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

水圈和水循环 能力 1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 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 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 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1)选 C,(2)选 A,(3)选 B。第(1)题,由材料“闭合流域”可判断该流域水循环的支出 是蒸发,收入是降水;由题干“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知,说明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 均降水量平衡,故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 210 毫米。第(2)题,可能蒸发量与气温和 风力有关,而实际蒸发量受控于潜在蒸发量和本区域的水量,水量最小的区域实际蒸发量最小; 由于坡面地质为岩石,地表坡度大,不利于积水留存,实际蒸发量最小;而洪积扇、河谷、湖盆 水分较多,实际蒸发量都比坡面多。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地处干旱地区,如果该流域大 量种植耐旱植物,势必消耗较多的水资源,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湖盆的蒸 发量减少;湖水富营养化与人为排放到湖泊中的氮、磷等物质有关;该湖泊盐度饱和,盐度不可 能再增大。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 1 A.水平衡原理 B.水循环原理 C.大气运动规律 D.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 (2) 突破 1 A.湖盆水分多 B.洪积扇水分最少 C.坡面水分最少 D.河谷水分最多 (3) 突破 1 A.内陆水循环环节 B.大循环环节 C.地下径流环节 D.降水环节 答案:(1)A (2)AC (3)A 【备用真题】   (2019·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 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 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于山脉的隆起使里海成为内流湖,湖泊的咸淡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来水量, 末次冰期晚期冰川融水增多,但仍处于冰期,蒸发较弱,来水量大于蒸发量,故湖泊为淡水湖。 第(2)题,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 型发生变化”,一是说明补给类型不再是冰川融水,而是来自北部的伏尔加河等河的河水。变 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是河流带来盐分,无法排出,气候转暖蒸发加剧,使盐度升高。 答案:(1)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2)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突破 1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分析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 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较多的地下水。 突破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同时由于水面面积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 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有利 影响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 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 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 造成城市内涝 不利 影响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 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 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 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 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 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进环节是 (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蒸腾 2.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温度高低 D.太阳辐射 【解析】1 选 D,2 选 D。第 1 题,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 到叶片的过程,因此树干液流形成的关键是“叶片失水”,叶片失水主要的促进环节就是植物 蒸腾。蒸腾是指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第 2 题,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晴天或多云北京时间 9 时至 15 时液流 密度上升,说明此段时间蒸腾量大于根系吸收、汇集土壤水量,15 时至 22 时液流密度下降,说 明根系吸收、汇集土壤水量大于蒸腾量,22 时至次日 9 时液流密度保持低值说明蒸腾作用很弱, 以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为主,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 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 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   (2019·宜昌模拟)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 400)计算,其中 T 为换水 周期,W 为湖泊贮水量,Q 为年平均入湖流量。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为我国部分湖泊的 有关数据。据此完成 3、4 题。 湖泊 面积/km2 贮水量 W /108m3 年平均入湖 流量 Q/m3·s-1 洞庭湖 2 579 220 10 353 太湖 2 428 44 195 滇池(昆明) 330 13 29 青海湖 4 337 739 39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B.贮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C.青海湖水循环最活跃 D.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 4.对表中部分湖泊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A.洞庭湖换水周期最长的主要原因是贮水量小 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年平均入湖流量小 C.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 D.洞庭湖年平均入湖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小 【解析】3 选 D,4 选 C。第 3 题,据材料中换水周期的公式可知,湖泊的换水周期与湖泊的贮水 量呈正相关,与年平均入湖流量呈负相关。换水周期受贮水量、年平均入湖流量共同影响。年 平均入湖流量越大,说明湖泊流域年降水量越大,水资源越丰富,水循环越活跃,水体更新越快。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洞庭湖的年平均入湖流量最大,所以洞庭湖水循环最活跃,水体更新最快。 第 4 题,洞庭湖入湖河流较多,因此洞庭湖的年平均入湖流量较大;洞庭湖面积较大,可是贮水 量却不是很大,这是因为湖泊中泥沙淤积严重,湖泊较浅,容积小;由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及表中 数据计算可知,洞庭湖换水周期最短,青海湖换水周期最长。   (2019·江西联考)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 50 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 图)和该流域水 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 图)。读图完成 5、6 题。 5.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  ) A.降水 B.蒸发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6.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解析】5 选 D,6 选 A。第 5 题,读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 关关系。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 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第 6 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 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 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 害增多。 【加固训练】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 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渠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 (1)~(3)题。 (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 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 (  ) 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 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  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 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 (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 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将使灌区 (  ) 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 B.大气降水量增加 C.地下水水量增加 D.地表径流量增加 【解析】(1)选 C,(2)选 C,(3)选 A。第(1)题,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 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 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第(2)题,泾惠渠灌 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充地下 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 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 循环与陆地内循环。第(3)题,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 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 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 能力 2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2019·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132.5 千米。该河 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 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1)选 D,(2)选 C。第(1)题,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黄土土质疏松,温带 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故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流量 的季节变化大。第(2)题,渭河地处黄河小北干流的南段,由于其流量及含沙量均较大,当它处 于主汛期时,入黄河水量较大,泥沙淤积较多,注入黄河后将会导致来自小北干流上中段水流 受阻,水流不畅,导致水位上升,流速变慢导致泥沙淤积增强,侵蚀作用减弱;渭河地处黄河小 北干流的南段,对黄河小北干流的水量、含沙量没有较大影响。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 2 A.流量  B.含沙量 C.结冰期  D.水能 (2) 突破 2 A.流量  B.水位 C.含沙量 D.结冰期 答案:(1)AB (2)AC 突破 1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 类型 补给 特点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流量过程曲线图 雨水 补给 ①时间集中,以夏 秋两季为主;②不 连续性;③水量变 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 分配及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 最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多集中在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 地形地势 东北 地区 永久性 积雪和 冰川融 水补给 有明显的季节、日 变化,主要在夏季 气温变化、积雪和冰 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补给 较稳定,对径流有 调节作用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 相对位置及湖泊水量 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较稳定,对径流有 调节作用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 的高低关系 普遍 突破 2 河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9·山西六校联考)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 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 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完成 1、2 题。 1.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2.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 选 D,2 选 B。第 1 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 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第 2 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冬季气 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风速较小;故②③说法正确。 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所以植被稀疏,则①④错误。   (2020·亳州模拟)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 旱,年平均降水量为 42.3 毫米,平均蒸发量 2349 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 ——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 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黏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读图完 成 3~5 题。 3.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 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 C.山地降水 D.地下水 4.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侵蚀影响小 5.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阻隔湖水下渗 C.黏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解析】3 选 D,4 选 B,5 选 B。第 3 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 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这说明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 下水补给的体现。第 4 题,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是因为沙漠千岛湖较 周边地区地势低,周边的水体可以顺地势补给湖泊。第 5 题,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可以阻 隔湖水下渗,使得水量可以保持;黏稠土壤隔水性强,湖泊中的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但对地 表径流无影响。 6.(2020·瓦房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 H 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湖区人烟稀少,位于西 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冬春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 河流从四周注入 H 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湖中有鸥、野鸭和鱼类等。 (1)简述 H 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 (2)G 河流程短,却成为 H 湖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 H 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H 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流量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湖泊位于青海省,且是内陆水系,说明降水稀少,图中显示,东北部 为冰川,说明当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导致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 雪融水量较大,河流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平均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气温的日变化明显,导 致冰雪融化量日变化明显,使得河流流量日变化大;图中显示,注入湖泊的河流流程短,因落差 大,流速较快。第(2)题,G 河流成为 H 湖主要补给水源的主要原因应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图 中显示,G 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冰川,夏秋季节冰川融水量大,导致河流的流量较大;材料信 息表明,当地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疏勒南山西南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 雨水补给也较大,因此 G 河虽然流程较短,但河流水量丰富,成为 H 湖主要补给水源。第(3)题,H 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应从沙源、风力、风向等方面分析。冬春季节,入湖河流 水量少,湖水水量少,湖面下降,大量湖滩裸露,湖滩上的丰富泥沙成为沙源;材料信息表明,当 地冬春季节多大风,风向多为西南风,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湖滩泥沙被风力搬运并堆积在湖区 北岸和东岸,形成新月形沙丘。 答案:(1)流程短,流速较快;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冬春枯水,夏秋丰水; 夏秋径流量日变化大。 (2)G 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冰川,夏秋季节冰川融水量大,而且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疏勒南 山西南侧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 G 河夏季降水量丰富,成为 H 湖主要补给水源。 (3)受入湖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冬春 H 湖湖面下降,湖底边缘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受西南风的 定向吹拂影响,在湖区北岸和东岸的泥沙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新月形沙丘。 【加固训练】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 总径流量的 15%。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32%,冬季径流 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 (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解析】(1)选 C,(2)选 D。第(1)题,材料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 的径流量占全年的 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重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高山冰川 融水补给主要以夏秋季为主,与材料信息不符;该地纬度高,降水以降雪为主,则雨水补给比重 小;地下水补给稳定但水量较少。第(2)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 小,说明是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