥沙总量;入湖泥沙主要来自长江。 (2)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异常天气增多(受厄尔尼诺影响);冬季南方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增多,导致洞庭湖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四大支流普遍涨水;长江干流水位上涨顶托湖水下泄;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抬高湖床,从而出现罕见的冬汛。 (3)洞庭湖水位上涨,淹没洲滩;候鸟觅食区减少,食物不足,生存受到威胁。 措施:通过减少上游河流水库入湖水量,控制湖区水位;人工投放鸟食;加强对该地区生存环境的监测。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第(1)题可通过材料二总结出答案,第(2)题可从水循环的角度回答,第(3)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读材料二,长江来沙占入湖总沙量的82%,故入湖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入湖总沙量为1.335×103m3,出湖总沙量为0.352×103m3,故入湖泥沙总量大于出湖泥沙总量。 (2)冬汛与湖泊的补给和排泄(水量)、湖床高度有关。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冬汛主要是由于洞庭湖补给水量增大、排泄水量减少、湖床因泥沙淤积升高造成的。 (3)候鸟生存环境受自然条件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影响到候鸟的居住环境和食物,所以冬汛对候鸟的影响和解决措施也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回答。 【点睛】 河流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如图1。河流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泊;如图2。 33. 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盘江上游地区略图。 材料二: 花江示范区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曾是贵州省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方,岩石裸露面积占比在80%以上。1997年该示范区森林覆盖率仅为3%,水土流失面积占比在80%以上。该示范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石漠化程度高,山高坡陡,无水资源赋存条件,干旱频率高达90%。 (1)试分析花江示范区石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要说明该示范区干旱频率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3) 结合材料信息,指出北盘江流域今后的开发方向。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于夏秋季节;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较薄;地形较崎岖;植被覆盖率低。 (2)夏季风的强弱导致降水不稳定;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3)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以北盘江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加大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应用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强对石漠化的治理;利用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解析】整体分析:第(1)题,花江示范区石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地形、土层等方面分析。第(2)题,干旱频率高的主要自然原因可从水循环的环节分析。第(3)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 (1)第一,岩溶地区的基岩大多是碳酸盐,这种岩石极易流失,它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二,石漠化地区地形地貌陡峭而且破碎,相对落差大,为雨水冲刷、地表的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势能。第三,岩溶地区降水量大,而且降水集中,强度很大。这就为雨水冲刷、地表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动能。第四,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加剧了石漠化。 (2)该示范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导致降水波动较大,且该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3)北盘江流域今后的开发方向可根据当地的优势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读材料一可知,该地有色金属丰富,水电充足,可建设能源基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该地有喀斯特地貌景观和黄果树瀑布,可发展旅游业。同时还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点睛】 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 附加题(479班考生必做,其它考生不做)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地河流水位一般在318—325米之间。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34. 河流在图示区域的总落差最可能是 A. 300米 B. 375米 C. 406米 D. 500米 35. 图中所示四地中,最适应建野外宿营地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34. C 35. B 【解析】 34. 读图,图中河流在甲处最低,海拔约318-325米之间,河流源头处海拔约700-800米之间。所以图示区域的总落差在375-482米之间,可能是406米,C对。 35. ②处位于山脊处,且坡度平缓,最适应建野外宿营地,B对。①处为陡崖,可能有落石,不安全,A错;③处为河谷,可能发生洪涝,C错;④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太大,容易滑落,D错。 【点睛】 判读地形部位 部位 地形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谷线低于两侧 C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脊线高于两侧 D 陡崖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6. 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7. 旅游通过爬山涉水,求真求质。沿AB、CD、MN、PQ四条登山路线中到达K点,最符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境的线路是 A. MK或NK B. PK或OK C. AK或BK D. CK或DK 【答案】36. D 37. A 【解析】 36. MN线经过的两个部位有河流发育,则该部位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此时K点位于地势较高的部位。PQ线没有河流,是山脊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时K点位于低洼部位,故②图和④图符合题意,选D。 37. 行到水穷处,判断沿河流上行,且K位于鞍部,地势较两侧山峰地,容易起云雾。故MK、NK符合,选A。 【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五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农业:陡坡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工程建设:为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脊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导致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高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的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或高度范围或高差等 38. 读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A. 2∶N 3∶N B. 1∶2N 1∶3N C. 2∶N 4∶N D. 1∶2N 1∶4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比例尺和图幅大小的关系,实际面积相同,图幅减少四分之三,即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所以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1∶2N和1∶4N,D对。 【考点定位】比例尺与图幅面积的关系。 【名师点睛】比例尺是一个比值,表示图上 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表示实际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放大一倍,是原来的2倍,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1倍,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图幅面积缩小四分之三,是原来的四分之一。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甲地可能是 A. 上海 B. 罗马 C. 巴黎 D. 芝加哥 40. 甲地的气候成因是 A.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B. 受信风带的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D.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 【答案】39. B 40. C 【解析】 39. 读图可知,甲地1月气温(8℃,10℃),7月气温(26℃,28℃),1月降水(260mm,280mm),7月降水(40mm,50mm)。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说明位于北半球。雨热不同期,说明为地中海气候。故甲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选B。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芝加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C、D错误。 40. 根据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选C。 【点睛】 气候类型的判读 ①根据温度确定所属半球 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②以温定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最冷月 均温值 >15℃ 0~15℃ <0℃ - - 最热月 均温值 - - >15℃ <10℃ <5℃ 气候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但依然属于温带,其判读时注意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即气温的年较差小,可将其与亚热带气候类型区分。 ③以水定型 类型 指标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雨林 气候 草原 气候 季风 气候 沙漠 气候 季风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季风 气候 海洋性 气候 大陆性 气候 降水量 (mm) >2 000 750~ 1 000 1 500~ 2 000 <125 >1 000 300~ 1 000 500~ 600 700~ 1 000 <400 季节 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少雨型 如无法通过降水的季节分配判读气候类型,可根据年降水量判读。如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同属于热带,且均为夏雨型,需要通过年降水量区分。 下图中实线是亚洲某农作物收割期的等值线,虚线是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 该农作物是 A. 甜菜 B. 冬小麦 C. 水稻 D. 玉米 42. 图中A的数值可能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4日 D. 8月1日 43. 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在B处发生弯曲,表明B处 A. 地势高 B. 夏季气温偏高 C. 冬季气温偏高 D. 夏季降水多 【答案】41. B 42. A 43. C 【解析】试题分析: 41. 图示地区为华北,暖温带,适宜种植冬小麦,B正确;水稻主要在亚热带及热带,位于30°以南,C错;我国甜菜主要在北纬40°以北的各省区,A错;我国玉米产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内蒙古东部区域,D错。 42. 根据图中经纬线可知该地区为四川盆地,地势低,热量充足,受此影响,作物成熟较早,因此可结合备选项和图中等值线判断,A的数值可能是5月1日。故选B。 43. 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B处位于渭河谷地,地势低,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气温偏高,所以该农作物分布的界限在B处发生弯曲,故选B。 【考点定位】等值线判读,中国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